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梅毒50例临床分析论文_陈楠

陈楠

(徐州市传染病医院感染科 江苏徐州 221004)

【中图分类号】R71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1-0071-02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慢性全身性性传播疾病,95%通过性交传染,血液和体液也可传染[1]。近年来,孕妇感染梅毒发病率明显上升,不容忽视。梅毒螺旋体自表皮或粘膜破损处进入体内,大约需要3~4周的潜伏期,然后开始发病,早期外阴部、宫颈及阴道粘膜发红、溃疡,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约有三分之一发展为晚期梅毒,传染力虽弱,但是有可能引起神经梅毒及心血管梅毒等,后果严重。孕妇感染梅毒后,不仅可引起局部或全身多器官损害,而且孕妇可通过胎盘将梅毒螺旋体传给胎儿,影响胎儿发育,甚至造成“先天梅毒”,严重危害妇儿健康。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治经验。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1~2015年收治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50例,年龄20~41岁,平均(28.12±4.68)岁。孕周1~40周,平均17±14.5岁。初产妇31例,经产妇19例;潜伏期梅毒35例,一期梅毒10例,二期梅毒5例;孕早期30例孕妇在产前检查时接受梅毒检查和抗梅毒治疗;孕中晚期20例,转入我院未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或未遵医嘱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孕早期规范治疗30例作为治疗组,孕中晚期未治疗的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年龄、孕周、体重、生产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依据

1.2.1临床诊断:早期主要表现硬下疳、硬化性淋巴结炎、全身皮肤黏膜损害、晚期表现永久性皮肤黏膜损害,并可侵犯心血管、神经系统。梅毒分期:潜伏梅毒,无症状,无体征; 一期梅素,表现为硬下疳;二期梅毒,扁平湿疣,梅毒玫瑰疹。

1.2.2实验室诊断:孕妇本人或配偶有婚外性行为及梅毒感染史: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RPR)和梅螺旋体明胶凝集实验(TPPA)均为阳性;具有各期梅毒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产前诊断为妊娠合并梅毒的孕产妇,所有新生儿均做血清学检测,根据新生儿临床症状及脐带血或新生儿外周血中RPR或 VDRL滴度高于母血的4倍诊断为先天性梅毒[2]。

1.3 治疗方法

(1)孕妇早期梅毒包括一、二期及早期潜伏梅毒。首选青霉素疗法:①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U,肌内注射,每日1次,连用10~15日;②苄星青霉素240万U,两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周1次,连续3次。若青霉素过敏,应改用红霉素0.5g,每6小时1次,连服15日。孕妇禁止用四环素类药物。(2)孕妇晚期梅毒包括三期梅毒及晚期潜伏梅毒。首选青霉素疗法:①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U,肌内注射,每日1次,连续20日;必要时间隔两周后重复治疗为一个疗程;②苄星青霉素240万U,两侧臀部肌肉注射,每周一次,连续3次。或青霉素过敏,应改用红霉素0.5g,每6小时一次,连服30日。(3)先天梅毒脑脊液VDRL阳性者:普鲁卡因青霉素5万U(kg?d),肌内注射,连续10~15日。脑脊液正常者:苄星青霉素5万U(kg?d),一次肌内注射。

1.4 观察指标

孕产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没有出现流产、死胎,早产1例(占3.33%),足月产29例(占96.67%);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天梅毒发生率也明显低,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性传播疾病,它不仅严重危害孕产妇健康,还会导致25%的胎儿早期流产或死胎、59%的新生儿预后不良、15%的新生儿死亡、17%的早产或低出生体质量儿、27%的婴儿先天梅毒[3]。患一、二期梅毒孕妇的传染性最强,梅毒病原体在胎儿内脏(主要在肝、肺、脾、肾上腺等)和组织中大量繁殖,引起妊娠6周后的流产、早产、死胎、死产。未经治疗的一、二期梅毒孕妇几乎100%传给胎儿,早期潜伏梅毒(感染不足1年,临床无梅毒性损害表现,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孕妇感染胎儿的可能性达80%以上,且有20%早产。未治疗的晚期梅毒孕妇感染胎儿的可能性约为30%,晚期潜伏梅毒(感染超过2年,临床无梅毒性损害表现,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孕妇,虽性接触已无传染性,感染胎儿的可能性仍有10%。

病原体检查: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是诊断梅毒唯一快速、可靠的方法,尤其对已经出现硬下疳而梅毒血清反应呈现阴性者意义更大。在一期梅毒的硬下疳部位取少许血清渗出液,放于玻片上,置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依据螺旋体强折光性和运动方式进行判断,可以确诊。梅毒血清学检查[4]: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是梅毒常规筛查方法,包括有性病研究实验室玻片试验(VDRL)、血清不加热反应素玻片试验(USR)、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若VDRL、USR及RPR阳性,应做定量试验。最好能做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测定血清特异性抗体,常用方法有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和梅毒螺旋体被动颗粒凝集试验(TPPA)。

本组资料显示:治疗组没有出现流产、死胎,早产1例(占3.33%),足月产29例(占96.67%);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先天梅毒发生率也低。所以妊娠早期应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及早规范治疗,可以明显减少死胎、畸胎、流产、早产及先天梅毒儿的发生,即使是在孕中晚期才确诊,只要接受正规治疗,也能明显降低新生儿异常的发生率。对所有孕妇应在孕早期或第一次产前检查时应常规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在高危人群中,妊娠20~32周再次复查,以免漏诊。产检过程中如发现血清学检查阳性者,劝其尽早接受规范治疗。治疗梅毒的原则是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用药足量,疗程规则。首选青霉素,青霉素过敏者首选脱敏和脱敏后青霉素治疗。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同时性伴侣也应接受检查及治疗。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21-222.

[2]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妊娠合并梅毒的诊断和处理专家共识[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2,47(2):158-160.

[3]肖雪,周燕媚,孙雯等.2009~2013年妊娠合并梅毒孕妇及围产儿感染因素的调查[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34(1):144-146.

[4]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60-461.

论文作者:陈楠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5

标签:;  ;  ;  ;  ;  ;  ;  ;  

妊娠合并梅毒50例临床分析论文_陈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