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壁垒的战略思考_绿色壁垒论文

绿色壁垒的战略思考_绿色壁垒论文

关于绿色壁垒的战略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壁垒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9年末,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世贸组织第三届部长会议上有关环境问题的争论,表明在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问题已不可回避。尽管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打破各种贸易壁垒,但绿色壁垒却在各国迅速形成,并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演愈烈。对此,我国不能置身事外,有必要进行认真的研究。

一、绿色经济的现状与趋势

世界经济繁荣的背后,人类正面临着因繁荣而将遭受的毁灭性威胁,即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这对于我们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一个难得的发展契机。随着环保意识日益深入人心,各国的环保投资额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国家力求在国际环保市场获得竞争优势,环保产业已经构成发达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成为当前国际经济竞争的新热点,也是发展绿色经济的重点。据不完全统计,环保技术和产品的全球市场在1992年已超过2500亿美元,而目前已突破6000亿美元,其中亚洲市场占40%。同时,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崇尚回归自然,追求健康的绿色消费,绿色食品、绿色建筑、绿色服装、绿色电脑等正以不可遏止之势席卷全球,并将是今后的主要消费方式。全球环保浪潮的掀起,势必会给国际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带来重大变革。不管是遵循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还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促进环保与贸易的协调发展,都必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绿色经济无疑将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目前,各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环保产业。德国是最早重视治理环境污染的国家之一,不仅已完善地制定了预防政策、肇事者政策和合作政策等环保政策,而且基本建立起能提供防止和消除环境污染的先进技术的环保产业。其环保产业的年产值达400亿马克,估计年增长率为6%~8%;在全球环保设备贸易中占21%,出口额达350亿马克,超过其钢铁业的出口;当前世界环保产业的市场规模约为4000亿美元,而德国约占18%,居世界第一。

日本非常重视环保产业,认为经济发展应与环境保护并行不悖;主张用政府投资来诱导和培育环保市场;强调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开展包括环保技术以及资金援助的国际合作。

美国也于1995年4月公布了一项促进环保技术出口的战略,以加强其在环保技术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向亚洲、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销售和推广美国的环保技术。

世界环保产业的发展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发展中国家具有一种“后发优势”,即可以利用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来发展本国的环保产业,从而站在较高的起点参与竞争。我国经济的发展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如何抓住良机,发展环保产业,尽快形成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乃是当务之急。一般来说,环保产业或绿色经济包括积极开发生物资源、发展少污染和无污染产业、努力确保可持续发展等三方面内容。其发展趋势如下:

1.贸易与环境的进一步协调将受到国际社会的格外关注。20世纪50年代前,涉及环境保护问题的国际公约只有6个;70年代增加到16个;80年代增加到100个左右;目前已增加到180多个,其中20多个含有贸易条款。

2.众多国家和地区将普遍重视绿色经济。据联合国有关组织对177家投资银行和90家商业银行的调查,今后10~20年全世界对“绿色工程”投资和贷款的银行数量将增加2倍,投资和贷款金额将增加6倍。

3.环保产业将蓬勃发展。环保产业不是一个单独的产业部门,而是指在商品的生产与使用中充分考虑到了资源与环境问题,采用一些特定的生产工艺与技术,使其所耗资源最少、对环境污染最小,并且这种环境与生态意识贯穿在一个行业的各主要方面和商品生产的全过程。未来的产业,必将从创建绿色生态农业到提倡清洁生产的绿色工业;从绿色交通运输业到绿色建构工程;从绿色消费发展到绿色旅游、绿色营销、绿色策划等,竞相以绿色化为尊。

4.绿色消费方兴未艾。如上所述,人们的消费观念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崇尚回归自然,追求健康的绿色消费。绿色产品的需求量会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上升而上升,并在未来世界市场上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从而是世界商品发展的新潮流。目前,全球已出现一个由环保技术和服务业构成的庞大的绿色市场,并是世界经济贸易结构调整后的四大市场之一。从市场营销角度看,绿色产品将成为21世纪世界市场上的主要促销对象。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主要问题。由于各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决定了其对环保资金的投入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形成了各国环保标准的差异性,造成了国际贸易的障碍。尤其在国际贸易中,环境标志产品标准正在替代关税与配额壁垒,成为国际贸易中越来越重要的绿色壁垒——以保护有限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等为名而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其内容有国际环保公约、国际环保法规标准、自愿性措施、加工生产方法标准和环保成本内在化等。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出口国之一,我国出口产品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绿色壁垒。

