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工作回顾--探索不良资产处置的新途径_不良资产论文

2001年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工作回顾--探索不良资产处置的新途径_不良资产论文

开拓进取探索处置不良资产新路四家资产管理公司2001年工作回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开拓进取论文,资产管理论文,四家论文,新路论文,不良资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信达 千方百计 处置不良

2001年是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深化资产处置工作的关键之年,信达公司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现金回收100亿元的奋斗目标,全面加强内管、内控、内查制度建设和党的建设,推进公司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圆满地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实现了现金回收100亿元的奋斗目标,基本完成全年综合经营计划,资产处置的重要指标再上新水平。

信达公司2001年坚决贯彻“千方百计提高资产回收率,千方百计降低处置成本”的经营方针,全力加快资产处置,着力调整处置结构,努力开创多元化资产处置格局。去年新增初次处置资产299亿元;现金回收104.88亿元;现金资产回收率为35.1%,同口径比上年提高了17.5个百分点;费用严格控制在财政部核定的预算范围内,当年费用支出5.6亿元;每百元现金回收支出费用5.3元,比上年降低了3.97元,降幅47%;实物资产回收得到有效控制,当年回收6亿元,比上年减少51亿元,规避了实物资产二次处置的损失风险,各项综合性指标继续居于同业领先。

以债务重组、诉讼追偿、债转股、投资银行手段为基础,开创多元化资产处置新格局的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信达公司大大加快了债转股项目注册新公司的进度,当年注册新公司76个,是上年的3.8倍。到2001年底,公司主债权债转股项目已签约184个,已批复173个,累计注册新公司96家,签约率、批复率、新公司注册进度均居同业领先。

信达公司认真帮助债转股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转换经营机制;严格按改制、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注册债转股新公司,并已先后向债转股企业派出了799名业务素质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董事、监事,积极参与债转股企业的重大决策和监督,依法行使股东权力,在维护国有金融资产安全、推动转股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公司还以股权为纽带,牵头组建了“甘青两省债转股企业经营协作促进会”,在密切转股企业业务关系、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加强合作、开拓对转股企业中介服务方面率先进行了改革创新的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公司已签协议的413个债转股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已降至58.6%,有247个企业实现了扭亏为盈,当年盈利167.3亿元。

进一步加强法律手段在资产处置中的重要作用。截至2001年底,全公司在诉案件共计7673件,诉讼标的额达到609亿元;占公司接收债权总额(不包括债转股)的21.4%。依法追债、以诉促谈已经成为公司中断讼诉时效,维护债权安全,制止逃废债,促进债务重组、财务重组、资产重组的重要手段。诉讼回收已经,成为公司资产回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通过诉讼方式回收现金 23.2亿元,占回收现金104.88亿元的 22.12%。

积极开拓投资银行业务,加强投行手段运用的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去年信达公司取得了沪深两市交易所会员资格,积极参与了创业板筹备,申报了石砚股份和中核华源股份上市,确定了连云港等若干项目的承销,报出了资产证券化申请,先后与美国龙星基金公司、德意志银行、美国高盛公司签署了三份中外合资协议。信达公司还对中国铝业公司实施46.3亿元的整体债转股后,积极协助中铝股份公司境外上市工作,2001年12月11、12日中铝股份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成功挂牌上市,成为“9·11”事件后在海外上市的第一家中国公司,开拓了公司投资银行职能,改善了国有资产的质量。

东方 开拓创新 多方共赢

一年来,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运用多种手段,积极开展业务创新,一方面努力加快资产处置进度,提高资产处置效率,另一方面努力改善资产状况,优化资产形态,提高资产最终回收率。除依法进行债务追偿外,公司还尝试运用债务重组、资产量换、租赁、转让与销售、债转股、以物抵债、外包等十余种手段对资产进行管理和处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截至去年11月底,累计回收现金38.8亿元。

除了与202家国有重点企业签订债转股协议(涉及金额近600亿元,其中2亿元以上48户,占总户数23%)以外,东方公司还结合市场化运作规范,积极尝试开展商业性转股业务,成功地对前景较好的债权企业如江苏太仓铜材厂(涉及金额4000万元)、深圳对外贸易集团公司(涉及金额6.27亿元)等实施了债转股。深圳外贸集团是全国第一家商贸企业债转股项目,商业性债转股的成功运作,开创了多方共赢的局面,为公司今后资产处置闯出一条新路。

