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志愿服务发展的历史回顾及其参考价值_志愿服务论文

美国志愿服务发展的历史回顾及其参考价值_志愿服务论文

美国志愿服务发展的历史考察及其借鉴价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志愿服务论文,价值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历史不长,特点明显。早期美国,移民众多,分布广泛,信仰各异,政府无力顾及由于快速、多元移民所造成的众多社会问题和公共事务,相互帮助和共同组织社区活动就成为美国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的基本特征。这个特征在过去200多年不断发展和完善,志愿精神就成为其社会共同价值。如果要了解美国志愿服务的发展必须将其与美国的历史发展相联系。

一、美国志愿服务发展的历史考察

1.从殖民地到美国(1607-1781):一个由志愿者建立起来的国家

从1607年弗吉尼亚Jamestown殖民地定居点建立,开始了以英格兰人为主体的移民浪潮[1]。当时,美洲殖民地上所有开拓者的同一个目的就是生存。土地荒芜,组织结构空白。食物、居所和自卫是头等事务,殖民者要努力去开发资源。协作互助通常成为生存和死亡的分水岭,因为单靠个体很难独自战胜面临的困苦。所以,当第一批来自英国的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船于1620年11月到达科德角登陆之前,面对蛮荒的新大陆以及即将开始的新生活,他们缔结了“五月花公约”,表达了人们在一个新的生存环境中对于通过志愿协作以达到互利目的的承诺。在美洲殖民地的早期发展中,这份约定成为人们所有行动的统领准则,并且得到清教教义的支持,对于群体成员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清教教义提出,人生而有原罪,但有灵魂救赎的希望,就是在自己的活动范围内多做好事。因此,清教徒们在集体生活中愿意承担基于公共利益的责任,也顺应个人利益的需要[2]。在一些需要通过合作解决问题的领域中,人们常常会发现早期志愿者的身影。如邻近农场农夫们通常合作完成一些诸如平整土地、建造房屋和谷仓、收割等重要的农活,这类合作劳动不仅能及时完成繁重的工作,而且提供了人们社会化的途径,促进了社区意识的形成。

在美洲殖民地定居点最早被人们接受的政府结构是城镇会议,一种只限定于拥有一定财产的白人男性以投票形式出现的公开讨论会。作为人们解决现实问题、实行自我管理的重要标志,所有问题都可以提交讨论并探讨解决办法。行政官员由选举产生,负责监督由市镇会议确定的事项的执行。这些官员大多没有薪酬,完全是出于道德责任的本能或对地方威信的渴望。很明显,最早的政府组织体系依赖于自愿提供志愿服务的人们。

殖民地最初的学校都是教会组织支持建立的,教室设在教堂,最初的教师来自神职人员。随着公立学校的出现,通常需要居民们的互助努力。校舍建设通常由大伙出钱出力,外请的校长一般由家庭条件尚可的学生家长们凑钱付工资,孤儿或贫困家庭的孩子可以除外,社区富裕家庭通常会给予地方学校慷慨资助,除了以金钱的形式,还有捐书的形式,当时人们意识中对书籍的价值给予高度肯定。在偏远地方,这类捐助并不普遍,但教师可能会自愿接纳确实无力读书的孩子。

安全也能体现出人们的志愿精神,尤其在夜间,一些新英格兰地区的小城镇约定16岁以上的健康男性承担夜间值班守护的职责。随着城镇的发展,火灾的威胁不断增加,急需有效地组织良好的消防应急行动。1736年本杰明·富兰克林在费城首先组建了装备着皮制水桶、皮包、皮篮子等专用设备,有30名成员的志愿消防组织。这种志愿消防的理念迅速获得巨大成功,许多城镇被划分为不同区域,由本地居民志愿组织起来消防灭火,并一直延续了50多年。这样,通过居民的互助合作解决社区重要事务的模式,不断增强着各殖民地新的定居点的志愿意识及责任。

