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袖状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安全性评估

肺癌袖状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安全性评估

一、肺癌肺叶袖状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安全性评估(论文文献综述)

吕彦[1](2021)在《胸腔镜对比开胸全肺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胸腔镜对比开胸全肺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分析两种术式对全肺切除术患者术后的影响,为临床指导围手术期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行胸腔镜及开胸全肺切除术患者共58例,根据纳入标准,最后选取了符合标准的38例患者,其中胸腔镜全肺切除术17例,开胸全肺切除术21例。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期间及治疗费用。结果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正态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的采用秩和检验。结果:选取了符合标准的38例患者,其中胸腔镜组共17例,开胸组共21例。在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置管时间、术后总引流量、术后地佐辛及杜冷丁镇痛药物使用剂量、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63.68±24.32)ml、(8.00±4.18)天、(1495.26±532.63)ml、(7.06±19.93)mg、(4.41±3.48)mg、(12.37±4.84)天和(67218.68±15884.43)元,显着低于幵胸组的(157.63±64.71)ml、(10.89±2.28)天、(2236.32±824.36)ml、(34.29±55.55)mg、(8.10±5.36)mg、(15.89±4.23)天和(81402.53±15059.77)元,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现,胸腔镜组较开胸组具有一定优势,即胸腔镜行全肺切除术的优势在于术中出血量较开胸组少,术后引流更少,拔管时间更早,术后疼痛更轻,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减少,而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和开胸组无明显差异,具有相似的安全性。

王招贵[2](2021)在《单孔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单孔与三孔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8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单孔组及三孔组,各组41例,均行肺叶切除术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疼痛评分、术后置管时间、术后住院日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单孔组的切口长度(3±1vs6.5±0 cm,p<0.001)更短,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3±1.5vs5±1分,p<0.001)及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3±2vs4±1.5分,p=0.001)更低,置管时间(5±3.5vs8±3天,p<0.001)及术后住院日(7±4vs10±3.5天,p=0.011)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孔组与三孔组的手术时间(159.561±55.780vs163.805±50.486min,p=0.719)、术中失血量(150±125vs100±150 ml,p=0.34)、淋巴结清扫组数(4.0±2vs3±3组,p=0.262)、淋巴结清扫枚数(9±9.5vs6±8枚,p=0.080)、并发症发生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是安全、可行的,更符合微创外科理念,值得进一步推广。

王少冰[3](2021)在《早期系统性肺康复训练在老年肺癌VATS肺叶切除术后ERAS模式下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评价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模式下术后早期系统性肺康复训练方案对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 assisted thoracicsurgery,VATS)肺叶切除术的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加速康复的影响效果。2.探讨行VATS肺叶切除术的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实施ERAS模式下早期系统性肺康复训练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09月入住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的60例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老年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术后早期肺康复训练组(实验组)与术后传统护理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即术后24h内开始由物理治疗师介入指导行系统性早期肺康复训练;对照组即传统治疗组(不接受系统性早期肺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出院前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6-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D)指标、术后自主有效咳痰时间(第n天)、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数字疼痛评分(verbal rating scale,VRS)的差异。结果1.两组分别于术前及出院前行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及6MWD测试,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前FVC、FEV1及6MWD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出院前两组FVC、FEV1、6MWD及相较术前下降值指标方面,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术后自主有效咳痰时间(第n天)更早、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前三天VRS数字疼痛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行VATS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行ERAS模式下早期肺康复训练是安全可行的2.ERAS模式下早期肺康复训练应用于行VATS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术后,可有效改善肺功能,缓解术后早期疼痛,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加速术后康复。