东方公司不仅资产分布广,涉及面宽,而且资产分布不均匀,区域性较强,华东、华南两个区资产占总资产的60%以上。公司将全国25个分支机构根据地域、经济环境、资产性质的相似性划分为四个片区(华东、华南、北部、西部),开展区域性合作、促进信息和资源共享。去年上半年,该举措打破了各办事处单一处置、各自为政的局面,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市场资源。公司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契机,尝试东西部跨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了全公司资源配置的效率,有力地促进了资产处置业务的开展。

一年来,东方公司大力对外推介资产,引起国内外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精心挑选了一些有投资价值的项目或资产包,积极利用各种渠道,比如通过各类经贸研讨会、招商会或中介公司对外推介资产,引起了海内外投资者的普遍关注和积极反响。3月,通过北京银行家协会组织了面向各外资银行驻北京机构的资产推介会;4月,与“北京嘉德在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北京中拍在线拍卖有限公司”和“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商协作网络”签署协议,在资产上网销售和委托代理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9月,参加厦门“九八”经贸洽谈会和在南京召开的第六届华商大会,推出100多个项目以寻求合作;1月,在中国四家资产管理公司联合主办的“不良资产处置国际论坛”上,公司又推出48个较为成熟的项目,涉及金额32亿元。

东方公司充分利用内资和外资两种资源,开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积极探索外资参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和重组不良资产的新途径。公司还同一些国际金融组织、投资银行等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与其在不良资产尽职调查、打包出售资产、组建合资公司等领域开展了实质性的业务往来,目前合作已取得进展。

华融 艰辛探索 换来收获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我国金融资产管理领域的“四大金刚”之一,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资产管理之路,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各方面工作均取得了重要进展和良好业绩。

据华融公司最新统计表明:2001年,除了通过国际招标项目出售的128亿元资产尚待逐步交割外,华融通过债务重组、债务追索、债权转让、打包出售、拍卖招标、股权变现、以资抵债等多种方式,共处置资产232.1亿元,回收资产125.4亿元,其中回收现金75.5亿元,回收非现金资产49.9亿元。资产回收率和现金回收率分别达到54%和32.5%,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在积极运用债务追偿、折扣削债等常资产处置方式的同时,华融大胆采取了组合出售、打包处置、网上拍卖、资产转让、资产置换、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商业化债转股等多种处置手段,提高资产处置的技术含量,较好地实现了资产回收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

资产打包处置等批量处置方式的广泛应用,为华融公司探索资产处置效率与效益的最佳结合点提供了有益尝试。2001年,华融公司上海办事处率先开展了捆绑式的打包处置,成功地对24户企业近6亿元不良资产进行处置,实现回收现金1.04亿元,回收率达到45.21%。此后,拍卖、招标方式处置资产的比例有了较大提高,并且赋予了新的内涵。9月18日,华融通过嘉德在线以2150万元的价格成功拍卖了天津金桥饭店,成为全国首例通过网上交易出售的不良资产,也是国内最大的网上交易项目。针对一些企业信用观念淡漠、逃废债严重的现象,他们还充分利用法律武器,切实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加大了诉讼力度,2001年度共对1610个债务人提起了诉讼,涉及金额131亿元。特别是对一批严重资不抵债、蓄意逃废债的企业,华融主动提出破产申请,采取资产保全措施,防止了资产的进一步流失和贬损。

为积极打开不良资产对外处置市场,加快不良资产处置进程,2001年,在美国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协助下,按照国际惯例,华融举行了中国首次大规模不良资产国际招标活动。通过长达9个月的资产挑选、尽职调查、资产推介、公开招标、开放资料、投标评标工作,最终成功地出售了账面值共计为128亿元的不良资产,打开了不良资产处置的国际市场。

为了提升资产质量,挖掘资产的潜在价值,培育公司的核心竞争力,2001年,华融公司还全方位开拓了以证券承销和企业重组为重点的投资银行业务。去年7月作为承销团的成员,华融参与了中国最大的上市公司中石化A股发行工作,成功迈出了证券承销业务的第一步。

