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本管理若干问题的经济学与管理_企业资产论文

企业资本管理若干问题的经济学与管理_企业资产论文

经济与管理 论企业资本经营的若干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若干问题论文,资本论文,经济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企业资本经营在西方国家已很普遍,而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为了使人们更多地了解资本经营,我们将连续刊登这方面的文章,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

内容提要:本文从企业资本经营的内涵、中国企业资本经营的必要性、企业资本经营的模式,以及当前企业资本经营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资本经营的一些问题作了具体的分析和探讨,使人们能够对资本经营有个较深的了解和认识,为促进中国企业资本经营的发展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资本经营、产品经营、资产剥离、兼并收购、联合、托管

一、企业资本经营的内涵

企业发展战略一般可分为两种: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产品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主要包括产品的生产、销售等,经营者的目标只局限于商品经营效益的最优化。资本经营是在企业产品经营达到了一定基础之后更高级的经营方式,是对“生产商品的商品”即资本实施经营,将资本因素视为企业效益最优化的核心。具体而言,资本经营是指以追求最大利润、促进资产最大增值为目的,以价值形态经营为特征,利用资本市场,通过对企业内外资产进行综合运营的一种经营模式。

资本经营与产品经营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种经营模式,其区别主要体现在:

1.经营领域不同。前者:资本市场、资产以及产权的流动与重组等;后者:生产、销售、服务等经营活动。

2.经营对象不同。前者以企业资产为经营对象;后者则与产品、服务(劳务)等为经营对象。

3.经营形态不同。前者是价值形态,后者是物质形态。

4.市场条件不同。前者关注资本市场结构、资金流向、资本市场气氛等;后者关注原材料价格、产品价格、销售渠道等。

5.管理要求不同。前者需熟悉国际国内金融市场、最新投资动态等;后者需熟悉行业动态、产品市场趋势等。

6.盈利来源也不同。前者以资产卖出价格大于资产内在价值、资产买入价格低于资产内在价值为盈利来源,后者则以生产、销售增值、劳务增值为盈利来源。

二、中国企业资本经营的必要性

企业发展初期总是以产品经营为主,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就必须向资本经营转换,因为:

(一)资本经营模式有着产品经营模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1.资本经营可以加快企业扩张的速度。

按照产品经营模式,企业扩大规模完全要靠自身的积累,其速度无疑是十分缓慢的,难以在短期内造就经济巨人。而在资本经营模式下,企业可以运用发行股票、债券、配股、增发股等方式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然后选择某个业务范围符合自身发展战略的企业作为标的进行收购兼并。如果该企业想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可以收购生产相同产品的其它企业,注入自己的技术和品牌,并将其产品纳入自己的销售渠道;如果想生产某种市场上已存在的新产品,可以通过控股生产该产品的企业将其产品归至自己的名下,从而省去了开发研制以及建厂房、购买设备、培训工人、树立品牌形象等众多手续,速战速决;如果想降低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则可向前收购为本企业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企业,向后收购销售本企业产品企业等,无论是何种方式,其扩张速度都要比单纯自身积累开发项目、投资快得多。

2.资本经营能有效地盘活资产存量、提高资产质量。

资本市场为企业盘活资产存量、提高资产质量提供了许多便利。如通过股权出售、置换等方式进行的资产剥离,让公司将非经营化闲置资产、无利可图资产以及已经达到预定目的的资产从公司资产中分离出来,从而大大提高资产运作效率。再如利用证券市场进行收购兼并,往往让企业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也可让一个企业便利地调整业务、产品结构,提高资产质量。

3.资本经营有利于实现跨地区、跨行业的多元化经营战略,分散投资风险。

在产品经营模式下,企业要进入某个地区或某个领域,需要做许多工作,诸如:考察当地的市场状况,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招聘专业人才、购买有关生产技术、引进有关设备、培训新工人、拓展销售渠道等。有些地区或领域由于某些条件极为苛刻而使那些想涉足其中的企业望而兴叹。而对于资本经营者来说就没有这么复杂了,他们只需要对该地区或该行业中的有关企业进行调查,选择其中合适的目标进行收购,可以缩短时间、减少资金耗用量和人力投入,成功的机会也更大一些。