潘润[4](2021)在《机器人与单孔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对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现代外科技术日益发展,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robot-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RATS)和单孔胸腔镜手术(uniportal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UVATS)在胸外科广泛采用,本研究旨在比较机器人与单孔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在早期肺腺癌治疗中的围手术期疗效和分析两者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0年5月我院同一手术小组连续开展的70例RATS及UVATS肺叶切除术的早期肺腺癌患者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RATS组(31例)和UVATS组(39例),其中男24例、女46例,平均年龄(59.3±8.9)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胸引管留置时间、胸引管引流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淋巴结清扫组数及各项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两组均无中转开胸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胸引管留置时间、胸引量、淋巴结清扫组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肺部感染、持续性肺漏气、乳糜胸、心律失常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TS组手术时间较UVATS组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95.8±52.8)min VS.(154.0±43.1)min,P=0.001]。RATS组淋巴结清扫个数多于UVAT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RATS和UVATS治疗肺癌都是安全可行的,RATS清扫淋巴结的数目显着多于UVATS。

左岩松[5](2020)在《改良POSSUM评分对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预测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适用于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的POSSUM评分改良方法,并探讨改良POSSUM评分在预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接受胸腔镜肺癌手术的142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包括术前各项生理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将发生术后并发症的34例患者设为有并发症组,将剩余108例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患者设为无并发症组。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Logistic多因素回归筛选出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危险因素指标进行赋值。计算两组患者的生理学评分和手术侵袭度评分,以生理学评分和手术侵袭度评分为自变量,以术后有无并发症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改良POSSUM评分方程。分析改良POSSUM评分系统对术后并发症的预测情况,并绘制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比较两评分系统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结果:共有34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47例次,Logistic多因素回归得出年龄、心脏征象、呼吸系统征象、心率、手术范围、失血量、BMI、FEV1%、手术时间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POSSUM评分方程式为㏑[R/(1-R)]=-5.894+(0.128×生理学评分)+(0.123×手术侵袭度评分),其中R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其ROC曲线的截断值为0.2257,灵敏度为70.6%,特异度为66.7%,AUC为0.710±0.0513[95%CI(0.628-0.783)],标准POSSUM评分系统的AUC为0.649±0.0550[95%CI(0.565-0.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OSSUM评分系统对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预测价值优于标准POSSUM评分系统。新的预测方程为㏑[R/(1-R)]=-5.894+(0.128×生理学评分)+(0.123×手术侵袭度评分),其中R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当R>22.57%时,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需对患者进行临床综合干预,以降低手术风险。

李古益[6](2020)在《袖状肺叶切除术对比全肺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安全性和预后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研究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比袖状肺叶切除术(SL)与全肺切除术(PN)治疗中央型肺癌的安全性和预后。研究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下列中英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Google Scholar、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检索从2005年1月至2019年12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关于袖式肺叶切除术和全肺切除术比较的非随机对照研究。根据制定的文献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评分。提取所需的相关数据,评价指标包括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死亡率、肿瘤局部复发率及术后5年生存率。将相关数据录入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中英文文献共18篇,其中中文文献7篇,英文文献11篇。病例总数合计有2909例,其中SL组病例数为1175,PN组病例数为1734。经过分析得出结果示:SL组与PN组相比较术后并发症率,前者较后者低(OR=0.44,95%CI:0.280.71,P=0.0008),术后死亡率前者较后者低(OR=0.39,95%CI:0.190.67,P=0.001),肿瘤局部复发率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0,95%CI:0.891.90,P=0.16),术后5年生存率前者高于后者(OR=2.02,95%CI:1.652.47,P<0.00001)。结论:SL对比PN在治疗中央型肺癌方面是安全且有效的,能带来更长的生存期。

