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非理性管理策略”提升中职德育管理实效的实践研究论文_邵益锋

运用“非理性管理策略”提升中职德育管理实效的实践研究论文_邵益锋

邵益锋 杭州市萧山区第二中等职业学校 浙江 杭州 311201

摘 要:在职业教育发展的今天,各个学校都制定了各类严密的规章制度,系统化的管理在短时间内显性地提升了管理的效能。然而,在学校管理实践中,除了理性、科学之外,还有大量的非理性因素在发挥作用。如若将理性作为学校管理的全部本质属性,进而人为地漠视非理性管理因素的价值,则只能使管理停留在表面而无法内化为学生的自我约束力。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新的教育要求,如何提升中职学生常态管理的效能,是一个必须面对而又急需解决的新问题。我们尝试以“责任教育”的实施为平台,从“制度——环境,权利——情感,灌输——文化,理解——压制,被动——主动”等多个方面,改进原有管理方式,实施人情化管理,最终实现学校管理的最优化,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身心品质。

关键词:非理性 管理 中职 策略

一、现状分析

中职教育与普通教育有诸多的相似之处,职高的学生也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一方面,他们经过严酷的中考筛选,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学习热情不高,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他们热衷于网络、游戏,信息来源非常广泛,好奇心强,课程学习往往不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此外,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缺乏艰苦的锻炼,因此表现在心理品质上即为严重的意志薄弱,怕困难,心理脆弱,无法正确评价自己。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还来自于离异家庭,但是受文化素质、工作环境、生活习惯的影响,缺乏来自家庭的关爱。

在当前中职学校管理的实际中,很多学校比较注重管理的系统化,强调制定严密的规章制度,强调定量评价,也即是过度重视教育中的理性因素——建立了严密的组织结构、周密的计划方案、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明确的责任分工,系统化的管理很容易在短时间内显性地提升管理的效能。然而,学校的主要管理对象是有着鲜明个性特点的“人”,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和学生变得越来越有“主见”、越来越有“个性”,“自我实现”的倾向正在迅速扩展,因而也越来越难控制。不难发现,教师的积极性并未随规章制度的完善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也未能得到良好的提升。在学校管理实践中,除了理性、科学之外,还有大量的非理性因素在发挥作用。人为地漠视学生在一个群体中的非理性因素(如人际关系、意志情绪、环境氛围等)的存在和利用,只一味靠制度压制和反复训练的管理是没有长久效能的。

理性的管理只能解决“不可这样做”,而不能解决“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忽略了非理性因素的存在,就会在管理的目的、过程、内容、方法等方面暴露出许多局限性。这种管理的现状显然难以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多元需求,难以提高育人的实效。因此,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当代中职教育的要求,在理性管理中融入“非理性管理”策略,将成为管理创新的突破口和提高管理效能的新的生长点。

二、实施策略

非理性管理是指在管理的过程中以人为核心,在物质技术过程或制度安排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人的情感、存在价值与心理需求,在管理手段和方法上,重视对情感、宗旨、信念、价值标准、行为标准等“软”因素的长期培育,用带有感情色彩的管理模式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力。

多年来,学校开展了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五心五会五负责”(信心给自己——学会求知——对自己负责;孝心给父母——学会敬老——对父母负责;爱心给他人——学会尊重——对他人负责;关心给集体——学会协作——对集体负责;忠心给祖国——学会报答——对社会负责)系列教育活动,尝试以“责任教育”的实施为平台,从“情感、文化、沟通”等着手,改进原有管理方式,实施非理性管理,实现德育管理的最优化。

1.环境构建:温情优于章法

学校管理不仅要为学生提供优美的物质环境,更要努力营造一个尊重人、信任人的软环境,充分依托主题活动的实施,渲染教育温情,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良性的循环的人际关系网,共同在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习生活,从而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内在管理的效率。

我们围绕“四心四学会”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健康、格调高雅、具有地域及学校特色的主题文化月活动,如三月礼仪文化月、四月健康文化月、五月技能文化月、六月诚信文化月、九月制度文化月、十月爱国文化月、十一月创业文化月、十二月社团文化月。通过这些活动,在活动中,教育学生懂得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学习、健康、生活、意志品质负责。

2.情感构建:人情优于权利

情感在管理中具有“动力功能、启智功能、健身功能、信号功能”。学生作为单个独立的个体,由于自身固有的非理性心理活动而直接导致了教师教育管理效果的非预期性。每个学生都是自由能动的个体,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他们各自的情绪情感、动机需要、意向信仰等等非理性心理因素的作用,由于其所处的特定年龄阶段特征的制约而表现出缺乏强有力的理性(智) 控制,缺乏计划性、系统性和明确的目的性,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也做到哪儿。这决定了教师无法在教育管理中实现自己的理性要求在学生的思想和言行上“完全不走样”地再现出来,学生也不可能保证把教师的要求“整个不走样”地接受下来。不能刻板地按条条框框处理问题。

