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曲艺在中国发展的研究报告_曲艺论文

2014年曲艺在中国发展的研究报告_曲艺论文

2014年度中国曲艺发展研究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曲艺论文,研究报告论文,中国论文,年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I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180(2015)02-0055-13

       2014年中国曲艺总体呈现出行业活动频繁、展演赛事连连、创演持续低迷、学术交流活跃、传承任务艰巨、传播缺乏规范的发展局面。追踪其热点,透视其焦点,关注其亮点,思考其难点,不仅有助于总结当下,而且还可以启迪未来。

       一、展演活动比较频繁,存在问题也很突出

       作为表演艺术,组织开展演出活动,一直以来是曲艺行业交流创演成果并彰显自身价值的主要形式和常见手段。

       2014年曲艺行业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最大的展演活动当属第八届中国曲艺节。10月21日至25日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举办的这次曲艺节,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五百多位演职人员进行了六场特色鲜明的专场演出和两场“送欢笑到基层”慰问演出。其中,“越来越好——中国广播艺术团相声小品专场”和“幸福快车——中国铁路文工团相声专场”,展示了中央直属曲艺院团的整体实力;“江北和声——北方优秀曲艺节目专场”及“江南雅韵——南方优秀曲艺节目专场”,则让观众领略了二人转、数来宝、苏北大鼓、山东琴书、萍乡渔鼓、壮族海察、四川清音和潮州歌等风格各异的曲艺节目。两场慰问演出,一是在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徐圩新区为广大的建设工人演出,另一则是众多曲艺明星赴开山岛为模范守岛夫妻进行的专程演出。这些节目及其演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近年曲艺创演的总体水平,也体现了曲艺界名家新秀团结一致、乐于奉献的良好艺德。而从连云港观众的踊跃程度看,曲艺在当地显然具有较为深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

       2014年气氛热烈且意义独特的曲艺展演活动,是9月17日至26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行的“向人民报告——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暨说唱中国梦优秀曲艺节目展演”。这次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和中国曲艺家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展演活动以“向祖国献礼,为人民说唱”为主题,共组织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台曲艺节目,包括“越来越好——中国广播说唱团专场”“江南曲美——江苏扬州曲艺专场”“蜀风蜀韵——四川曲艺专场”“晋情快乐——山西曲艺专场”“曲水流觞——浙江曲艺专场”“马街书会——河南曲艺专场”“幸福快车——中国铁路文工团专场”“草原情怀——内蒙古民族曲艺团专场”“警营曲唱——全国公安曲艺专场”和“牡丹芬芳——中国曲协专场”。通过集中展演,近五百名老中青少四代曲艺人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向首都观众展示了曲艺工作者奋力开创事业新局面、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豪情壮志和共同决心,同时也为共和国的生日营造出欢乐祥和、奋发向上、团结和谐的喜庆气氛。

       2014年最具主题特点和公益价值的曲艺展演活动,是4月11日开始、7月24日结束,为期三个多月的“2014年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活动”。由中央文明办、中国文联、中国曲协共同主办,各省市文明办及文联等单位参与的该项活动,以“讲述道德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为主题,采用西河大鼓、数来宝、绍兴莲花落、二人转、评书、故事等曲艺形式,传扬了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获得者龚全珍、何玥、刘洪安、罗阳、陈俊贵、刘培、刘洋、罗长姐等人的感人事迹。整个展演活动从北京的清华大学首演始,分三轮先后在北京、厦门、漳州、泉州、萍乡、宜春、南昌、郴州、岳阳、武汉、宜昌、许昌、新乡、西宁、成都、绵阳、广安、南宁等11个省区的18个城市进行,共计演出37场,行程2万多公里,观众人数将近4万人。

       2014年另外一些比较重要的具有主题特点和公益价值的曲艺展演,还有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和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曲协联合北京、四川、浙江、河南、山西、深圳等省市曲协共同承办,分别以“国是家、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为主题的“我们的价值观——曲艺走基层全国百场巡演”,和以“中国曲协文艺志愿服务团”为代表的曲艺人坚持每个月开展的“送欢笑到基层”义务慰问演出等。

       这些名目多样的曲艺展演对满足广大群众的曲艺欣赏需求,传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跃基层文化生活,引领当今时代风尚,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也要看到,其间也存在着一些需要加以改进的地方和问题。一是节目选择上存在误导现象。如在第八届中国曲艺节上,除中国广播说唱团的“越来越好”专场夹杂了不属曲艺的小品节目,还有一台河南省曲艺团演出的非曲艺节目即方言话剧《老汤》。尽管该节目的演出效果较为良好,作品本身也有较高的艺术水准,但将这一明显不属曲艺范畴的节目类型,公然安排在如此重大的曲艺行业的专业活动中,毕竟不很妥当。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从主办方到参演单位,对曲艺的本体认识还存在着理解上的某种偏差,即不能将非曲艺的小品及曲艺团为走市场赚钱而排演的话剧节目也作为曲艺来进行专业展演和行业交流,否则会给社会人群以小品及方言话剧就是曲艺的知识误导。更何况,中国曲艺节是我国曲艺界层次最高的行业检阅与专业交流平台,其所承载的不只是类似商业性的市场演出,乃是代表当前中国曲艺最为典范的艺术传统和最高规格的审美水准,是专业格范的风向标。所以,在节目的选择上,同时具有无可置疑的艺术示范性与专业导向性,有相应的专业知识的宣示价值,不能不加以特别重视。二是活动开展具有宣传化倾向。比如“道德模范故事汇”的组织开展,目的虽很纯正,内容也很感人,但方式却可斟酌。即将原本存在于生活实际中的好人好事作为曲艺创演的素材加以利用,原本无可厚非,而将这些时代楷模作为宣传对象,借助曲艺的形式载体组织开展宣讲,在实际操作与审美接受上毕竟给人道德说教和思想灌输的感觉,艺术品难免因贴上实用的标签而被当成宣传品。正如鲁迅所言:“一切文艺固是宣传,而一切宣传却并非全是文艺。”这就启示我们,借助曲艺形式进行艺术化的宣传未尝不可,但将曲艺的艺术活动直白地进行宣传化的实用处理,却也不尽妥当,需要调整改进。三是展演评奖存在“以假乱真”的现象。如11月在西安举办的“韩起祥杯”西部优秀曲艺节目展演暨评奖活动中,获得二等奖的小品《宠物哲学》《回家》和获得三等奖的小品《对策》《84—77》,都属于戏剧(话剧)类节目。同时,获得三等奖的方言快板《脱贫致富的领头人》之“方言快板”的曲种称谓也令人匪夷所思。这里的“方言快板”采用的到底是何处方言?曲艺品种是基于不同方言的“说唱”叙述表演,亦即曲艺本身就是基于方言的叙演艺术。类似这些含糊其辞的曲种名称的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组织工作的粗疏和专业成色的不足,亟待在今后的曲艺展演及评奖活动中加以规范和矫正。

