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绿道体育的建设思路探索论文_张琪

天津市绿道体育的建设思路探索论文_张琪

张琪(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 301600)

摘要:伴随着绿道在国内外的兴起,人们对绿道多元化功能的认识的提升,绿道体育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本文结合天津市绿道体育的现状,提出绿道体育的建设思路,以期为绿道体育在天津市的拓展和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绿道;绿道体育;公共体育;全民健身;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3-0019-01

1、绿道和绿道体育的概念

“绿道”即绿色通行的道路,是指串联那些具有自然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各类绿地公园、广场、风景名胜区、沿江风光带、自然保护区、文化遗产以及一些人流量较大的居住社区的开敞空间纽带,它由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廊道和慢行道、驿站、废弃铁路、基础设施等人工廊道组成。

绿道体育是在构筑区域生态安全网络的同时,把众多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这种线性绿色开敞空间作为各种身体练习的场地[1],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建立人性化的配套体育设施,或者通过连接现有各项体育公共服务设施点、站,以达到休闲、娱乐、培养审美能力、发展体育兴趣爱好[2]等目的的高雅时尚的户外体育场所。

2、天津市绿道体育的建设思路

珠三角地区的绿道建设走在全国的前列,伴随着天津由工业城市向服务型城市的转变,绿道的兴建已成为天津构建生态服务型城市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发展中应该注重绿道体育的低碳文化发展内涵,将绿道的生态特色和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接轨,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均衡发展。本文针对天津市绿道体育发展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

2.1重视绿道体育整体规划,打造地方特色和精品赛事

绿道体育要想增加自身的吸引力并充分发挥出综合效益,应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以地方特色为抓手,以体育赛事为龙头,突出个性化与绿色低碳理念。例如天津市利用城市废弃工业铁路以及铁路周边的工业遗存,结合沿线河道、公园、绿地、城市零散用地,打造出了一条以铁路为特色的具有生态涵养、工业文化教育展示、休闲健身等因地制宜功能的城市级绿色开敞空间,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通过定期在绿道上开展各种精品赛事如绿道骑行、慢跑、健步走等,不仅可以提升绿道知名度,还可以对绿道体育的宣传起到重要作用。体育赛事具有参与面广、影响力大、受关注度高的特点,通过体育赛事来营造体育的社会氛围,效果显著[3]。

2.2加快对绿道体育资源的开发,丰富产品类型及功能

优越的资源禀赋和“一轴两带多园区”的体育产业空间布局为天津市绿道体育资源的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绿道体育应依据不同区域绿道的特色和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地打造以涵盖体育创意文化和体育休闲文化在内的各类高附加值的生态体育运动形式[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措施主要有:第一,基于蓟县山地户外运动集聚区,开发林地型和山脊型产品,如定向越野、攀爬探险类项目;第二,基于湿地运动集聚区,开发生态湿地型产品,重点建设自行车健身绿道、湿地运动主题乐园、房车自驾车营地;第三,基于东疆滨海运动集聚区,开发滨水型产品,重点发展游艇、帆船帆板、沙滩运动等;第四,基于武清时尚运动集聚区,开发时尚休闲娱乐型产品,重点发展高尔夫、马术、武术、赛车、航空运动等时尚运动项目;第五,基于团泊健康产业园,开发康复养生型产品,并加快徒步绿道、自行车骑行道、汽车和帐篷露营地等运动休闲基础设施建设等;第六,基于环城绿道,通过把将城市外围的林地、郊野公园、乡村景观等各种绿道体育空间和资源连结起来并引入城市,实现人与自然的直接对话,使整个城乡交界地带成为户外休闲活动的主场所。

2.3完善绿道体育监管机制,保障绿道体育健康发展

目前,天津市没有出台绿道体育的管理细则,也没有专门管理的部门机构,对绿道体育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应及时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强化良性绿道体育管理机制,可以采用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的方法。政府首先要做好主导分工、监督管理和支持的中枢工作,防止过分注重经济利益而牺牲生态效益的悲剧再次重演,及时清除潜在隐患,提高绿道体育服务供给效率。

绿道体育公共服务供给能否与公众需求符合,构建一个常态制度化的表达机制是公众体育公共服务利益得以实现的起点[5]。应努力构建多元监督格局,政府应做好宣传工作,加强舆论的引导,充分尊重公众的话语权,积极倡导公众参与绿道体育管理和监督,通过管理热线、网络平台、志愿者监督等多种形式不断扩大绿道管理范围和监督力度,形成“人民绿道人民管”的氛围[6]。

2.4提供政策支持,依托绿道体育组织发展绿道体育

民间体育协会、社团、草根组织根植于基层,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可以开展各类活动,满足公众的多元化、个性化的体育需求,形成了广泛吸引力[7]。天津市政府应该为绿道体育组织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降低、简化登记的门槛和程序;制定绿道体育组织的管理规章,通过确立绿道体育组织的职能地位和组织绩效评估标准来规范体育组织的行为;各体育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激励协会、社团等体育组织发挥其体育服务的优势,利用媒体、网络、报纸等进行大力宣传,促进绿道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运动风尚的形成,让绿道体育彰显出其真正的生命力。

3、结束语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构建和谐宜居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天津市拥有发展绿道体育的政策优势以及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通过合理布局天津市绿道体育将增加天津的活力和魅力,促进城市居民的体育休闲需求的满足和美丽天津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李国岳,陈丹丹,邱妙云.绿道体育与幸福广东[J].体育学刊,2013,20(2):39-43

[2]汤桃英,周美芳,伍娟娟,郝志.论绿道体育[J].当代体育科技,2013,3(34):192-193

[3]天津召开2017年体育设施“五个一”工程建设推[EB/OL].http://www.cnr.cn/tj/jrtj/20171216/t20171216_524064507.s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4]谢冬兴,林柔伟.绿道体育: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环境的重构[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32(5):39-43

[5]张海,别业军,陈瑞玉,叶敏,王薇.珠三角绿道体育环境分析及发展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21(8):17-18

[6]林柔伟,谢冬兴.广东绿道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关系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36(2):8-12

[7]刘玉.分层次、多元化、竞争式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社区化供给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12) :1-6

论文作者:张琪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3月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4

标签:;  ;  ;  ;  ;  ;  ;  ;  

天津市绿道体育的建设思路探索论文_张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