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直播与手机直播的融合发展探析论文

电视直播与手机直播的融合发展探析论文

电视直播与手机直播的融合发展探析

邵宇航,杨国钧

摘 要 在新兴媒体的持续冲击下,融合发展逐渐成为传统媒体应对冲击的发展趋势。电视直播与手机直播的融合,即为其中的一个方面。虽同属直播,但电视直播与手机直播存在较大区别,与新兴的手机直播相比,电视直播的短板逐渐凸显。尝试与手机直播进行融合,有利于电视直播取长补短,有效应对当前的发展困境。但在融合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难题。因此,广播电视机构更应正视融合发展的趋势,从多方面推进电视直播与手机直播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 电视直播;手机直播;媒体融合

视频直播作为一种即时传达的传播手段,用视觉语言实时展现新闻现场,曾被广泛运用到电视新闻报道中,充分保障了新闻的时效性。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革新,手机直播、VR、AR直播等新的直播形式不断出现,人们通过媒介获得的视觉体验也在不断刷新。读图时代、去阅读时代、图像社会、视觉文化时代等,都是人们对当今以视觉为主导的媒介文化景观的描述[1]。而直播可以算是当前移动端的主要视觉产品之一,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与电视直播不同,在新的直播形式中,受众可以360°沉浸于新闻现场,新闻报道不再是传统的二维平面再现现场,这使得新闻的传播越来越临场化和泛在化。

此外,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移动网络的提速和降费,以及影像权利的不断下移。以UGC为主的手机直播得到充分的发展。手机直播不断发展和扩张的同时,广播电视机构也在尝试运用新兴的传播技术,与新的传播形式进行融合。如丽江市广播电视台便在台内的“丽江热线”“丽江新视听”等多个公众号平台和丽江手机台App开通了直播功能,加强在移动端直播的布局。

1 电视直播面临的冲击和挑战

1.1 缺乏临场感或进入感

手机直播更多地是以当事者或目击者的主观视角进行呈现,电视直播则不然。尽管以往的电视直播在视觉上传达了一定的“现场感”,但观众与现场的关系是基于二维画面的“观看”[2]。受众更多地是事件旁观者的角色,缺乏第一人称视角。导致直播的代入性被弱化,从而也降低了直播画面的叙事力和感染力。

1.2 被导演、被编辑的现场

电视直播一般是由可以统一调度的多个机位共同拍摄,每个机位可以提供不同的视角。但受众并不能自主地选择想要观看的某个视角,他们在电视机前只能被动地观看被安排好的视角画面,这些画面是经过选择的,被导演和被编辑的现场,而不是“原生态”的现场。且电视直播稍纵即逝,直播结束后无法像手机直播一样立即回看相关的直播,只能等待下次该栏目重播时,按时守在电视机前,再次顺序观看。

1.3 聚焦于重大活动或突发事件

在拉斯韦尔和赖特眼中,大众传播的一项重要功能是对环境进行监测。电视在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中对信息进行及时传达,即是这一功能的体现。但若过于聚焦于这类事件,会使电视直播显得太“高冷”,缺乏与受众的接近性。

1.4 互动沦为装饰性手段

这个时候,阿东会倍觉沮丧。只是回到东亭,听到阿里在街边兴高采烈地唱着“阿里的弟弟回来了”时,他的精神才会猛然一抖。他会告诉自己,是的,志气、文凭和本事,在这个世道,已经是一个用处不大的东西。但他是东亭的阿东。他只有这个,外加一个残腿的父亲和一个智障的哥哥。这就是他的全部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必须去奔一个好的未来,为自己,更是为他们。

伟大的创新常常是坚守和执着的结果。创新,坚守,一矛一盾,看似相克,实则相生。二者的辩证关系在我们走访的企业之中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2.2.5 直播内容泛生活化

何良诸走进射击厅,嗅出股火药味,这里的人,个个志在必得,或者满怀怨怒脸呈杀气。何良诸在柜台前,把嘴对准酒精检测筒,呼口气,红灯未亮,蜂笛未鸣。何良诸租把手枪,压上子弹,掂掂,走进玻璃钢射击亭内,用眼睛余光扫视两侧,没有人注意他,没有人在乎他。何良诸对准靶标,砰,靶心翻转,电子回声震耳欲聋,砰,砰……何良诸连放三枪后,吐出口恶气。

1.5 受众缺乏黏性,分流严重

缺乏受众观,可以说是传统媒体的通病。传统媒体时代,受制于传播技术和渠道的囿限,人们近用媒介和表达观点的可能性受到抑制[4]。由专业电视机构主导的电视直播呈现出中心化和精英化的特征,缺乏受众本位的意识。在电视直播面前,受众是被动的,无差别的群体。随着“90后”“00后”新生代消费群体的崛起,宅腐文化、弹幕文化与手机直播平台的高度契合,使得直播的受众人群不断年轻化、广泛化,使传统电视直播的受众严重分流。