       二、赛事评奖数量较多,精品力作相对欠缺

       2014年曲艺赛事活动也很活跃,从央视平台到地方舞台,可谓轮番上演,连连不断。其中,尤以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的评选和中央电视台第七届全国电视相声大赛的规格最高,影响最大。

       中国曲艺牡丹奖是经中宣部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曲艺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全国性曲艺专业奖项,每两年评选一届。自2000年创立以来,已连续举办八届。本届牡丹奖在评奖机制方面有了一些变化,即将原先的“文学奖”更名为“创作奖”,使奖励范围有所扩展,既包括曲本文学的创作,也包括曲唱音乐的创作(包括唱腔设计与伴奏)等。但从评选过程及结果看,显然业界对该奖项名称的调整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与理解,对曲唱音乐的创作未能引起申报与评选的足够关注和相应重视。本届牡丹奖还增设了专门针对已获得过牡丹奖表演奖人员的“金牡丹奖”,并在参评条件上做了严格的规定,但由于种种原因,该奖项未能评出而空缺。值得肯定的是,本届牡丹奖的评选程序由于坚持了复赛环节和分赛场举办的实施流程,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通过评奖来促进创作并拉动交流的专业推动效应。本届牡丹奖的复赛评选共设立了四个分赛区:浙江余杭赛区、江苏武进赛区、安徽合肥赛区和山西长治赛区。全部复赛从6月5日开始,持续到8月2日结束。在后续举行的终评环节中,最终脱颖而出的作品有:(1)独脚戏《爸爸去哪儿》、杭州摊簧《美丽的眼睛》、中篇苏州弹词《绣神》、小品《社区民警于三快》、大同数来宝《你幸福吗》、小品《送礼》、群口相声《为玉树放歌》、相声《南腔北调》、鼓曲联唱《鼓韵流芳》等9个节目奖,南昌清音《傲雪红梅》、中篇苏州弹词《江南第一燕》、上海说唱《壮志凌云》等3个节目特别奖;(2)叮当、杨雪莉、陈忠达、夏吉平、吴新伯、袁小良、高博文、尚大庆、凌淋、张曦文、白军宣等11个表演奖和刘靓靓1个表演特别奖;(3)王新创作的小品《心愿》,金曾豪与陆建华创作的短篇苏州弹词《招牌菜》,冯阳、刘晰宇与刘俊杰创作的相声《我的房子呢》,尹琪创作的小品《一路平安》,马小平、李彦生与弓瑞创作的相声《我爱山西》,暴玉喜创作的长子鼓书《腊月天儿》,腊国庆创作的哈尼族小三弦弹唱《白鹇姑娘》等7个作品奖;(4)唐瑜蔓、董其峰、施金裕、庄丽芬、康康、苗阜、张楠、赵梓琳等8个新人奖和崔丽玲1个新人特别奖;(5)郭学东的《山东曲艺音乐概论》、岳永逸的《城墙内外:曲艺的都市化与都市化曲艺》、王茵的《相声在陕西的传承与发展》、康尔的《巧智之美与相声艺术》等4个理论奖;(6)常贵田(相声)、杨振华(相声)、李鸿民(山东快书)、连丽如(评书)、余红仙(苏州弹词)、张凌怡(曲艺理论)、赵连甲(曲艺创作表演)等7个终身成就奖。

