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论文_陈琳 王雪婷

心内科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论文_陈琳 王雪婷

陈琳 王雪婷(陕西省安康市中医医院 725000)

【摘要】目的 分析心内科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内科接入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62 例,我们将62 例患者平均分为两个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给予对照组心内科介入治疗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的心内科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并评价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术中患者100%配合良好,手术顺利进行。术后情绪较稳定,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情绪波动不大,未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患者8 例发生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100%得到心理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施有效心理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心身功能,从而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关键词】心内科介入治疗;临床护理;心理护理;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006-01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内科介入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62 例,我们将62 例患者平均分为两个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给予对照组心内科介入治疗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的心内科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有所准备接入收治治疗的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等心理问题。对照组与研究组除却护理方法外其他相关因素的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方法,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

二、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问题

2.1 焦虑紧张心理心脏介入手术是一项重大的手术治疗方法,患者会产生紧张、抑郁、焦虑、恐惧等,在进行心内科介入治疗之前,医生应该先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主要沟通的内容为心内科接入诊疗的过程中以及必要性的同时,还要患者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在进行心内科介入治疗之前的通话中,一部分患者家属听了医生的谈话及签字后,由于对介入知识的缺乏,造成对手术成功缺乏信心,导致改变主意取消手术或担心疾病恢复的质量。

2.2 内疚自责心理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水平以及科学技术的提升,通过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也就是说,进行介入诊疗书的老年患者也在不断地提升,因为疾病自身的不同程度,影响了患者的生理自理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家人的照顾,使得一部分老年患者认为自己就是累赘,是家庭的负担,这种患者常常表现为沉默寡言、两眼无神、茫然、表情无助、失眠等特点。同时也由于介入诊疗所需的材料价格相对较贵,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经济负担,尤其是一些家庭经济困难而又是自费的患者,这无疑是雪上加霜,患者常会为住院费而内疚、自责。

三、护理干预方法

3.1 术前心理护理针对患者术前出现的焦虑、紧张心理,医护人员应该想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介入治疗的详细信息,用简单易懂的话语介绍接入诊疗的知识,并且讲解进行接入诊疗手术的目的、方法、意义、过程等,让患者了解医院接入诊疗的技术水平以及医疗设备、技术水平,介绍介入治疗者的资历和技术水平,从而有效的提升患者的安全感及对医院的信任度,也可利用图片和视频的方式为患者讲解介入手术过程,帮助患者了解介入知识,还可以安排介入诊疗术后恢复良好的患者介绍诊疗过程和体验,切身的感受更具有说服力,以取得患者密切配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很多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手术的费用,为了让患者放心,进行接入诊疗手术的过程中需要材料的数量、质量价格都向患者公开,针对参加医疗保险的患者,应该向患者讲解报销的比例以及自己支付手术费用的金额,其中3 例年龄比较偏大而且是农村合作医疗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鼓励其诉说烦恼和忧虑,耐心倾听并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向其讲解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使他们鼓起战胜疾病的斗志。

3.2 术中心理护理创造安静舒适的手术环境。保持手术间整洁及舒适的温湿度,保持床单布垫清洁平整干燥。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患者有不适反应及时相应处理,主动关心患者的心理活动。多作解释以防止患者情绪波动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术中适时的关切询问,简单亲切解答询问,尽量用语言安慰病人,转移患者注意力,保持患者良好的心态,使手术顺利进行。

3.3 术后心理护理通过介入手术治疗后,患者会迫切的想要了解最终的效果,患者会出现疼痛、烦躁以及对手术质疑的心理和依赖心理等。所以,在手术后,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心理反应,对不同患者进行相对应的心理护理。在手术过后,回到病房的一刹那,护士立即告知手术完成情况,让患者放心。应多向患者传达有利信息,给予鼓励和支持,以免患者术后心理负担过重。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变化,对症治疗,作好主动、细致的思想工作,以解除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如精神紧张、心理恐惧、悲观失望、绝望情绪等,使介入治疗尽可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以拯救患者的生命。同时定期健康教育讲座,不仅让患者真正的认识了解疾病,同时让患者了解出院以后应该如何保养、如何康复和定期复查。

四、结果研究组100%得到心理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附表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并发症 心理改善

研究组 31 0 30

对照组 318 15

P <0.01 <0.01

五、讨论心脏介入手术会影响患者正常的心理活动,甚至可以影响手术的效果。合理的心理护理可以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可以改变患者不科学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使患者积极遵照医嘱进行治疗。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采取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理论指导与实际问题指导相结合、及时指导与连续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手术前对冠心病患者及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患者在手术后减轻不良情绪。总之,实施有效心理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提高心身功能,还可以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建立家庭治疗的环境等,只有这样才能给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才能教会患者正确的心理应激调节,以便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参考文献:[1] 蒋莉娴. 心内科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3331.[2] 余西. 护理干预在心内科介入治疗中的作用[J]. 内蒙古中医药,2009,04:110-111.[3] 潘彩霞. 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体会[J]. 现代医药卫生,2007,12:1779.[4] 罗思妮,冯艮娇.心内科介入手术病人的人性化护理[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1,S1:258.

论文作者:陈琳 王雪婷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2

标签:;  ;  ;  ;  ;  ;  ;  ;  

心内科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论文_陈琳 王雪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