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并发快速心率失常的疗效观察论文_汤波

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414000

【摘 要】目的:分析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并发快速心率失常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中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50例冠心病并发快速心率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2.00%,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胺碘酮应用于冠心病并发快速心率失常的治疗中,不仅能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还能降低药物对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关键词】胺碘酮;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效果

冠心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症状为心绞痛、窦性心律不齐、心衰力竭、心肌梗塞等,是由于给心脏供应血液的冠状动脉出现狭窄、堵塞,心脏血液供应不足后出现心脏缺血而发生心绞痛、心律失常,而心律失常既可独自发病,也可能和其他心血管病合并发作。胺碘酮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较为常见的药物,本次研究中,选择本院中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50例冠心病并发快速心率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并发快速心率失常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中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50例冠心病并发快速心率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2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2例,女性13例,年龄43-71岁,平均年龄(52.9±6.7)岁,实验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14例,年龄45-69岁,平均年龄(52.1±6.9)岁。所有患者及家属均有认知正常功能,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良好的可比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两周均停止服用其他治疗冠心病的药物,使用口服安慰剂稳住病情。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给予利卡多因进行静脉滴注,加入50毫克至20%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并将液体输入患者体内。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胺碘酮进行治疗,以滴速每分钟不超过0.5毫克至1毫克的速度150毫克注入胺碘酮,当患者口服0.2毫克的胺碘酮后,再进行静脉滴注。并且每日服用3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每周为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可更改剂量为每次服用0.4毫克。胺碘酮注射不超过3天,并于治疗期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调节,且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体温、血压、肺部、心率等生命特征进行动态监测,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刻进行救治。

1.3 评价标准

采用本院自制的表格根据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本次研究结果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若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2.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3讨论

冠心病的基本病变是因为供应心肌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因此该病的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3]。心律失常是冠心病所有并发症中的其中之一,而冠心病通常多发于老年群体,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或坏死,心律失常也可能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减少,但很少出现心肌缺血的情况,但对于冠心病的患者,只要发生心律失常都可能出现心绞痛、胸闷气短、血管阻塞、急性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等情况。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带来的影响也各异,脑血管病变的患者会出现脑供血不足的情况,其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疼、乏力、视力模糊,严重甚至会瘫痪[4]。

胺碘酮是目前临床使用率较高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具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效果好等特征,其能有效消除折返激动,控制心房和心肌传导纤维的快钠离子内流,减缓传导的速度,降低窦房结自律性,且对静息膜电位及动作电位高度无影响,将冠状动脉和周围组织同时明显扩张,不仅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心律失常,同时该药物能在增加冠状脉血流量的基础上,对患者的心肌缺血和心力衰竭起缓解作用[5]。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2.00%,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胺碘酮应用于冠心病并发快速心率失常的治疗中,不仅能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还能降低药物对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冯敬春.定悸通脉汤联合胺碘酮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双足与保健,2018,27(03):173-174.

[2]张毅敏.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06):67-69.

[3]张静波,赵景萍.观察胺碘酮治疗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0):54-55.

[4]温想群.胺碘酮在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中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探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0):1465-1466.

[5]石红梅.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06):745-747.

论文作者:汤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  ;  ;  ;  ;  ;  ;  ;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并发快速心率失常的疗效观察论文_汤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