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摆脱英国统治的独立运动。1775年6月15日召开的第二届大陆会议,号召各志愿民兵组织联合行动,组建统一部队——大陆军,拉开了独立战争的序幕。大陆军实行募兵制,其兵员主要来自13个殖民地的民兵和志愿人员;服役期短则几个月,长则至战争结束。战争期间,先后约有10万人加入过大陆军(其中黑人5000人、外国志愿者7000人);兵力最多时达2万余人,最少时约4000人。华盛顿指挥这样一支人数不多、经验不足、物资短缺、武器杂乱的军队,采用先进的疏开队形和游击战术,并依靠广大民众的支持和各州民兵的配合,击败了训练有素的英军,为赢得胜利作出重大贡献[3]。这段时期最重要的就是无处不在的团结互助精神,每个人都把志愿奉献精神落实到行动上以支撑着爱国主义目标的实现。

2.西进运动(1782-1913):基于个人主义的志愿精神的光大

1840年,研究美国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的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创造了“个人主义”这个词,用来表达一种同利己主义相区别的思想体系。“个人主义是民主主义的产物,它会随人的身份平等的发展而蔓延,在民主条件下,社会中的个体都学会了独立思考,喜欢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他们既无所求于人,也无所负于人”[4]。18世纪末开始的西进运动,不仅扩展了美国的领土,也成为许多美国人披荆斩棘,与自然搏斗、克服重重困难、建设新生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力量、个人的作用、个人的价值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一方面,许多移民对西进路途一无所知,是一种“盲目性”的冒险。他们没有行动计划,只是随着探险家的传闻匆匆上路。另一方面,西进的过程就是与大自然搏斗,与险恶的生存环境搏斗的过程。饥饿、严寒、疾病、印第安人的袭击,这些意想不到的困扰随时可能降临到他们身上,到达西部以后拓荒者还必须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虽然西进运动中激烈的竞争始终是主流,但出于战胜危险和艰辛需要的个体间的相互帮助,也体现出自发性、主动性的志愿精神。

领土的扩张加剧了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1861-1865年的南北战争给双方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哀痛。排除双方的分歧,也有共同的一面为双方坚守的信念所依靠:那就是双方募集军队和争取支持力量方面所明确表现出的志愿精神,如军需供应、救治伤员等。这种依靠公民志愿参与的相似情形在应对联邦重新走向团结和恢复重建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中发挥了有效作用。更为可贵的是,在这场维护美国主权完整的斗争中宣布的《解放黑奴宣言》,极大推动了包括黑人奴隶、妇女、印第安人等在内的全体美国人被忽略的不可剥夺的充分公民权,为继续光大基于个人主义的志愿服务精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从一战到二战(1914-1945):以政府为主导的志愿服务

第一次世界大战巩固了美国作为世界强国的地位,美国迎来了一个空前的经济繁荣时期。1920年美国妇女获得投票权。但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失业与贫困成为主要社会问题。时任总统胡佛对许多民众为应对恶劣的经济形势所表现出来的互助努力精神大加赞赏:男男女女在困境中不计得失、报酬,白天相互支持帮助、志愿服务,把自己的事情推迟到晚上。因此,他认为志愿精神构成了美国精神的一部分。当然,面对前所未有的危机,民众的志愿行为只是从道义、信念上提供支持。

1932年,当选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开始实施“新政”,政府介入,老年津贴、低价住房、购房贷款、学校和健康补贴等全面覆盖,人们直接受益,到1941年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大萧条宣告终结。这一时期,更多的志愿者主要参与政府主导的理事会或募捐等活动领域,如募集旧衣物、食品、义务管护文娱场所等,并开始出现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的一种)。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战火一度烧到大不列颠海岸,Spontaneous volunteer movement(推销英国制造的商品)、Save Europe's Children(拯救欧洲儿童)等志愿活动此起彼伏。1940-1941年冬季,有大约2万名志愿者牺牲休息时间协助宣传应征。美国参战后,红十字组织招募了71000名注册医护人员志愿参加战地医院的工作。

