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桥匝道设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论文_王炜龙,周星

王炜龙 周星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10012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和经济不断发展,很多城市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建设不少高架桥,匝道是高架桥和路面进行衔接的重要部位,在对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本文首先对高架桥匝道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对其设计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架桥;匝道设计;问题;解决措施

对于高架桥来说,匝道是其与地面交通网络衔接的重要通道,它对城市交通运转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设计问题加以关注。

一、高架匝道

高架桥是城市交通中的快速通道,主要构成包括主线以及互通式立交还有匝道。匝道能够将高架桥主线和地面交通进行有效衔接,起到集散车流的作用。

在对高架匝道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第一,在对匝道进行布置的时候,需要满足高架桥承担的交通需求,提升其利用率,确保高架桥上的交通通行时间是最短的,将匝道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达到疏解交通以及集散对外交通等效果。第二,在对匝道位置进行设计时,要与交通实际状况以及规划路网主要流向相符。第三,保证匝道间距的合理性,不但需要保证高架道路畅通,同时还要防止间距太大导致流量太集中而造成交通阻塞。第四,在对匝道进行布置的时候,在主要横向道路具体的交叉口之前不能进行衔接,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将辅助车道设置好[1]。第五,结合实际情况,对匝道布置形式进行选择,尽可能减少拆迁,对当前的路幅宽度进行利用。

二、常见问题分析

1.没有对下匝道位置进行科学设置。从当前情况看,很多下匝道被设置在地面上的主要干道上,与交叉口之间的距离比较近,对于地面主干道来说,其流量比较高,与下匝道带来的流量进行叠加,就会导致路口出现堵塞现象,使得地面道路和下匝道上的车辆不能实现快速分流,另外,上匝道和下匝道与交叉口之间的距离太近,没有一个比较好的缓冲区域,导致分流不畅,车辆会在匝道之中积压,从而对高架主车道造成影响。

2.下匝道和地面路网系统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匹配。对于高架桥来说,一般都是在地面道路网络形成之后进行建造,很多路段周边的道路和下匝道不能形成一个比较匹配的路网系统。不能与下匝道流量以及流向进行配合,从而对地面道路交通进行优化,使得不同方向的车流之间互相影响,对路口分流造成影响。

3.上匝道和下匝道之间的间距不合理。对于高架桥来说,匝道端点之间的具体距离若是不合理就会对高架桥使用功能造成影响,如果上匝道和下匝道的布置态度,就会吸引大量短途交通流混入,从而使得高架桥压力增加,导致交通量分配不再均衡,如果数量布置比较少,就会导致两者兼具太大,车流量少,增加辅道压力,使得高架桥运输效益受到影响。从当前情况看,很多城市中的上匝道和下匝道之间的间距并不合理,对城市交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2]。

4.横向因素对下匝道车流造成干扰。从实际情况看,很多城市中的横向交通流以及公交站点还有非机动车等因素对下匝道车流造成影响,从而对车辆通行造成影响,导致车辆积压现象严重。

三、解决措施

1.对下匝道进行科学设置。在对匝道进行规划的时候,就要防止在地面交通量比较高的路口进行设置,这样才能避免下匝道流量和地面交通流量之间的叠加。另外,对于下匝道来说,其接地点要和交叉口保持蓄车段,从而起到缓解车辆积压的效果。与此同时,上匝道和下匝道之间要确保一定的距离,防止短时间内车辆的交织。

2.对周边路网交通组织进行充分利用。如果下匝道需要在流量比较高的交叉口进行设置,为了避免车流拥堵现象,需要对周边路网交通组织进行调整,对交通量进行分解,从而减少其交通压力,使得该路口交通流向得以简化,最终使得通行能力得以提升。

3.对交叉口信号和车道配置进行有效调整和优化。对于交叉口来说,在对信号灯和车道进行配置的时候,需要对下匝道和地面交通量进行考虑,尤其是在早高峰以及晚高峰的流量,结合这些流量数据对车道和信号灯进行有效配置。与此同时,还要依据实际状况,对可变车道进行设置,从而实现对道路资源的有效分配。