袁野[7](2020)在《机器人辅助肺叶切除术对NSCLC疗效及T1期NSCLC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机器人辅助肺叶切除术(Robot-assisted lobectomy,RAL)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围术期疗效与长期生存情况,并对比其与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Video-assisted lobectomy,VAL)的疗效。探究病理为T1期NSCL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课题第一部分回顾性纳入146例RAL及VAL患者,对患者基线资料进行倾向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matched,PSM)后观察围术期疗效,在此基础上自2017年6月起开展RAL对比VAL对NSCLC疗效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主要研究终点为术后30日并发症发生率,次要研究终点包括长期生存、淋巴结清扫情况、术中出血量、胸引管引流量及住院费用等指标,截至2019年8月共纳入270例患者,其中RAL组134人,VAL组136人。课题第二部分纳入1002例病理为T1期的NSCLC患者,依据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两组,对其临床及病理学特征进行收集,对存在显着差异的指标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区分危险因素。结果第一部分回顾性研究经PSM后共136名患者配对成功,RAL组77人,VAL组59人,RAL相较于VAL对肺叶内(第12组)淋巴结的清扫更为彻底(0.63 vs.0.05,p<0.001),但其费用较高(75,978.65 vs.45,357.57 RMB,p<0.001)。RCT中RAL术后30日并发症发生率不劣于VAL组(11.2%vs.14.7%,p=0.390),其对术中出血的控制(141.89 vs.156.92 ml,p=0.035)优于VAL,且清扫的淋巴结数量(10.94vs.8.90,p<0.001)及淋巴结组数(5.37 vs.4.28,p<0.001)均较VAL更多,但RAL术后胸引管总引流量(1041.19 vs.926.85 ml,p=0.028)及住院费用(84909.42 vs.53659.52 RMB,p<0.001)均多于VAL。第二部分中所有术后病理提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其术前影像学均表现为实性肿瘤,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临床N分期为N1(OR=6.671,95%CI:1.719-25.893)或N2(OR=2.708,95%CI:1.364-5.379)以及术前血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超过5 ng/m L(OR=2.407,95%CI:1.263-4.589)是病理为T1期的NSCL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基于回顾性PSM研究及前瞻性RCT,对NSCLC患者行RAL安全有效,围术期疗效与VAL相仿,RAL在淋巴结清扫及控制术中出血方面占优,但费用较为高昂,其长期生存结果有待继续随访。术前影像表现为实性结节、临床N分期为N1或N2及血CEA水平超过5 ng/m L是病理T1期的NSCL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曹雄[8](2020)在《超细引流管联合椎旁神经阻滞在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超细引流管联合术前椎旁神经阻滞在单孔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2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全麻后由麻醉医师术前行超声引导下T4、T6椎旁神经阻滞且术后经腋后线第7肋间放置单根规格8Fr超细引流管患者98例,包括男性50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50.32±7.13)岁,设为观察组;术后同样位置留置单根8Fr引流管且术前未行椎旁神经阻滞的患者102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46例,平均年龄(51.81±6.74)岁,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VATS(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下肺叶切除加单侧纵隔淋巴结清扫且所有患者手术由一位医师完成。观察组患者术前麻醉后由麻醉医师行超声引导下经0.375%罗哌卡因5mlT4、T6椎旁神经阻滞并术后经腋后线第7肋间置入8Fr超细引流管,对照组患者术后经腋后线第7肋间置入8Fr引流管但术前未行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三天疼痛指数、术后镇痛次数、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总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术后一般资料、疼痛及并发症发生相关因素和随访结果、生存分析等临床资料。统计学资料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取Mann Whitney U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制图采用GraphPad Prism 5软件。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三天疼痛指数[(4.65±0.87)vs.(6.01±1.21),P=0.000、(2.96±0.53)vs.(3.32±0.89),P=0.001、(1.83±0.56)vs.(2.78±0.52),P=0.000]、术后镇痛次数[(2.02±0.66)次vs.(3.13±0.55)次,P=0.000]、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3.57±0.71)d vs.(3.13±0.59)d,P=0.000]、术后住院天数[(5.03±0.59)d vs.(5.58±1.11)d,P=0.000]、总住院费用[(5.11±0.23)万元vs.(5.44±0.53)万元,P=0.000]、肺部感染[(3.0%)vs.(11.1%),P=0.029]、胸腔积液[(1.0%)vs.(7.8%),P=0.035]、术后肺不张[(2.0%)vs.(11.7%),P=0.010]的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但两组患者术后总引流量[(484.78±58.39)mol vs.(485.27±58.98)mol,P=0.953]、切口延迟愈合[(4.0%)vs.(4.9%),P=1.000]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引流管留置时间是疼痛指数≥3分的相关危险因素(OR,2.886;95%CI,1.146-7.271;P=0.025);线性分析表明术后第三天疼痛评分与术后住院天数相关(P<0.05);术后镇痛次数、术后总引流量、术后第三天疼痛评分与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相关(P<0.05);术后第一天疼痛指数是肺部感染、肺不张发生的相关因素(OR,0.527;95%CI,0.302-0.918;P=0.024)、(OR,0.543;95%CI,0.311-0.950;P=0.032);椎旁神经阻滞并发症有气胸(2.0%)及肋间神经损伤(1.0%)。结论围术期疼痛可影响肺癌患者术后康复速度,良好的疼痛管理对于实现术后加速康复尤为重要;同时,超细管引流联合椎旁神经阻滞在单孔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中安全有效,在术后可以达到减轻疼痛,促进快速康复的目的,符合加速康复理念,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郭洪拨[9](2019)在《机器人辅助肺叶切除术在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机器人辅助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外科同一手术小组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患者,符合入组标准的113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手术方式非随机分组为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57例)和常规胸腔镜手术(56例)。术前患者采用年龄(±5岁)和相关基础病史配对方案。前瞻性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淋巴结升期率、手术时间、术前准备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术后第二天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患者在淋巴结升期率、手术时间、术后第二天疼痛评分、淋巴结清除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胸腔镜组(均P<0.05);机器人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胸腔镜组(10.5%vs.26.7%,P<0.05)。机器人组术前准备时间、住院费用高于胸腔镜组(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安全,有效,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较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有一定优势,在术前准备时间、住院费用方面有一定劣势。

