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成长中各因素的整合关系研究_企业家精神论文

我国中小企业成长诸要素集成关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素论文,中小企业论文,关系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如何才能持续成长”,不仅是管理者在实践过程中渴望解决的问题,也为众多的管理研究者孜孜不倦地思考着。在剧烈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中小企业追求持续成长更是异常艰难,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在全国企业中所占比重超过95%以上,中小企业能否成长和壮大直接关系到我国企业的整体素质,甚至关系到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研究表明,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2年至4年,远低于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因此,如何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就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诸要素,试图寻找到一个适合中小企业持续成长的诸要素集成系统,以使其能够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地成长。

二、文献综述

企业成长理论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对大规模生产规律的研究,并广泛涉及企业行为、企业成长、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以及管理等基本问题。由于企业成长的内涵复杂,能够被视为企业成长的指标变量也十分众多,所以,不同研究者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致使企业成长概念体系庞杂、观点众多。

(一)企业外生成长理论

所谓企业外生性成长即企业的边界和生产率由外生变量决定,即给定的技术、成本结构和市场供需条件等因素决定的,代表性学派主要有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将企业看成是一个“黑箱”,认为企业成长是企业从非最优规模向最优规模调整的过程或者是当技术、需求等外在条件变化以后,企业从原来的最优规模转变到新的最优规模的过程。法国经济学家吉布莱特(1931)认为,企业成长是一个随机过程,影响因素过于复杂。后期的不同研究者从企业环境、产业结构、劳动需求、技术投入和市场竞争等诸多视角出发,得出了各自的研究结论。外生因素企业成长理论认识到了外部环境对企业成长的重要性,强调了外部环境如产业、交易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其他不确定性等因素对企业成长的重要作用,但忽视了企业内部资源,如知识、技术、资源等对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致使其仅从静态的成本分析来探讨企业成长,并最终无法解释企业持续成长的内在动因。

(二)企业内生成长理论

企业内生成长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A Smith(1776)提出的“企业内劳动分工理论”。Edith.T.Penrose(1959,1997)认为,企业内部拥有的资源状况是决定企业能力的基础,企业能力决定了企业成长的速度、方式和界限,而企业能力的最重要载体是企业家能力,同时,强调创新能力及其他人力资本对企业成长的重要性,企业的成长主要取决于能否更为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核心竞争能力理论代表者Prahalad和Hamel(1990)认为,企业成长是因为拥有核心竞争能力。Teece等(1997)提出动态能力概念,同时指出,动态能力是“企业整合、建立以及重构企业内外能力以便适应快速变化环境的能力”。企业知识理论认为企业的知识结构塑造出了企业的异质特性,形成了不同的竞争优势。企业是在“经验积累—知识增加—服务增长”这一动态框架下的学习型组织。Senge(1990)认为,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Sautet等人认为,企业的成长应该从企业家及其能力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企业内生成长理论相对于外生成长理论,在研究的视角、广度和深度上均有了长足的进步。它强调了内部环境与外部条件对于企业成长的重要性,综合考虑到竞争、产业突变、企业内的创新、市场上的产品需求、要素供给、价格等因素都是影响企业成长的重要因素,从而将企业成长放在现实的市场环境中进行研究,使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三、我国中小企业成长诸要素集成关系模型