       但本届牡丹奖的评选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遗憾:一是两个小品《社区民警于三快》和《送礼》占据了曲艺节目奖名额,两个小品《心愿》和《一路平安》占据了曲本创作奖名额,与前述11月的“韩起祥杯”西部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将《宠物哲学》等4个小品节目评为获奖节目,方言话剧《老汤》被列入第八届中国曲艺节曲艺节目进行交流展演情形相似,再次说明曲艺界对曲艺自身的本体认知和专业活动的组织开展,尚未形成正确的理论认识,也没有成为专业常识,亟待矫正和改进。很显然,曲艺是以口头语言的“说唱”方式叙述表演的艺术形式,即便有人物代言的模仿成分,也是属于“现身说法”式的“跳入跳出”表演;而小品属于人物代言的角色化扮演,即戏剧的“现身说法”表演,不是也不属于曲艺的表演形式。而那种为了将小品视同为曲艺,就将小品是否为曲艺说成是学术争鸣问题的舆论及做法,则是一个无法成立的伪命题。对此要有明确的认知,绝不可含糊其辞、贻笑大方。二是分赛区组织上的曲种分类及其表述,也存在着不够专业、似是而非的问题。如将四个分赛区的分片设置,分别冠以“南方鼓曲唱曲类”“弹词评话和滑稽类”“相声三书小品类”和“北方鼓曲唱曲类”等,就很缺乏专业理据。且不说小品作为话剧形态的精短节目类型,本身不属曲艺的范畴,就是仅有“南北”而缺“西东”的地域式划分,以及把相声与滑稽分列不同赛区的做法,也使相声(基本上采用普通话表演的“北京相声”)与滑稽(别名“独脚戏”的“沪语相声”)不能划归于同一类型,因而无法同台比赛,评判的标准也就难于协调。至于“三书”之谓,缺乏约定俗成,是属于“大书”“小书”和“快书”,即曲艺“说书”的三种不同类型?还是其他什么所指?因为“弹词评话和滑稽类”中的弹词与评话即是分属于“小书”(说唱相间表演,擅长表现日常小事)和“大书”(徒口讲说表演,擅长表现历史大事)的类型,其本身就属于“说书”范畴,单独分列难免重叠。这看似体现的是曲艺分类学研究的成果不够普及,实则反映出活动主办方比较随意和缺乏专业意识。而作为具有一定权威性的曲艺团体组织主办的全国性赛事,此类的专业划分方式很有必要在今后的类似活动中加以改进和调整。否则,既不利于曲艺活动的科学开展,也不利于专业知识的日常普及。三是评奖的范围较广,涉及创作、表演、节目、人物和理论、评论等,并且节目、表演和新人等奖项的评选又要同台竞技即开展现场比赛,这就导致了仅有十几分钟的短篇、选回或开篇等节目形态也能够参评的现象。而像长篇大书(即动辄几十上百回巨制的长篇节目)等构成曲艺“说书”主体形态的节目类型及其内蕴的技艺水平,则无法得到展示和评价。这使得此类评奖在客观上具有仅鼓励短篇短段而无视或忽略长篇节目的偏向,也使曲艺的曲本创作与“说唱”表演在某种意义上被引向或者说流于竞技化和碎片化。牡丹奖因此而在事实上被经营为以短篇曲艺节目创作和表演为主的奖项,远离了涵盖曲艺行业所有方面而撬动整个事业发展的设奖宗旨。长此以往,深层意义上的行业伦理紊乱和文化生态崩塌也就在所难免!如何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包括牡丹奖在内的曲艺评奖办法,使之成为真正激励和推动曲艺事业全面繁荣的有效杠杆,显然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2014年10月份举办的中央电视台第七届电视相声大赛,由于依托国家电视台这个传媒巨无霸而具有特殊的传播影响力。本次大赛给人的突出印象,是一大批年轻相声演员的集体亮相。经年累月在各地小剧场的演出实践,为他们跃上央视大舞台奠定了基础。但总体来看,这次大赛仍反映出相声界“不缺好演员,唯缺好作品”的严峻现实。另外,相声作为一门舞台表演艺术样式的自身创作规律与电视栏目播出之间的矛盾,也在整个大赛期间反映了出来。比如,本届大赛中新增的考核环节——临时更换搭档,从媒体播出的角度考虑,似乎算作一个亮点,足以吸引观众的注意;但从相声艺术的本身来讲,又恰恰是违背其创演规律的无厘头做法。因为相声对口表演中的捧逗双方,是既对立又互补的关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一般说来,两位演员合作搭档的时间越长,越有可能保证现场演出时的默契效果。一对配合默契的搭档无疑会更有效地传达所演作品的思想内涵,那种为“考核”技能而临时变换搭档的做法不该得到鼓励。另外,从大赛的收视率及网络评论观察,本届大赛的影响力和受关注程度明显有所下降。而诸如“为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遴选和储备相声节目资源,为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发现相声编创和表演人才”(参见本届大赛《实施办法》)的举办目的,实属较为偏狭。对相声艺术的整体繁荣与发展来说,此等目标定位显然远远不够。相反,相声的创演现状及发展症结在这次电视大赛中却被集中暴露和着实放大了,更需引起警醒和重视。这就是:推出新人不少,但精品力作欠缺。真正出类拔萃的新人和“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佳作实在罕见而难觅。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新人因缺乏得力新作的支撑而不够耀眼,新作也因不够精湛而难以体现新人的艺术光彩。如果要在新人与新作之间权衡,则观众对新作的呼唤某种意义上可说是压倒了业界对新人的期盼。毕竟,新人需要新作来证明,而没有精品力作的新人无异于缺少血肉的“稻草人”。此类遗憾与问题同样存在于2014年举办的第五届天津相声节和第五届北京相声节中。

       2014年8月份在四川省彭州市举行的第六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虽因中央电视台的中途缺席而在传播力上逊色于以往各届,但由全国24个省区市的60个入围节目及两天4场比赛的情形与成果看,其参与度和影响力也很令人欣慰。本次比赛共收到参赛节目150个,涵盖曲种48个,选手年龄最大的16岁,最小的5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各地少年儿童对传统曲艺的热爱与兴趣。同月在北京举办的首届“高元钧杯”全国山东快书大赛,也因在成人组之外设一个少儿组而让人倍觉欣慰。其他如11月在湖南常德举办的“第五届澧水流域鼓书大王擂台赛”、在河北河间举办的“中国河间西河书会”,这些地方性活动和单项性比赛也都特色独具,表明不同地区的不同曲种均为传扬自身艺术并使之走向繁荣而不懈努力着。

       三、创作表演持续低迷,其中也有可圈可点

       某种程度上讲,上述各种展演和评奖活动基本上代表了2014年曲艺创演的总体面貌与最高水平。但将2014年的创演成绩与评奖成色放到近年曲艺发展的整体链条上去比对,即可发现,演出节目和评出奖项的专业水准依然无法令人乐观,基本上延续了一个时期以来曲艺创演的低迷态势。换言之,2014年各种展演及评奖活动的外在热闹并未提升节目创演的内在品质。尽管展演交流和评奖激励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助推了创作与表演,但与这些活动的举办初衷、宗旨特别是广大群众的欣赏需求相比,还不能说是十分理想。有数量却乏质量即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在2014年的曲艺创演中表现得也很突出。即便是2014年正式启动的国家艺术基金扶持计划,对曲艺的曲本创作、节目排演和推广宣传给予了一定的关切与扶助,这种外在的活动组织引导与政策杠杆撬动依然难以在短时间内收到明显成效,需要通过曲艺界的齐心协力,尤其是创演人员持续不懈地潜心创造,假以时日去实现。其他任何急功近利的想法与做法都注定难以如愿。