4.确保上匝道和下匝道之间的合理间距。为了防止下匝道车辆和上匝道车辆在路口交叉,需要合理设置上下匝道之间的间距。《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对相邻匝道口之间的最小净距进行了规定,如下图所示。通过各个城市的设计经验来说,如果匝道设置在市中心,那么两者之间的间距一般要保持在1千米到2千米之间,如果匝道设置在城市的边缘区,那么两者的间距要保持在3千米到4千米之间。

5.对周边道路路况进行改善。为了避免拥堵现象,需要对下匝道周边路况进行改善,特别是横向道路的路况。可以拓宽道路,或者是对公交站点进行调整,或者是对部分车型进行限制,或者是增加进口车道的数量等,不但需要对硬件设施进行建设,同时还要强化交通治理,提升人们的文明安全出行意识。

6.对匝道出入口坡脚与交叉口停车线之间的距离进行科学设置。两者之间的距离与交织长度、排队程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要结合进口车道具体的通行能力以及预测的交通量对距离进行明确。对于上匝道来说,在对其坡脚和平交口之间距离进行确定时,需要保证横向道路以及上匝道需要的交织长度合理。另外,要依据远景年交通量以及信号周期和交织段长度,验证匝道出入口和交叉口停车线之间的距离,如果没有充足的交通量数据,结合《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看,上匝道坡脚与停车线之间的距离要保持在50米到100米之间,而对于下匝道来说,距离要保持在140米以上。

7.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交通组织方式。对于地面衔接段来说,主要的交通组织形式有三种:一种就是对交织段进行设置,这种方式能够保证良好的间断流以及连续流,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交织段的长度需要满足其服务水平以及交叉口具体的通行要求。第二种是不对交织段进行设置,而是利用实线或者是栅栏对地面以及匝道左转车流和执行车流进行分隔。如果匝道交通量和地面交通量呈现出均衡状况的话,可以利用这种方案,但是如果在匝道交通量和地面交通量之间的状态不均衡的时候,使用这种方案就会造成一部分车道的浪费。第三种是如果不能满足前两种形式,可以利用禁行的方式或者是对交通进行控制,比如,使车辆在前面的路段掉头,也可以在下游交叉口进行左转,对交通状况进行简化,使得通行能力以及服务水平得以提升,可是这种方法有一定的缺点,牺牲一方向通行权,使得周边道路矛盾提升。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组织方式。对于现阶段交叉口来说,其运行情况是和高架桥有着密切关系的,因此,在对上匝道和下匝道进行设置的时候,需要保证和平交口具体疏解能力保持匹配[3]。在对下匝道坡脚和交叉口停车线的距离进行设置的时候,需要满足交织和等待长度的具体需求。另外,还要对信号灯具体的相位组合进行优化,对于地面道路和横向主通道的相关交叉口需要利用联动控制的措施,提升其运行效率和疏解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对交通信息以及诱导系统进行完善,及时发布道路拥堵信息,对交通监控系统进行完善,对交通进行动态控制,对于上匝道和下匝道具体的交通需求做好疏导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高架桥是我国城市交通的重要道路形式,匝道是与地面交通进行衔接的重要路段,需要对其进行科学设计,防止道路拥堵,发挥其疏解交通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马珏伟.剪刀叉式接地匝道在城市高架道路中的应用[J].中国市政工程,2012,(03):10-11+102-103.

[2]王华,张小宁.走廊通道高架道路匝道设计模型[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2,(05):162-167+173.

[3]黄亮.高架快速路平行式匝道与地面平交口衔接分析[J].公路与汽运,2014,(05):136-139+159.

论文作者:王炜龙,周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

标签:;  ;  ;  ;  ;  ;  ;  ;  

高架桥匝道设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论文_王炜龙,周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