1.我国农产品和食品受绿色壁垒的限制将日益增多。如我国的冻鸡肉因不符合欧盟的卫生检疫标准,欧盟曾决定自1996年8月1日起禁止我国冻鸡肉进入欧盟市场。尽管我国对欧盟区域化管理的法律要求采取了合作态度,划出畜牧业发展较好的上海市、山东省和吉林省为重点地区,投入数亿元资金进行企业整改和体系建设,但两年后仍未能达到其要求。这充分反映了绿色壁垒的严厉本质。日本于1999年初出台《家畜传染病预防实施细则》,规定进口包括中国的9个国家的猪牛羊肉及其制品必须经过指定设备进行加热消毒处理。这无疑会增加我国猪牛羊肉的出口成本。从2000年下半年起,欧盟执行了新的茶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扩大了检测项目,大幅度提高了测量标准。可见我国农产品和食品的出口深受国外苛刻的动植物卫生检疫要求的影响。

2.我国的机电产品深受进口国环保法规的限制。由于我国的机电产品,如收音机、电视、灯具的出口居世界第一,并主要销往欧、美、日等国,而这些国家的环保法现涉及到机电产品的性能、排污量限制、兼容性、节能性等众多方面,实质上是对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设限。自1996年初欧盟对工业产品进入市场进行CE认证后,澳、美、加、德等国也对电子、机械和电器产品等实行认证制度。因此,我国许多电器产品因没有认证而元法进入这些市场。

3.我国纺织品出口正受着苛刻的环保标准的影响。1994年4月1日起,德国正式禁止含偶氮染料的纺织品进口,凡违反此规定者视同犯罪,产品将被销毁。这使我国正在使用偶氮染料的104种纺织品出口中断。再如从1996年开始,我国对欧洲的服装出口开始趋缓,其主要原因是服装的残留污染不符合环保要求。目前,纺织品和服装的绿色壁垒仍然有增无减,欧洲纺织品和服装组织正委托丹麦进行100%全棉T恤衫和棉聚酯纺产品加附生态标签的工作,这无疑会对我国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雪上加霜。

4.我国医药出口也面临巨大的绿色壁垒。出口到美国的药品必须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即依据《食品、药物、化妆品法》、《公共卫生服务法》、《营养标签和教育法》、《婴儿药法》、《茶叶进口法》、《婴儿食品法》等)的越来越严格的检查,而目前我国只有20多个厂家的单个品种能通过其检查。

5.我国玩具出口不断出现新的绿色壁垒。1999年末,欧盟正式发布1999/815/CE指令,规定采用聚氯乙烯塑料(PVC)原料生产的供3岁以下儿童使用的玩具中,邻苯二甲酸脂类增塑剂含量最高值不得超过0.1%。许多欧盟厂商更是采用高于“禁令”的标准,即要求邻苯二甲酸脂类增塑剂含量最高值为0.05%,甚至要求不含聚氯乙烯塑料,禁止进口的玩具也不再局限于“3岁以下儿童使用”的范围。同时,美国也正着手制定法令,对聚氯乙烯塑料玩具加以限制。而我国出口的玩具大部分采用聚氯乙烯塑料,其中供3岁以下儿童使用的占50%,并且近一半玩具销往美国,因此,所受的冲击将越来越大。

6.我国出口产品的包装也面对越来越苛刻的要求。我国出口产品的包装,与发达国家环保法规的要求相差较大,其越来越苛刻的包装要求对我国出口产品形成了严重障碍。1998年,美、加决定对我国出口货物的木质包装进行检疫处理;1999年初,英国对我国出口货物的包装实行检疫新标准;同年下半年,欧盟也单方面对我国输欧货物本质包装实施新的检疫标准。按其苛刻要求,木质包装如经过熏蒸处理,成本将增加20%,从而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三、应对绿色壁垒的政策措施

