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转子下骨折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的效果分析论文_李慕天

耒阳市人民医院 湖南衡阳 421800

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转子下骨折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6例股骨转子下骨折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n=48例)采取股骨近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n=48例)采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伤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愈合时间,综合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伤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3.75%,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75.00%;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股骨转子下骨折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的效果确切,手术创伤性小、操作简便、安全性高,骨折愈合效果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股骨转子下骨折;抗旋髓内钉;治疗效果

股骨转子下骨折作为常见的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与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差异性,骨髓腔最狭窄处之间的骨折[1]。在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治疗上,采取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疗效重复性、内固定效果及骨折愈合效果较差。随着临床对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研究不断深入,逐渐定义为股骨小转子至股骨干中段与近端交界处的骨折,手术治疗旨在提高髋关节、膝关节的活动功能,消除临床症状,改善肢体功能。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作为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内固定强度大、生物力学稳定性好及对粉碎性骨折病灶的适应性强[2]。为进一步提高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本研究选取96例股骨转子下骨折进行对照研究,通过对比股骨近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的疗效,探讨股骨转子下骨折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治疗的96例股骨转子下骨折进行对照研究,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48例,其中男患26例、女患22例;年龄范围24.5~58.5、平均年龄(42.5±5.2)岁;病因类型:摔伤16例、撞击伤20例、压伤8例、病理性损伤4例;左侧股骨转子下骨折25例、右侧股骨转子下骨折23例;根据Russell和Taylor分型:Ⅰ型31例、Ⅱ型17例;观察组48例,其中男患25例、女患23例;年龄范围26.7~57.2、平均年龄(44.8±6.2)岁;病因类型:摔伤15例、撞击伤21例、压伤7例、病理性损伤5例;左侧股骨转子下骨折24例、右侧股骨转子下骨折24例;根据Russell和Taylor分型:Ⅰ型35例、Ⅱ型1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n=48例)采取股骨近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在硬膜外麻醉作用下,根据骨折病灶、病情程度及治疗类型而选取手术切口,与所需钢板等长;在内固定术前,暴露病灶、切除坏死组织及复位骨折解剖结构,植入所需钢板,将两侧骨折断端与钢板两端进行拧入螺钉固定;观察组(n=48例)采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将患侧臀部适当垫高,对术前骨折端进行复位,明确股骨大转子位置,根据测量X线片上髓腔最狭窄部位的直径,确定髓内钉直径,经C臂机透视复位准确后,作3.5cm手术切口,插入导针进行扩髓,旋入大小适合的抗旋髓内钉,髓内钉的预弯、插入、剪断髓内钉及锁紧螺旋刀片,拧入主钉尾部螺帽,冲洗伤口,进行术后处理。

1.3 疗效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伤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愈合时间,综合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根据Harris疗效评分,对疼痛、功能、畸形和关节活动度进行评分,总分分别为44分、47分、4分、5分;以Harris疗效评分作为疗效分级的标准;90~100分评为优、80~89分评为良、70~79分评为可、70分以下评为差;骨折愈合优良率=(优+良)/治疗总例数×100%[3]。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指标对比

观察组伤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手术治疗原则为解剖复位、牢固内固定、消除骨折病灶、提高骨折愈合效果及改善患者的预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作为髓内固定,髓内钉发生断裂并发症的风险显著小于钢板螺钉内固定。李新发[4]研究认为,在抗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中,髓内钉与髓内壁接触面积大,力臂更短及弯矩更小,对局部的应力分布均匀,可减小对骨折端血运的影响。由于抗旋髓内钉是在钢板螺钉内固定的基础上,改进而成;以螺旋刀片作为置入股骨的固定设备,具有抗旋转及稳定支撑的双重作用。大量研究表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固定在骨折病灶处,通过三点支撑完成弹性构型,进钉点、弧弓顶点及钉头与股骨密切相连,显著提高固定效果。此外,抗旋髓内钉的物理强度大,生物化学稳定性好,负荷强度大,有利于促进髌关节、膝关节及肢体功能的恢复[5]。在本研究中,观察组伤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3.75%,显著大于对照组的75.00%;提示股骨转子下骨折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的效果确切,手术创伤性小、操作简便、安全性高,骨折愈合效果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关吉昆,黄斌,张新颖等.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方法及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设备,2015,17(3):94-97.

[2]孟位明,许红生,付卫杰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J].临床骨科杂志,2014,09(2):165-167.

[3]刘慎远,张勇.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J].医学信息,2015,14(14):306-306.

[4]李新发,肖东民,叶明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J].中外医学研究,2015,12(24):107-108.

[5]张宇明,陈斌,常保国等.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17):3121-3125.

论文作者:李慕天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5

标签:;  ;  ;  ;  ;  ;  ;  ;  

股骨转子下骨折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的效果分析论文_李慕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