(二)从中外成功企业的发迹史看,它们的高速发展很少不是通过资本市场而实现的。

韩国的大宇集团原是一家由5人合办的小企业,由1967年成立。成立之初仅500万韩元资本,先以来料加工进行出口创业,实力逐步增强,70年代开始向资本密集的重化工领域开拓。为在较短时间里迅速发展,大宇十分重视金融的作用,充分利用银行资金,开始收购活动,1970年收购东南纤维,1973年收购东洋证券形成了现在的大宇证券;1975年收购了比它还大的机械会社。大宇就是这样利用资本经营方式——收购,迅速完成产业结构调整,进入了世界500家最大工业公司行列,成为韩国发展最为迅速的企业。美国IBM公司通过资本市场企业规模扩大了200倍,成为世界电脑行业的翘楚。没有美国股票市场、不转向资本经营战略就不会有通用电气、可口可乐、麦当劳和微软这些称雄世界的大企业的今天。再看上海申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上海市首批股份制试点企业之一,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乡镇企业,充分利用资本经营手段,在短短的9年时间里发展成为目前拥有股本11934万元,总资产7亿元,净资产达3.2亿元的新型股份制企业,形成以客运业为基础,房地产业、酒店旅游和工贸并举的大物业经营格局。很难想象,如果申华没有走上市公司之路,仅靠客运发展,要到哪一年才能达到今天的规模。著名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施蒂格勒曾指出:这一百年来,世界上前500强大企业,无一不是通过资本经营,通过兼并、扩充而扩展起来的。

(三)资本经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没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只抓生产,不讲经营,属于单纯生产管理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体制开始改革,逐步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企业开始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于是企业由单纯的生产管理型转为生产经营型。十四届三中全会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框架,明确了企业是市场主体,企业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全部法人财产权,依法享有法人财产的占有、使用和处分权,企业以独立的财产权对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负责,并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就必须要提高资产的运营效益,要从生产经营型转向生产经营和资产经营并重型。

(四)改变中国企业的现状更有必要实施资本经营。

经过三年的经济调整,中国宏观经济实现软着陆,但微观经济状况却极不理想,国内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面临着众多的困难。诸如负债比率偏高,应收帐款回收困难;产品积压严重、原材料价格上涨等等。国家财政的扶持对这类企业已是无能为力,运用传统的产品经营战略仅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来解决这类问题的希望也很渺茫,这就客观地要求企业从传统的封闭式的经营观念中走出来,与资本市场建立密切的联系,借助外部的力量(包括资金、技术、先进的管理模式、新颖的经营理念与高效的经营模式等)来完成资产负债的重组,调整资本结构、减轻债务负担,使各种资源得以有效的配置,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走出目前的困境。

另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企业将身不由己地被卷入国际竞争的大潮流中去。目前我国企业普遍规模偏小,例如,上海石化、深发展、四川长虹等等被称为中国股市上的“航空母舰”,但这只是相对于国内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而言,与世界级大企业相比只能算作“轻量级”。在世界工业500强中,中国没有一家企业入选,这就清楚地说明了我们的差距所在。没有规模,就根本无法向国际上众多大的企业集团竞争,因此,在新一轮经济周期启动的今天,我国企业应该果断地采取资本经营战略,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来进行收购兼并,使众多的企业联合起来,组成互惠互利的企业集团。这样不但可以减少流通成本、减少竞争对手、避免恶性竞争,规模经济的优势也将充分体现出来,而且达到集约化的经营目的,提高竞争力。

三、企业资本经营的主要模式

企业资本经营内涵丰富,模式众多,从中国实践看,主要有四种:

(一)资产剥离模式

资产剥离是指将非经营性闲置资产、无利可图资产以及已经达到预定目的资产从公司资产中分离出来。从表面现象看是公司规模收缩,但其实质是收缩后更大幅度更高效率的扩张。资产剥离让公司选择适合自己经营的资本,剔除自己不善于管理的资本,可大大提高公司资产运作效率。从具体实践看,这种模式具体包括减资、置换、出售等形式。

赛格集团近三年来的内部重组是大型集团企业资产剥离的成功案例。该集团成立于1986年,是中国电子工业的第一个集团。集团成立之初,在“横向联合”的大背景下,迅速走上了外延式扩张道路,最红火时,一天成立一家公司,短短7年时间,企业数目已扩大125家。但集团的横向水平扩张,形成的只是经济规模,而未显现规模效益。到1992年底结算,赛格集团出现的巨大亏损高达1.1亿元。深圳市政府在对其资产核查结算时又发现,虽然总资产为38亿元,但因资产负债率高达113%,因此净资产负9000万元,资不抵债。鉴于此,赛格集团从1993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的产权重组,其中主要策略之一就是资产剥离。在具体措施上,赛格集团采用解散清盘、终止租赁、转让出售和破产等方法,在三年之内使企业总数变为84家(其中还包括新注册10家企业),收回2.5亿资金,重新投入到控股层和参股层企业中去,强化资本的纽带作用,为集团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奠定了基础。1995年,赛格集团完成销售收入32亿元,实现利润3亿元,3年间,资产规模已扩大至62亿元,资产负债率降至71%。

(二)兼并收购模式

兼并收购是企业资本经营中最为活跃的模式。兼并是指一个或几个企业被另一个企业吸收合并成为一个企业,所有财产和债务债权,均由其负责处理。收购,则是指一公司用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另一公司的股票,以获得对该公司的实际控制权。由于这两种行为有着共同的动机和逻辑,因此人们将其放在一起讨论,称之为“兼并收购”行为。

买壳上市是企业兼并收购中最精彩的篇章,其本意是一家非上市公司收购那些股票已经上市却没有业务的公司(称为“壳公司”),与之合并,将自己业务注入壳公司,这样一来,收购方自然也成了上市公司。由于中国证券市场刚起步没有多少年,还不存在那种只有上市地位而没有业务的“空壳”,因而,买壳上市就成了所有非上市公司收购上市公司的现象的统称。“康凤事件”则是中国证券市场买壳上市的一个成功案例。

浙江康恩贝股份有限公司是1992年11月18日由浙江康恩贝制药公司、浙江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浙江金华信托投资公司等单位共同发起设立的。在此基础上,1994年5月24日正式组建浙江康恩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康恩贝组成集团后,虽然经营机制灵活,管理体制健全,经营业绩良好,行业及企业潜质好,后劲强,但相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社会知名度不够高、融资渠道少、方式单一,同时,康恩贝申请在STAQ系统上市,也因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等种种原因而搁浅。鉴于此,康恩贝公司采用“买壳上市”策略进行扩张,目标选择“老八股”之一浙江凤凰化工有限公司。凤凰公司当时正处于低谷时期,不管是分支机构对外投资、物资管理,还是财务管理方面都存在着较大问题,面临被摘牌厄运,但其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其在全国日化行业的地位保证了其潜在发展后劲,因此是最佳的收购对象。1994年5月21日,康恩贝与兰溪市财政局正式签署合同,将兰溪市财政局持有的“浙江凤凰”2934.61万股中2660万股以每股2.02元的价格转让给康恩贝公司,这样康因贝公司所持法人股占凤凰公司总股份的51.01%,成为其最大股东。1995年12月26日,康恩贝公司又发表公告将其盈利性最好的主导企业——康恩贝制药公司注入到凤凰公司,凤凰公司出资5420.9万元。通过这一系列产权重组,康恩贝大大提高了公司的知名度,同时达到了借壳上市的目的,为在这之后通过证券市场融资打下了基础。

