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特殊语言障碍儿童关系从句理解研究_从句论文

汉语特殊型语言障碍儿童关系从句理解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汉语论文,语言障碍论文,从句论文,关系论文,儿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特殊型语言障碍(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以下简称SLI)儿童是指在正常环境下生长、智力及听力正常、没有神经或精神损伤,但语言能力发展迟缓或异常的儿童(Bishop 1992)。SLI儿童关系从句(Relative Clause,也称定语从句)的习得困难现象一直是国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对印欧语系SLI儿童关系从句的理解进行的研究发现,SLI儿童理解宾语定语从句要比主语定语从句困难,即所谓关系从句理解存在主宾不对称现象。汉语SLI儿童是否有同样的困难?学界目前尚无相关研究。本文通过实验证实汉语普通话SLI儿童在理解关系从句时是否存在困难和主宾不对称现象,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探究SLI儿童语法损伤的实质。研究汉语SLI儿童对主、宾关系从句的理解情况,对于检验国外学者提出的相关语言学理论、以及汉语SLI儿童的诊断和干预治疗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相关研究综述

以下(1)为英语关系从句的例子:

关系从句由中心语(head)及其修饰或限定性的从句两部分构成。(1)a中的girl为中心语,也称为填充词(filler),该中心语与从句中主语位置的t(也称为空位(gap))同指,由于该中心语在从句中做主语,所以被称为主语关系从句。(1)b中的girl也为中心语,在从句中做宾语,被称为宾语关系从句。英语为关系从句中心语前置的语言,而汉语则为关系从句中心语后置语言,即汉语关系从句的中心语在后,修饰语在前,如下例所示。

(2)a为主语关系从句,(2)b为宾语关系从句。关系从句可分为不同的种类,本文只涉及主语关系从句和宾语关系从句。

2.1 SLI儿童关系从句习得研究

外国学者对多种语言SLI儿童关系从句的习得进行了研究。其中对英语SLI儿童关系从句的习得研究最为深入。Adams(1990)发现4-6岁的英语SLI儿童与同年龄组儿童相比,在理解宾语关系从句时存在更大的困难。Friedmann和Novogrodsky(2004;2007)通过句子一图片匹配等方式测试发现,希伯来语SLI儿童在11岁时对宾语关系从句的理解仍处于随机水平(即正确率和出错率分别为50%),这些儿童对宾语关系从句的理解存在困难。其他语言的研究同样显示,SLI儿童理解宾语关系从句有困难。这些研究大多针对关系从句中心语前置的语言。

2.2 正常儿童的关系从句习得研究

国外对语言发展正常儿童的母语习得研究显示,与其它句式相比,关系从句的出现比较晚,而且主语关系从句的产出和理解早于宾语关系从句,如英语、瑞士语、希腊语、希伯来语、意大利语、朝鲜语等语言的母语习得就是如此(Gutierrez-Mangado & Ezeizabarrena 2012)。以母语为英语的正常儿童为例,英语儿童3岁左右开始产出关系从句,到4岁时才能完全掌握该结构(Tyack & Gottsleben 1986),主语关系从句的习得早于宾语关系从句(Hamburger et al.1982)。

有关汉语儿童习得关系从句的研究很少。根据孔令达等(1990)的调查,3岁汉语儿童的语料中出现了主语关系从句(如:“打枪的叔叔”),2岁半时出现了宾语关系从句(如:“妈妈买的车子”)。根据这个调查,汉语儿童首先掌握了宾语关系从句,似乎宾语关系从句比主语关系从句容易习得。

2.3 SLI儿童关系从句理解困难的理论解释

外国研究者应用不同的理论假说对所谓关系从句理解中的主、宾不对称现象进行了解释。我们介绍其中的主要四种分析理论。

2.3.1 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原则

Keenan和Comrie(1977)通过对世界大约50种语言的研究,提出了一项语言类型学普遍规则,即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Noun Phrase Accessbility Hierarchy):

Subject>Direct Object>Indirect Object>Oblique>Genitive>Object of Comparison

Keenan和Comrie认为以上可及性等级反映了句子不同成分关系化(relativization)的难易程度,也反映了不同类型关系从句理解的难易程度,处在等级最高处的主语关系从句最容易理解。这一原则得到了早期儿童语言习得研究的支持:主语关系从句要比宾语关系从句习得的早。这一原则也得到了SLI儿童语言习得研究的支持:宾语关系从句比主语关系从句难习得。如果他们提出的可及性等级原则具有普遍性。汉语SLI儿童也同样会在理解宾语关系从句方面存在困难。