       同时也要明白,评价和检验曲艺创演成绩的最终尺度与恒久标准,不是参加了什么层级的展演和获得了什么等次的奖项,而是社会的反响与观众的口碑,是日常性演出的开展情况即在演出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以此而论,2014年的曲艺演出市场可谓总体遇冷。国有和集体性的曲艺创演团体大多演出较少,民营班社及个体艺人的曲艺演出经营情况稍好一些。类似陕西西安“青曲社”等小剧场演出的民营相声班社,较之一般的市场演出情况又稍好些。其他如2014年北京宽和茶园以连锁经营的方式拓宽曲艺演出市场,天津谦祥益茶馆以别具一格的演出形式迎来200期庆典,这些举措从一个侧面昭示出民营曲艺演出市场的持续努力与潜在活力。其间因由除了他们老实本分地经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许多民营曲艺班社尤其是相声班社的青年创演人员,虽没受过比较系统的曲艺专业训练,但却大都接受过人文专业的高等教育洗礼,对曲艺特别是相声具有近乎痴迷的热爱,而且能够结合当今时代的审美趣味进行创演,运用了现代经营策略,包括注重团队管理、媒体公关和经营宣传,善于利用淘宝售票、微博宣传和微信推广等现代技术手段。因而与前些年个别业者以“非著名”相标榜且在客观上对抗“著名”的情形大为不同,给人思路开阔、朝气蓬勃又气象一新之感。其中的代表性班社除了西安“青曲社”,还有北京“嘻哈包袱铺”、上海“田耘社”和“品冠相声会馆”等以80后和90后为主的年轻相声创演群体。他们的可贵之处还表现在肯与前辈亲近,乐于接续传统,主动拜师学艺,自觉充电提升。

       尽管2014年各地的民营小剧场里活跃着一批热爱曲艺尤其是相声的年轻从业者,但仔细检视当今曲艺发展的客观实际,人才资源仍是最为紧缺的要素,也是直接影响创演水平的致命短板。而缺乏高端的人才孵化机制,缺失艺术传承的有效教育平台,是导致曲艺专业人才包括创作表演人才严重匮乏,影响创演发展的深层社会原因。曲艺界于2014年8月份和11月份分别开展的纪念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骆玉笙、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和陕北说书表演艺术家韩起祥三位大家百年诞辰的活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业界对自身行业优秀人才的怀念与呼唤,也从一个角度折射出当下曲艺传承后继乏人的焦虑与尴尬。对此,结合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国曲协于11月在重庆举办了第六期全国曲艺创作高级研修班,来自全国20多个省区市以及部队文工团的中青年曲本作者共60余人参加了研修。12月又在江苏南通举办了“2014年全国小剧场曲艺作品研讨班”,在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的同时,进一步关注对曲本的创作与打磨。

       令人欣慰的是,2014年整体低迷的创演态势下,也出现了一些为数不多却较为优秀的艺人、曲本与节目,可圈可点,可赞可叹,也为曲艺在当今的健康发展与繁荣走向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启示。较有代表性且需特别提及的艺人,要数2014年从一开始即受到媒体关注的西安“青曲社”青年对口相声表演搭档苗阜与王声,以及扬州市曲艺研究所青年评话演员马伟。苗阜与王声以其相声表演的扎实基本功和对相声传统的良好继承,在同行中脱颖而出,备受瞩目。马伟则在6月份成功推出“炼艺悟道——马伟扬州评话专场”,集中展示了较为深厚的艺术功力,因而声名鹊起,之后半年间应邀交流巡演于苏州、上海与北京等地,得到广泛肯定,给较为沉寂的评书评话类曲艺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一股清风。较有代表性而需特别提及的曲本及作者与节目,则是山西省长治市业余曲本作家暴玉喜,及其获得2014年牡丹奖创作奖的长子鼓书曲本《腊月天儿》。《腊月天儿》堪称近年来难得一见、令人惊喜的优秀曲本之一。从参加牡丹奖比赛时演唱者刘引红及其伴奏乐队珠联璧合的精彩演绎看,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精品节目:唱腔设计优美动听,说唱表演机巧自如,乐队伴奏激情投入,舞台效果引人入胜。作品虽然对腊月二十三至大年三十期间山西百姓过年的有关民间习俗,进行了近乎平直却似风情画式的铺陈唱叙,但由于基调喜庆、语言通俗、情感真挚、表达机趣而极具审美张力与艺术感染力。在参加牡丹奖复赛时,一些曲艺界专家误以为是翻唱的传统节目,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其具有的经典品格。其实,暴玉喜作为近年涌现的曲本创作新秀,在2014年《曲艺》杂志发表的长子鼓书《常回家看看》,也是一篇极具风情画的精品力作,堪称《腊月天儿》的姊妹篇。这篇作品在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获得第十六届“群星奖”。其表现内容同样是过年的习俗,所不同者,《腊月天儿》表现的是准备过年的期盼与享受丰收的喜悦;而《常回家看看》表现的是传统年节的欢闹与举家团圆的美好,并通过作品的唱叙渲染,赋予现代社会的传统年节以反思时代弊端的现实针对性,就像那首同名歌曲所唱的那样:常回家看看,与父母团圆。不同的是,暴玉喜的创作对年节团圆题旨的艺术表现,由于采用了传统的长子鼓书形式而更具传统的韵味,具备了优秀曲本最为典范的格调与品性:深接地气,以小见大;描景细腻,绘俗生动;状物机巧,写人传神。事儿、趣儿、情儿、理儿,清新蕴藉;话儿、语儿、音儿、调儿,沁人心脾。既是乡村的风情画,又是生命的哲理诗。特别是采用“儿化韵”所形成的亲切、俏皮、风趣、温馨,将长子方言的特殊韵味、回家看看的主题立意、着意表现的儿女孝心及回家途中小夫妻热爱生活的美好欢欣等,均表现得淋漓尽致,抒发得令人憧憬。全无耳提面命般的高台教化,更非标语口号式的硬性宣传。可谓四两拨千斤,润物细无声,确是极为难得的佳构。苗阜、王声、马伟、暴玉喜和刘引红等人凭借其出色的曲艺表演和曲本创作,堪称“青年曲艺2014年度人物”!

