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村虎尊拳传承人保护机制研究论文

下村虎尊拳传承人保护机制研究论文

下村虎尊拳传承人保护机制研究

包忠汉

(福州理工学院,福建 福州 350506)

摘 要: 传承人在可持续传承发展文化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媒介,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都因为缺失传承人而最终导致失传。福建省屏屏南县漈下村虎尊拳属于非物质文化,也面临着即将消失的风险。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据统计法对虎尊拳进行调查,进而探讨传承人保护机制。通过虎尊拳调查得知:1、虎尊拳已传承8代,漈下村随着年龄的逐渐减小,学习虎尊拳的人数比例随之减少。2、加工神化传统武术,夸张难以置信,致使阻碍了传统武术传承人发展传承。 3、现代表性传承人都处于老年化状态,传承形式单一,主要以武馆形式传承。4、问卷中150人中学习虎尊拳的人数有83人,经常锻炼的只有16人。5、漈下村虎尊拳代表拳师只有5名,传承人极具缺乏。

关键词: 传统武术;虎尊拳;传承人;保护机制

一、研究背景

传统武术是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武术文化遗产。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经济文化不断发展与国外大量新鲜文化不断涌入,传统武术受到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使得有许多的传统武术已经失传。我国为了保护传统,防止传统武术流派继续失传灭绝,于2006年正式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把保护传承传统武术的项目提到日程上来。其中福建省屏南县本地拳种虎尊拳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虎尊拳属于福建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于2008年申请成功,传承离不开传承人,是传承传统武术内容的载体。这种地方拳种曾经几乎在漈下村没人不会,如今学习的人少之又少,加上很少有专家、学者、武术传承人对其进行探讨、深入挖掘与推广工作,在此条件下研究虎尊拳传承人保护机制是非常哟必要的。本文以虎尊拳的起源、近代传承的发展现状趋势来对福建省屏南县虎尊拳传承人保护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以福建省漈下村虎尊拳传承人做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

1.文献资料法

只要通过对现有的虎尊拳资料进行整理收集,进而对其进行探究与思考认识,理清现今虎尊拳的文化与所面临的困境,为将来对其更深入的研究打好基础。

本研究存在回顾性研究常见缺陷,另外其样本量较小,今后需纳入更多的病例,进一步验证本研究所总结的TIO致病肿瘤68Ga-DOTA-TATE PET/CT影像学特点,以提高TIO致病肿瘤的诊断准确性。未来研究中可以纳入99mTc-HYNIC-TOC SPECT显像结果阳性的TIO患者,分析68Ga-DOTA-TATE PET/CT对这部分TIO患者致病肿瘤的检出率及其图像特征,进一步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各自的优势。

2.问卷调查法

在通过查阅了解大量资料与结合传统专家问卷访谈得出的结论后,设计了一份对漈下村虎尊拳传承人保护机制研究的相关调查问卷

3.专家访谈法

非支配排序BBO算法采用非支配分层方法,通过虚拟HSI在多目标问题中建立了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使得在各方面都更优的栖息地有更大的机会将信息共享给其他栖息地。非支配排序BBO算法在优化过程的后期具有更好的挖掘能力,搜索范围全面,可保证求得最优解集,但收敛速度较慢。

4.数据统计法

第一,通过对漈下村村民进行了150份的随机问卷调查。150份问卷中有83人会虎尊拳。数据中显示随着年龄的逐渐减小,学习虎尊拳的人数比例随之减少,0-17岁只有31%的学习虎尊拳.农村年轻一代作为非物质文化传承主体大量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非物质文化的活态传承面临主体断层的不利局面。其中对83位虎尊拳一般性传承人平时虎尊拳锻炼情况问卷得出数据.其中只有16人经常锻炼虎尊拳,虎尊拳正逐渐退出舞台。

三、结果与分析

1.漈下村虎尊拳武艺的历史渊源

多模态语料库囊括了体育文学与文化、体育新闻与影视、体育经济与产业、体育赛事与传播、体育教学与研究等多方面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进行处理.其内容见图 3.用到的软件有:用网页“爬虫”软件大量收集网页海量数据;用ABBYYreader 实现从PDF到Word的转换;用Edit Pad 进行文本的批量处理.