总之,一战结束到二战结束期间,经济社会跌宕起伏,因为诸多新政工程的建设,过去基于个体之间互相帮助的服务逐步转向依靠政府。战后国家生活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美国人比历史上任何一代人都靠拢政府。除去对联邦政府的这种依靠,个体之间、组织成员之间着眼努力提高社会各方面生活质量,对志愿服务时间、能力、创造性依然保持着强烈的需求。政府的公共服务已经构成生活品质的主体,在此基础上,还包括由政府倡导的社会自治组织系统内可能提供的服务,如社区组织、志愿者组织、慈善组织等。

4.志愿者的国度(1946年至今):志愿精神不断光大,与时俱进,随处可见

二战后,志愿服务方面的国际合作于1953年正式展开,不隶属政府或宗教组织非营利的志愿组织,开始向不发达国家提供技术型志愿者。20世纪50年代,由于战争婴儿的大量降生(1950年2500万,1957年达到3400万),教室拥挤、师资不足的问题凸显,大约20万名志愿者参加了诸如管理学校图书室、护送孩子上下学、关怀病残儿童的助教服务活动,在提高美国战后教育水平方面的影响不可磨灭。20世纪50、60年代的政治社会动荡期,各种数目的志愿组织通过人权、麦卡锡主义和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问题的辩论、示威、抗争,始终保持着志愿人员活动的声音。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志愿者都卷入了大范围的社会政治变革,许多早期发展起来的社区志愿服务形式继续在社会和市政工程方面广泛发挥着作用,如卫生、健康、教育、文化艺术等领域,志愿者们的努力为应对许多社会需求提供了持续不间断的支撑。

1966年,肯尼迪总统签署《志愿服务美国法》,号召有奉献精神和技能的美国人志愿服务国家,从而将志愿服务引领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推动美国志愿服务力量的发展,1971年尼克松政府发起了联邦志愿服务计划——ACTION计划,包括和平运动、寄养祖父母运动、服务退休行政人员等,还包括了志愿行动交流办公室和全国学生志愿者节目,进一步激发了在解决社区问题方面成千上万美国人的热情和潜力。ACTION计划通过为州长提供启动资金设立州一级志愿服务资源促进中心的方式,促进州志愿服务办公室的设立发展。1974年,美国人口普查局组织了一项针对ACTION计划的调查。调查表明:近3700万的美国人参与过志愿服务,这意味着总人口的24%或者说13岁以上的公民中每4人就有一人每年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5]。

70年代开始,超过60岁的人成为美国人口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他们比过去享受着更好的卫生医疗、具有更长的寿命。老年人具有丰富的经验,志愿服务工作能够充分利用他们的时间和特长,发挥有意义的社会作用。1975年在洛杉矶开始“第二职业生涯”计划鼓励退休的专业人士通过志愿服务使他们的技能发挥新的作用,两年后在纽约市开展,十年内其它城市相继展开[6]。这些活动唤醒了美国老年人争当志愿者的意识,并一直持续到80年代。同时,有联邦和州一级资金支持的新的老年人社会服务不断推出,也为志愿者提供了新的方向,如家庭护理、决策参谋、协助完成复杂的医保或报税表格等。

80年代,罗纳德·里根总统入主白宫八年,把促进志愿精神的弘扬作为“还政于民”计划的基石。“事实是,我们让政府从许多应该由我们出于内心的善良和邻里感情而自愿去从事的事情中退出来”[7]。他利用每一个机会去赞扬、鼓励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公民们。总统对志愿工作的兴趣把招募志愿者的工程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广播电视等媒体也推波助澜,促使人们善心发现,参加志愿服务,贡献自己的时间或财物。志愿精神与志愿服务也开始成为各类研究可以接受的题目。社会对志愿者的关注还表现在立法者们的行动上,80年代数目众多的关于鼓励志愿者参与社会服务的法案由联邦和州议会提出,例如提高志愿人员的返税额度、减轻法律义务等。1988年,一项联邦决议由议会通过,承认志愿服务经历作为有效的工作经历,并鼓励地方政府和私人业主在提供就业机会时优先考虑有志愿服务经历的申请人。

