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改中数学教学的问题与思考论文_李咏梅

对新课改中数学教学的问题与思考论文_李咏梅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此,课堂教学起到关键的作用。一节好的课堂要求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素质教育;学习潜能;效率

随着新课改的展开与深入,现在很多学校都进行新课程改革。每位教师都讲新课改,似乎成了一种时尚。可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呢?很多家长不能理解,误认为减轻了教师的负担。甚至一些教师也有困惑,总觉得现在的学生素质反而下降了,而且越来越难教。难道是新课改本身存在问题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新课程改革绝不仅仅是一种流行,教师也绝不仅仅是在赶时髦。教师要深刻理解什么是新课程、新课程的标准又是什么。这些疑问都需要好好思考与研究。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师要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和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充分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从实际出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思考、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数学新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重视人的发展、提倡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以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那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该怎样把握和创新呢?笔者就这些问题结合亲身实践做了一些思考与分析。

一、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少数学生“灌”多数学生

时至今日,绝大多数教师都已认识到“满堂灌”的危害,都在有意识地转变这种教学方法。但又出现了另一种现象:很多教师不直接去“灌”,而是通过少数学生去“灌”多数学生。当前有不少的数学课堂,其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几乎都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教师频频发问,为数不多的优生就来“和”。表面上,教学顺利、气氛热烈;实质上把大多数学生放在“听众”席上。这种做法比教师的“满堂灌”危害更大。

2.“讨论”流于形式

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讨论”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1)讨论时间太短,学生根本无法进行有效交流,讨论好像成了一堂课为体现新课改要求而不得不有的一个环节;(2)讨论的问题不太明确,或大或空,学生根本找不到讨论的焦点;(3)差生没机会表现,变成优生轮流“发表演说”。

二、新的课堂教学应该注意的内容

1.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最直接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组织好教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要在“引导”上下工夫。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因势利导,教学过程导向预定目标的教学策略。如果教师的行为不是建立在主动适应学生的学习活动规律或特点的基础上,那么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笔者提前两天让学生收集有关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用硬纸片制作柱体、锥体等模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学中,笔者让每个学生都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实物和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立体模型,然后再按每两人一组把这些实物或模型进行归类并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最后选派一些代表作总结发言。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

创造是人的智慧和意识能动性的最高表现,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一种需要。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做出来的,不是教师教出来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绝不能只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想数学”;在经历一番发现、创新的过程后,还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应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3.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必须在平凡的教学中去发掘创新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教师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想学、愿学、乐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感受到终生学习的必要性,真正做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每个学生是一个具有不同特点的社会个体。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要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要让“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该扶的扶一把,让优秀的更优秀,让大部分学生稳步提高,使后进生得到切实、有效的转化。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用。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水平。

5.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好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实践证明:这种手段的应用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增加了课堂密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行。”我们教师只要能细心研究《数学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新型的教学教法,及时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新一轮的课改一定会得到成功。

参考文献:

[1]刘 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黄炳锋.什么样的课是新课程的数学课[J].福建教育,2007(7).

[4]王毓珣.究竟什么是一堂好课[J].福建教育,2007(7).

[5]傅 敏,刘 荫.论现代数学教师的能力结构[J].课程•教材•教法,2005(4).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东县大浦镇中心学校 421421)

论文作者:李咏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10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30

标签:;  ;  ;  ;  ;  ;  ;  ;  

对新课改中数学教学的问题与思考论文_李咏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