中小企业成长是一个不断突破、不断发展的过程,企业从初创开始即正式进入企业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代表人物伊查克,爱迪思在其《企业生命周期》一书将企业成长过程分为成长与老化两个阶段,并进一步细分为: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初期、官僚期以及死亡期等10个阶段,认为企业成长的每个阶段都可以通过“灵活性”和“可控性”两个指标来体现,灵活性与可控性决定了企业在生命周期中所处的位置。企业成长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自身资源、能力、创新等因素的改变而不断发展变化着,这种变化并不必然导致企业的发展壮大,相反,如果企业不能合理地控制自身发展的轨迹、节奏和能力等,将会导致企业迅速走向衰亡。统计研究结果表明,美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超过40年。欧洲和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为12.5年,跨国公司的平均寿命为40年到50年。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则为2.9年,企业集团的平均寿命为7年到8年,由此可见,企业的平均寿命比人们想象的要短,我国中小企业的存活时间则更短,而我国95%以上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之所以能够持续成长不是单一因素能够支持的,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企业成长因素虽有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企业成长是一系列因素组合的推动。有研究表明,企业成长要素主要有创业者资源要素、产业吸引力(机会价值)、创业行为和组织学习等,并形成了相应的模型,如图1所示。但此模型主要针对初创企业和初步成长企业而言的,事实上,当企业初创成功并进一步发展时,其所面对的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企业成长要素复杂并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企业持续不断地成长为更大的企业乃至集团公司。

通过研究我国中小企业成长为企业集团的历程,一般可以分为创业期、发展期、变革期与转型成长期四个阶段,不同阶段的管理模式和企业发展方向存在较大的差异,如表1所示。

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持续成长历程的回顾,可以发现,中小企业持续成长是企业内部各种要素的集成及其演变与外部环境相适合的自适应过程。在此过程中,中小企业所赖以成长的内外部诸要素通过组合和集成,形成一个具有强大动力的企业持续成长集成系统,同时,此集成系统能够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和演变,形成一个自适应系统,不断推动中小企业持续成长。

构成中小企业持续成长集成系统的子要素集有驱动因素集、制约因素集、成长机制集、成长路径集和动力源泉集,同时,各子要素集由多项子要素组成。集成系统各子要素集之间相互影响、互相协同和促进,并共同推动中小企业在复杂变化的环境中持续成长。其中,驱动因索集包括系统创新、人的转型和组织学习等子要素,制约因素集包括政府、市场、行业状况等子要素,成长机制集包括持续创新机制、自增强机制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等子要素,成长路径集包括人的观念、心智、行为与能力的转型等子要素,动力源泉集主要有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人力资本等。这些要素的组合和集成形成中小企业持续成长的要素集成系统,根据各子系统在企业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笔者将其集成系统形象地模拟为汽车行进系统,如图2所示。

中小企业持续成长集成系统的各子要素集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共同推动企业的持续成长。企业家作为企业的逻辑起点,企业家精神及其人力资本有效供给是企业持续成长的动力源泉,扮演着企业持续成长这辆汽车的发动机装置,为企业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成长机制是企业持续成长集成系统中心枢纽,起着协同各子要素集的重要作用,相当于汽车离合器和变速箱装置,控制着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动力和速度;驱动因素是推动企业持续成长的压力和动力因素,犹如汽车的驱动轮,这种压力和动力的本质是由企业内系统创新各子要素推动企业员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转型,并传导和驱动企业持续成长。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因此,企业需要适时地根据外部状况进行调节,有政府、市场和行业所构成的制约因素相当于外部路况,直接制约着汽车行进的方向和速度;企业成长需要借助于人的因素来实现,同时,随着企业持续成长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人的转型便成为企业持续成长的路径依赖,即企业内人的转型轨迹牵引着企业成长的路径依赖。人的转型扮演着汽车方向盘角色,掌握着企业这辆“汽车”车轮滚动的轨迹。总之,中小企业持续成长集成系统各要素分工明确又相互协同,使其犹如一辆行进中的汽车,在集成系统的复合作用下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和速度,一路前行。

四、中小企业成长各子要素集分析

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各种不同要素形成子要素集并集成成一个复杂系统,协同地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中小企业成长各子要素集包括动力源泉、制约因素、驱动因素、成长路径和成长机制等,其各自要素在企业成长中发挥着不同作用。

1.动力源泉是供给中小企业成长不竭动力的“发动机”

