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新兴市场有望展开:对股市现状的几点看法_股票论文

新一轮新兴市场有望展开:对股市现状的几点看法_股票论文

新一轮上升行情有望展开——对当前股市形势的几点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点论文,新一轮论文,股市论文,形势论文,行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宏观经济指标转好、企业改制融资需求迫切,上市公司业绩好转的大环境下,股市继续向好应在情理之中。

●过去两个多月股价指数的调整已基本到位,股市新一轮的上升行情有望展开。

●不断增加的城乡居民个人储蓄及金融意识的增强,使证券市场的资金不会缺乏。

●绩优股、房地产和汽车板块、资产重组和企业并购将是证券市场未来的热点。

“七·一”之后,沪深股市一改6月份以前牛气冲天的上涨势头,股指持续回落,市场人气清淡,交投萎缩。进入8月以来, 上市公司中报纷纷登场。从已公布的中报来看,其中期业绩普遍好于上年。然而市场期盼的“中期业绩浪”并未展开,更有甚者,一些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中报公布后,股价不涨反跌。笔者从当前的宏观政经形势、企业改革势头、行业与上市公司经营状况以及市场资金形势等方面分析,认为:过去两个多月股价指数的调整已基本到位,股市有望展开一轮新的上升行情。

从宏观政经大势看市场

1、按照江泽民主席5月29日在中央党校的讲话精神,培育、发展和壮大市场经济体系,在现阶段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而在市场经济体系之中,证券市场作为要素市场,又构成了整个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改革现行的国有企业单一出资人、软约束、低效率的体制弊端,担负着特别重要的历史使命:即在解决企业长期发展的资本金问题的同时,建立和完善企业适应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笔者深信,这种面向市场经济制度改革和发展的宏观政经大环境,毫无疑问将构成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

2、宏观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上半年GDP增长9.5%, 物价水平在低位运行,上半年全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仅为1.8%, 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也仅有4.1%,国际收支状况良好,上半年外贸累计顺差178亿美元,外汇储备总计超过1200亿美元。

但是经济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比较严峻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加工工业生产能力及其产成品全面过剩,包括工业领域和商业领域的产成品库存积压,至96底已突破3万亿元,97年上半年统计数据显示, 仅工业领域库存上升约650亿元,生产能力过剩、产成品大量积压, 导致众多企业资金周转不灵,效益不景气,下岗失业人员增加。

此外,97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上年下降了5.1%, 表明当前的经济运行中,投资需求不足导致的社会总需求不足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要彻底解决上述问题,除了推进企业制度改革、解决企业运行的效率机制问题之外,必须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龙头支柱产业的启动,带动前后相关产业,刺激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回升,缓解就业问题的压力。

笔者始终认为,现阶段全面启动经济的龙头产业非房地产与汽车工业莫属。而要把目前仍在低迷之中徘徊的房地产业和规模小、效率低的汽车工业激活,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在采取切实可行的鼓励住房、汽车消费政策的同时,通过股票市场大力扶持房地产和汽车工业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创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说,股票市场也是发展龙头产业、引导经济走出生产过剩困境的阶梯。

3、至7月底,上市公司总数已达700家,累计筹集资金近500亿元。与此同时,上半年股票、基金累计交易额突破2万亿元。实践证明, 快速发展的股票市场已在我国社会的投融资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企业利用股票一级市场融资,显然又离不开二级市场相应的交易量规模来承担蓄水池功能。1997年度300亿元股票发行额度要付诸实施, 必然要求股票二级市场要有足够的资金、足够的交易量来支撑。由此可见,众多企业的融资需求客观上要求必须从社会投融资战略布局的高度,来解决股票市场长期发展所必需的投资人结构问题,这里已远远不只是局限于保护单个投资人的利益的问题,而是需要参照国际资本市场的惯例,大力发展和培植证券投资基金,改善投资人结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现阶段的宏观政经环境需要一个规范运行、健康发展的证券市场。股市经过过去两个多月的调整,在宏观经济指标转好、企业改制融资迫切需要,上市公司业绩好转的大环境下,走出一轮稳步上升的行情应是十分正常的。

正确认识当前股市的资金形势

近一段时期以来,困扰股票市场发展的最主要问题就是有关股市的资金形势问题。不少投资人认为,随着有关部门出台的“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市和严禁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炒股”政策的贯彻落实,以及股票一级市场的扩容,股票二级市场资金可能会出现贫血现象。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事实上,这种情况,市场已经进行了充分的消化,完成了足够的调整,同时也为市场在新的均衡下上扬提供了空间。笔者对股市资金形势持乐观看法的根据是:

1、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城乡居民的货币收入已大幅度提高,已有相当一部分人已从过去的追求温饱时代,过渡为自觉参与金融证券投资的阶段。根据央行公开披露的信息,到97年6月底, 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4.275万亿元,比96年同期少增加1700多亿元。而96年央行的多次储蓄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幅减缓, 最直接的原因在于相当一部分资金流入证券市场。今年上半年沪深证券市场证券交易总额较去年同期剧增了2.76倍。目前,各证券经营机构中由于网点、营业场所及设备容量的限制,大多数机构均实行股民保证金限额制度,(在广大的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绝大多数居民尚不具备参与证券投资的外部条件),在北京等中心城市,有的证券经营机构的保证金限额甚至高达20万元,因此,从投资人入市资金的源头来看,短期内股票市场并不缺少资金。

2、应正确理解央行提出的关于“严禁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市”的政策含义。众所周知,在我国现行的银行与证券分业经营的大原则下,央行要求各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不得把银行信贷资金直接拿去非法炒股,这对保障股市的“三公原则”,防止过度投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 应正确理解有关部委提出的“严禁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炒股”的政策。国家所有制下的企业因其体制局限,无异于是政府的一个部门。在近年来的证券市场上,一些国有企业无视股市的巨大风险,以国有资产(资金)进入股市豪赌以牟取私利,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另一方面,一些上市公司违反公司法规定,擅自动用募股资金或主营业务营运资金,炒作本公司股票,进行内幕交易,欺诈投资人。显然,这两类行为对国家、对市场“三公”原则,均是十分有害的,法律及相关政策理应予以禁止。但是,对于那些作为市场经济下真正自我约束的独立法人企业,参与资本市场,并利用股市进行并购重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这正是资本市场赋予企业的一项基本功能。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成为后一类企业,其合法参与股票市场的行为将受到法律的保护。

辩证看待目前的市盈率

前段时期沪深股市的平均市盈率为40—50倍,与欧美发达国家成熟股市平均15—25倍的市盈率水平相比,显然是相当高了。

但是事实上,欧美股市平均市盈率水平较低的基本前提是,股市经过长期的发展,市场供求已相对稳定,投资人结构比较合理,在严密的监管体系下,以投资基金为主体的投资人在股票市场的操作空间比较小。而在我国目前的股票市场格局中, 市场发展的历史很短, 在现有的700多家上市公司中,50%以上是96年以来新上市的,约2700 万股票投资人中同样也有一半以上是96年以来新入市的股民。在市场供求规模高速扩张过程中,一方面新加入股市的企业成长性定位不是很明确,更重要的是大量的投资人及其资金是刚刚开始介入股市投资,因而推高股票的市盈率在所难免。

对众多中国的股票投资人来说,并非没有意识到股票市盈率高意味着更大的风险,但是,希望尽快进入股市,直接参与对目前中国经济中最有活力的这些上市公司的投资,以便分享其高回报的心理则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在这种心理下的投资决策推高了市盈率。

此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有一批国有企业在改制上市之前,即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内部沉淀了一大块非货币化的储备资产,包括土地、商誉、重要原材料、市场等,一旦改制上市形成新的效率机制后,这块资产对今后企业盈利成长有着异乎导常的意义,而以目前盈利水准计算的市盈率显然没有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

热点题材可能会有哪里

对于百万投资大众来说,追求市场热点题材始终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那么,下一阶段市场热点题材可能会出现在哪里呢?笔者提供几点意见仅供参考。

1、蓝筹股将长盛不衰。深市以深发展为代表,沪市以青岛海尔、 江苏春兰等为代表的一批长期业绩稳定的绩优股,下半年预期仍将有不俗的市场表现。深发展的发展潜力仍不容低估,它是中国唯一的商业银行股,其贴近市场的竞争机制,没有国有商业银行的沉重包袱,其主营业务一旦深入京、沪等中心城市,其成长性大可看高一线。海尔、春兰皆属中国家电行业的王牌企业,其竞争实力不可忽视。

2、资产重组概念再放光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这本是股票市场的基本功能之一,然而,在中国的股票市场上,资产重组则有着另一层更为特殊的含义。由于不少上市公司都是从原来的国有企业或国有独资集团公司中剥离一块经营性资产改制上市的,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多的国有母公司正通过市场,把沉淀在手的优质资产注入旗下的上市公司,自然也就给市场提供了大量的想象和炒作空间。近期,以大盘H股板块为代表的一批上市公司,围绕资产重组概含, 已开始“蠢蠢欲动”。

3、房地产、汽车股板块潜力深厚。笔者坚信, 带动中国经济快步迈入21世纪的首推房地产业和汽车工业。房子和车子是上一代中国人的梦想,必将在这一代中国人手中变成现实。股市作为社会资源的调节器,在把资金导入支柱产业时,必将带来众多投资人对房地产、汽车业股票进行战略性投资的时代。

4、尚未开始的并购题材。 中国股市从一诞生就高度定位于筹资功能,而股市特有的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企业间进行资产并购重组功能则一直受到了忽视。今天,当上市公司数量已突破700家, 市场规模已达到鼎立于社会投融资全局一角之时,市场并购浪潮终将展开。笔者预计今年下半年很有可能会爆出真正的并购战例。

标签:;  ;  ;  ;  ;  

新一轮新兴市场有望展开:对股市现状的几点看法_股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