2.3.2 结构距离假说

O'Grady(1997)提出,结构的难度随着中心语与空位之间最大投射的数量而增加,空位嵌套较深的结构更为复杂,因此对于儿童更难习得。Hawkin(1999;2004)提出了类似的分析。这两种分析都基于中心语与空位之间的结构距离,因此被称为结构距离假说(the Structural Distance Hypothesis)。根据此假说,英语宾语关系从句比主语关系从句要难理解,因为宾语关系从句的空位在结构中嵌套得更深。汉语也是SVO类型语言,根据这个假说,我们预测汉语SLI儿童也会在理解宾语关系从句时会存在困难。

2.3.3 语迹删除假说

Grodzinsky(1990,2000)提出语迹删除假说(Trace Deletion Hypothesis)来解释由于句法移位所造成的理解困难。句法成分在移位之后会留下语迹,语迹的题元角色通过移位所形成的语链(chain)传给已移位的句法成分。该假说认为,语言障碍者会删除语迹,使已移位的成分无法获得题元角色;在这种情况下,语言障碍者只能通过猜测策略对已移位句法成分的题元角色做出猜测,会把施事题元角色指派给所遇到的第一个名词短语。按照这个假说,英语SLI儿童在理解像(1a)这样的主语关系从句时会做出正确的猜测,因为他们遇到的第一个名词短语“the girl”正好为施事。但在理解像(1b)这样的宾语关系从句时就会出现问题,会把其中心语“the girl”当作施事。根据该假说,汉语SLI儿童在理解像(2a)这样的主语关系从句时会把所遇到的第一个名词短语“奶奶”当作施事,而实际上这一名词短语是受事。因此我们预测汉语SLI儿童理解主语关系从句时会出现困难。而在理解像(2b)这样的宾语关系从句时可能不会出现困难,因为将所遇到的第一个名词短语“奶奶”当作施事正好与实际情况相符。

2.3.4相对近距原则

近年来也有研究者(Friedmann et al.2009;Grillo 2009;Belletti et al.2012;Guasti et al 2012)应用句法理论中的相对近距原则(Relativized Minimality,简称RM)(Rizzi 1990,2004)来解释语言障碍儿童及正常儿童早期对关系从句理解的困难。RM是生成语言学领域关于句法操作局部性限制条件的一种理论,被认为具有普遍性,其核心思想是句法操作必须被限制在某种局部范围内,如(3)所示:

(3)…X…Z…Y…

如果Z与X具有相似性,那么Z就会阻碍X与Y之间局部关系的构建。

在英语宾语关系从句(1b)中,名词短语the girl要与其空位t之间建立局部关系,中间有一个具有类似特征的阻碍者the grandmother,由于阻碍者的介入,中心语the girl与其空位无法建立语义关联,使这个中心语的题元角色无法得到确认。但在英语主语关系从句(1a)中,中心语与其空位t之间不存在潜在的阻碍者,两者之间的语义关联可得以建立。在汉语主语关系从句(2a)中,中心语“女孩”与空位t之间存在阻碍者“奶奶”,而在宾语关系从句(2a)中,中心语“女孩”与空位t之间并不存在阻碍者。根据RM分析法,我们预测汉语SLI儿童在理解主语关系从句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根据以上四种理论假说,英语SLI儿童在理解宾语关系从句时会遇到困难,但对汉语SLI儿童关系从句的理解却有不同的预测。我们将通过实验对以上假说进行验证。

3.研究方法

3.1 受试选择

根据相关研究范式,我们从长沙、广州、合肥及新乡的幼儿园和特教中心选择了三组共36名儿童。第1组为12名SLI儿童。SLI儿童的鉴定遵循国际通用的SLI鉴定标准,包括非语言类及语言类测试。语言类测验我们使用了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修订版(PPVT-R)和学前儿童语言障碍评量表(林宝贵等2008),其中包括语言理解、语言表达及语言发展,同时参考麦卡锡幼儿智能量表中的言语测试。上述五个语言鉴定指标中若两个或两个以上低于正常儿童1.25个标准差、且智商评测80分以上者视为SLI儿童(相关鉴定标准参考Tomblin et al 1996;Plante 1998;Norbury et al.2004)。最终确认了12名年龄跨度为4;0—6;1的SLI儿童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孩10名,女孩2名。

本研究还选取了24名语言发展正常儿童,分为两组作为对照组参加实验。其中12名正常儿童分别与12名SLI儿童性别相同,年龄相当,匹配年龄的浮动都控制在半个月以内,这组儿童被命名为TDA儿童(Typically-Developing Age Matched Children)。另外12名正常儿童比SLI儿童年龄小,但与SLI儿童的语言能力相当,这类儿童是通过平均句长(Mean Length of Utterance,简称MLU)与SLI儿童匹配的,这类儿童被命名为TDY(Typically-Developing Younger Children)儿童。所选择的TDY儿童的年龄跨度为2;11—4;11。

