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引导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尿毒症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论文_马媛媛

彩超引导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尿毒症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论文_马媛媛

马媛媛 (江苏省宿迁市钟吾医院肾内科 223800)

【摘要】目的 分析彩超引导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尿毒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行血液透析置管的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应用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体表标志定位盲穿置管,应用组25例给予彩超引导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对比两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操作次数、时间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应用组患者在首次穿刺成功率、操作次数、时间等方面明显较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超引导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能准确定位穿刺点,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较高,穿刺置管成功后能定期监控。

【关键词】彩超 右颈内静脉穿刺 尿毒症

【中图分类号】R6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3-0115-02

目前,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临时性肾血透常采用右颈内静脉穿刺留置双腔导管的方法。传统颈内静脉穿刺依靠可触及或可见的解剖位置,颈内静脉穿刺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手术操作者技术和经验。然而,颈内静脉靠近颈总动脉,且解剖结构复杂,临床操作存在很大的难度,为了提高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降低颈内静脉穿刺引起的并发症。本文在彩超引导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应用组。对照组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20~86岁,平均年龄47.6岁;体质量(53.2~62.1)kg,平均体质量56.4kg;身高(158.4~175.9)cm,平均身高170.6cm。应用组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22~82岁,平均年龄46.9岁;体质量(52.6~61.7)kg,平均体质量57.3kg;身高(157.6~177.2)cm,平均身高172.4cm。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等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利用传统体表定位法穿刺置管。应用组患者在彩超引导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方法如下[1]:患者取去枕仰卧位,充分暴露上胸部、肩部和头颈部。采用ALOKA彩色超声仪和频率10MHz的线阵探头探查右颈内静脉,确定位置,做穿刺标记,常规消毒铺巾,利用利多卡因侵润麻醉,探头探查,待超声显像明确颈内静脉,利用18G穿刺针于甲状软骨水平方向进针,角度30°至45°,可有声像图清晰显示穿刺针进入颈内静脉,针筒顺利回抽暗红血液说明穿刺成功,之后置管。

1.3观察指标[2]

记录两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操作次数、时间,并于穿刺置管成功之后利用超声定期检测,密切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在首次穿刺成功率、操作次数、时间等方面比较

应用组25例,23例(92%)首次穿刺成功;首次穿刺成功平均用时(5.1±3.4)min;2例穿刺2次后成功。对照组25例,19例(76%)首次穿刺成功;首次穿刺成功平均用时(6.4±2.8)min;1例患者穿刺次数超过2次,且多次穿刺未成功,后行彩超检查发现颈内静脉狭窄,临床改为股静脉置管;25例患者中,1例患者误穿动脉。应用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操作次数、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临床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患者置管时间为12~100天,平均置管时间52.7天;其中,1例误穿动脉,无气胸、血胸并发症发生,在彩超监测和随访中,2例患者出现导管栓塞。应用组患者置管时间为10~98天,平均置管时间41.6天;其中,0例误穿动脉,无气胸、血胸并发症发生,在彩超监测和随访中,1例患者出现导管栓塞。两组患者置管时间及临床并发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一直以来,颈内静脉置管是透析首选的置管部位,置管是否成功,与能否准确判断颈部解剖标志有着很大的关系。以往临床常将胸锁乳突肌结合颈动脉解剖选择适当的穿刺点进行盲探,但因为患者局部骨骼变形或颈部标志不明显等极大地增加了临床颈内静脉置管的难度,以至于引起局部血肿、气胸、血胸等临床并发症[3]。近年来,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彩超引导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中,超声引导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改变了盲探的方式,通过彩超的引导提高了临床首次穿刺成功率,同时,降低了操作次数,缩短了操作时间,提高了临床效率,极大地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对收治的50例尿毒症患者分别给予常规体表标志定位盲穿置管和彩超引导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体表标志定位穿刺置管相比,彩超引导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治疗尿毒症,穿刺定位准确,操作安全简便,成功率较高,且能实时监测,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华星,沈良兰,张芬,等.彩超引导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2011,24(4):642-643.

[2]罗红缨,黄存军,李红平,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对尿毒症患者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监控作用[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11(2):6-8.

[3]王辉,刘必成,张晓良,等.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应用的比较分析[J].江苏医药.2009,5(34):787-788.

论文作者:马媛媛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8

标签:;  ;  ;  ;  ;  ;  ;  ;  

彩超引导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尿毒症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论文_马媛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