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社会改造思想初探

陶行知社会改造思想初探

涂雪峰[1]2002年在《陶行知社会改造思想初探》文中研究说明陶行知不仅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着名的教育家,而且是杰出的爱国学者。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社会面临内忧外患,处在动荡不安中。从扭转日趋衰微国势的愿望出发,他对近代中国社会改造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思考,并提出了一些较为合理的主张。本文从文化、教育、政治、经济和科学这五个方面就陶氏的社会改造思想进行阐述与分析,旨在说明他为近代中国的社会改造事业作出的历史贡献。 第一部分:陶行知社会改造思想的基础。陶行知提出改造中国社会的主张是建立在他对中西文化观念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他主张对传统文化进行取舍及改造,并在创新的基础上与西方文化相融合。这种文化观念奠定了陶行知社会改造思想的基础。 第二部分:社会改造的出发点。作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立足乡村,把改造乡村教育作为改造中国社会的出发点。他认为旧的乡村教育已不适合建设乡村社会的需要,必须另辟生路,即建立适合乡村社会实际生活的“活教育”。这种“活教育”要按试验期、训练期和布种期叁个阶段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第叁部分:社会改造的政治目标。陶行知对中国社会改造问题的思考始终没有离开对民主政治的关注。他提出的民主政治主张是其为谋求中国社会改造而锁定的政治目标。他对民主政治的追求经历了由早期追求共和理想到抗战时期倾向于人民民主,再到抗战后努力争取新民主主义的民主政治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第四部分:社会改造的经济目标。经济的变革在陶行知整个社会改造主张中占相当的比重。创造富的社会,不造富的个人是他为改造中国社会设定的经济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他提出要消除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阻力,并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革的途径就是“在农业上安根、工商业上出头”。 第五部分:社会改造的科学理想。20世纪建成一个科学的中国是陶行知改造中国社会的科学理想。他主张辩证认识科学,既要发挥科学的积极作用,又要注重培养科学伦理,解决好由科学引发的道德问题。他提倡科学大众化,注重培养科学幼苗,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 陶行知的社会改造思想体现了一位具有强烈民族危机感,勇于开拓的教育家、爱国者的可贵品性,是他留给后人的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

方卉[2]2011年在《陶行知社会教育思想简论》文中研究指明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本文以陶行知社会教育思想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法,对陶行知有关社会教育的论述进行搜集、整理,其次用归纳分析方法,主要探讨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章:陶行知社会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本章探讨陶行知社会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认为陶氏社会教育思想的形成一是受时代影响,二是受到儒家重民思想、王阳明知行观和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第二章:陶行知社会教育思想的实践过程,以陶行知一生的社会教育实践活动为经,认为其社会教育思想主要经历了一个萌芽、发展、成熟和完善的过程。第叁章:陶行知社会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阐释了陶行知关于社会教育的内涵、社会教育的内容、社会教育的目的、社会教育的对象以及社会教育的实施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思想。第四章:陶行知社会教育思想的特点和现实意义,他的社会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立足生活实际与“民生”相结合。指出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今天,我们应该以陶行知社会教育思想为指导,认为当今发展社会教育应该在对象上应坚持全民性和平等性原则,在内容上应坚持生活性和全面性原则,在途径上应坚持多样化原则。

陈勇军, 李雪强[3]2006年在《陶行知社会教育思想初探》文中认为陶行知社会教育思想尽管受到国内与国外各种思想的影响,但仍然有着许多创造性见解,具有丰富的含义。它包含社会教育的方针、设施、原则等内容。这些思想至今仍有启示意义。

张红慧[4]2013年在《陶行知与凯兴斯泰纳职业教育思想比较研究》文中提出陶行知和凯兴斯泰纳都是职业教育届享有盛誉的大师级人物,他们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在今天依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他们对教育事业的坚持不懈精神,值得我们当今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陶行知和凯兴斯泰纳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度,但他们都生活在19世纪后半叶和20世纪前半叶,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却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然而由于文化传统等的差异,他们在职业教育方面的认识也有所不同。本文从职业教育思想方面对陶行知和凯兴斯泰纳进行介绍和比较,希望通过介绍和比较能够加深对两位教育家职业教育思想的认识,更好的用他们的理论来指导我们当今的教育事业发展。本文主要从九个方面对这两位教育家的职业教育思想进行比较分析,这九个方面包括职业教育思想提出的前提、职业教育的平民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师资标准双师型、受杜威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影响、职业教育目的的着眼点、职业教育思想所含的学科领域、职业教育思想的影响范围。然后,从社会背景、文化传统、家庭与个人经历方面对这两位教育家的职业教育思想的不同点进行原因分析,以便加深对两位教育家职业教育思想的认识。