       四、学术交流趋向活跃,研究成果多有亮色

       与艺术活动相比,2014年曲艺的学术研究与交流活动不仅很活跃,而且成果可观,亮色多多。一些重要的学术活动将学术研讨与艺术观摩相结合,使理论思考与创演实际相结合,赢得积极反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比如,2月份在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举办的“多元文化中都市曲艺的生存与发展”研讨会,由中国曲协、上海市文联和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主办,上海市曲协和上海市嘉定区文广局承办。会议就“沪上曲艺现状”“都市曲艺的生存与发展”“曲艺的多元发展与单元深入”“大数据时代的曲艺生存之路”“曲艺的第二次都市化浪潮”和“新故事与群众文化”等议题展开交流,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当前曲艺界人士关切的问题,促进了对都市曲艺及其生存发展的深入思考。

       再如,8月份在山东省济宁市举办的“大运河流域曲艺学术交流展演及研讨活动”,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和山东省济宁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具体内容由“大运河流域地方曲艺学术邀请赛”和“大运河流域优秀曲艺节目‘运河之都行’惠民演出”组成的“大运河流域曲艺学术交流展演”以及“大运河流域地方曲艺传承发展论文征集评奖”和“大运河流域曲艺发展论坛”组成的“大运河流域曲艺学术交流研讨活动”构成。来自运河沿线8个省份30个地区代表队共300多人参与,42个展演节目中涉及北京评书、京韵大鼓、河南坠子、安徽琴书、苏州评话、苏州弹词、徐州琴书、木板大鼓、快板书、扬州弹词、扬州评话、常州道情、同里宣卷、杭州评话、杭州小锣书、绍兴平湖调、绍兴词调、绍兴莲花落、恰咚咚、山东大鼓、山东琴书、山东渔鼓、山东柳琴、山东清音、山东快书、山东落子、端鼓腔、湖滨(淮海)大鼓、数来宝、相声等30多个曲种。其中“大运河流域曲艺发展论坛”围绕“如何传承发展地方曲艺”的主题,宣读交流了此前征集来的30篇优秀论文并予以奖励。

       又如,9月份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和江苏省曲艺家协会、中共江苏省扬州市委宣传部、扬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主办,中国说唱文艺学会、中国俗文学学会和北京大学中文系协办,扬州市曲艺研究所和扬州市曲艺家协会承办的“扬州曲艺进京学术观摩展演”及“扬州评话传承发展学术研讨会”,分别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北京大学隆重举行。来自扬州市曲艺研究所的扬州评话老中青三代艺术家杨明坤、姜庆玲、马伟、谭敏、于海、陈中,扬州弹词和扬州清曲艺术家包伟、刘芓君、康康、赵松艳、周林、张一丞等不仅演出了《皮五辣子·假扮夫妻》《武松·杀嫂祭兄》《三国·蒋干讨差》《水浒·武松打虎》《万年青·大闹上官桥》《一代儒将陈毅·较量》《挺进苏北·陈毅进香》等传统经典和新编优秀扬州评话节目,而且演出了《啼笑因缘·误入师长府》《梅兰芳·蓄须明志》《大路朝天任你走》等扬州弹词和《扬州小巷》《黄莺儿·风》等扬州清曲节目。扬州曲艺应邀进京举办系列活动,艺术展演和学术研讨相结合,不仅集中探讨和及时交流了扬州评话传承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成功经验,而且有力激扬并有效推动了扬州曲艺的持续繁荣与健康发展。出席活动的专家学者和艺术家充分肯定了扬州市近年来在扬州评话的创作表演、传承保护尤其是人才培养方面的持续努力与优异成绩,也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这对扬州评话的今后发展无疑很有裨益。

       还如,11月份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中国说唱文艺学会、湖南省文化厅、中共湖南省常德市委、常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共常德市委宣传部、常德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常德市文化馆和常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的“全国‘鼓书’观摩交流座谈会”及“湖南常德·全国‘鼓书’学术邀请赛”,在湖南省常德市隆重举行。东北大鼓、山东渔鼓、长子鼓书、西河大鼓、苏北大鼓、杭州小热昏、象山唱新闻、温州鼓词、义乌道情、永新小鼓、四川竹琴、湖北大鼓、湖南渔鼓、三棒鼓、鼓盆歌、对鼓等16个曲种的25个节目参加了比赛,其中8个节目获得金奖,8个节目获得银奖,9个节目获得铜奖。以击鼓伴奏为基本特征的说书表演即“鼓书”艺术是中国说书类曲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德是湖南著名的曲艺之乡,尤以鼓盆歌(孝鼓)、渔鼓、说鼓、对鼓、三棒鼓、地花鼓、薅草锣鼓、番邦鼓、跳三鼓、围鼓等“鼓书”形式的集中流布为世所罕见。近十年来,常德市持续举办的“常德市(沅、澧流域)鼓书大王擂台赛”,将各种“鼓书”创演推向活跃,不仅大大提高了民间“鼓书”艺人的社会地位,调动了他们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中的积极性,而且找到了传承发展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有效形式;同时实现了群众文化活动公益性和市场性的有机结合,成为当地曲艺文化的重要品牌与靓丽风景,因此得到全国文化界的热情赞誉和学术界的热切关注。继2013年10月成功举办常德“鼓书”进京学术观摩展演及研讨活动之后,2014年各主办单位再度携手,在常德本地举办“全国‘鼓书’观摩交流座谈会”及“湖南常德·全国‘鼓书’学术邀请赛”,通过开展全国性的艺术观摩与学术交流,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多方借鉴,取长补短,有力推动了各地“鼓书”的传承保护与繁荣发展。

