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论文_刘峰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论文_刘峰

刘峰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骨科一区 017000)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方法。方法:对27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如何控制血糖,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及防治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手术病人血糖控制满意且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术后髋关节功能优。结论: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存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应严格控制血糖,以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PFNA手术有很好的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1-0130-02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髋部损伤。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其发病率日趋增加,骨折内固定术已成首选治疗方法之一。而许多老年患者合并有糖尿病不仅影响骨折愈合及增加感染机会,还大大增加手术的危险性和复杂性。手术加重了糖尿病的代谢紊乱,严重时还引起心、脑血管、肾和视网膜等多脏器功能病变[1]导致术后并发症和死亡,其手术危险性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围手术期处理尤为关键,应引起骨科医生重视。我科从2010年7月~2013年6月收治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27例,经围手术期综合处理及内固定术治疗,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7例,男11例,女16例;年龄55~93岁,平均77岁。受伤原因:平地摔伤12例,下楼摔伤7例,碰撞伤8例。均行X片检查,对X片检查骨折不明确的,行重建CT检查明确诊断。转子间骨折19例,转子下骨折8例。新鲜骨折23例,陈旧性骨折4例。Evan法分型:Ⅰ型2例,Ⅱ型4例,Ⅲ型14例,Ⅳ型7例。27例中有糖尿病史25例。病史最长25年。2例既往缺乏体检,入院后经会诊诊断为糖尿病。既往有脑血栓病史7例,合并高血压病5例,糖尿病肾病2例,主动脉硬化症4例,冠心病4例,视网膜病2例,合并高血压病和冠心病9例.

1.2 糖尿病的诊断和病情程度 根据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定为:(1)空腹静脉血浆血糖≥7.8mmol/L;(2)餐后或一日中任何时候静脉血浆血糖≥11.1mmol/L(氧化酶法)。本组糖尿病均属2型。采用胰岛素注射治疗者12例;长期口服降糖药者6例;间断不规则服药者6例;单纯饮食控制者1例。入院时无糖尿病史者2例(既往缺乏体检)。

1.3 术前血糖的监测与控制 本组患者术前1周停用口服降糖药,改用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胰岛素皮下注射。2例患者控制血糖不理想,改用临时胰岛素泵持续泵入胰岛素。用量根据空腹血糖及尿糖而定。一般开始给予12-32U/d,如血糖仍高, 次日可增加5-10U。术日晨用量为术前用量的1/2。术中、术后按4:1比例补充葡萄糖和胰岛素,并按每瓶含糖补液所测血糖的结果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术前空腹血糖一般维持在7.8mmol/L以下。另外,围术期预防性使用广谱抗生素3-5d,预防术后感染。测血糖的变化,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并妥善处理高血压、冠心病等糖尿病并发症。

1.4手术方法 采用硬腰联合麻醉或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取仰卧位固定于牵引床,在股骨大粗隆顶点向上作一长约4-5cm纵形切口,在大转子顶点略偏内侧开口作为入钉点,通过牵引床使骨折复位,恢复正常的颈干角。闭合置入PFNA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调整近端主钉的进钉位置,近端锁钉或者是防旋钉在股骨颈的固定位置最好在股骨颈下1/3处,并保持合适的颈干角度。并常规安装远端锁定钉。

1.5术后治疗 术后麻醉过后肢体即可活动。根据骨折分型不同最早第二日扶拐下地。术后1~2周可扶拐下地行走[2]PFNA自身具有的特点及手术时间的大大缩短,对患者骨折及术后对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术后持续应用普通胰岛素静脉输液,术后3d胰岛素葡萄糖比例为1:24。每日检测血糖水平,维持血糖<7.8mmol/L。根据患者血糖可停用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皮下注射,改用口服降糖药。一般选用拜糖平50mg每日3次口服。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在体温和血常规正常后应继续用药。手术后换药及时,清洁伤口,延迟术后拆线时间。

2.结果

本组病例无手术中及住院期间死亡。术后随访时间1-2年,平均15个月。全部达到临床愈合。术后无一例手术切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3例,肺部感染 1例。

3.讨论

控制好血糖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处理的关键。所有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前都应进行糖尿病筛查,不要遗漏既往无糖尿病症状、也未曾诊断糖尿病的部分糖尿病人。临床上占1/3糖尿病人既往并无糖尿病症状,也未曾诊断糖尿病。这一类患者行全身麻醉和大手术时常有很大危险。糖尿病患者术后易发生感染,并发症多,并且骨组织和软组织损伤的愈合较慢。由于机体内钙磷代谢异常,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骨质疏松,骨质结构改变,容易发生骨折,且老年女性的骨折发病率高于老年男性[3]。术前2~7d用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皮下注射,并根据血糖及尿糖结果随时调整用量,最好术前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高血糖能促进组织细菌生长,故糖尿病患者常易致感染[4]糖尿病不是手术禁忌证,但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易致组织愈合不良,易感染心、肺、血管并发症,增加手术危险性和术后并发症,因此必须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前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及有无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老年慢性病史,并同时作出相应的处理,改善心肌供氧及心肺功能。手术中及术后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一般采用广谱抗生素。术中、术后要密切监测血糖,采取合理有效地措施控制血糖,尽可能将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术后要注意体温变化及伤口情况,适量饮水,尽早坐起预防肺内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疮等。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肾脏等的合并症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病人,故手术风险大,术前需跟患者及家属交待并取得理解,同时作好相应的应对措施。对老年糖尿病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使患者尽早康复,应尽可能控制血糖,创造条件行骨折内固定术[3]。高龄患者明显具有骨质疏松存在,股骨粗隆周围骨折多为粉碎型,骨质缺损比较严重,内固定把持力弱,这些特点增加了骨折手术复位固定的难度[5]。PFNA是根据人体股骨近端的解剖特点和生物力学原理设计。并且能在维持骨折线的同时控制术后骨折间挤压,维持骨折稳定状态,增强骨折端的抗折弯力、抗剪力和抗扭曲力,对于不稳定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固定为中轴固定,固定强度大且可闭合复位。具有能更好地保护血供和提供更好的生物力学等优点,创伤更小。固定方法优于侧方钉板系统[6]。PFNA是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标准内固定物,其内固定坚强可靠。手术术式选择应尽可能以创伤小、出血少、内固定可靠为原则从而减轻病人痛苦,促进其早期离床活动,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7]。

参考文献

[1]Schwartz AV,Sellmeyer DE,Ensrud KE,et al.Older women with diabetes have an increased risk of fracture:a prospective study[J].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1,86(1):32-38.

[2]李戬,王宸,范孟坡,等.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分析.现代医学,2008,36(3):207-209

[3]郭磊,赵玉岩,范广宇,等.老年股骨颈骨折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期的治疗.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2,31(4):302-305

[4]池芝盛.内分泌学基础与临床.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社,1992.62 7-640,

[5]贺良,王满宜。安全治疗高龄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9):992.

[6]林晓毅袁华澄游戊己DHS,PFN和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10):787-880

[7]殷勇周献杰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8)。

论文作者:刘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4年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3

标签:;  ;  ;  ;  ;  ;  ;  ;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论文_刘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