1983年,全国教育调查委员会发表了题为《处于危险边缘的国家》的报告,对教育质量问题提出了警告,学校、公司雇员、教会组织和城市协会越来越多地加入到志愿帮助提高读写技能的服务计划中来,联邦有关部门也大量招募联邦工作人员作为志愿者加入进来。1984年全国消除饥饿学生运动推出开展社区募捐、造福饥饿者和无家可归者的活动,到1988年已有8000名志愿者在109个城市开展活动[8]。这样的活动展示了民众努力通过一定形式表达其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20世纪70、80年代对美国志愿服务事业无疑是闪光的,不仅仅是活动形式和数量,以及学者、记者乃至总统的重视,更重要的是参与志愿服务的人们都希望在付出努力的同时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现在,志愿精神在美国的影响既简单又强大。志愿精神随处可见,事例到处都有,美国人生活的每一个领域都闪现着志愿者的身影,凝结着他们的努力。2007年度美国志愿服务趋势统计数据可见一斑:全国参与志愿服务人员6080万,占总人口的26.2%,服务时间达到81亿小时;志愿服务的主要场所集中在宗教组织的占35.7%,在青少年教育服务组织的占26.7%;志愿服务的主要形式包括募集或义卖筹资27.9%,募集分发食物24.5%,提高技能21.4%及支教20.5%(资料来源:www.Volunteering In America.gov)。

二、美国志愿服务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原因分析

1.主要特点

志愿服务历史悠久、深入人心。在美国,做志愿者早已成为美国的文化传统。从家庭、学校、机关、教堂、社区,到县市镇、州乃至全国性的一些活动,都可以看到志愿人员在提供服务。参加志愿服务完全是个人的自觉行为,只要你参加,就要拿出相当的热情和认真的态度去完成任务。而且,美国人普遍把参加志愿者活动作为实现理想与抱负、显示自己才能、扩大社会交往、积累工作经验或者赢得社会尊敬的重要场所和途径,来完成他们“想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这一朴素愿望。美国志愿服务范围很广,项目众多,历史悠久。以康涅狄格州为例,自1862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组建的第17志愿步兵队组建,为本州居民、来客义务提供安全庇护开始,组织化的志愿服务逐步在全州广泛开展,据2005、2006、2007年统计,康州每年平均有83万志愿者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贡献服务时间1.1亿小时,服务价值相当于21亿美元(资料来源:www.Volunteering In America.gov)。

社区志愿者组织举足轻重。由于历史的沿革,多数美国人的工作和生活重心仍然是他们的家庭、朋友和地方社区,因此社区志愿者组织的作用举足轻重。它的宗旨就是改善生活、强化社区。它利用组织内部的知识、技能或财富,通过各种服务性的行动就近就便去实现和体现对社会事业的关爱和奉献,或实施与完成对有困难的社会群体及个人的服务与救助。美国的社区志愿者数量众多,2005年统计占到美国总人口的29%,来源主要是社会志愿者和在校学生。组织形式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社会工作者、社区委员会、学校、教区、居民等自发组织起来的综合性服务组织,它所提供的服务项目广泛,既包括各种文化体育娱乐服务活动、各种义务教育活动,也包括居民所需的各种生活服务,甚至住房、就业服务;另一类是由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志愿者组成的专业性服务组织,是依社区需要产生的服务团体。2009年新修订的《服务美国法》也鼓励全美各年龄层的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重点领域包括救助穷人、改善教育、鼓励节能、加强保健和帮助老兵等。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志愿服务。美国的志愿服务是各级政府推动促进的。从美国的历史来看,历任总统都非常重视志愿服务,联邦政府也在不同时期制订了多种支持培育计划,从而为志愿服务的生根开花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州和地方一级政府来讲,随着社会问题的越来越多和各种社会需求的越来越迫切,利用志愿服务这个载体既解决实际问题又为公民找到了实现他们慷慨与道义的渠道。以社区志愿者组织的活动资金为例,其60%来源于各级政府的资助,还有30%来源于服务收费,而通过自行筹集的资金只占10%左右。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志愿精神和参与意识的发扬,保证了志愿活动的持久性。政府还出台优惠政策,比如税收方面,只要在特定非营利性组织从事志愿服务,服务时间是可以抵税的。在美国经济深受金融危机困扰的时刻,现任总统奥巴马更希望通过强化美国人对志愿精神的基本信念,帮助美国克服经济困难。