俞晓辉[10](2019)在《袖式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胸腔镜VS传统开胸》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胸腔镜下袖式肺叶切除术在可切除的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价值仍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本研究通过对比全胸腔镜和传统开胸手术下袖式肺叶切除两种术式的临床资料,探讨全胸腔镜下袖式肺叶切除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03月-2018年03月就诊于我院且接受袖式肺叶切除治疗的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共82例,其中胸腔镜组40例(三孔胸腔镜25例,单孔胸腔镜15例),开胸组42例。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在其一般资料上未发现统计学差异;肿瘤最大径(cm)腔镜组对比开胸组小(2.96±1.47 vs 4.45±1.77,P=0.031);腔镜组及开胸镜组患者肿瘤均大多位于右上肺叶(60.00%vs 42.86%,P=0.634);腔镜组及开胸组的手术时间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88),但支气管吻合时间(min)腔镜组较长,(37.03±11.03 vs32.55±7.29,P=0.036);腔镜组的术中平均出血量(ml)较开胸组少(175.79±121.05 vs297.57±271.01,P=0.020),而且腔镜组的术后总住院时间(d)对比开胸组短,(9.51±4.96 vs 14.21±8.36,P=0.012);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的总数及站数、术后VAS评分、术后胸腔引流管总引流量及引流管放置时间上未发现明显差异;开胸组出现了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的病例(2.38%),腔镜组出现1例术后声音嘶哑(2.50%),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上开胸组对比腔镜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231)。胸腔镜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6个月,开胸组为51个月,总的5年生存率腔镜组对比开胸组为(47.3%vs 49.0%,P=0.550),两组患者的术后5年总生存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术治疗可切除的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是安全、可行的;在获得与开胸手术相似的术后长期生存率的同时并不增加围手术期风险,并且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

