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规划与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在1996年中国国际经济论坛上的讲话_经济论文

“九五”规划与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在1996年中国国际经济论坛上的讲话_经济论文

“九五”和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展望——在中国国际经济论坛1996年会议上的演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国际论文,年会论文,年中论文,经济论坛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是我国跨世纪的经济社会发展纲领,是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第一个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在全面总结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成就的基础上,把握我国未来经济变化趋势,对今后1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全面的预测,提出了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及实现发展目标的战略和政策。

一、“九五”和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及优先领域

根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设想,《“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的战略目标是:2000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再翻一番,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届时,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将登上一个更高的台阶,社会经济面貌将发生历史性的变化。中国将以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充满生机、希望的面貌进入21世纪。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着突出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的原则,《纲要》重点在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科学技术和教育发展、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政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几个方面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全面规划。根据会议组织者建议,我想就宏观调控的目标及政策,政府在产业发展方面的优先领域,地区经济发展政策及对外开放等问题作一概要介绍。

(一)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

“九五”期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趋势。宏观调控主要目标是: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保持在8%左右;明显降低价格上涨幅度,首先要使之低于经济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率控制在30%左右;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财政收入增长要高于支出增长,实现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狭义货币供应量年均增长18%,广义货币供应量年均增长23%;经常项目的进出口贸易基本保持平衡,非贸易往来力争减少逆差,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适当保持资本项目的顺差,并使外汇储备有所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年均10.83‰,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确定,是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充分考虑了未来变化趋势之后,经过大量的模型测算之后提出的,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依据。

(二)产业结构和政府鼓励发展的优先领域

《纲要》确定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总目标是:通过市场机制和国家调控的作用,重点加强农业、水利、能源、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振兴支柱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整提高轻纺工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巩固和加强农业是我国产业政策的重点,这是由我国人多地少、农业基础尚要充实的国情决定的。中国政府决心要通过大力加强农业,基本实现主要农产品的国内基本自给,同时全面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主要政策包括,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依法保护耕地和提高播种面积,强化科技兴农,加快发展以化肥为重点的农用工业,积极发展林业和多种经营,加大扶贫力度。我们预计,2000年粮食产量可达到4900—5000亿公斤,农民收入也会有较快增加。

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建设是政府支持发展的另一个重点领域。在中国经济全面发展过程中,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正不断扩张,国家要本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集中力量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重点骨干工程。能源工业要逐步缓解瓶颈制约,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建设以电力为中心,以煤炭为基础,大力开发石油和天然气,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交通运输的建设主要是以增强铁路运输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公路、水运、空运、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建设综合运输体系。形成若干条通过能力强的南北向、东西向的运输大通道。通讯发展要继续加强长途干线网的建设,重点建设全国联网的光缆干线。建设和完善以程控交换机为主的城乡电话网,加快移动网建设并实现全国联网漫游,扩建和完善卫星通讯网,发展数据通讯网。原材料工业要提高质量、增加品种、降低消耗、搞好资源综合利用,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增强竞争能力。新增生产能力以现有企业改扩建为主,走以内涵为主的发展道路,形成合理经济规模。

在发展支柱产业和提高轻纺工业方面,主要是要通过市场竞争,提高这些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在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建筑和建材等产业领域,确定有限目标,支持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运用,加快实现规模经济,使这些产业在生产能力、产品结构多样化及产业技术水平方面有大的提高,尽快成为带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轻纺工业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质量和加工深度。

“九五”期间,国家还要大力支持发展第三产业,一方面要继续发展商业和生活服务等传统第三产业,同时还要积极发展旅游、信息服务、咨询、保险和房地产业。加快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步伐,使我国产业结构逐步走向现代化。

(三)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九五”计划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有所扩大的现象。从“九五”计划开始,国家将更加重视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实施一些有利于缓解差距扩大趋势的政策,并逐步加大工作力度。《纲要》在强调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要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开展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合作外,还提出了一些重大的政策措施,以促进中西部地区更好更快地发展。包括:优先在中西部地区安排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引导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进一步理顺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加大中西部地区资源勘探的力度;逐步完善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国家政策性贷款用于中西部地区的比重;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中西部地区,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的60%以上要用于中西部地区;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扶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鼓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投资。我们相信,通过《纲要》提出措施的逐步落实,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局面将会出现。需要指出,缩小地区差距,并不是要抑制东部地区发展,而是要共同发展。

