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对于变电站而言,继电保护的运维防误技术,关系到整体系统的有序运行,其价值不容忽视,本文从实际工作的角度出发,深入对该领域设计到的几类主要技术展开分析,对于在该领域中实现优化,有着一定的基础价值。
关键字:变电站;继电保护;防误;技术
在变电站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的运维操作,关系到变电站环境中各类组件的平稳运行。然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很多变电站的安全问题都来源于运维过程中的不规范的操作,非法操作不仅仅为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带来威胁,甚至会造成电力设备的损伤,乃至于人员的伤亡。从这个角度看,运维工作人员的操作细节必须得到重视,也正因为如此,对应的防误技术,在近年来成为保障变电所安全运行的重要支持力量,其发展也成为该领域工作人员共同关注的重点之一。
对于当前的变电站防误工作体系而言,既有的面向一次设备的五防闭锁系统虽然可以有效实现一次设备层面的防误,但是却并未对二次设备的价值进行充分考虑。也就是说,在当前二次设备已经普遍实现的当前阶段,单纯依靠五防闭锁,就等于忽视了二次设备本身的价值。因此,针对当前智能变电站既有防误机制不足的现状,围绕二次设备而进行布局的防误技术开始日渐成熟。而在这个领域中,有如下几类主要技术需要相关技术人员深入学习和掌握。
1.主动式防误
主动式防误是综合变电站一次设备以及二次设备具体运行情况,在既定的设备操作综合防误规则的控制和指导之下而展开。对于变电站内的控制操作,唯有符合综合防务逻辑的时候才能够通过并且输出。这种防误控制方式从源头上杜绝可能引起系统风险的误操作,对于有效实现变电站安全运行和有序维护工作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价值。从技术的角度看,主动式防误系统具有几个方面的突出特征。首先,操作源同时能够实现对于本地装置和一体化监控系统的覆盖,相对于传统的只针对一次系统的防误体系而言,这种主动式防误工作系统更加严密,无论是从本地装置还是从远程监控系统发起运维操作,都需要通过综合防误逻辑展开判断,符合条件才能确定输出。而在实施的过程中,此种工作系统面向变电站中一切可以实现遥控操作的设备展开控制,诸如断路器、隔离开关和装置软压板等都包括在内,都可以建立起综合防误规则。也就是说,在展开对应的操作的时候,关系到这些组件的操作都需要符合对应的判断逻辑才能进一步展开,可以说大大改善了防误的水平。除此以外,这种主动式防误系统,还可以对传统的面向一次设备的五防系统实现有效兼容。
在主动式防误工作体系之下,防误规则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在建立规则体系的时候,应当确保操作必须符合设备本身防误规则,并且操作后的设备应当处于正常状态。除此以外,还需要对设备操作之后的状态进行预判,且确保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运行状态相符。无论对一次设备还是二次设备展开操作,对于操作后的状态都应当与另一方保持的状态相一致。具体而言,对于一次设备的操作防误规则,首先应当包括五防逻辑判断,诸如开关合开等应当作为关键进行确立;其次则是需要对二次设备的状态进行准确判断,例如线路间隔内保护装置、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的检修压板等,在合线路开关的时候应当保持为退出状态,并且保护装置SV接收软压板、GOOSE接收/发送软压板和保护功能软压板应为投入状态。而对于二次设备的操作防误规则,则首先需要确定二次设备防误逻辑判断合理,其次对一次设备状态进行判断。对于前者而言,在投退保护软压板时,须确保保护投入时软压板投入顺序为:投GOOSE接收软压板/SV接收软压板->保护功能软压板->GOOSE发送软压板;保护退出时软压板退出顺序为:退GOOSE发送软压板->保护功能软压板->GOOSE接收软压板/SV接收软压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对于后者也然,主要是需要确定一次设备不能在失去保护的时候独立带电运行。
2.硬压板误投处理
硬压板本身不能实现遥控,因此只有工作人员进行手动操作,对应的,上文中提到的主动式防误系统也无法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作为硬压板的装置检修压板本身的投退对于装置以及逻辑关系等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如果发生误投,则会触发闭锁,甚至有可能会造成更大范围的故障发生。针对此种问题,加强对于硬压板状态的监控,并且在发现硬压板误投的时候采取对应的措施是必须承担的工作。
对于这一方面的问题,可以具体分为三个主要的阶段。其一在于硬压板的实时监控,即定期对其状态进行考察和记录,当考察到期投入状态,或者出现变位信号的时候,则需要启动硬压板投入风险判断。其二是需要对硬压板的投入风险进行判断,判断的原则是确定当前二次设备能够满足一次设备运行需要。当无法满足这一原则的时候,即确定为存在风险,并且展开进一步的确定,落实对应的补救和处理措施。其三,在硬压板出现误投状况的时候,必要的补救必须跟上,其展开原则,是通过改变二次设备的状态来实现一次设备的正常运行。具体的操作可以分为两种,即为产生风险告警信号并给出手动操作指导意见,或者自动下发遥控命令调整二次设备的状态并生成详细的操作记录。
3.检修隔离防误
在执行检修工作的时候,对应的继电保护系统需要从整体框架中退出实现隔离,以防止检修过程中的一些异常信号给系统中的其他正常运行部分带来误动。这一部分的工作框架一共包括四个层次,从下而上分别为装置状态定义、装置运行与检修状态切换、装置状态展示以及装置运行与检修状态切换的执行。其中装置状态定义层,主要通过装置二次回路软压板、保护功能压板及检修压板的状态组合,定义装置运行态及检修态。装置运行与检修状态切换层面,主要负责这种切换过程中的安措任务。当装置从运行状态切换到检修状态的时候,应当注意将检修装置与跨间隔保护装置,以及间隔保护装置、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等保持隔离,同时投入检修装置的检修压板。而当装置从检修状态切换到运行状态的时候,则应当退出检修压板,回复检修装置与间隔内保护装置、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之间的联系,最后恢复检修装置与跨间隔保护装置的联系。第三层为装置状态变化的展示层面,主要负责将装置的二次回路软压板以及检修压板的具体状态用图形进行直观展示,。而第四层则是装置状态变化的执行层,负责远程实现装置检修的控制。
除上述几个主要方面以外,装置的本地操作防误以及防误规则库的建立,同样不容忽视。只有深入技术层面对继电保护系统的防误工作实现展开分析,才能不断发现其薄弱环节,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改进,优化防误工作。
参考文献:
[1]高新华,周克林,余南华等.数字化变电站在线式防误操作系统技术综述[J].南方电网技术,2011(02):811-814.
[2]戴志辉,张天宇,刘譞等.面向状态检修的智能变电站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6(16):114-121.
[3]彭少博,郑永康,周波等.220kV智能变电站检修二次安措优化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23):1143-1148.
[4]黄少雄,胡世骏,黄太贵等.智能站软压板状态正确性校验的研究[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6(06):95-100.
论文作者:陶吉田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9
标签:压板论文; 状态论文; 设备论文; 装置论文; 操作论文; 变电站论文; 系统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