企业持续成长的动力源泉,必然涉及企业家及其人力资本供给。德鲁克将企业家角色的使命定位在“为目前的企业创造未来”,亦即培育持续成长的企业。一些学者则从实证角度研究了企业家社会资本或企业家能力对企业持续成长的显著促进作用。由于企业家精神、能力、社会资本或管理服务等均属于其人力资本概念范畴,因此,探索企业家对企业持续成长的动力源作用,就是要探索企业家人力资本有效供给,即企业家人力资本对企业持续成长的有效促进。通过企业家角色的持续成长,带动企业驱动因素子系统(组织学习、人的转型、系统创新等)效用的持续提升,最终使企业生命周期不断扩展,实现强劲的持续成长性。

企业家精神与动态学习能力是企业家人力资本有效供给的关键要素。其中,企业家精神支撑了其人力资本供给的正向性(满足企业持续成长的方向约束)和意志性(体现企业家对企业持续成长使命的承诺与认同),而动态学习能力则能保证其人力资本供给具有“弹性”。企业家对企业持续成长发挥动力源作用的机理是:企业家要在强烈的企业家精神主导下,提升动态学习能力,驱动人力资本持续变异或创新,促成角色类型适时转换和升级,最终实现企业家角色与企业同步成长。实践中,每经过一次企业家精神的升华或学习能力的提升,企业家人力资本就获得一次创新,企业家角色类型也就发生一次复合或变换,企业动力系统就经历一次重构,企业人就获得一次成长嬗变,企业组织就获得一次发展壮大,企业生命周期也就经历一次扩展。因此,企业家精神及其人力资本供给成为企业持续成长的动力源泉,扮演着企业成长的发动机和引擎。

2.制约因素是中小企业成长道路上的“路况”

制约因素主要由政府政策、行业状况、市场竞争、顾客需求等多种要素组成。一方面,政府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等,为企业成长营造一种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形成良性的企业成长导向,其产生的作用称为政策力,并形成“激励内部动力,诱导外部动力,促进协同创新”的三大效应,共同发挥作用、产生合力,最后直接或间接地对企业成长产生激励影响。同时,由于政府政策、法规的制定促使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相对均衡,作用于市场领域能够形成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通过需求拉动、竞争推动产生企业不断健康成长的牵引作用,成为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的外部力量。

在制约因素中,直接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是市场竞争和顾客需求,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中小企业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同时,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和差异化程度越来越大,使得中小企业需要组织更多资源并不断创新来满足顾客,否则企业最终将被市场所淘汰。可以说,市场竞争和顾客需求为持续创新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一方面,持续创新企业在市场上能够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使资源向本企业集中;另一方面,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率先发展起来,使其他企业无法生存,进而迫使那些无法生存的企业不得不进行创新,以求得生存和发展。

3.驱动因素是推动中小企业成长的“驱动轮”

中小企业成长的驱动因素分布在企业不同层次上,包括系统创新、企业人的转型和组织学习,并通过自身的演化或提升以及相互间的依存与协同,来驱动企业持续健康地成长。现代市场环境中,企业外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内部组织结构、人员结构、资源结构等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为适应这种内外部的变化,企业需要通过系统创新来调适自身发展状态,使其与企业内外部环境相适应,这样才能够不断发展。系统创新的内容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因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和市场的扩大,需要满足更多顾客的更多需求,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在市场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的情况下,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突破重围,进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来增加企业竞争力。与此同时,如何激发员工能够以企业目标为自己的目标,以企业持续健康地成长为自身的追求,则需要企业通过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来锻造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为中小企业成长提供良好的内部氛围和土壤。企业文化从内核、制度与行为、外围等三个层面对企业持续成长产生传导作用,并遵循着“理念—制度—行为—习惯—效率—价值—成长”的企业文化传导机制最终推动企业持续成长的。

创新不是空中楼阁,任何创新都要以特定的资源与能力为依托。在企业进行系统创新和持续成长的背后,员工也在发生着“身—技—智—心”的转型,这种转型是组织学习和员工自我学习的共同结果。企业人的转型,深度挖掘了蕴含在人力资源中的创造性思维与心智,有效激发出人的“显能”和“潜能”,从而实现对系统创新短缺资源与能力的替代与互补,并最终完成系统创新的重任。

