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芬芳时代的感受--评广西“武陵杯”民族舞蹈曲调_舞蹈论文

泥土芬芳时代的感受--评广西“武陵杯”民族舞蹈曲调_舞蹈论文

泥土的芬芳 时代的情愫——广西“五菱杯”民族舞蹈调演漫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广西论文,泥土论文,芬芳论文,情愫论文,五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广西文化厅、广西民委、广西电视台、广西舞蹈家协会、柳州微型汽车厂联合主办的“五菱杯”民族舞蹈调演早已结束,但在这次比赛基础上展开的关于民族舞蹈与民族舞剧创作的讨论还正在深入进行,从广西文联《南方文坛》今年第一期关于大型民族舞剧《漓江情韵》的专栏评论以及本刊本期编发的这组文章中,可以听到研究与评论不断深入的脚步声。本刊文章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不尽相同,我们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予以发表,希望能引起同志们进一步探讨的兴趣,从而促进民族舞蹈与民族舞剧创作更大的发展与繁荣。

——编者

随着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的繁荣,文化形态中纯审美走向泛审美的变化,广西舞坛近两三年来演出却冷落了,创作不景气,优秀作品寥若辰星,似乎安静沉寂了,这确实是广西舞蹈事业面临的严重现实。但按照事物运动的规律,广西民族舞蹈艺术总是要发展前进的,虽然受到商潮的冲击,它必然会经过反思,调整方位,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竞争力,求生存、图发展,我想这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为了弘扬民族文化,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鼓舞创作,培养人才,繁荣民族舞蹈艺术,广西由于1994年岁末在南宁举行了全区“五菱杯”民族舞蹈调演。这给广西舞蹈创造了机遇,带来了希望,说明前一时期的安静,是酝酿着更大的举动,沉寂孕育着新的崛起。这次调演与以往不同,组织规模较大,参加比赛的17个单位的500多人中,既有舞蹈专业队伍,也有业余舞蹈演员,还有艺术院校、艺术职高参赛、企业文化艺术团也派出了一支劲旅。参加调演的节目丰富多采,有壮、汉、瑶、苗、京、彝、水族等7个民族的舞蹈49个,及大型民族舞剧《漓江情韵》。这次调演是成功的。题材方面,既有歌颂古代爱国英雄的,也有贴近现实生活的,有反映民族风情习俗的,也有描绘民族人情世态的。作品斑烂多姿、异彩纷呈,内容丰富健康而赋有意蕴、形式多样新美而独具特色,风格浓郁迥异而饶有情趣。涌现了一批优秀作品和编导人材。所以这次舞蹈盛会具有广泛性、开放性、社会性、时代性。有力而形象地表明,广西舞蹈演出冷落的现状,将得到改观,舞蹈创作已不是不景气了,而是一片生机,优秀作品可说是灿若繁星。广西这次富有开拓性的创举,不仅对繁荣舞蹈艺术事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在艺术多元发展的态势中,对提高民族舞蹈创作水平,拓宽观众面,全方位的发展舞蹈艺术,也会提供有益的经验。

这次调演除大型舞剧《漓江情韵》的成功演出之外,各民族演出的舞蹈节目,大致可分四种形态:

一、是弘扬主旋律,歌颂爱国主义的作品。如《桥》、《满江红》、《师说》等。《桥》是一部反映广西抗洪救灾的大型群舞。编导不局限于,表现某一地方抗洪救灾的生活,而是艺术地概括与集中了抗洪救灾的典型事绩,运用象征的手法、虚实结合、以虚代实、营造了一个非常真实的情境,再现了这一史诗般的壮举。幕启,水天一色,洪水汹涌奔腾、铺天盖地而来,中国人民解放军为抢救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逆水而上,与洪水展开了惊心动魄的顽强博斗,气势恢宏,场面壮观,情景真切,扣人心弦。尤其是当舞蹈递进到高潮的铺垫时,为了把救出的群众送向陆地,解放军在滔滔的洪水中用身体搭起了一条长长的人桥,群众在解放军的搀扶下,走在解放军搭起的人桥上,突然一位怀抱婴儿的妇女不慎跌入水中,解放军不怕牺牲,冒着生命的危险,在洪水中焦急地寻觅着,几番拼搏,终于救出了落水的妇女与婴儿,当解放军把婴儿安全地送到妇女面前时,自己却昏倒在地上,妇女感动得跪在地下……场景异常动人,催人泪下。这部作品不仅表现了解放军在抗洪斗争中的高尚情操和英雄气概,而且《桥》的命题是颇有见地与寓意的。这桥是解放军用鲜血和生命在党和人民之间搭起的一条金桥,这桥将永远连着党和人民的心。这应该是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与审美价值。《桥》是广西舞坛近几年来少有的成功力作。