与此同时,他们还相继与一些资产管理范围内的企业签订了股票发行主承销商服务协议,并先后采取多种形式完成了PT农商社、东海股份、ST猴王等一些上市公司的债务重组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此外,经过充分的法律、市场的资源论证和研究,在韩国资产管理公社的协助下,华融启动了资产证券化项目,预计不久这种全新的金融工具将会面世。

长城 勇于实践 打造精品

2001年,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共处置资产原值531.06亿元,现值为67.9亿元,回收资产63.02亿元,占现值92.8%,其中,回收现金36.9亿元,占现值54.3%,超额完成财政部下达的全年现金回收指标。着眼于深化债转股企业改革,率先进行了年薪加股票期权制的试点探索。去年,长城公司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债转股工作的有关政策,在力促债转股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在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对牵头的债转股企业——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佳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内部分配制度改革试点,以“年薪+期股”为突破口,建立有效的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使该公司成为在全国首家推行年薪加股票期权制的债转股企业,从而走在了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前沿。使其成为债转股企业中生产情况最好、盈利最早的企业之一。

着眼于提升不良资产价值,开拓性地实施了我国最大规模不良资产的战略性重组。长城公司于去年初正式启动了全国规模最大的不良资产战略性重组。全年完成资产重组项目444个,资产原值达100多亿元,其重组主要集中为六大板块:以青岛美猴王与西藏高原之宝耗牛股份有限公司“东西合作”为代表的跨地区资产重组;以沈阳市水泥厂、广西融水县和睦糖厂等为代表的国有企业重组;以云南呈钢(集团)总公司为代表的西部不良资产重组;以白云山股份有限公司、大东海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上市公司重组;以安徽省三色照明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渴康集团为代表的民营企业重组;以供销社、农垦系统为代表的行业性资产重组。通过重组将分散的资产转换为集中的资产,将中小资产转换为连动的大型资产,将不良资产转变为优良资产,实现了社会效益和公司资产处置效益的最大化。通过重组搞活,改善了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民营企业在内的企业200余户,创造了一万余人的就业机会。这一战略性资产重组,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企业十大新闻”之一。

着眼于激发投资者参与不良资产重组的热情,首创不良资产商业性债务转股本动作新模式。到去年7月,这种商业性债务转股本的规模就已涉及10多亿元的不良资产,成为我国最大规模的商业性债务转股本。

着眼于增强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的公开化和透明度,开拓市场空间,组织实施了我国拍卖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组织方式独特的资产拍卖周。于2001年12月15日至22日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组织实施了资产拍卖周活动。此次拍卖周提供了品类丰富的参拍项目,总共达400多个,拍卖标的物超过500个,涉及资产原值高达48亿元,项目成交率达44%,涉及资产原值达10多亿元,成交金额达2.6亿元,现金回收率达24.12%,取得了巨大成功。

着眼于打造投资银行业务运作的精品,在我国首次成功地推荐PT上市公司恢复上市。2001年,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稳步推进投资银行业务的运作,使两家上市公司扭亏为盈,获得配发新股的资格;与多家上市公司签订新股承销协议;还以特别证券承销商的身份,成功地推荐PT上市公司“渝钛白”恢复上市,创下了我国第一家资产管理公司成功推荐PT上市公司恢复上市和自证监会推出退市机制以来第一家PT公司恢复上市的纪录。

四家资产管理公司2001年大事记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

1月4日,按照国际惯例成立不良资产处置决策委员会。

3月26日,首次外聘专家担任四川聚脂化工股份公司董事。

4月3日,利用外资重组项目——蚌埠热电厂外资全部到账,标志信达公司首例引进外资处置不良资产取得成功。

4月21日,向人民银行上报了发行资产支持债券方案,正式启动资产证券化工作。

4月23日,与美国龙星基金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是与境外专业化处置房地产的基金公司首次合作。

5月20日,与新加坡佳新集团签署租赁经营协议,首次引进外资租赁经营不良资产。

5月24日,与国际最大综合性银行——德意志银行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组建中外合资公司处置不良资产。

