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内压监测早期干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研究论文_李,平,王玉莉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5

摘要:目的:研究腹内压监测对于早期干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6年07月-2017年06月入住我院ICU病房4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参与研究的患者各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治疗早期应用无创腹内压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腹腔间室综合征(ACS)及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的发生率、病死率、ICU天数和APACHEⅡ评分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对于对照组在ACS发生率、MODS发生率、病死率、ICU天数指标以及APACHEⅡ评分结果均有所降低。结论:腹内压监测对于早期干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并且在患者当中收获满意度高,因此适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腹内压监测;早期干预;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

本次研究是采用腹内压检测方法早期干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参与研究的是我院40例在ICU入住并患有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参与研究的患者都是2016年07月-2017年0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断与治疗。两组研究患者中男性患者共21例,女性共19例;其中对照组的20例患者年龄在24-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0±5.0)岁;实验组20例患者的年龄在25-4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0±6.0)岁。通过比较,两组进行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一定的可比性。排除标准[1]:(1)对研究所采用的分组治疗不能够接受。(2)患者由于自身身体状况严重影响本次测量指标。(3)不符合以下标准的患者;纳入标准[2]:(1)在我院进行诊断被确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2)患者在阅读知情书且自愿签写同意书的情况下参与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该组的20例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实施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胰酶分泌扩容、解痉止痛、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护理措施。

实验组:该组的20例患者则是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在发病早期即实施无创腹内压监测法(间接测压法),通过内脏的压力间接反映患者的腹内压,发现IAB后立即给予减压治疗,如胃肠减压,肛管排气、腹腔穿刺,必要时可行剖腹减压术,从而降低腹内压力。具体操作步骤为:(1)患者取仰卧位,膀胱排空后将尿管夹闭,之后剪下一次性引流袋的前端,用三通将尿管与引流管进行相连,排气后测压的延长管与侧支连接(末端连接50ml注射器),通过无菌注射器向膀胱内注入37-40摄氏度的生理盐水25ml,待30-60s后膀胱肌肉松弛;以患者的髂嵴以及腋中线之间的焦点作为本次治疗的参考点,拔下注射器使得测压管内部与大气相通,之后调节三通使得尿管和测压管路相通,当观察到测压管的液面虽然有轻微的波动但是不再下降时,患者呼气末所测得的压管内液面凹面的刻度数字就是患者的膀胱内压。

根据腹内压的测量结果将腹内压大于12mmHg作为腹内高压(IAH),其中12-15mmHg为Ⅰ级,16-20mmHg为Ⅱ级,21-25mmHg为Ⅲ级,25mmHg以上的则为Ⅳ级。之后对存在腹内高压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该每4-6小时进行1次IAP测量,患者的IAP>12mmHg,至少每4~6h测量1次或持续监测,维持IAP≤15mmHg,存在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每小时监测或持续监测。对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以及腹部情况进行密切的监测。

1.3评价指标[3-4]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腹腔间室综合征(ACS)及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的发生率、病死率、ICU天数和APACHEⅡ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指标对比

经过临床专业研究与对比后发现,实验组对于对照组在ACS发生率、MODS发生率、病死率、ICU天数指标上均有所下降,在APACHEⅡ评分结果均有所降低,P<0.05,详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发现,aP<0.05,差异显著

3讨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自身消化性的疾病,在临床上面的表现主要是病情复杂凶险,发展迅速[5]。在较短时间内就会并发多器官功能损害,经常会导致腹内产生高压并发腹腔间室综合征(ACS),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病死率高达20%~30%[6]。

腹内高压已作为判定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后重要指标之一[7]。此课题应用无创腹内压力监测技术:膀胱测压法通过内脏的压力间接反映腹内压,对SAP患者早期干预指导临床进行减压治疗,从而降低病死率和住院天数。

国外的一些大型医院已经将本次研究所采用的腹内压监测作为临床常规检测方法,而在国内腹内压监测主要应用于一些较大医院里面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严重烧伤以及重症胰腺炎等疾病中[8]。我院的相关护理人员应该详细并及时了解腹内压监测的具体过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防止患者进一步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同时我院应该加强对于该种技术的相关培训课程,提高我院医生以及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虽然该种监测方法在临床尚存在一系列的不足之处,但还是被普遍应用并大范围推广。

经过临床专业研究显示,早期腹内压监测对治疗的干预能够显著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各项临床指标,适用于临床方面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娜娜,陈永惠,徐周纬.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腹内压监测应用及相关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04):48-50.

[2]解萍.重症急性胰腺炎腹内高压及腹腔间隙综合征患者的动态监测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09):43-44.

[3]祖卫兵,姜卫星,施剑.急性重症胰腺炎中腹内压监测的临床意义[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4(05):426-428.

[4]王芳,曾妃.5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腹内压监测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疗,2013,32(23):63-64.

[5]陈奕金.重症急性胰腺炎并MODS大鼠模型的制备及其腹内压、TNF-a时相变化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0.

[6]R Maheshwari,RM Subramanian.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and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J].Critical Care Clinics,2016,32(2):279.

[7]A Jakkampudi,R Jangala,BR Reddy,etal.NF-?oB in acute pancreatitis:Mechanisms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J].Pancreatology,2016,16(4):477-488.

[8]AO Jacob,P Stewart,O Jacob.Early surgical intervention in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Central Australian experience[J].Anz Journal of Surgery,2016,86(10):805-810.

论文作者:李,平,王玉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8

标签:;  ;  ;  ;  ;  ;  ;  ;  

腹内压监测早期干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研究论文_李,平,王玉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