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_市场经济论文

如何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_市场经济论文

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主义论文,经济发展论文,当代论文,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发达的生产力水平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有着当代世界最发达的生产力水平。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世界科技发展中处于先进地位。从总体上看,代表当今世界科技水平的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例如,诺贝尔科学奖的95%以上被发达国家的科学家获得;世界科研活动的80%以上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世界科技论文发表和国际技术专利申请的70%以上出自于发达国家。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其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在发达国家高达50—70%。

第二,在世界劳动者教育素质中处于高层地位。劳动力是生产力发展诸要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发达国家的劳动者教育素质在世界上是最高的。其人均受教育年限在13年以上,比发展中国家高一倍多;适龄人口大学入学率,发达国家高达51%,而发展中国家仅为8%;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占本国人口的比重,发达国家为3.6‰,而发展中国家仅为0.2‰。

第三,在世界产业结构和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优势地位。在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大(一般在60%以上),工业中制造业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发达。这种产业结构,使发达国家经济应变能力较强,财富增殖可能的幅度较大,使其在世界产业结构和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优势地位,从而在国际交换中可以攫取较大的利益。

第四,在世界人均经济水平中处于领先地位。发达国家在国际经济统计分类中差不多与高收入国家是同义语,这在于其人均收入处于世界的最高层次。例如,按世界银行1996年报告的数字,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2.3万多美元,为世界平均数的5.2倍,是发展中国家平均数的61.6倍。

第五,在世界总体经济实力中处于主体地位。发达国家尽管数量只占世界的一成,人口只占世界的一成半,但其体现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却占世界总体的很大比重。国民生产总值、外贸进出口总额均占世界的七成,对外投资和信贷更分别占世界总量的八成和九成。

第六,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处于制约地位。世界经济中最大的一块是发达国家经济,所以,世界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规模仍在相当程度上受发达国家的制约。

第七,在国际经济事务中处于支配地位。今天的世界经济是由包括各种类型经济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的全球经济,不是也不能受哪一部分国家的完全支配。但是,诸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之类的国际经济机构的活动,诸如国际价格、利率、汇率之类的国际经济要素的变动,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发达国家支配。

从发展趋势看,随着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的作用(特别是科技进步、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活力的继续发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将会继续发展,并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保有世界最发达的生产力水平。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基础

当代资本主义从其基本经济制度看,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这体现在其所有制基础上面,主要由四种所有制类型构成。

一是国有垄断所有制,即国家直接占有垄断资本,成为资本的所有者。国有垄断所有制企业在战后50、60年代发展较快,到70年代初达到其高峰。80年代以来的发展趋势是非国有化,但国有垄断所有制企业目前仍是一种重要经济成份,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领域。

二是与国家密切联系的私人垄断所有制。战后国有垄断所有制一度较快发展,既没有削弱更没有取代私人垄断所有制的主体和统治地位。不过,与战前不同的是,当代私人垄断所有制企业,实际上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私人垄断所有制企业,而是在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个环节的整个社会再生产运动过程中都与国家结合在一起的私人垄断所有制企业,即是与国家密切联系的私人垄断所有制,已经发生了部分质变,具有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从而成为战后资本主义由一般垄断阶段转变为国家垄断阶段的最主要的所有制基础。

三是资本家个人所有制。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虽然占统治地位和主体地位的是与国家密切联系的私人垄断所有制经济和国有垄断所有制经济,但是作为资本主义所有制原型或初始形态的非垄断的资本家个人所有制也是大量存在的。

四是合作社所有制。这是一种在资本主义社会已存在200多年、曾被马克思称之为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的过渡形式的所有制类型。它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存在于供销、信用、农业、运输等领域。

在上述分析中可见,由于占统治和主体地位的是与国家密切联系的私人垄断所有制以及国有垄断所有制,决定了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发生了局部质变——资本主义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是资本关系社会化的又一次新发展。这种资本关系的社会化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应该说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它确立以后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生产力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断调整、逐步社会化的,从而具有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生产社会化发展的一面。资本关系的社会化迄今已有三次较大的发展。第一次是个人资本转变为社会资本。资本主义制度之初,资本表现为个人资本;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股份公司发展起来,这意味着个人资本转变为社会资本(个人资本的联合)。第二次是非垄断性的社会资本转变为垄断性的社会资本。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取代一般的股份公司,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居于统治地位,使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阶段。第三次是私人垄断资本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即当代发生的资本关系社会化。它意味着垄断资本与资产阶级国家结合起来,其社会化程度显然高于私人垄断资本,是比私人垄断更适应生产力、生产社会化发展的一种资本关系社会化形式。从现实看,在国家垄断生产关系与战后其他因素的结合作用下,战后50多年资本主义经济增长总体上说比较稳定,甚至出现了50年代至70年代初的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

另一方面,资本关系的社会化,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的生产关系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根本性质,从而始终具有不适应生产力、生产社会化发展的一面。不管是单个私人资本转变为股份资本、非垄断资本转变为垄断资本,还是一般垄断资本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都是在其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和由此决定的按资分配、剥削、两极分化等本质特征,不能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他固有矛盾对生产力发展的不适应和阻碍作用。从当代的现实看,虽然总的来说资本主义经济较为稳定,甚至一度迅速发展,但即便是在高速增长时期也仍然周期性地发生经济危机,70年代初以来还出现10年恶性“滞胀”及而后持续的低速增长。

三、现代市场经济体制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从其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看,是市场经济,而且是与本世纪30年代以前的市场经济不同的现代市场经济。无论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还是市场经济的宏观调节,在当代都具有不同于以往的新发展、新特点。