2 手机直播的兴起及优势

2.1 手机直播的兴起和发展

随着移动网络和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视频直播也从PC端向手机端不断蔓延。各类直播App层出不穷。除此之外,很多不同领域的App也不断在搭建自己的移动直播平台:如网易新闻、淘宝、陌陌等。种种迹象都能看出手机直播逐渐嵌入人们的生活,加之各大手机厂商不断在研发和推广5G终端,视频这一媒介形式很可能超越图文,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为手机直播实现泛在化提供了可能。

综上所述,生长抑素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Try-2、CER及AMY水平,同时降低TNF-α、IL-6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2.2 手机直播的特点及优势

2.2.1 突破时空的限制

同一年,湛江农垦被列入广东省人大水库移民议案资金扶持范围,此后,水库移民扶持政策在红湖逐步落实。目前,农场职工住房已达3000多栋,其中95%是两层以上的砖混楼房,职工居住环境面积大大改善。

就内容生产方式来看,相较于PC端以PGC为主的模式,手机直播则以UGC为主。这使得直播内容逐渐泛生活化,如吃播、旅游直播等,有利于扩大手机直播的受众群,提高用户的参与度。

2.2.4 丰富多元的流量入口

2.2.3 信息体验的临场化、沉浸式

随着智能媒体的研发和应用,手机直播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和智能化的态势,具有交互性强、视角平民化、审美差异化、注重体验等新特征。再加上新技术如VR、AR、全息影像的在直播领域的应用,赋予了手机直播临场化、沉浸式的体验。作为一种传播形态,未来影像以满足受众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联觉等多元感官需求为目标,增强智能媒体的传播效果[5]

通过对话框或弹幕进行即时互动是手机直播的一项突出特点和优势,正如巴赫金笔下的狂欢,人人都能参与到其中。除此之外,受众还可以通过音视频连线、游戏、送礼物等多种方式参与到直播互动中。手机直播中的互动是必要元素,在某些时候甚至会直接影响直播的进程。当前的内容生产越来越依赖大众的参与,内容需要受众去评论、去开撕、去转发,发出去仅仅是这个过程的开始[3]

受众在手机上观看直播时,与主播实时互动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如发布弹幕,花样点赞,赠送虚拟礼物,与主播视频、音频连麦,成为直播间的管理者,成为主播的守护等,这些多元的互动方式提高了受众的参与度和直播的娱乐性。

无论“兰亭修禊”还是“西园雅集”,它们以清淡高旷之乐、雅致脱俗之风和超然于物外的情怀,给喧嚣流离中的躁动心灵以宁静的安顿,其所代表的超脱自由和执着探索内心理想的精神,是当今世人浮华的精神状态和空虚的内心世界所无法企及与缺失的,这也正是我们这个时代依然为它们仰之弥高的重要原因。

手机直播的流量引流渠道比PC端更加多元化,首先,手机直播平台基本都开通了分享功能,并且对用户分享有不同的奖励政策,鼓励用户把正在观看的直播通过微信、微博、QQ等方式分享出去;其次,非直播领域的App不断搭建自己的直播平台,如淘宝直播、QQ直播等,有利于培养用户对直播的认知和使用习惯。

而电视直播往往就止步于发布信息,受众也处于较被动的地位,由于缺乏实时弹幕等互动机制,受众难以真正参与到互动中,也无法转发或评论。电视直播中常见的互动形式是与现场观众或嘉宾的互动,以较短的时长穿插在直播进程中,并且通常会存在较强的导演痕迹。

2.2.2 多样化的即时互动方式

手机被称为带着体温的媒体,智能手机、4G网络的高度普及和Wi-Fi的高度渗透,使得视频直播不再像PC端直播那样受到地点和设备的限制,对于主播开播和受众看播而言,基本实现了随时随地即可进行。同时打破了个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距离,使原本各自孤立封闭的场景,借助摄像头交织在一起,印证了梅罗维茨的“电子媒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的论断:空间的距离感正在消失。

在宿州市特色农产品销售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实现之前,需要优化的系统架构,可以为该系统未来的可持续拓展和延伸提供保障。在该销售管理系统技术架构实现过程中,本文以移动端App和服务器端两个部分组成。两个部分构建的基础数据库都是采用的SQLserver数据库。在移动端部分,本销售管理系统基于Windows系统内核,利用谷歌公司的Andorid Studio开发环境构建移动端的框架体系。在服务器部分,基于Windows系统内核,利用模型—控制理论,在JFinal体系下,基于基层通信链路,构建特色农产品销售管理系统的服务器。