       另如,12月份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发起组织,全国各地各类曲艺团体及其主要负责人积极参与,中国说唱文艺学会参与主办,旨在“强化行业内部协作意识,交流事业经营有益经验,促进学术艺术良性互动,推动曲艺创演健康发展”的第五届“中国曲艺团长高峰论坛”,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成功举行。“中国曲艺团长高峰论坛”是一个开放式和松散型的协作交流平台,自发组织,自愿参与,学术引领,平等交流。自创办以来,已于2006年6月、2008年11月、2010年6月和2012年12月分别在苏州、广州、扬州和济南成功举办了4届。本届论坛的举办同样得到了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全国同行的积极响应,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河南、江苏、湖北、湖南、陕西、重庆、福建、浙江、宁夏等地,从事曲艺创作、表演、教育、研究、传承、传播和联络、协调、服务等工作的各地各类曲艺团体与机构的负责人参加了论坛活动。他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曲艺团体:经营与责任”的主题,结合各自实际,直面现实问题,紧扣曲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营实践与作为精神食粮的社会责任,深入思考,热烈讨论,奉献各自心得,形成诸多共识。在论坛闭幕时,他们向全国同行与有关各方发出一份题为《切实担负起繁荣发展曲艺事业的社会历史责任》的倡议书,刊发于2015年1月5日的《文艺报》和2015年1月9日的《中国文化报》等,集中表达了曲艺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繁荣发展我国曲艺事业的多方思考与价值追求。

       此外,2014年还有各地举办的“如何让地方曲艺走得更远”主题研讨会(10月,浙江杭州)、“河南坠子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11月,河南商丘)、“陕西相声现象研讨会”(11月,陕西西安)等学术交流活动。其中,“如何让地方曲艺走得更远”研讨会居然将“如何突破语言障碍”作为“重点讨论的问题之一”。个别与会者甚至将方言作为影响曲艺“走得更远”的局限与包袱加以认知并进行讨论,提出“要想使地方曲艺走出去,除了打破语言的障碍外,还要与其他姊妹艺术多交流、多借鉴,不断丰富、改进,使其在保留本曲种味道的同时尽可能地大众化,这样才容易被大众接受”。这种背离曲艺本质特征的偏误之论,以及将“如何突破语言障碍”作为“重点讨论的问题之一”的这一荒谬做法,显示出其可能动机良好却观念糊涂的错误思想,值得引起曲艺业界的高度警惕。

       同时,2014年有一批曲艺研究成果和曲艺文献资料陆续出版:《伊玛堪集成》(三卷本,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月出版)、《弦边婴宛:晚清以来江南女弹词研究》(周巍著,商务印书馆6月出版)、《雅韵留痕:评弹与都市》(申浩著,商务印书馆6月出版)、《清代曲艺史》(包澄絜著,学苑出版社6月出版)、《中国历代曲艺作品选》(三卷本,春风文艺出版社7月出版)、《相声“三字经”》(崔琦、徐德亮合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7月出版)、《二人转概论》(两卷本,李威著,辽宁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8月出版)、《新中国北京文艺60年·曲艺卷》(吴文科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10月印行,版权页依丛书首印卷标为2010年12月版)、《常德“鼓书”的历史传统与现实激扬》(吴文科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10月出版)、《苏州评话弹词艺术概论》(周良著,古吴轩出版社11月出版)、《徐州琴书概论》(于雅琳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1月出版)等。其中《伊玛堪集成》和《中国历代曲艺作品选》的出版尤为可贵。前者集纳了我国黑龙江省的赫哲族曲艺伊玛堪的传统曲本、曲本故事,赫哲语注音曲本片段,伊玛堪音乐概述,伊玛堪传人口述史选录,伊玛堪现状调查报告以及伊玛堪艺人与曲本汉译者简介等七种有关伊玛堪的曲本集成与文献资料,可谓留存空前,殊为珍贵。后者辑录了自唐至清代三十余种曲艺形式的一百余种曲本篇段,价值独特,蔚为大观。对于今人了解曲艺曲本的留存状况、学习传统曲本的创作经验、研究曲本创作的文学规律、继承曲艺自身的文化传统,有切实的作用与意义。