6月2日,经过法律诉讼,获得武汉葛化集团持有的A股上市公司——祥龙电业1.128亿股国有法人股,并成为祥龙电业第一大股东。

6月30日,处置不良资产取得重大突破,累计回收现金100.5亿元,率先突破100亿元大关。

7月8日至20日,首次组团赴美国、香港推介不良资产项目。

10月25日,为了提高科学决策水平,聘请了冶金、煤炭、化工、机械、金融等行业专家,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

11月1日至2日,由信达公司牵头并与其他三家资产管理公司共同主办的“2001不良资产处置国际论坛”在北京召开。

11月8日,重组郑百文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法院判决确认郑百文股东大会有关决议有效,开创了我国司法介入上市公司重组的先例。

11月15日,与国际最大投资银行——美国高盛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组建中外合资公司,共同处置不良资产。

12月12日,在信达公司积极参与和推动下,中国铝业股份责任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成功挂牌上市,筹资约4.58亿美元。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

2月和4月,分别成为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会员。

2月5日,与韩国资产管理(KAMCO)在北京签署关于不良资产处置的合作备忘录。

5月,分别与嘉德在线、中拍在线、中城房网三家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资产上网销售和委托代理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5月底,苏州名佳利金属工业有限公司顺利完成了工商变更注册登记,标志着该公司首家自营性债转股项目运作成功。

9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人事部决定任命柏士珍同志担任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孙昌基同志不再担任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总裁职务。

9月20日,借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和江苏金秋恳谈会契机,与中银万国证券有限公司、香港大业金银珠宝集团有限公司、香港泛益实业公司在南凉签署了资产处置项目合作协议。

9月21日,与深圳外贸集团公司签署债权转股权协议,标志着全国商贸系统第一家债转股企业的诞生。

11月1日,在中国四家资产管理公司联合主办的“不良资产处置国际论坛”上,柏士珍总裁作主题演讲,同时推出48个项目,涉及金额32亿元。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

1月5日,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总裁汪兴益宣布正式启动全国最大规模不良资产战略性重组。经过一年的努力实践、共完成资产重组项目444个、资产原值达100多亿。

4月8日,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特别会员资格。5月22日,长城资产管理公司获得深圳证券交易所特别会员资格。

5月10日,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向国内外投资者推介于120个资产投资项目。

6月1日,与美国泛亚通公司签订了电子商务合同。

6月20日,与韩国资产管理公司签订了资产项目推介服务预备协议书。

6月25日,与安达信·华强合计师事务所签订了项目协议书。

11月1日,经证监合与证券业协会研究批准,成为中国证券业协会购正式会员。

11月1日至2日,与其他三家资产管理公司共同举办了北京国际不良资产论坛会议。

11月20日,以特别证券承销商身份,成功地推荐一家PT上市公司恢复上市,创下了我国第一家资产管理公司成功推荐PT上市公司恢复上市和自证监会推出退市机制以来第一家PT公司恢复上市的纪录。

12月15至22日,创造性地举办了我国拍卖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组织方式独特的全国性资产拍卖周活动。

12月30日,正式启动全国最大规模的不良资产战略性重组,被评为“中国企业十大新闻”。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

2月21日,与美国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签署资产组合顾问及交易服务合同,拉开了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按照国际惯例批量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序幕。

3月17日至18日,在上海举办第二届华融论坛,专家学者研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方向。

3月19日,就猴王集团公司不规范破产案发表严正声明,切实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22日,华融、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工商银行总行营业部,向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ST猴王破产还债。

4月26日,与韩国资产管理公司签署资产证券化项目特别顾问协议,正式启动资产证券化项目。

5月12日,承办第四届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金融资产交易洽谈谈会”,推出100个账面价值为140亿元的资产项目。

6月12日至25日,华融不良资产国际招标路演活动在英美两国正式展开。

7月16日,作为承销团成员参与了中国最大的上市公司——中石化A股发行工作,迈出证券承销业务第一步。

9月18日,通过北京嘉德在线网上拍卖天津金桥饭店成功,这是全国首例通过网上交易出售不良资产。

11月1日,由华融等中国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共同举办的“2001不良资产处置国际论坛”在京开幕。

11月29日和12月21日,把账面值为128亿元人民币的资产国际招标工作结束。

12月11日,华融博士后工作站成立。

标签:;  ;  ;  ;  ;  ;  ;  ;  ;  ;  ;  ;  

2001年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工作回顾--探索不良资产处置的新途径_不良资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