2.2.6 社交功能强化

绝大部分手机直播平台中,都设置有个人主页,界面和功能类似于微信朋友圈,主播和受众均可在自己的个人主页上发布动态,并可点赞和评论别人发布的内容。此外,还设有即时聊天的功能,支持一对一聊天及群组聊天,还可以在聊天对话框中赠送用人民币购买的虚拟礼物,类似于微信中的红包功能。

3 电视直播与手机直播融合的困境

3.1 “伪直播”横行

不少广播电视机构已在新媒体平台中搭载了直播的功能,但提供的大部分直播其实是视频录播,并不是现场实时直播。就丽江市广播电视台而言,其当前运营的新媒体平台主要是丽江热线和丽江新视听。在“丽江热线”微信公众平台的直播板块内,所提供的视频大部分都是录播或是近期的直播回放,现场实时直播的内容寥寥无几,这样的伪直播难免会让受众有一种“上当”的感觉。另外,在点播每个视频时,均必须观看一条长度为15s的公益视频,无法快进也无法跳过,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受众的观看体验。

3.2 电视叙事痕迹明显

与手机直播的自由随性、开门见山、节奏明快的叙事逻辑和框架不同,电视直播叙事呈现出的是要素过全、四平八稳的特征。电视直播在与手机直播的融合过程中,这样的特征依旧凸显,未能有效规避。丽江广播电视台于2019年3月30日,通过丽江手机台App,在移动端全程直播了当天在樱花大道举行的第二届“娃娃闹春”活动。在51分钟的直播内容中,活动的议程安排、主持人话语、画面呈现视角等,均像是把传统电视综艺晚会搬到移动端。并未体现出手机直播的即兴、灵活、轻快、自由的特征。对于受众而言,也更像是通过手机观看了一场严肃的、传统的电视晚会节目。

3.3 人员的工作模式固化

在人员配置方面,摄像师加主持人可以说是电视直播的标配,而大型电视直播,则需要更多的人员通力协作,如不同机位的摄像师、记者、主持人、现场编导等。传统广播电视机构的视频采播人员,通常有较固定的工作模式,久而久之,工作思路和业务能力容易固化。再加上手机直播与电视直播在叙事角度、风格、互动方式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广播电视机构已有的直播团队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手机直播的要求。

本文基于MATLAB 2016a平台开发了裂隙-连续介质耦合渗流分析程序SEEPFC,程序框架图如图2所示。

3.4 缺乏技术和维护

广播电视机构的主要业务是音视频新闻内容的制播,因此通常有较完备的采编和制播设备。丽江广播电台便设有独立的技术中心,为音视频节目的制播提供充分的保障,为电视直播也配备了专用的直播车。但另一方面,新媒体平台的开发和运营技术则相对滞后,丽江手机台App中的直播板块,经常会出现点播后,播放界面一直显示“即将播放”,但加载进度始终为0,大概等待2分钟左右,页面会显示“视频地址已失效”。

4 结束语

在当前以视觉为主导的媒介文化景观之下,直播在新闻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将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和发展空间。相比于新兴的手机直播,电视直播的发展面临着重重困境,因此,电视直播与手机直播的融合发展,是应对当前困境的一种尝试,也是传统的广播电视机构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当前的电视直播与手机直播的融合,更多地是简单把电视直播的内容照搬到手机屏幕上,这种要素过全、四平八稳的叙事方式并不能适应移动端的传播要求,未能充分运用手机直播的优势,难以实现真正的融合。只有充分认识手机直播和电视直播的区别,并根据手机直播的特点和要求成立相应的采编、运营团队,才能逐步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宫承波.短视频火爆背后的大众视觉消费转向[J].新闻论坛,2018(1):12.

[2]彭兰.智媒化:未来媒体浪潮——新媒体发展趋势报告(2016)[J].国际新闻界,2016(11):16.

[3]彭增军.新闻业的救赎——数字时代新闻生产的16个关键问题[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6):89.

[4]刘燕南.数字时代的受众分析——《注意力市场》的解读与思考[J].国际新闻界,2017(3):174.

[5]段鹏.智能媒体语境下的未来影像发展初探[J].当代电视,2018(9):5.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45-0079-02

基金项目: 本文由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院级科研项目“丽江市广播电视台融媒体发展研究”资助(项目编号:2019XY05)。

作者简介: 邵宇航,讲师,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杨国钧,丽江市广播电视台。

标签:;  ;  ;  ;  ;  

电视直播与手机直播的融合发展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