       相比之下,2014年也有相当一些曲艺出版物编校粗糙、水平较差。如个别冠以“素质教育”或“国粹精华”等名目以介绍曲艺知识、主要面向青少年读者的普及性读本,内容东拼西凑,版权意识淡薄。或全部照录现有的专业曲艺著作及辞典,却没有对参考文献做任何标注;或在内容编排上,将曲艺与戏曲、建筑、园林混在一起,图片说明张冠李戴;或专业名词与术语使用混乱,讹误百出,如将“独脚戏”误作“独角戏”,“渔鼓”讹作“鱼鼓”,等等。谬种流传,后果堪忧。曲艺书籍编辑出版的去伪存真和去芜存精工作,显得极为迫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有关中国曲艺史的研究出现了一些令人欣喜的考据成果。代表性论文有两篇:一篇是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车文明教授的《诸宫调创始人孔三传新解》(《文艺研究》2014年第2期),此文受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小南启发,对“三传”内涵做了全新考释。文章从宋代科举考试科目内容的角度切入并解读,提出一般认为孔三传的“三传”是指“多知古事,善书、算、阴阳者”的说法可能不确,孔三传名号的来源“可能是属一位宋代科举诸科中地方一级乡贡之‘三传’(春秋三传)的中举者”身份所致。这也算一种令人信服的阐释,具有一定的新意。另一篇是兰州交通大学文学与国际汉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在站博士后张晓兰的《合生新考》(《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对“‘合生’定义、体制、起源以及在元代的留存”进行了系统性考释。该文认为:“合生是一种以诗词曲的方式即兴题咏人或事物的表演伎艺。这种题咏要以含蓄隐喻的方式表达出来,或讽谏、或戏谑、或侑酒佐欢。合生最初盛行于宫廷和文人士大夫的宴席之间,随着宋代市民娱乐的兴盛,成为瓦舍勾栏中受人欢迎的一种伎艺形式。到了元代,这种伎艺仍有留存,只是又由市井勾栏返回到文人酒宴上,并融入元杂剧中,产生了【合生】或【乔合生】这种曲牌。元代以后,合生伎艺名称消失,只是作为曲牌名存在着。同时,根据相关分析,本文认为,合生是与小说、说经和讲史并列的宋代说话四家数之一。”且不说该文对合生发展形成及其历史演变中由宫廷文人而市井勾栏再到文人雅士的嬗变描述,是否存在以历时性遮蔽同时也可能有的共时性现象,仅就其所钩沉的史料文献及其关联解读看,其对合生的考据研究比较全面系统,堪为一家之言。

       五、艺术传承任务艰巨,文化传播亟待规范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和社会现代化步履的日益加快,包括曲艺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保护,成为由国际社会到国内各界的关注热点。对曲艺的传承与保护也是2014年曲艺界尤其是各级政府文化主管部门与各地曲艺专业团体的重要工作。2014年11月11日,国务院批准并公布了文化部确定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53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53项)。其中,属于曲艺项目的非遗项目有13项,分别是:北京市东城区申报的数来宝,天津市申报的梅花大鼓,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申报的弹唱,上海市浦东新区申报的浦东宣卷,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申报的丽水鼓词,江西省于都县申报的客家古文,江西省永新县申报的永新小鼓,山东省菏泽市申报的山东花鼓,湖北省石首市申报的跳三鼓,湖南省申报的湖南渔鼓,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申报的桂林渔鼓,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申报的宁夏小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申报的托勒敖;曲艺类非遗扩展项目有4项,分别是:天津市申报的西河大鼓,湖南省澧县申报的鼓盆歌,辽宁省辽阳市和吉林省梨树县分别申报的二人转,山东省金乡县申报的山东落子。加上此前三批已经公布的114个不同曲种,曲艺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总数至此达到了127项。其中相当一部分曲种,由于没有专业曲艺院团作为传承保护的核心阵地,缺乏相对完整的工作支撑,传承保护的任务非常艰巨,而且曲艺在当代社会的整体生存发展状况很不乐观:缺乏专业阵地,缺少专门人才,缺失机制保障,工作很难开展。尽管中国曲艺家协会在2014年组织开展了旨在推动曲艺高等教育开展的教材编写工作,但像苏州评弹学校和中国北方曲艺学校等已有的曲艺专科学校在教材及师资队伍建设上的相对不足,表明有关曲艺的现代教育和文化传承以及曲艺作为一个行业和一项事业,在总体发展上的消极被动状况与恶性循环局面,很难在短期内消除或改观。这亟待国家和社会层面的统筹协调与全面关切,也需要曲艺界的团结协作与不懈努力。

       关于曲艺的文化传播,2014年也得到了有关各方特别是相关媒体的热切关注。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一个时期以来,有关曲艺的知识普及与文化传播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与遗憾。除了前述在书刊编印方面的诸多问题,媒体报道和网络传播中对曲艺的错误认知与含混表述更是时有所见。就连最具权威性的《人民日报》,关涉曲艺内容的报道时也未能幸免。比如,该报于本年7月16日在第14版“连线基层”中以大半版篇幅推出的《民间曲艺,路在何方》的集束报道中,对山东聊城东昌府区柳园街道孔堂村的聊城八角鼓艺人逯焕斌、河南省扶沟县固城乡贺楼村的河南坠子艺人贺明德等艺人及其艺术传承状况进行了深入报道,却遗憾地将辽宁省朝阳县东大道乡喜来皮影艺术团的团长王喜来及其妻子赵小萍作为曲艺艺人进行了报道。虽然现实中个别民间艺人也有“两下锅”(即同时兼演兼营戏曲与曲艺)的情况,但这对皮影剧团的艺人夫妇所经营的,如该报记者所写,的确是属于“业余剧团”的皮影戏表演。这显然是将原本不属于曲艺的皮影戏作为曲艺进行了报道。这种传播讹误看似孤立个案,实则影响深远,不但会因其是权威媒体而给一般读者形成皮影戏就是曲艺的认知错觉,而且还会给曲艺知识的日常普及带来障碍。这也说明有关曲艺的知识普及、文化传播,困难还有很多。

       而有关曲艺文化包括知识与节目的传播乱象,在当今时代尤其是电视和网络媒体上表现得尤其突出。纵观2014年的曲艺文化传播状况,其无序状态主要表现为:缺乏规范,平台失管;编辑凌乱,版权不清;技术粗糙,艺术飘零。真可谓鱼龙混杂、乱象丛生。包括长期以来曲艺学术刊物的缺失现象,也没有改观。究其原因,除了有关文化知识的普及性教育在曲艺知识方面的严重缺失,另一个可能是深层次问题,即对曲艺的文化存在与功能价值,整个社会还缺乏起码的关注关心与必要的敬畏尊重。如何让曲艺的文化普及包括专业知识的推广传播跟上时代前进的发展步伐,实在是需要国家、社会乃至民众、业界都来关切的大问题!