(四)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

扩大对外开放领域,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国策,也是《纲要》的重要内容。《纲要》提出,在对外经济体制方面,中国将逐步建立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贸易体制。加快进出口管理体制的改革,逐步降低关税总水平,在今年关税总水平从36%降低到23%的基础上,到2000年将降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调整关税结构,规范税收减免,规范和减少进出口管理的非关税措施,逐步放宽国外商品和服务对我国市场的进入限制;在外资企业纳入统一的银行结售汇体系的基础上,实现经常项目下人民币可兑换;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对外国投资者进一步实行国民待遇,为外国投资提供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我们将继续积极与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国磋商,争取尽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对外开放的领域方面,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农业、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的对外开放。鼓励外商投资于农业综合开发、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以及能改进产品性能、降低能耗、保护环境、推动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和技术领域。同时,将有步骤地开放金融、保险、商业、外贸等领域。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经济将更深地融入世界经济,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作重要贡献。预计到2000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将达到4000亿美元。我们希望外国政府和公司,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与中国进行更广泛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彼此的共同增长与繁荣。

《纲要》明确提出,实现规划目标的主要途径,就是要实行两个根本性的战略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以及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纲要》从促进市场竞争、调整投资结构、加快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建立开放统一的流通体系、科学合理的计划和产业政策配置及完善法律制度等多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政策,促进实现两个根本性的战略转变,力争使中国经济在今后15年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纲要》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目前,我国人均水、耕地和森林资源分别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8%、32%和14%,大部分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资源占有量将愈来愈少。我国的环境污染形势也不容乐观。只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力度,才能保障经济健康发展和人民正常生活。我们要选择符合国情,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边发展、边治理,为全球的环境保护作出我们力所能及的贡献。

二、关于当前的经济形势

今年是我国执行“九五”计划的第一年,在部分地区遇到自然灾害,部分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不善的情况下,我国国民经济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通过实施适度从紧的宏观经济政策,我国一度出现的通货膨胀压力已大大缓解,今年1~9月,零售物价上涨幅度已控制在7%以内。展望全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将实现10%左右的增长,物价上涨幅度将控制在7%以下,宏观经济环境将进一步得到改善。这标志着“九五”计划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为实现《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农业生产在发生大面积水灾的情况下,今年夏粮仍取得了历史最好收成,比去年增产720万吨。全年粮食生产将创历史最高水平。畜牧业和水产品的生产也稳定增长,农业生产形势比我们原来预期的好。

工业生产继续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产品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主要基础工业产品如原油、原煤、发电等稳步增长,钢材、有色金属、水泥、化肥等产品的生产情况良好。一些机电产品,包括农用机械、个人计算机、程控交换机、集成电路、空调器、彩电、录相机、组合音响等,出现了较快的增长势头。1—9月份,工业生产增加值实现13575亿元,按可比价格比去年同期增长12.9%。

在基础设施领域,重点建设进展顺利,三峡工程已建成西陵长江大桥,明年大江截流准备工作进展顺利,横贯南北的京九铁路也全线投入运营。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金融形势日趋稳定。由于财政收入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势头,财政收支状况趋于好转。由于价格涨幅的回落,银行逐步下调了银行存贷款利率,货币供应量合理增长,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增长。进出口贸易继续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进一步扩大。1—9月份,进出口总额已达1999.3亿美元,引进外资达到330多亿美元,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预计国家外汇储备将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

刚刚结束的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决定。精神文明的建设将有利于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我深信,在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有能力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各项发展目标,使中国以崭新的面貌进入更加辉煌的二十一世纪,为全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中国应有贡献。(文中内容有删节)

标签:;  ;  ;  ;  ;  ;  ;  

“九五”规划与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在1996年中国国际经济论坛上的讲话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