杨洪立[5]2013年在《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崇高务实的教育理念——陶行知教育思想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出生于安徽省徽州府歙县,1946年7月25日因"劳累过度,健康过亏,刺激过深"而患脑溢血逝世,享年55岁。行知先生一生办教育,忙教书育人,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同时,他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反对独裁统治,为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因而又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伟大的爱国者和民主主义战士。回顾行知先生的从教生涯,其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又继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先后创办了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其主要着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等。

涂雪峰, 李萍凤[6]2005年在《陶行知的科学教育思想初探》文中提出陶行知作为一个有改造中国远大抱负的教育家,他对近代中国的关注并不局限于教育领域,他对近代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也极为重视。20世纪建成一个科学的中国是他改造中国社会的科学理想。为此,他主张辩证认识科学,既要发挥科学的积极作用,又要注重培养科学伦理。他提倡科学大众化,注重培养科学幼苗。

徐文武[7]1999年在《陶行知的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初探》文中提出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一个有多种贡献的教育家。研究中国近现音乐教育思想史,陶行知的音乐教育实践与思想显然都是不可回避的。文章根据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多种研究资料,特别是对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的《陶行知全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版)中陶行知所撰写的有关音乐、艺术教育文论进行考察,进一步研究陶行知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

柯小卫[8]2009年在《为了“人”的教育——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现代意义初探》文中指出"生活教育"学说是陶行知教育思想最核心的内容,"以人为本"和"以生活为本"成为这一学说最显着的特征;为了"人"的教育反映了陶行知先生的高尚人生境界和教育家情怀,其饱满的激情与丰富的内涵,其前瞻性、科学性和本土性、实践性特点,不仅成为中国教育史的重要精神财富和理论宝库,并且对于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现代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战略更具有指导性、应用性意义。

刘建英[9]2010年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十世纪初,中国正处在激烈的民族运动之中,时局动荡,经济萧条,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受制于内外交困的半殖民半封建的农业社会,民族解放成为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改造成为教育的首要目的。但是传统私塾教育无法承担改造社会的时代重任,现代教育又尚未形成体系,广大劳动人民徘徊在教育的大门之外。陶行知引进杜威的教育生活思想,结合中国的社会现实,从实际生活出发,大胆进行教育改革与实践,提出了颇为系统的生活教育思想。生活教育思想内涵丰富,陶行知怀着社会改造之心,将杜威的教育思想发展为包括“生活即教育”、“教育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叁方面内容的生活教育思想,力图使教育与生活统一起来,促进教育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是一种关于教育实践的学说,也是一种关于社会改革的学说。对比杜威包括“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等观点的教育生活思想,生活教育思想符合中国二十世纪初的国情,符合教育救国的时代精神,对我国当代高等教育如何适应当前社会的工业化、信息化发展具有总体的指导意义,对更新高等教育理念、重新定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创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陈福翔[10]2005年在《陶行知美育思想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陶行知先生生活在国难深重的半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生活在大夜弥,充满污秽和鲜血的黑暗时代,他所的社会环境无疑十分丑陋,他的生活遇和他毕生为之奋斗的教育事业无十分艰辛。然而,作为一个进步的知分子,所有这些并不能泯灭他对美的现和向往。他认为,“乡间的山清水,尽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社会改造思想初探[D]. 涂雪峰. 湖南师范大学. 2002

[2]. 陶行知社会教育思想简论[D]. 方卉. 江西师范大学. 2011

[3]. 陶行知社会教育思想初探[J]. 陈勇军, 李雪强.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

[4]. 陶行知与凯兴斯泰纳职业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 张红慧.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3

[5].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崇高务实的教育理念——陶行知教育思想初探[J]. 杨洪立.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3

[6]. 陶行知的科学教育思想初探[J]. 涂雪峰, 李萍凤.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5

[7]. 陶行知的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初探[J]. 徐文武.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9

[8]. 为了“人”的教育——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现代意义初探[J]. 柯小卫.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9

[9].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研究[D]. 刘建英. 湖南农业大学. 2010

[10]. 陶行知美育思想初探[J]. 陈福翔. 教书育人. 2005

标签:;  ;  ;  ;  

陶行知社会改造思想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