学校在新生入学时,就向全体新生讲解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学校的远景规划和“责任教育”的内涵与实施。在学生违纪违规给予教育处分的同时,还要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和方向——利用数字校园管理平台,实施德育积分管理制度。学校所有教师可以在数字平台上以量化考核的方式,对相关班级、学生进行显性的德育评价。没有学生都拥有一定的考核积分,可以知道自己的分值,更可以通过多种改进措施(个人表现)来提高自己的分值,申请处分降低或减免。要充分利用感情的特点开展激励与评价,协助学生评估自己的表现,更加重视学生行为背后的努力和付出。

3.文化构建:需求优于灌输

在对学生的管理中要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依托浓重的班级文化气息。针对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出现的不同的心理需求,管理者要善于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针对教育形势的发展,通过各种显性的平台(电子屏、文化墙、走廊灯)加强外部文化的建设和宣传;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丰富班级文化建设,厚实育人的底蕴。

学校在中心广场布置责任文化石和文化墙,同时在校园文化布置中融入“责任教育”的内涵,处处体现“四心四学会”;利用好范仲淹广场和铜像,探索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融入“责任教育”,结合学校特点,突出专业培养目标,创设新型育人环境,以此来熏陶养成学生的责任意识。同时,学校还推出了“多一点,少一些”措施:教师要多一点耐心,少一些训斥;多讲一些道理,少说一些空话;既要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做,又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追求教育润物无声的境界。

4.心理构建:理解优于压制

师生之间在心理相容的水平上存在着个性差异。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是通过彼此进行思想信息交流来实现的,但学生能否接受教师发出的教育管理信息以及接受到何种程度,则取决于师生在当时彼此的心理相容水平。如果相容程度高,说明教师的教育管理要求适合学生需要,是从其实际出发的,真正了解了他们的心理,讲到了他们的心底,做到了他们的心理提高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的一致性。作为管理者要寻找更多的时间和方式,尽可能多地和每个学生交流沟通,这是每个教育管理者的职责和义务,有利于增进彼此间的信赖和理解,反过来更好地促进教育管理的有效实施。

学校通过实施“责任教育”,唤醒职高学生的自信,消除他们的自卑,激发学生重拾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学会做人做事,习得一技之长、立身之本,学会终身学习,以此来培养起他们应有的责任意识。在构建学校“责任教育”课程体系过程中,我们分三个年级分别侧重不同的责任感培养:高一年段侧重培养对自我、对家庭的责任感;高二年段侧重对他人(集体)的责任感培养;高三年段侧重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通过3年一个完整系列的教育影响的施加,建立了由认知课程、体验课程、隐性课程组成的三大德育课程模块,不断提升中职学生的心理素养。

5.社会教育:全纳优于孤立

社会教育是中职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延伸,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终将踏入社会、接触行业。从信息接纳的角度来看,他们在学校的成长并不是一个孤立和封闭的环境,而是需要有一个接触社会的“提前量”,需要主动去接受职业的信息,感受职业的氛围。做好职业的准备才能更好地走出去适应社会的需要。

我们努力把“责任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体规划,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邀请酒店专业的老师开设礼仪培训,邀请优秀毕业生作为名誉讲师来学校开设讲座,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来校开设企业家讲堂,实施创业教育和孝敬教育。通过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技能大赛、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文化月活动,所有的活动都紧紧围绕“培养学生责任品质”、提升学生责任心这个主题,努力做到大型活动届次化、精品化,中型活动系列化、特色化,小型活动社团化、经常化,班级活动普及化、多样化,建成一批校园文化活动精品,从而达到陶冶人、教育人、培养人的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打上深深的“责任”烙印。

实践表明,中职教育管理的目标日益表现出动态结构的特点——教师必须在这动态的过程之中对其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修订,才有利于学生适合自身需求的健康发展。我们始终坚信:学生都有其向善的一面,都有一颗向上的心。信息爆炸的时代环境,给他们造成了太多的诱惑。在现代职业学校的德育管理中,应该将理性管理因素与非理性管理因素充分结合起来,使两者更好地架构、互动。随着学生个性心理和主体性的不断发展,当学生面对不同的事与非,管理者要帮助其正确辨别。自然,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的措施也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灵活性,既要有明确的组织纪律性,又要很好地保护学生的个性、行为等健康发展。这也符合目前我国教育的现实状况。

参考文献

[1]江月孙 赵敏 《学校管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

[2]孙锦明 《非理性管理:现代教师管理的新视点》.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

[3]杨九俊 《学校课程能力》.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11。

论文作者:邵益锋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1月总第25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  ;  ;  ;  ;  ;  ;  ;  

运用“非理性管理策略”提升中职德育管理实效的实践研究论文_邵益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