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在妇科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_宋瑞聪

米非司酮在妇科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_宋瑞聪

青岛市黄岛区人民医院妇科 266400

摘要:米非司酮是抗孕激素类药物,是一种合成类固醇,结构与炔诺酮类似,其药理作用是与孕激素受体有较强的结合能力而阻断体内黄体酮受体,产生很强的抗孕激素作用,但无雌激素、雄激素或抗雌激素活性。米非司酮能有效地取代内源性激素的位置,其抗孕激素作用,可用于妇科多种病症的治疗。

关键词:米非司酮;妇科;临床应用

米非司酮是抗孕激素类药物,其抗孕激素作用,可用于抗早孕、中期引产、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紧急避孕、治疗子宫肌瘤、治疗异常子宫出血、治疗异位妊娠等。本文就米非司酮的临床应用方法加以综述。

一、终止早期妊娠

1、对子宫内膜的作用

米非司酮是孕酮受体(PR)水平的抗孕激素。妊娠期蜕膜组织中含有高浓度的孕酮受体,而米非司酮与孕酮受体结合能力比孕酮强3~5倍,米非司酮与孕酮竞争而占有滋养层和蜕膜上孕剽受体的结合位,从而阻断靶器官水平孕酮的作用,使其失去生理活性,子宫内膜蜕膜化无法维持,致胚胎停止发育。米非司酮还有明显抗黄体、抗着床、抗排卵及诱导子宫内膜出血作用,也可影响孕卵运行。

2、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

子宫的自发活动是通过孕酮和前列腺索之间的平衡来调节的。孕酮起安静子宫的作用,前列腺素对子宫平滑肌起兴奋作用。妊娠期高浓度的孕酮抑制子宫的活动,对胎儿发育是霞要的;米非司酮可使蜕膜中前列腺素脱氧酶活性下降,干扰前列腺素分解代谢,从而提高内源性前列腺素水平和子宫肌层对外源性前列腺素的敏感性;另外米非司酮阻断了孕酮受体,孕酮的失活起不了安官作用,也提高了子宫肌对原有前列腺素的反应,子宫收缩又进一步刺激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加强子宫收缩,最后排出妊娠产物。

3、对子宫颈的作用

早期妊娠时,宫颈中胶原组织很丰富,孕酮能抑制胶原分解,使宫颈处于紧闭状态。米非司酮通过抑制孕酮的活性和前列腺素使胶原合成减弱,分解增强,促使官颈成熟、软化和扩张。

4、对妊娠绒毛蜕膜组织的影响

米非司酮能促进早孕绒毛合体滋养细胞、蜕膜问质及腺上皮细胞凋亡,从免疫学角度认为是通过改变蜕膜组织局部T辅助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表达,使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增多,从而导致免疫微环境破坏而引发流产。

二、终止中期妊娠

米非司酮临床多用于孕13~24周要求终止妊娠且无禁忌证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中期妊娠的生理特点.使中期妊娠引产与早孕流产有显著不同。不仅是引产诱发宫缩不易,失败率高;而且手术损伤大,并发症多,危险性大大增加,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药物终止中期妊娠方法简便、无创伤、有效、安全,且痛苦小,即使流产不全,清官术也比大月份钳刮术容易得多。万一失败,药物的促宫颈成熟与扩张宫颈作用也较其他方法易于成功。米非司酮剂量一般为150~200mg分次服用,前列腺素也以口服米索前列醇为主,剂量0.2~0.6 mg,每3~6h 1次,每日总量不超过1.8mg,成功率多在90%以上。

三、过期流产及宫内死胎引产

过期流产及胎死宫内时由于胚胎死亡、羊水吸收、胎盘胎膜组织机化与子宫壁粘连,造成出血、残留和刮官困难。米非司酮足一种受体水平的抗孕激素药物,可取代体内孕酮与孕酮受体结合,产生较强的抗孕酮作用,能使蜕膜和绒毛组织变性,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诱发宫缩,使胎盘、胎膜与宫壁剥离,同时作用于宫颈,使之软化和扩张,利于宫内组织排出。与米索前列醇配伍应用,利于过期流产机化组织剥离排出。

