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L的法学本科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可行性分析论文_袁青

基于PBL的法学本科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可行性分析论文_袁青

课题:基于PBL的法学本科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可行性分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一批高等学校需转为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就目前来说这些院校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经费投入、管理机制、运行机制等方面可能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但最核心的问题是这些新建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因为“培养什么样的人、用什么培养人、怎样培养人”是每个高校必须首先解决的,它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PBL;法学教育;实践研究

一、基于PBL的法学本科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的理论研究基础

在外国,以德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就已经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工作,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国民教育到成人教育、从社区大学到名牌大学、从专科到本科一直到研究生,形成一整套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而我国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这一阶段主要关注的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性以及多样性的问题,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深入的研究是从我国开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之后才开始的,目前来说对于专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摸索越来越多。这足以说明我们国家民办高校开展法学本科应用型能力型教学研究具备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二、当前民办高校面临应用型大学转型的背景

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建立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加快建立分类设置、评价、指导、拨款制度。招生、投入等政策措施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倾斜。因此,民办高校面临转型为应用型大学的需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成为各学科关注的焦点。传统理论教育显现出劣势,应用型教育的开展需要结合学科特点有的放矢进行。

三、法学院人才法学专业能力培养面临转型挑战

1.传统法学教育的局限

老师传统方式教授学生知识与学生能力培养之间脱节,无法客观考量学生的吸收程度和应用能力培养效果。

2.应用型人才培养渴求

社会对法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增加,传统法学教育转型理论型人才培养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艰难。

3.常规解决措施及存在不足

增设实务课程、外聘实务人员讲课、搭建社会服务中心平台提供校内实训实践机会等常规手段360度全维度打造应用能力培养平台。而存在的不足是,平台发挥效果一般,学生欠缺积极性被动盲目应付拿学分。为培养应用能力而培养应用能力的困境不得解决。

4.教师学生的客观需要

教师单纯教、学生单纯学,缺乏教与学的有效连接。一方面教师培养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口号化,另一方面学生学习知识点的应试化。教师不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生无法检验评估自身学习效果。教师学生之间欠缺真实有效的沟通。

四、项目基本情况介绍

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 )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以项目为中心开展学习活动,不同于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的单一的教学模式,PBL是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以项目为中心环节,老师通过设计教案教学环节,在课堂中引导激励,形成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建构式”教学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本项目服务于应用型民办高校法学专业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立足于法学专业教育教学规律特点,结合法学专业学科特点,基于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 )科学开展教学教育工作,形成以培养学生法学专业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基于PBL的法学本科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论文。

五、项目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1.理论研究问题

基于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 )法学教育理论研究上,如何运用理论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并结合国内外优秀理论成果创造出适合我校的法学专业学生培养理论,这是理论研究方面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实践应用问题

通过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 )提高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包括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和知识水平(包括审判实务、律师实务、公司法务、司法执法等相关知识),结合国内外优秀理论成果创造出适合我校的法学专业学生培养路径,这是实践研究方面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六、项目创新之处

1.选题的创新——直击高校法学教育痛点

与传统的学生教育教学笼统抽象研究不同,本课题立足于解决法学本科人才培养教育痛点。通过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 )在课堂教学中植入PBL, 让学生以项目为中心主动开展学习活动,不同于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的单一的教学模式,PBL是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以项目为主动,老师设计教案教学环节,形成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建构式”教学活动。

2.研究方法的创新——理论研究法和实证分析法有机结合

不同于传统的基础采集数据调查统计再结合一般教育教学规律统计分析,本课题选取角度是利用筛选并科学整合后的各大高校的基础数据,植入法学高等教育法学教学理论研究思路,侧重数据化、结构化、动态化的法学本科法学教育理论模型的构建和实践思路的分析。

3.研究成果的创新——生命力、持续性、移植性

①生命力:阶段性研究成果之研究报告是有生命力的研究报告,立足于基础数据进行的统计分析。②持续性:最终研究成果是《基于PBL的法学本科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论文,是有持续性的研究成果,服务于高校本科法学教育教学活动。③移植性:项目成果的可移植性,本项目是结合法学学科特点进行分析设计。项目成熟后,此项目可推广应用于其他学科,为其他学科人才培养助力。

综上,由原来为国家培养精英转为了为社会发展培养所需人才,法学高等教育也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但我国民办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人才中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比较落后的,因此基于PBL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对这些民办本科院校创新办学理念、办出特色、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当代德国法学教育及其启示.韩赤凤.《比较法研究》,2004年01期

[2]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薛靖超.《教育探索》,2015年04期

[3]论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均衡选择.马波.法治社会,2017年03期

[4]法治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模式的中国探索“同步实践教学”.于志刚.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05期.

论文作者:袁青

论文发表刊物:《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

标签:;  ;  ;  ;  ;  ;  ;  ;  

基于PBL的法学本科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可行性分析论文_袁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