(三)联合模式

联合又称新设合并,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司通过合并同时消失,而在新基础上形成一个新的公司,这个公司叫新设公司。新设公司接管原来几个公司的全部资产和业务,新组董事机构和管理机构。公司之所以走联合重组模式,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取长补短,走出困境或获得更大幅度增长,这在我国证券市场发生的陕西长岭与西安黄河联合之中得到充分体现。

(四)托管模式

托管,是指企业法人财产权以契约形式所作的部分或全部让渡,即作为委托方的企业财产权法人主体,通过契约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期限内,将本企业法人财产的部分或全部让渡给受托方,从而实现财产权经营和处理权的有条件转移。由于托管这一方式能够在不改变或暂不改变原有产权归属的前提下,直接开展企业资产的重组和流动,从而有效地回避了企业破产、购并中的某些敏感性问题和操作难点,是现有条件下大规模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有效模式之一。

四、当前企业资本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管理层传统的经营思想、经营观念急需转换。这里转换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接受资本经营。近几年,资本经营似乎已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一个热点,讨论得沸沸扬扬,但真正涉足的仅是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少数企业,绝大多数企业仍还未真正意识到资本经营的功能。因此,要推进资本经营,首先第一步是让中国企业家了解、接受资本经营。第二层次,是掌握资本经营的思想、观念。资本经营是以价值为重心的管理,它的经营领域、经营对象、经营手段,经营形态等都与产品经营有明显的区别。中国企业家必须从单一的、静态的生产经营向多元的、动态的资本经营转化,高度重视价值管理,要全面科学地对企业财产进行评估,摸清家底,更要全面分析所有投入资本的价值,充分利用、挖掘各种资本的潜能。

2.政府对企业资本经营的干预过多。资本经营必须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自身的主动选择,企业应是资本经营的主体,而目前资本经营较多地表现为政府推动,政府通过行政手段进行资产的重组。把资产重组与“解困”挂钩,应该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本经营。因此,政府要通过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的深化和市场体制的完善,使体制改革真正到位,还企业以真正的资本经营自主权,使企业成为资本经营的能动主体。

3.资本经营的外部环境有待改善。这里涉及到三个方面:

(1)配套政策需改善。资本经营牵涉众多环节和财税、房地、金融、社保等众多政府部门,而目前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问题十分严重,不仅不能形成政策的整体合力,有时还产生负面效应,不仅导致资本经营成本增加,而且极大地制约了跨所有制、跨部门、跨地区、跨国界的资本经营。

(2)法制需完善。法规制度是确立行为的依据,由于目前关于资本经营的法规制度未完善,如没有统一的全国性法规,现行法规中资产重组相关条款不全,因而资本经营中行政方式较多,特别是权钱交易等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较大地影响了资本经营的效率。

(3)资本市场有待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规模较小,使企业资本经营缺乏足够的空间;股票市场上普通股份的分割(国家股、法人股不可流通,而社会公众股可流通)给资本经营增加了困难;股票市场的高投机性给资本经营带来较高的操作成本。

4.缺乏规范化的投资银行。在中国资本经营正处于起步阶段,中国企业家长期从事产品的生产经营管理,短期内难以掌握资本经营的一套做法,需要一批规范化的投资银行提供资本经营的中介服务,而目前中国投资银行现状是极不规范,往往是一些证券经营机构担当着投资银行的角色。而证券机构一方面实力不够强,时常受到机构调整、业务重整的约束,生存尚存一定挑战,也就谈不上业务创新,参与企业资本经营。另一方面缺宪法从事资本经营的专门人才,缺乏对行业、市场环境等的专门研究,而且,投资银行开展资本经营业务没有相应的法规规范,做法也不太规范,从而也制约了中国企业资本经营的发展。

标签:;  ;  ;  ;  ;  ;  ;  ;  

企业资本管理若干问题的经济学与管理_企业资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