立法保障有效。当前,美国志愿服务法制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美国早在1973年就制定了志愿服务法,目前的志愿者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国内志愿服务修正法》、1990年颁布的《国家和社区服务法案》、1993年颁布的《全美服务信任法案》、1997年颁布的《志愿者保护法》。同时,美国在其他的相关立法和政策优惠上都显示出了对志愿者活动的大力支持的态度,对志愿者个人的物质保障方面也有很多相关政策法规,如联邦与州都设有专门机构,每年有专项资金,对志愿者绩效进行评估,志愿者经历可以加学分,对于升学、就业、晋级都有利,杰出的志愿者还将得到政府的表彰和奖励。美国《志愿者保护法》中专门有两条来保证志愿服务人员的权益:一是不得把志愿者与工人混在一起,不得当最低工资人来使用;第二,必须保证志愿者最基本权益,比如医疗保障、社会保险要给予,以尽量保证在使用志愿者过程中不出问题。

网络助推志愿服务发展。在美国,互联网正作为志愿服务的新兴载体,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提供志愿服务的第三方平台。虽然美国的志愿者组织众多,但从全国到地方信息化程度很高,随意打开志愿者网站,基督教青年会、国际狮子会、读写志愿者等志愿服务组织,都有详尽的信息。从活动项目介绍、志愿者招募、录用、监督到后期对志愿者的评估,都有非常详细的记录。志愿组织之间也实现了信息联网,彼此可以随时互相推荐、介绍对方所需的志愿服务信息及志愿服务人员。各地的志愿人员还可以通过志愿服务信息网络,相互交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经验和体会。互联网的普及大大拓展了美国志愿服务活动的范围和领域。

2.美国志愿服务长兴不衰的原因分析

一是美国志愿服务精神的历史文化传统。一方面早期移居美洲大陆的人们试图从零开始,使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组建一个没有等级和法律枷锁的“互帮互助的国度”,使大家团结起来,解决大家的聚居和依赖问题,当时的农场主协会、教会、消防队、城镇会议等,就搭建了早期居民社会化和共同生活的网络。另一方面,美国虽然没有国教,但大部分人信仰上帝,认为上帝是生命和爱的源头,帮助别人是一种感恩和爱的自然流露。可以说,美国人的伦理道德及其“道德基础”的源泉在于宗教。宗教社团已经成为美国志愿者组织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参加志愿服务的人中有60%活跃于各类宗教组织中,79%相信上帝的存在。

二是志愿服务从青少年抓起。美国人参与志愿服务往往从少年时就已经开始了。美国中小学长期以来一直鼓励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以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高中学校明文规定,如果学生没有在社区志愿服务60小时以上的记录,就不能如期毕业,更难以进入著名高等院校。1993年,克林顿签署的有关扶持青少年志愿服务力量的《全国与社区服务法案》明确规定,对于做服务满1400小时的青年志愿者,美国政府将每年奖励其4725美元的奖学金。这笔钱可用来抵作上大学的学费,也可以作职业培训或偿还大学贷款之用。2004年,共有1550万美国青少年通过正规组织参加过志愿者活动,志愿服务时间为13亿小时。这意味着,多达55%的美国青少年参加了志愿活动,每名青少年志愿者每年要参加29小时的志愿活动。

三是志愿服务的发展已经成为美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若把美国比喻成一辆车子,那么支撑它的四个轮子就是:政府、企业、家庭和志愿服务组织。根据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非营利比较项目的研究结果,1995年,美国非营利组织提供的就业数量占非农业就业总数的比例为7.8%,如果算上志愿者的贡献,这一比例上升为11.9%,也就是说美国志愿服务相当于提供了4.1%的非农业全职就业机会[9]。志愿服务组织不仅在功能上可以和政府互补,还能解决许多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的稳定,建立一种相对和谐的社会良好秩序。因此,美国社会一直倡导和鼓励社团、民众参与志愿活动。