四、异位妊娠

对适合于保守治疗的异位妊娠,药物治疗可最大限度地保留生育功能。药物包括甲氨蝶呤(MTX)、米非司酮、放线菌素D。近年来米非司酮与MTX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方法已逐渐应用。大多数异位妊娠为输卵管妊娠,而RU486在终止妊娠的同时,对输卵管有保护作用,可减少输卵管组织的破坏,保持输卵管的完整性,促使坏死胚胎组织经输卵管排出,再次妊娠率高。有研究表明,米非司酮与MTX联合应用,作用迅速可靠,较单独应用MTX的有效率明显提高,血B—HCG恢复正常的时问明显缩短。

五、避孕

作为紧急避孕药,米非司酮是近年来研究开发的热点。研究发现,在卵泡期应用米非司酮,可破坏优势卵泡发育,抑制促黄体索(LH)峰,推迟或抑制排卵;卵泡中、晚期用米非司酮,可使卵泡生长停滞;黄体早期用药,可引起子宫内膜发育延迟,导致内膜与间质之间的不同步性,妨碍正常受精卵的植入。性交后120 h内单次L1服10 mg、50 mg、600mg3个剂量组在避孕有效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并再次证实米非司酮是一个高效、安全、简便的紧急避孕药物。

六、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官出血

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多为尤排卵性,因雌激素的撤退性或突破性出血引起。米非司酮使体内雌激素水平维持在滤泡早中期,相对稳定,可避免雌激素的撤退性波动或突破性出血。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有直接作用,可延缓子宫内膜发育,延迟或抑制内膜腺体分泌活性,使子宫血运减少,子宫质量减轻,内膜变薄或退化,血管减少,基质增加,腺体有丝分裂减少等。米非司酮还可抑制LHRH的分泌,影响FSH、LH分泌和释放,抑制卵泡发育,而且可直接作用于卵巢颗粒细胞,促使其凋亡,增加闭锁卵泡数,最终导致绝经。

七、子宫肌瘤

米非司酮治疗肌瘤的机制为:在受体水平对抗孕激素,抑制排卵,使E2维持在滤泡早期、在绝经期水平;抑制肌瘤细胞中PR、EGF、IG-F一1的含量;减少子宫动脉血流可达40%;使肌瘤细胞的有丝分裂相减少;使子宫内膜变薄,停滞在增生早中期或萎缩。Jody等报道米非司酮治疗166例有症状的子宫肌瘤,剂量5~25 mg,疗程3-6个月,可缓解痛经和月经过多、压迫症状,闭经率为63%~100%。连续使用3个月,主要用于临近绝经并不愿手术治疗的妇女,尤其对体积大或生长部位不利予切除的肌瘤,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在临床中须注意的是,治疗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在用药前一定要诊断性刮宫,排外子宫内膜癌变。

八、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育龄妇女常见病之一,属雌激素依赖性疾病。作为孕激素受体拮抗剂,米非司酮可影响下丘脑一垂体~卵巢轴,通过抑制排卵、降低体内雌孕激素水平和对抗孕激素的作用,抑制异位内膜的生长,干扰子宫内膜的完整性,引起慢性无排卵状态及内膜的破坏。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后血中平均雌激素水平相当于排卵周期的卵泡中期水平。研究认为应用米非司酮闭经率高,不良反应轻,控制疼痛效果满意。推荐剂量为每天10~25 mg,连服3~6个月。

结语

随着临床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应用米非司酮不仅能进行终止妊娠和紧急避孕,还能够对患者出现的晚孕促宫颈成熟以及抗肿瘤等进行配合治疗,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转菊.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流产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2

[2]宋梅.米非司酮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

论文作者:宋瑞聪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9

标签:;  ;  ;  ;  ;  ;  ;  ;  

米非司酮在妇科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_宋瑞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