二、肺癌肺叶袖状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安全性评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肺癌肺叶袖状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安全性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胸腔镜对比开胸全肺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处理策略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单孔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术前检查
    1.3 手术方法
    1.4 术后处理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可行性
    3.2 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优势
    3.3 单孔胸腔镜手术的学习曲线
    3.4 单孔胸腔镜手术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3)早期系统性肺康复训练在老年肺癌VATS肺叶切除术后ERAS模式下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研究方法
    3.观察指标
    4.出院标准
    5.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医学英文缩略表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加速康复外科模式在肺叶切除术围术期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4)机器人与单孔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机器人与单孔胸腔镜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5)改良POSSUM评分对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方法
        2.1 术前检查
        2.2 手术方法
        2.3 数据收集
        2.4 分析方法
        2.5 统计学方法
结果
    3.1 患者基本临床资料
    3.2 单因素分析
    3.3 多因素Logistic分析
    3.4 改良POSSUM评分系统
    3.5 评分系统比较
    3.6 预测情况与实际情况的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6)袖状肺叶切除术对比全肺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安全性和预后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3章 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7)机器人辅助肺叶切除术对NSCLC疗效及T1期NSCLC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绪论
    1.肺癌流行病学概述
    2.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方式概述
    3.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治疗
    4.机器人辅助肺叶切除术现状及展望
第一部分 机器人辅助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1.机器人辅助对比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一项回顾性倾向得分匹配研究
        1.1 研究背景
        1.2 材料及方法
        1.3 研究结果
        1.4 讨论
        1.5 研究结论
    2.机器人辅助对比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2.1 研究背景
        2.2 材料及方法
        2.3 研究结果
        2.4 讨论
        2.5 研究结论
第二部分 病理分期为T1 期的非小细胞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研究
    1.研究背景
    2.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数据分析
    3.研究结果
        3.1 患者一般情况
        3.2 肿瘤特征
        3.3 临床N分期与病理N分期的一致性
        3.4 病理分期为T1 期发生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4.讨论
    5.研究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8)超细引流管联合椎旁神经阻滞在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肺癌的流行病学
        1.1.2 肺癌的外科治疗与并发症
        1.1.3 肺癌的术后疼痛管理及意义
        1.1.4 椎旁神经阻滞应用于肺癌围术期镇痛的实践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分组方法
        1.4.2 纳入标准
        1.4.3 观察指标
        1.4.4 统计学方法
    1.5 技术路线图(图1-1)
第二章 超细引流管联合椎旁神经阻滞在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
    2.1 背景
    2.2 资料与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2.2.3 一般资料与分组
        2.2.4 术前检查
        2.2.5 术前准备
        2.2.6 手术
        2.2.7 术后治疗
        2.2.8 观察指标
        2.2.9 统计方法
    2.3 结果
        2.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3.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对比
        2.3.3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资料比较
        2.3.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2.4 随访结果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机器人辅助肺叶切除术在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研究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资料
        2.1.1 一般资料
        2.1.2 术前常规检查
        2.1.3 入选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2 方法
        2.2.1 数据收集
        2.2.2 统计患者的基本信息及病史,基础信息
    2.3 手术情况
        2.3.1 手术方法
        2.3.2 术后管理
    2.4 观察指标及数据
        2.4.1 CT数据
        2.4.2 病理数据
        2.4.3 观察评价指标
    2.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
    3.2 两组患者安全性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比较
    3.3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
    3.4 两组患者住院费用比较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10)袖式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胸腔镜VS传统开胸(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1.1 病例的收集
        1.2 病例的选择
        1.3 病例的标准
    2 方法
        2.1 术前准备
        2.2 手术步骤
        2.2.1 麻醉与体位
        2.2.2 切口设置
        2.2.3 术中操作
        2.3 术后处理
        2.4 术后随访
        2.5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一般临床资料
    2.围手术期资料
    3.术后病理类型及分期
    4.生存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肺癌肺叶袖状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安全性评估(论文参考文献)

  • [1]胸腔镜对比开胸全肺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D]. 吕彦.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2]单孔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对比研究[D]. 王招贵.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1)
  • [3]早期系统性肺康复训练在老年肺癌VATS肺叶切除术后ERAS模式下的临床应用[D]. 王少冰.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4]机器人与单孔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对比[D]. 潘润.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5]改良POSSUM评分对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预测价值[D]. 左岩松.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6]袖状肺叶切除术对比全肺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安全性和预后的meta分析[D]. 李古益. 南华大学, 2020(01)
  • [7]机器人辅助肺叶切除术对NSCLC疗效及T1期NSCLC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研究[D]. 袁野.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8]超细引流管联合椎旁神经阻滞在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D]. 曹雄. 兰州大学, 2020(12)
  • [9]机器人辅助肺叶切除术在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D]. 郭洪拨. 南昌大学, 2019(03)
  • [10]袖式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胸腔镜VS传统开胸[D]. 俞晓辉.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肺癌袖状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安全性评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