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促使我国对其发展趋势格外关注。除了加大对国外先进环保技术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国产化力度,努力提高环保产品及整个环保产业的技术水平,促进技术成果的顺利转化;规范环保产业,强化监督和管理;建立环保产业咨询和信息服务网络,发展绿色经济以外,还必须切实制定应对绿色壁垒的政策措施。目前世界各国应对绿色壁垒的政策措施主要有:

1.制定环保产业的专项法规,加强环境影响评估制度的实施力度。即在引进外资时,对可能危害、污染环境的项目,须请国家环保部门、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共同进行审核,对其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程度和范围进行科学的调查、预测和评估,充分考虑环保因素并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由于该制度在我国《环境法》中仅做了原则性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必须制定专项的行政法规,加大环境影响评估制度的实施力度。同时,随着环保产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外国投资环保产业采取鼓励措施,对此,我国也应立法效仿。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上掀起了强劲的环境标志运动,标志着国际绿色销售技术的法制化趋势正对世界经济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环境标志,即绿色标志或生态标志,是指由政府管理部门、公共或民间团体依据一定的环境标准,向有关申请者颁发其产品或服务符合环保要求的一种特定标志,由于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特殊的作用,被褒称为“拯救地球的绿色天使”。尽管目前环境标志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占的比例不很大,且主要集中于资源节约型、低污染排放型、低噪声型、减少废物和低毒安全型等类别的产品上,但其高速增长的现实是不可忽视的。1977年德国首先制定了“绿色天使计划”,此后,许多国家颁布了环境标志制度。如美国的“科学证书制度”和“绿色签章”,新加坡的“绿色标志制度”,环境标志制度正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从发展趋势看,其必将包括影响生态和环境的所有商品。

2.积极推进环境标准制度。国际标准化组织在1996年正式颁布ISO14000系列国际环境标准——国际贸易中的“绿色通行证”。我国1996年开始进行ISO14000国际环保标准管理体系的认证试点。截至2000年4月底,我国通过认证的组织只有263家。目前将制定清洁生产法、实行用水定额制度、推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被称为21世纪的水处理技术的M B R膜生物反应器污水深度处理回用技术等等,但要真正赶上国际先进水平,还必须进一步推行清洁生产,努力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标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参与国际合作;向国际靠拢,让中国的环境标志产品走向世界。

3.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环保产业。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立法和政策上扶持环保产业,原因是其生产成本高、技术含量高、资金密集,一般企业不愿进行投资。重点扶持要做到在生产上一要进行绿色产品设计与开发,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如果说产品质量是20世纪企业成功的保证,那么绿色产品设计则是21世纪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的保证。二要抛弃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传统产业模式,实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三要树立企业的环保形象,进而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加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在销售上一要树立绿色营销观念;二要制定绿色营销战略计划;三要导入企业的识别系统,树立良好的绿色企业形象;四要收集绿色信息,开发绿色资源。

4.高度重视绿色包装。绿色包装是指对环境无害、能循环使用或再生使用的包装。由于与日俱增的包装废弃物已成为污染生态环境的重要根源之一,选择对环境无害的或可回收再生的包装材料,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包装材料的首选。为此应该:(1)以立法的形式禁止使用某些包装材料,如含铅、汞材料以及发泡塑料等。通过立法,推动使用可分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制定强制包装物再循环或再利用的法律,如日本的“再利用法”、“新废弃物处理法”等;欧洲各国的包装废弃物令、EC包装再利用令等。(2)建立存储返还制度。许多国家规定啤酒、软饮料和矿泉水一律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容器。即消费者购买时,向商店交存一定的保证金,退还容器时再由商店退还保证金。(3)税收优惠或处罚。即根据其产品包装的原材料或使用的包装中是否全部或部分使用可以再循环的包装材料而给予免税、低税优惠,或征收较高的税赋,以鼓励使用可以再回收的资源。

标签:;  ;  ;  ;  ;  ;  

绿色壁垒的战略思考_绿色壁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