       [附录]

       2014年度中国曲艺大事记

       8日,中国曲协、江苏省曲协主办的“首届全国曲艺小剧场优秀节目展演活动”在苏州市举行。活动期间成立了中国曲协全国曲艺小剧场艺术指导委员会。

       13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曲艺家协会成立,张爱国当选主席。

       11日,中国曲协、河南省文联、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九届河南宝丰马街书会曲艺邀请赛”拉开帷幕。

       27日至28日,2014年全国曲协工作会议在上海举行。期间召开了中国曲协第七届主席团第三次会议。

       28日,由中国曲协、上海市文联、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多元文化中都市曲艺的生存与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嘉定区安亭镇举行。

       19日至22日,由中国曲协主办,重庆市曲协、重庆市九龙坡区文联承办,重庆市九龙坡区走马镇人民政府协办的“首届中国好故事(走马)邀请赛”在重庆九龙坡区走马镇举行。

       27日,中国曲协授予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国曲艺之乡”匾牌。

       11日,由中央文明办、中国文联、中国曲协共同主办的“2014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演出在北京清华大学蒙民伟音乐厅举行。

       12日至16日,由中国曲协快板艺术委员会、山西文联、山西曲协、大同市委宣传部、大同市总工会主办的中国快板艺术论坛暨中国快板艺术名家“走基层,送欢笑”慰问演出活动在山西大同举行。

       5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曲协、浙江省文联、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政府主办,浙江省曲协等单位承办的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浙江余杭赛区开赛。同日,中国曲艺家协会绍兴莲花落艺术委员会在杭州成立。

       7日至8日,江苏省扬州市有关方面举办“炼艺悟道——马伟扬州评话专场”观摩及座谈研讨活动,对近年成长起来的扬州评话编演新秀马伟给予特别的推介和展示。

       21日至22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曲协、江苏省文联、常州市武进区政府主办,江苏省曲协等单位承办的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江苏武进赛区开赛。

       12日至15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曲协、安徽省合肥市人民政府主办,合肥市文广新局、合肥市文广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合肥赛区开赛。

       16日,由中国曲协主办的“我们的价值观——曲艺走基层全国百场巡演”启动仪式暨“俭养德”首场演出于当晚在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村举办。

       30日至8月2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曲协、山西省文联、长治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长治分赛区开赛。

       6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曲协、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文联共同主办的“纪念骆玉笙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中国文联文艺家之家举行。

       9日至11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和山东省济宁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济宁市委宣传部和济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中国说唱文艺学会、山东省文化馆和山东省艺术研究院提供支持,济宁市群众艺术馆和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开展的“大运河流域曲艺学术交流展演及研讨活动”在山东省济宁市举行。

       11日至14日,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曲协、四川省文联共同主办,四川省曲协、成都市文明办、成都市文联、彭州市委宣传部承办的第六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在四川成都彭州举行。

       14日,由中共江苏省连云港市委宣传部、连云港广电传媒集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制作、中国曲协名誉主席刘兰芳演播的百集广播评书《花果山传奇》在京举行开播仪式。

       18日至20日,由中国曲协、北京市丰台区文委、丰台区文联主办的首届“高元钧杯”全国山东快书大赛在北京丰台区文化馆举行。

       30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曲协和天津市文联、天津市曲协、天津市曲艺团等单位主办的“纪念马三立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天津举行。

       17日至26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曲协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向人民报告——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暨说唱中国梦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共10场演出)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陆续举行。

       20日至21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江苏省曲协、中共扬州市委宣传部、扬州市文广新局主办的“扬州曲艺进京学术观摩展演及扬州评话传承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北京大学举行。

       10月

       18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曲协、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联主办的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典礼暨“金陵牡丹曲”惠民演出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

       16日,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市曲协承办、京城15家相声小剧场参与的第五届青年相声节启动。之后陆续举办了30场相声演出,其中每个剧场举办的两场演出分别包括传统相声专场和相声新作品专场。

       21日至25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曲艺家协会、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连云港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江苏省曲协、连云港市委宣传部、连云港市广播电视总台等单位承办的“第八届中国曲艺节”在连云港举行。

       27日至29日,中国曲艺之乡创建20周年系列活动在山西省长治县举行。

       30日至31日,由中国曲协、河南省文联、河南省曲协、商丘市委宣传部主办的首届全国河南坠子艺术流派演唱会和河南坠子传承与发展研讨会在河南商丘举办。

       11月

       2日至4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中国说唱文艺学会、湖南省文化厅、中共湖南省常德市委、常德市人民政府主办,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共常德市委宣传部、常德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常德市文化馆和常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的“全国‘鼓书’观摩交流座谈会”及“湖南常德·全国‘鼓书’学术邀请赛”在湖南省常德市举行。

       10日至12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曲协、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联主办,陕西省曲协承办的“纪念韩起祥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西安举行。活动期间举办了“韩起祥杯”首届中国西部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和“送欢笑”惠民专场演出。

       12日,由中国曲艺家协会、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联共同主办的“陕西相声现象研讨会”在西安召开。会议决定,次年起将设立陕西曲艺创作专项资金,资金数额将从200万起步,以推动陕西曲艺的发展。

       19日至21日,由河北省群众艺术馆、河北省曲艺家协会、河北省非遗保护中心和河间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河间西河书会”在河北省河间市举行。

       12月

       25日,中国曲协军旅曲艺艺术委员会在北京成立。

       28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中国说唱文艺学会、中国曲艺团长高峰论坛理事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曲艺团长高峰论坛”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

标签:;  ;  ;  ;  ;  ;  ;  ;  ;  ;  ;  

2014年曲艺在中国发展的研究报告_曲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