当代发达国家的企业制度体系,按组织形式主要由三种类型构成:个人企业,合伙企业,公司企业(股份制企业)。三者中的前两种不具有法人地位,企业主个人(或合伙人)对企业负无限责任;而公司企业具有法人地位,出资者对企业负有限责任。三种企业中,个人企业和合伙企业多为小企业,且个人企业的数量占全部企业总数的最大比重。而公司企业由于是最发达的企业形式,大中企业大都采取这种形式,因而在企业总数中尽管公司企业所占比重较小,但其企业资产、产品、利润、销售额等却占有最大比重。可以说,公司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企业制度体系中占据统治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

上述按组织形式或法律形式构成的企业制度,从主流上看是适应当代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适用于一般社会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的),这特别体现在这种以公司企业为主导和代表的企业制度能促进个人资本向社会资本变化(即企业的社会属性增强)上面。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社会化大生产,它要求资本的逐步社会化。而公司企业则具有变个人资本为社会资本、变分散资本为集中资本、变小资本为大资本、变闲置或消费性资金为生产性资本的功能,从而是适应、促进资本社会化、生产社会化有效的企业组织形式。特别是在当代,企业家族色彩淡化,股权分散,向民众化、法人化发展,资本的社会性增强,成为一个趋势。例如,日本的松下电器公司,松下幸之助的股票持有率在50年代初为43%强,而到90年代初降为不足3%。

需要指出,企业社会化与企业公有化完全不同。企业社会化只是意味着股权越来越由少数个人手里分散到众多人手里、由家族手里变为法人手里这样一种趋势,而资本的最终所有权仍然是私有。所以,“股份制”、“法人制”是一种企业组织形式、企业社会化形式,而非资本主义特有的所有制形式,更非公有制形式。因此,日本股份公司以法人股东为主,美国则以众多个人股东为主,这反映的是两国企业社会化不同的模式、企业组织形式不同的特点,而非表明哪个更公有。

当代发达国家经济从宏观上看,是一种有政府调节的市场经济。市场调节始终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主导力量,甚至在过去的“纯市场经济”中它还是唯一的调节力量。然而,市场机制、调节也有自身的缺陷和失灵之处。进入20世纪,随着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矛盾的发展,市场调节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和突出起来。30年代大危机集中证明了单纯市场调节不行了,国家干预、调节正式出台,市场经济成为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同时辅之以政府宏观调节的市场经济。

当代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比之战前,总的说来政府宏观调节有了新的发展并趋于加强。这首先体现为宏观调节内容的增多、范围的扩大。当代发达国家的宏观调节主要是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以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四大目标的平衡与稳定;同时也通过对收入、人力、生产率等总供给的调节,与总需求调节相辅相成,使整个宏观经济稳定发展。宏观调节的发展还体现在调节手段的增多、完善上面。在当代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计划手段和行政手段在内的经常化、系统性的宏观调节手段。此外,政府开支的增大也是宏观干预、调节经济程度加强的一种集中体现。特别是中央政府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近20年来各主要发达国家均在1/4至1/2的水平上,且呈上升态势。

总之,政府宏观调节在当代发达国家市场经济中有了新的发展和增强,并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简单笼统地说资本主义整个社会生产是无政府状态。当然,这种有政府、有计划,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具有局限性——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经济计划等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定和实施,不能不更多地从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一经济基础出发,从而影响其作用的发挥。

四、联合与斗争并存的国际经济体系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形成了一个国际经济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联合与斗争并存,并且这两个趋势都有新的发展和特点。

首先,我们看一看当代国际经济联合(调节)趋势的发展。当代发达国家间客观的经济联系趋于紧密。经济联系的产生和加强,其客观基础在于国际分工。战后以来,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有了新的发展,这使得各国加强了相互的经济联系。具体说,国际商品交换、国际资本流动、国际技术贸易、国际劳务移动等都有了新的发展。这种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状况,客观上要求各国通过联合、调节来维护共同利益和缓和经济矛盾。

当代国际经济联合、调节趋势加强,体现在各种层次的联合、调节方式的发展上。这些方式主要有:政府间的联合体(如欧盟之类的区域一体化组织、经合组织之类的跨区域国际组织),企业间的联合体(如英荷壳牌之类的多国公司),世界性经济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中的西方国家集团及对边、多边的协商(如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正是这种种方式的联合、调节作用的发挥,使得国际经济和参与国际经济体系的各个发达国家的经济,能够更好地运转和发展。

在联合(调节)趋势发展的同时,当代国际经济斗争(竞争)趋势也在发展。发达国家之间斗争、竞争的根本原因,在于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作用。国际联合、调节无疑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缓和矛盾的作用,但是并不能消除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的以追逐利润为内在动力的资本主义世界生产能力的无限扩张,与有支付能力的社会需求相对狭小发生碰撞,使得销售市场、投资场所和原料来源对于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美国商务部统计,美国每出口10亿美元商品,就能解决国内2万人就业),每一个国家都想在这个相对有限的“盘子”(市场、资源、投资等)中占有尽可能多的一份,从而使竞争和斗争不可避免。另外,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加剧了斗争趋势的发展。国际权益、地位的确立是以各国的实力为基础的,但是这种实力总是随着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变化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分配和重新分配经济、政治权益、地位的斗争。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斗争的根源和实质从来都是经济的,而斗争的形式则是多样的。从当代的现实和未来的发展看,斗争的基本形式是“经济战”。经济竞争、斗争会导致政治矛盾、斗争的加剧。但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斗争不会激化、上升到军事冲突的地步。(张伯里)

标签:;  ;  ;  ;  ;  ;  ;  ;  ;  ;  ;  ;  ;  ;  

如何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