三、美国志愿服务发展的借鉴价值

1.志愿服务活动构成了一种非熟人、非亲情的人与人之间和谐互助关系

在美国,人与人之间除却自己的私人空间,通过社区志愿服务,普遍增进了彼此信任、诚实、友好、讲礼貌。随着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确立、发展和深化,不同社会群体逐渐出现分化,由此产生了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就社会成员个人而言,由于社会转型以及群体利益的分化,心理上不免产生一定的孤离感与不平衡感,而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促进美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融洽互助,有助于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接触,减轻、消除彼此之间的距离感和隔阂,从而缓解由于社会群体分化所带来的矛盾,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促使整个社会形成巨文的向心力。

2.志愿服务活动成为一种社会参与途径和社会行为方式

西方自由观在调节个人与社会关系时,比较偏重于个体本位。美国各阶层民众通过志愿组织参与社会服务,不但要实现具体的服务目标,而且要体现参与者在服务中的成长性,并为政治参与作出准备。志愿服务活动不仅直接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更是国家、政府与民众相互沟通的媒介,可以起到“上情下达”与“下情上达”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说,志愿服务组织可以成为国家、政府与公民相互沟通的媒介。

3.志愿服务活动标志着一种不同于政府和市场的社会领域的成熟,展示了在国家能力限度和市场不足之外社会自治的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志愿服务是公民社会和第三部门的一个核心理念。志愿行为不仅构成非赢利组织运作的一大特色,而且是公民参与公共治理的重要途径。美国目前拥有各类社会组织1200多万个(到2006年底我国的社会组织数量仅为美国的四十分之一),包括社团、行会、中介,以及其它社会自治组织,承担了全国非农劳动力就业的8%。在美国社会中,许多经济、政治和社会需要,都是通过社会组织来满足的。社会组织是政府的伙伴和助手,可以做许多政府做不到和做不好的事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

4.志愿服务活动培育出了一种公共精神

包括各类志愿组织在内,美国的政治组织、社会团体存在不同意见的时候,会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虽然美国人表决完以后,大家不会放弃不同的意见,但会按照同样的决议执行。以此类推,公共责任意识要求社会成员除对自身负责外,还必须对他所在的集体及社会负责,正确处理与社会、集体、他人的关系。志愿服务是在志愿奉献的基础上开展活动的,其关注的往往是社会公共性的问题和人类共通性的问题,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和认识社会,丰富和改善人们的文化生活,强化公益责任意识,创造出重要的良性的社会资本。

四、结论

北美早期移民依赖先前来自家乡的亲友的帮助和支持开始新的生活,这些帮助是志愿性的和慈善性的。由此,也促使人们联合起来自我治理,相互帮助和开展社区活动。这种从经验中生长出的公民参与和个人努力造就了公众参与公共福利的传统。后来,移民们在新的家园通过教会捐赠和非营利组织、互助协会来支持社区发展。宗教领导人鼓励信徒为穷人捐赠和为教堂做慈善工作,为社区或其他地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援助,为自然灾害的受害者提供服务,为自己的教堂捐赠,就成为大多数人的自觉义务。可以说,早期美国社会的志愿互助推动了早期美国社会的发展。

美国历史学家James Truslow Adams在其著作《美国史诗》中强调,如果排除梦想,美国史诗的荣耀也将丢失。他相信,这个梦想是美国创造思想与财富的最大贡献。关于美国梦,Adams总结指出:美国梦就是使每个人更好、更富裕、更充实,能够根据每个人的能力与成就大小提供机会。这个梦不仅仅是汽车与高薪,还是一个社会秩序的梦:每一个人,或男或女,不论出身与地位,都能够尽其所能,并为他人所认可[10]。志愿精神由此构成了美国300多年文化价值的核心和基础。

标签:;  ;  ;  ;  ;  ;  ;  ;  

美国志愿服务发展的历史回顾及其参考价值_志愿服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