另外,《满江红》所反映出的悲壮气势与忧国忧民的思想、《师说》中老师对学生呕心沥血、谆谆教导的风范,同样留给我异常深刻的印象。

二、是刻意表现社会生活内涵,追求生命价值的作品。如瑶族三人舞《瑶山孕》的编导以虚拟的形式,结合现代编舞技法,运用意象的构思,细腻地描绘了一个生命的诞生,哺育中倾注着父母全部的挚爱,成长中流露着父母殷切的期望。作品不仅生动的浓缩了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而且表达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思想。基调深沉激越,感情朴素真挚。歌颂了人性美,人情美生命价值美。内涵丰厚而有意蕴。作品在艺术形式的编织上,语言的创作与提炼上,打破了民族舞蹈创作上常见的思维定势,显明的感到编导是以现代技法的操作,探索民族舞蹈创作的新规范。探索是有价值的,实践也是成功的。

还有从《寻找太阳的母亲》中所塑造的母亲顽强不屈的个性和形象,《名份》中妇女在封建社会桎梏中挣扎求生的悲剧气氛里,可以看出编导追求的价值取向。

三、以加工提炼美化了的民间舞蹈语言,展示民族习俗风情的作品。如《打磨秋》原是广西彝族民间流行的一种群众自娱性的游戏,编导经过改编把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成功地搬上了舞台。其表演特点是依托在舞台艺术演出中少见的大导具上。舞台中心竖立着一根粗壮的木底坐,在木底坐上端安装着一条数米长的摇杆,其长杆可以灵活的上下起伏,左右转动。一群朝气蓬勃的热情小伙子,在这根粗木底坐的前边欢乐的舞蹈着,蓦然横杆的一头高高翘起,上边端坐着一位美丽的姑娘,意料之外的技巧造型与姑娘的风采,博得了观众的惊叹感与啧啧声,倾刻间横杆的另一头跃上一位男青年,横杆便自由的在舞台四米的高空中旋转起来,两头的男演员和女演员,也随之在空中飞舞,幅度之大,速度之快,极富惊险情趣与快感。观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剧场哗然。突然在一声合弦中,横杆嘎然停止,杆头上的姑娘从高空跌落在一位小伙子的怀中,又接着一声合弦,小伙子抱起了姑娘,托甩在背上。这短而有力的舞姿造型,出奇制胜的艺术处理,使结尾内外有意,获得了强烈的轰动效应。这个作品是民间体育与民族舞蹈高度有机的艺术结合,是民间广场艺术走向舞台的成功佳作。具有鲜明地竞技性,趣味性,新美性、观赏性。

《我从海上来》在深沉的历史感中,表现了瑶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苗岭笙歌》与《侬邪洛》也以不同的民族风格与特色,反映了苗族与水族的生活风貌。

四、是从深入民族现实生活的感受中迸发灵感,反映人世情态的作品。如《盼海》反映海边京族渔家生活,很有地域特点与情调。是广西海文化意识渗透在舞蹈艺术里的成果。在辽阔无际的大海边,一群渔家妇女踏着晚霞在期盼着出海打渔的亲人归来,那焦急而忐忑不安的心态,是通过京族夏日脚穿的特有木履哒哒声来表达的。妇女踏木履的动作,单一清晰、节奏明快,舞蹈以踏木履快慢与强弱的节奏变化,有布局、有层次的揭示了渔妇盼亲人的心情与思绪,巧妙别致,生活气息浓厚。进入高潮时,编导以象征虚幻的手法处理了渔妇与亲人的相会,倾刻木履竞嘎然无声的停了下来,舞台空间是那样的宁静,一对对,一双双,热切甜蜜的诉说着彼此的思念与情愫,似水一样柔,梦一样美,爱意绵绵,给人一种高洁美好的审美愉悦。

《摆嘎摆》中少女轻盈俏丽的形态,《左江春色》中山野风味的质朴真情,以及《萌》的节目里那委婉内秀的流动美,所含蓄表露出的少女怀春心绪,都比较真实的再现了当代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人情世态。

