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应用价值的相关研究论文_唐卫群 孙齐梅 李冯燕

唐卫群 孙齐梅 李冯燕

(新津县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1430)

【摘要】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应用在急诊科对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作用及价值。方法:2018年1月至12月期间本院急诊科落实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并随机选择2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急诊科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随机选择2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评价两组护理质量、风险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护理服务、健康教育、技能操作、急救护理、药品、物品完好等护理质量各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诊意外率0.83%、分诊错误率0.42%、导管堵漏率1.67%、护理投诉0.83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58%、3.75%、6.25%、8.33%,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9.17%明显高于对照组89.58%,P<0.05。结论:在急诊科落实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有积极作用,能提高分诊准确率,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更易获得患者认可,管理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管理;急诊科;护理质量;分诊;护理满意度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1-0160-02

传统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中面对急诊患者缺乏科学性管理,导致易出现分诊失误、风险事故发生等情况。为确保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可落实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1]。无缝隙护理管理目的在于患者得到更好、更仔细、更舒适的护理,有利于促使护理方案的完整性、全面性、科学性,促使急诊过程中不同环节紧密联系,尤其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满足患者实际需求及临床治疗要求[2]。为此,本次研究对无缝隙护理管理应用在急诊科对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作用及价值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1月至12月期间本院急诊科落实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并随机选择2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急诊科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随机选择240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均认知及表达能力正常,且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及目的,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男患者142例,女患者98例,年龄在18岁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42.30±3.08)岁,急诊外科患者127例,急诊内科患者113例;观察组男患者130例,女患者110例,年龄在23岁至77岁之间,平均年龄(45.30±2.76)岁,急诊外科患者132例,急诊内科患者108例;两组基本资料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均由同一批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包含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护士等,共18名。

1.2 管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急诊科常规监护,如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预防导管堵漏,确保转运安全,定期汇报护理工作,注重护理交接等。

1.2.2 观察组 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如下:

①组建管理责任小组,依据护理人员整体素质进行划分,共18名护理人员可分为3组,由主管护师或高年资护士担任小组组长,确保高年资与低年资合理搭配;不同小组应分别优先掌握不同类疾病的急诊抢救护理流程及方法,确保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尽快接受相应类别疾病的患者,提高护理效率;进一步进行疾病类型和护理方案的细化,了解不同疾病护理难度及需要注意事项等。

②制定护理管理计划,确保每隔护理小组单独负责一例患者的全程护理,组长尽快进行小组各护理成员的任务分配,快速诊治并制定预见性护理方案,确保各项急诊护理操作的有效展开,利于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3]。

③明确护理内容,小组组长需快速结合患者资料进行护理方案制定,依据自身经验、疾病类型等明确护理内容,并指导护理人员快速展开;重视对患者的心理干预,稳定患者情绪,并评估其是否伴随心理问题,做好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4];护理期间至少安排3名护理人员进行实现无风险急救护理,结合患者症状及主诉进行初步评估,确保快速有效分诊到目标诊室,并通知医生进行抢救,配合医生完成早期体格检查和病情评估,均由相应护理小组全程护理,至少1名护理人员全程配合,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并密切监测病情动态变化[5];护理交接班应确保无缝隙交接,如药品、仪器及相关注意事项交接明确。

1.3 观察指标[6,7]

评价两组护理质量,由护士长从护理服务、健康教育、技能操作、急救护理、药品、物品完好等方面进行评价,各指标均为100分满分;观察两组患者接诊意外、分诊错误、导管堵漏、护理投诉率等;护理满意度由患者结合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率+一般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的数据均输入到SPSS20.0软件中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分析

分析表1可知,观察组护理服务、健康教育、技能操作、急救护理、药品、物品完好等护理质量各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护理失误情况分析

分析表2可知,观察组接诊意外率0.83%、分诊错误率0.42%、导管堵漏率1.67%、护理投诉0.83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58%、3.75%、6.25%、8.33%,P<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分析

分析表1可知,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9.17%明显高于对照组89.58%,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疗健康的需求明显提升,因此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院急诊科作为对外接急诊的服务窗口,患者多起病紧急、病情危重、心理状态差,因此接诊过程中伴随诸多潜在医疗风险,同时也加大了急诊护理的难度,需确保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业务技能,能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8]。落实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针对急诊科护理人员展开护理教育与培训,确保均详细了解无缝隙护理管理的理念及实践方法,掌握相应急诊护理技能等。由于急诊患者起病突然,可能在任何时间入院,因此应快速与护理小组建立联系,并成立对应的护理责任关系[9];可在早中晚常规排班模式下,实施小组轮班模式,确保各小组至少有一名护理人员在岗,需注意在早晚间繁忙时间段应增加人力。而且需注意排班仍需注重高年资和低年资合理搭配模式。细化急诊科与门诊观察室交接方案,预先制定应急处理方案,避免慌乱情况的发生[10],且需重视患者的知情权,应公示服务内容、价格费用等,了解患者及家属实际需求并尽量满足[1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服务、健康教育、技能操作、急救护理、药品、物品完好等护理质量各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落实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利于提高护理人员整体护理质量,尤其高年资与低年资配合,各司其职,提高护理效率;观察组接诊意外率0.83%、分诊错误率0.42%、导管堵漏率1.67%、护理投诉0.83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58%、3.75%、6.25%、8.33%,P<0.05;表明落实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利于减少护理差错及护理投诉,提高护理效率的同时,减少相关失误情况的发生,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9.17%明显高于对照组89.58%,P<0.05,表明落实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改善心理状态及生理状态,拉近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急诊科护理中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有明显促进作用,通过人员培训、科学计划、风险预防及个性化护理等方式确保护理高效有序展开,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于舒, 杨红云. 急诊-ICU承接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的评价研究[J]. 吉林医学, 2016, 37(3):705-707.

[2] 李晓琴, 何曼曼, 潘聪桃. 基于无缝隙护理管理基础上的跨科室协作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医院统计, 2016, 23(2):130-132.

[3] 王秋侠. 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创伤护理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7(2):95-96.

[4] Wallen A, Mckay L, Santos E, et al. Actualization of a Seamless Nursing Program: Licensed Practical Nurse to Baccalaureate Registered Nurse[J]. Nurse Educ, 2017, 42(5):263-266.

[5] 刘萍.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优质护理评价及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 4(32):107-108.

[6] 邱小婷, 胡敏, 刘运萍,等. 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全科护理, 2017, 15(18):2188-2191.

[7] Browne G, Lam L, Giles H, et al. The effects of a seamless model of management on the quality of care for emergency department patients.[J]. Journal of Quality in Clinical Practice, 2010, 20(4):120-126.

[8] Liang A C, Emergency D O. Application of Seamless Nursing Mode in Emergency Care of Children with Hand-Foot-Mouth Disease[J]. Practical Clinical Medicine, 2014.

[9] 张娅.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23):168-169

[10] 魏丹.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提高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满意度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34):184-185.

[11] 陆金珠, 王瑞, 姚雪莲. SBAR交接模型及无缝管理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贵州医药, 2017(10):1116-1117.

论文作者:唐卫群 孙齐梅 李冯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0

标签:;  ;  ;  ;  ;  ;  ;  ;  

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应用价值的相关研究论文_唐卫群 孙齐梅 李冯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