4.成长路径是规划中小企业持续成长的“方向盘”

中小企业能否持续成长以及如何成长取决于成长路径,成长路径的形成是由企业中人的观念、心智、行为与能力所决定的,包括企业家、股东、管理者和员工等的观念、心智、行为和能力等。在企业成长过程中,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家、股东、管理者和员工等通过学习改变了自身素质和对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从而推动企业朝着自己意愿发展。

企业成长是企业活动在业务、地域、资本和组织4个维度上所进行的扩展,4种扩展方式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形成某种特定的扩展组合,不同时期的这种扩展组合就形成了企业成长路径。从企业自身能力和竞争优势来看,中小企业持续成长的路径有三种:(1)依托自我超越优势持续成长。大量的中小民营企业和从衰退开始蜕变成长的一大批中小国有企业,其成长早期很多是不具备竞争力的,但凭借企业领导人率领员工持续地自我超越,不断实现了持续的成长。(2)依托竞争优势持续成长。部分中小企业在初创期有一定的技术、资源等竞争优势,通过这些优势不断发展壮大。(3)依托持续成长优势不断发展壮大。此成长路径是依托前两种优势的复合或叠加,实现强有力的“代际成长”性,通常能够推动企业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主要通过企业人的观念、心智、行为和能力的转变来实现,通过人的转型来促进企业不断创新而逐步扩展。因为,观念转型,挖掘了企业赖以成长的短缺资源;心智转型,培植了企业成长的动力基础;行为转型,重构了企业成长的机制与模式;能力转型,再造了企业成长的能力系统。由人的观念、心智、行为与能力等全面转变所组成的人的转型,开辟了中小企业持续成长的一条新路径。

5.成长机制是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的“离合器和变速箱”

伊查克·爱迪思认为,“灵活性”与“自控力”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竞争与均衡是企业持续成长的内在机制,在企业从孕育期到盛年期的整个成长历程中,“灵活性”是大于或优于“自控力”的。企业成长过程中的“灵活性”实质上就是企业家精神驱动下的企业创新,而“自控力”则是企业经营模式和能力的相对稳定或基本不变。随着企业成长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只有创新“优于”自控的机制,或创新“胜于”稳定的机制,才构成企业持续成长的内在机制,即企业成长机制。

中小企业成长机制包括持续创新机制、自增强机制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持续创新机制能够不断打破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各阶段约束,适时推动企业生命周期的更替与跃升,从而保持企业的持续成长性。自增强机制则是在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企业能够对系统内各种创新优势的复合和集成,从而使自身能力和综合实力不断得到提高,并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是人力资源作用的挖掘和发挥,在崇尚人本管理的现代环境中,“以人为本”管理机制应该成为中小企业持续成长过程中的核心管理方式。中小企业应该形成“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更应如此。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的文化底蕴薄弱,是一个从无到有的积累过程,也是一个文化供给过程。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进取精神,并为企业持续成长发挥动力,而落后的企业文化则阻碍企业的发展。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以“家文化”管理企业,在企业初创期这种文化确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当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企业需要进一步拓展时,企业的家族文化特征必须淡化,取而代之的是现代企业的“人本文化”特征,用“人本文化”的价值理念去经营企业,才能使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

五、结束语

随着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我国中小企业成长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考验,单纯某方面因素难以持续推动企业成长和发展,而是需要有诸多要素的复合和集成,这些要素的合理集成能够发挥强大和持续动力。在整个要素集成系统中,企业家自身的素质和创新精神将决定着企业能够走多远,成为推动企业持续成长的动力源泉,因此,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应该培养自己的企业家精神,并最终激活企业成长要素集成系统,持续推动企业健康成长,不断壮大。

标签:;  ;  ;  ;  ;  ;  ;  ;  ;  ;  

我国中小企业成长中各因素的整合关系研究_企业家精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