以上所展示的四种形态的作品,是这次舞蹈调演的优秀之作。这些作品在反映生活上有一定的广度与深度,在创新与追求上具有了舞蹈文化的品位,与过去舞蹈节目相比,有了新的突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因此对这些作品的成功与不足,进行思考,提出一些共同关注的问题,无疑对今后的民族舞蹈创作是大有裨益的。

一、这次调演中某些优秀的作品,在艺术上追求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同时,努力开掘作品内涵的深度,使其具有哲理性,这种哲理性不是理念的图解,而是从生活的感受出发,使哲理性与思想性融合在所创造的艺术形象之中,这是广西舞蹈创作上的一次飞跃,是闪光的新的起点。标志着广西民族舞蹈创作正在走向成熟,也说明在创作上已经跳出摹拟再现民族风情习俗的写实框架和传统的思想情调,向当代民族新的思想情韵倾斜,在探索民族舞蹈新神韵与时代结合的交融点上,以舞蹈抒情的独特优势,去揭示作品的思想性与哲理性的这个经验,对推动广西舞蹈创作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舞蹈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它以人体的动作与姿态为表现手段,去反映社会生活,塑造艺术形象。这次舞蹈调演实践证明,舞蹈应当而且可以深刻地表现社会生活内涵,人生的价值意义。有些优秀作品贴近现实,贴近人民、选择重大题材,弘扬主旋律,不仅创作了具有艺术魅力的动人形象,而且颇有新意。这一可喜的成就,排除了一些人认为舞蹈不能反映重大题材的误解。殊不知舞蹈的特性是动作性,在人们日常生活交往中,语言和动作是进行思想和感情交流的两种工具和手段,语言和动作相比,动作在表现思想概念上有局限,不如语言那样清晰明确,但在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的丰富、细腻、强烈、激越等方面,动作却往往超过语言的表达能力。因此我们应当解放思想,勇于探索与开拓,在创作多样化节目的同时,努力创作反映主旋律的作品,去歌颂人民,歌颂祖国,歌颂中华民族的追求与理想。

三、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是每一位舞蹈编导应当遵循的原则。这不是老生常谈,而是要常谈常新,不可轻视与疏忽。广西是一个民族地区,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改革,每一个民族的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追求进步,讲究科学,希望和当今时代接轨,同步发展与繁荣,这种开放的意识,已经使民族的心理、感情、个性与精神,摆脱了传统的落后观念与樊篱,民族的生活面貌处处呈现着欣欣向荣的景象。舞蹈编导应当深入下去,亲身到民族地区观察、了解、体验、思考,捕捉那些撞击你心灵的人和事,把握民族当代的精神、新风采,去歌颂民族的先进与高尚的情操。遗憾的是这次调演有些作品缺乏生活,概念化、雷同化,艺术形象苍白。更有甚者,把过去一些民族风情性的民间舞,又翻出来炒,不注意思想性,不讲艺术性、陈旧粗糙,还不如原来演出过的好。不是说不允许改编过去已经演出过的作品,而是要改演就必须作重大的修改与突破,另辟蹊径,重新立意与结构,创作与过去不同的艺术形象。这种不作什么变动的重复别人的作品和自己的作品,实在不可取,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四、强化创作艺术精品的意识。创作艺术精品是舞蹈艺术当前发展繁荣的关键,只有产生精品进行演出,才能让社会与人民欢迎和认可舞蹈艺术的真正价值,确立舞蹈艺术在社会与人民心中的地位。

精品就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传世之作也就是经典作品。精品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真实地,艺术地再现了时代,社会和人民的真实生活,思想感情、性格精神、命运与追求,表现了人类生存发展的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塑造了一些永远牵动着人们心灵而又难忘的艺术形象。这次调演中有些优秀作品是很有基础的,衷心希望有见地、有才华、有追求的编导家们,立足广西、面向全国、放眼世界,高起点、高要求、高标准、向舞蹈艺术精品攀登,锲而不舍、不懈地努力实践,民族舞蹈发展的前景一定会灿烂的,民族舞蹈事业一定会再度辉煌的。

1995年2月14日夜

标签:;  ;  ;  ;  ;  

泥土芬芳时代的感受--评广西“武陵杯”民族舞蹈曲调_舞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