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上拓展课外阅读论文_李桂辉

小学语文课上拓展课外阅读论文_李桂辉

李桂辉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勋望小学北校区 110000

摘 要:阅读面窄,朗读水平差,语言表达能力弱,已经成了当前小学生的“语文通病”。《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课外阅读是一种生活,关系到每个人一生的幸福。课内、外阅读仿佛是一只鸟的两翼,只有展开两翼才能振翅高飞。

关键词:课内指导 拓展课外阅读 互动练笔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仅仅依靠课内这三四百篇文章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要重视课外阅读,并为学生在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由课内向课外过渡,把课内外的阅读有意识、有系统地有机结合起来。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 教师要在课外阅读中加以有效引导,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扩展和补充,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品味人生,在阅读中沉淀绽放”。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从以下四方面抓起,引导学生拓展课外阅读,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一、加强课内阅读方法的指导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重视语文素养培养,重视语文综合能力的锻炼,强调拓展语文教学的外延,重视学生知识面的拓展,重视课外阅读。语文课堂教学不应仅满足于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之道”,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有所“得”。

叶圣陶先生说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可见,加强课内阅读方法的指导,应用于课外阅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提高学生课外独立阅读的能力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1.朗读与默读相结合

从三年级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习惯。课堂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进行朗读和默读,让学生用默读来提高阅读速度,用朗读来体验情感。

2.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在学生具备一定默读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快速浏览,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内容梗概,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细细品读;对文中的人物感兴趣就着重品读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所处环境和细节描写;对事情感兴趣就弄清事情经过,弄清高潮情节,分析环境场所,分析相关人物;对文中的景物感兴趣,就抓住景物特点描写,身临其境体会意境,体验语言的丰富妙用,从而品味积累吸收。

3.阅读与思考相结合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只能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以,我们主张阅读要边读边想,带着问题去阅读。

4.阅读与想象相结合

想象是智慧的翅膀,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展开想象的双翼,一定会给文本带来更多独具特色的个性化解读。

二、拓展阅读主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浩瀚书海,可以阅读的书籍目不暇接,让孩子眼花瞭乱,无所适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一定的主题下,自由选择课外读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推荐的阅读主题,要以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知识积累为基础,让学生能理解,能接受。

1.衔接教材推荐阅读主题

教师要从学生自身特点和学习现状、课程单元教学目标出发,提炼教材的“主题词”,从而加深学生对教材的认识,有组织、有计划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由一主题引发教材知识体系结构,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进一步从生命的层次,全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完整的课堂内外的教学体系。

2.依照学段推荐阅读主题

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

三、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通过互动交流阅读感受,提升学生对作品的感悟力,进一步提升同学们的语文素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不同的读物的阅读感受是不同的,学生在阅读中会融入自己独特的情感,会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对阅读内容进行思考。

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外读物的选择指导以后,要在学生阅读完之后,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互动。教师要尊重学生对课外读物独特的情感感悟,要和学生多“对话”。教师和学生以读者的身份进行互动,将学生深埋于心的对文本独特的“理解情感”激发出来。教师也要向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要和学生进行思想、灵魂的碰撞。通过这种互动,学生会自觉地表达自己对课外阅读读物真实的感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四、让学生做好“随笔”

1.开展练笔活动,提升学生阅读的效果

叶圣陶说过:“教语文不仅要使学生熟读课本,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生活中扩大词汇,掌握语言的规律,增长表达的能力,从文学作品的阅读里提高思想的培养。”要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达到“丰富语言的积累”的目的,还应适当地举办一些活动,以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2.写好读书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了使学生读书有所获,应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引导学生把课外阅读的书名记录下来,将书中语言优美、内容精彩的句、段、篇摘抄下来。

3.写读后感、写随笔

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类型的课外读物进行读后感、仿写、续写片段等写作。这样,不仅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文字资料,还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写作能力。

语文阅读是一门学问,它就像一只鸟,只有张开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两翼,才能振翅高飞。以上所提的仅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些许感悟,更多的拓展课外阅读的方法还有待大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形成。只要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和渗透,让学生一课能得一“法”,再把这些阅读方法运用于课外独立阅读上,相信他们一定能“在阅读中品味人生,在阅读中沉淀绽放”。

论文作者:李桂辉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月总第2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课上拓展课外阅读论文_李桂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