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与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不得不加大了对轨道交通的建设力度。一次性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运营管理成本高是轨道交通建设的显著特点,必须对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的构成进行详细分析,才能对其建设规模可投资进行有效的控制。文章对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投资控制的主要因素及相应措施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对有效控制工程投资起到应有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轨道交通;工程投资;控制因素
社会经济与城市化进程不断步加快,加剧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各大城市纷纷加大了对轨道交通建设的力度。然而轨道交通工程不但建设周期较长、施工复杂,而且具有一次性投资大、运营管理成本高、回收率低等特性,降低了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商业化运作程度,给在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吸引企业投资造成了极大困难。因此,在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进行规划和决策时,应以城市总体规划为视角,对建设的规模、标准以及资金来源等情况进行全面衡量,充分了解、掌握投资控制的主要因素及措施,迎合城市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的平稳、快速。
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构成分析
(一)轨道交通概述
轨道交通指的是车辆运营所需要的特定轨道上行驶的一类交通工具或运输系统。以服务范围差异划分,可将轨道交通分为国家铁路系统、城际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三大类。轨道交通具备十分明显的优势,诸如运量大、速度快、安全舒适、准点、全天候、运费低以及节能环保等。然而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要求有较高的前期投资、技术标准和维护成本,运行所占用的空间也比较大。
(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构成
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及专项费用,构成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投资的四个部分。据相关的统计研究、分析得出,工程费用占总投资的比例最大,约为50%~60%,其中包括了车站、区间、轨道工程、通信、信号、供电、综合监控、防灾报警、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安防及门禁、通风空调、给排水及消防、其他辅助设备设施、车辆段及综合基地、人防工程等建设。其次是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约为总投资的25%~30%。预备费是以前两者的总和为基数计算得出,约为5%。专项费用主要用于车辆购置、支付建设期贷款利息和作为铺底流动资金。由此可见,有效控制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是降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
二、控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投资的主要因素及措施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涉及的面广、技术复杂,地质地貌地形条件、线路敷设的方式等对轨道交通工程的投资影响较大,仅仅是车站和区间等的土建工程投资就占据了工程费用50%以上。机电系统的建设费用随着技术的更新,自动化控制、监控系统技术标准的提高,其价格也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控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投资,其重点在于对线路的敷设方式、车站结构及规模、机电系统的设置、采用的设备技术标准及采购方式等的控制。
(一)做好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实现资源共享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必须要迎合城市的发展,如此便可在适应轨道交通线网的建设的同时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尤其是减少了有关征地拆迁,以及其他重复无效投资。作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手段,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线网规划不会是仅针对单条轨道交通线的建设,而是进行多条线路的建设使其构成一个交通网络,才能轨道交通应有的优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实现资源共享,节省投资,可采用共用车辆段、停车场、车辆检测设施等措施。此外,对于多条轨道交通换乘站的结构和规模、出入口、排风设施等可进行统一、综合的考虑设置,也有效减低费用。
(二)科学合理地确定线路敷设方式
地面线路、高架线路、地下线路是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采用的主要敷设方式。线路敷设方式的选择极大的影响着土地资源与投资资源的合理利用。地面线路对土地资源占用率和对沿线居民的生活环境的影响都是最大的,但其造价又是三者之中最低的。高架线路能够跨越河流、绿化带等复杂地段,有利于节省土地资源和增加局部景观,而且造价远低于地下线路,但存在一定的噪声污染。地下线路最能节约土地资源,不但可以减少征地拆迁、拓展地下空间,还能兼顾人防功能,但其造价是高架线路的2~3倍。在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线路的过程中,这三种线路的敷设方式往往不是独立存在的,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科学合理地确定每条线路不同路段的敷设方式,达到造价、资源利用等各种效益的最大化。
(三)合理确定车站结构及规模
相关调查统计表明,车站造价占土建工程投资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因此为有效控制工程投资,必须对车站的结构和规模进行合理的确定。在对车站结构和规模进行确定的过程中,该站客流量、是否换乘站和复式站、列车编组、使用面积、商业和社会服务功能等都是必须慎重考虑的因素。车站客流量大,需增加列车编组,或者增加车辆购置来缩短列车间隔时分,两种选择都要增加投资。换乘站与复式站的造价标准比普通站造价高得多,若是配备商业和社会服务功能更是要增加大量的投资。因此,车站结构和规模的确定,必须按照设计标准,以经济、合理、适用为原则,选择实用和耐用的装修,不可盲目追求视觉效果而铺张浪费。
(四)选择最优施工方法
目前,明挖法、浅埋暗挖法及盾构法是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中最为常用的三种施工方法。明挖施工法因施工技术简单、快速经济,成为了各国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的首选方法,但产生的噪声与震动等周边的居民生活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浅埋暗挖法适用于埋设深度较浅、上层松散不稳定、岩层软弱破碎等条件的施工方法。盾构法施工作业主要在地下进行,产生的噪声和震动等对地面的交通及附近居民的影响较小。虽然明挖施工法的工程造价较低,能够节省大量投资,但是可能受地质条件和基坑深度影响,造成围护结构和开挖数量的增加,而大大提高了工程造价。因此,应在进行具体的实际勘察的基础上对施工方案进行设计,通过多方的论证、对比与评估后,择优选取施工方法。此外,高架梁型结构及架设方式、供电施工方式、供冷施工方式、机电系统施工方法等的选择也是亦然,如此才能达到全面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鉴于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一次性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运营和管理成本高,回效慢等对资本投资的影响,应加强对建设规模和投资的有效控制。可从作好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提高资源共享率,科学合理地确定线路敷设方式,合理确定车站结构与规模,选择最优施工方法等影响轨道交通工程投资的主要因素及其相应措施着手,在遵循量力而行、经济实用、安全可靠的原则基础上,降低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1]周玲芳,ZhouLingfang.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J].市政技术,2016,34(2):197-199.
[2]赵刚.浅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规划与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J].工业设计,2016(1):129-130.
[3]张文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线路设计内容及方法[J].隧道建设,2016,36(4):425-432.
论文作者:王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轨道交通论文; 城市论文; 工程论文; 线路论文; 方式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费用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