2.漈下村虎尊拳传承内容

第二,漈下村代表性传承人共有七人,目前主要以甘代佑为首,练习虎尊拳年限均在30年以上之久,其中甘连赐为初中文化水平,其余的四位师傅均为小学的文凭,他们均为男性,而在年级上均处于中老年人的阶段,这对传承人将是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通过对屏南县文化馆馆长、虎尊拳传承人与体育院校武术领域的专家进行走访,形式主要以一对一进行,访问问题由浅到深,了解虎尊拳的传承保护的发展现状,从而设计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方案。

3.传承谱系

第三,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与国外的文化冲击,致使主动去了解学习传统武术的人群相对较少,再加上如今科技发达的时代传统武术被许多影视和文学进行了夸大的令人难以置信,致使许多人对传统武术产生误区,最终导致许多人对传统武术的误解,从而阻碍了传统武术传承人发展传承。

虎尊拳源于永泰县,由李元珠所创。据乾隆《屏南县志》记载漈下村有许多山贼土匪作乱,村民长期受欺。漈下村受土匪山贼欺凌,生命财产没有得到保障,为了提升自身有实力,保护自身生命财产,于是漈下村为了生命财产不受威胁,开始在村建中办武馆、建城楼、外出请拳师至村里授拳,虎尊拳由此引进了村里,掀起了学习虎尊拳的热潮,都有了自保能力,全民习武,虎尊拳便不断传承至今。

4.漈下村虎尊拳传承人现状

本文主要通过spss18.0对福建省屏南县漈下村不同年龄身份的人群进行150份随机抽样调查。

《诗·小雅·正月》:“载输尔载,将伯助予! ”《传》:“将,请;伯,长也。”意谓车欲堕而请长者帮助。后用作求助或受助的意思。《聊斋志异·连琐》:“将伯之助,义不敢忘。 ”〔2〕132

虎尊拳传承内容由拳理、功法、拳械、实战四大模块组成。其中拳理有7小块部分,它包含着内力、刚柔与虚实、技法、总诀、头顶诀、身诀、手诀。功法上有着六小块部分,主要由基本手型、步型、步法、腿法、跌扑翻滚和基本手法组合而成,动作有59种之多。拳械中包含着43种。其中有27种拳法,上下六、三战、中基虚步行礼、千字打、虎形坎卦掌、扑地虎等;还有独特的乡间器械16种,齐眉杖、雨伞、狼筅、扁担、等组成。实战,虎尊拳主要要突出劲力刚强,凶猛霸道,用气催动力量干脆利落,做到快起快落。

在通过专家访谈、资料收集与实地考察后,在漈下村虎尊拳代表性传承人与屏南县文化馆馆长甘振清的帮助下收集到了传承谱系。第一代郑七、郑元辉;第二代甘元柄,第三代甘六、甘曹;第四代公子疯;第五代甘振湖、茂元;第六代郑记;第七代甘福拥、甘虎平、甘代松、甘橙车、甘派思、甘辉光;第八代甘连赐、甘代佑、甘传敏、甘久峰、甘久洋、甘汉洋、甘久同。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虎尊拳已传承8代,漈下村随着年龄的逐渐减小,学习虎尊拳的人数比例随之减少,0-17岁只有31%的学习虎尊拳。加工神化传统武术,夸张难以置信,致使许多人对传统武术产生误区,最终导致许多人对传统武术的误解,从而阻碍了传统武术传承人发展传承。现代表性传承人都处于老年化状态,传承形式单一,主要以武馆形式传承。问卷中150人中学习虎尊拳的人数有83人,经常锻炼的只有16人。漈下村虎尊拳代表拳师只有5名,传承人极具缺乏。

2.建议

第一,虎尊拳文化进校园。教育是文化传承的最有效方式,学生对于文化的接受能力强、快、在训练时间上是最充分的群体,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与挖掘出传承虎尊拳的人才。

第二,对传统武术正确对的引导宣传。引导人们正确的看待传统武术,实事求是的宣传,认识传统武术文化、了解武术文化、消除人们对传统武术的偏见。

第三,加强传承人的传承意识。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与国外文化的不断冲击,传承人不能再闭门造车,应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对虎尊拳的发展与传承,可以通过最近的科技媒体来对传承的虎尊拳进行推广。

“是啊,那时候多快活啊……”弟弟也说,说着,他也抬头出神地望着天。那时候,他是全家的大少爷,甚至是全村的大少爷——因为那时候全村差不多所有人都要到爸爸那儿打工。但他没说,反而说,“还提那些个干嘛,现在……现在也挺好嘛。”

参考文献:

[1] 屏南县志[R].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

[2] 林伯珊.论民族地区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为例[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1(4).

中图分类号 :G8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9052(2019)05-0059-02

收稿日期: 2019-3-17

作者简介 :包忠汉(1990—),男,福建宁德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体育教学方面研究。

责任编辑:林丽华

标签:;  ;  ;  ;  ;  

下村虎尊拳传承人保护机制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