3.2 实验材料及过程

本实验采用听觉句子图片匹配方式。实验句中所选用的动词为四岁以前儿童掌握的常见动作动词。关系从句由6个不同的动词构成,由此生成6组实验句,共12个句子,其中主语关系从句和宾语关系从句各半,并请专业人员根据实验句的意思设计图片。所用的实验句及图片都经过了试测及修改。实验时首先给受试儿童呈现图片,要求被试在看清楚图片后根据主试所说的话选择图片。

3.3 实验结果

3.3.1 初始结果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三组儿童两类关系从句理解成绩的平均值和标准差。SLI儿童在宾语关系从句理解时表现较好,准确率达到83.3%,对主语关系从句理解较差,表现出一种随机猜测的趋势,准确率是63.3%,在随机猜测水平之上;TDA儿童在两种关系从句理解方面准确率均达到100%;TDY儿童在两种关系从句理解方面表现较好,准确率均达到80%以上。我们再进一步计算组间差异及其主、宾语关系从句理解差异是否有显著性。

3.3.2 主/宾语关系从句理解对比

采用成对样本检验来观察各组儿童在理解两类关系从句时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显示,SLI儿童主、宾语关系从句理解存在显著性差异(t=-2.548,p=0.027<0.05)。TDA儿童在两种关系从句理解方面准确率均达到100%,因此不存在差异。TDY儿童主语、宾语关系从句理解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1.000;p=0.339>0.05)。

3.3.3 三组儿童关系从句理解对比

下面将进一步分析三组儿童对主语关系从句的理解情况。方差分析显示,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三类儿童在理解主语关系从句时存在显著性差异(F=7.353,p=0.002<0.05)。然后再用SPSS的Tukey HSD方法来比较哪些组别的儿童主语关系从句理解成绩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显示SLI儿童与TDA儿童在对主语关系从句理解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MD=-1.08,p =0.002<0.05)。SLI儿童与TDY儿童在对主语关系从句理解方面,后者好于前者,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MD=-0.50,p=0.196>0.05)。

用同样的方法分析三组儿童对宾语关系从句的理解情况,方差分析显示,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三类儿童在理解宾语关系从句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F=2.042,p =0.146>0.05)。

以上数据分析表明:1)汉语SLI儿童宾语关系从句的理解显著好于主语关系从句,SLI儿童理解主语关系从句存在困难。2)SLI儿童与其同年龄TDA儿童在对主语关系从句理解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正常儿童在4岁前就能正确理解主、宾语关系从句。3)年龄较小的TDY儿童在主语关系从句理解方面好于SLI儿童,但两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实验结果表明,和国外相关研究的结果不同,汉语SLI儿童在理解关系从句时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主语关系从句,而不是宾语关系从句。此结果说明,所谓的“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并不具有普遍性。结构距离假说也没有做出正确的预测。“语迹删除假说”和“相对近距原则”对汉语SLI的理解困难做了正确的预测。然而这两种理论假说却不能解释SLI语法损伤的实质,不能解释为何与SLI儿童年龄相同的TDA儿童却能正确理解两类关系从句的事实。

4.1 关系从句的生成

生成语法学界认为,英语关系从句的生成是句法成分移位的结果。主要有两种分析法。一种是Chomsky(1981)提出的关系代词(如who/which等)的移位分析法,也称为算子(Operator)移位,算子与中心语同标,另一种分析法是Kayne(1994)等提出的中心语移位分析法,认为中心语是直接从小句中移出。

对汉语关系从句的生成也有以上类似的分析。Ning(1993)等认为汉语关系从句的生成是算子移位的结果,由于汉语中没有与英语who/which等相对应的词项,所以认为汉语关系从句的移位是空算子移位。Huang(1982)等认为中心语从小句中移出,关系从句是中心语的附加语。也有研究者提出,汉语关系从句的生成不同于英语,汉语关系从句的生成不存在移位,汉语关系从句中的空位为基础生成的空代词(周敏、韩景泉2012;杨彩梅2008)。也有研究者(陈宗利、温宾利2013)提出,论元等成分关系化时存在移位,而某些状语成份关系化时不存在移位。由此可见,对于汉语关系从句的生成学界还远远没有达到共识。

Radford(2009)在最简方案框架下提出了英语关系从句的生成分析法。该分析法对移位的机制及动因有一个清晰的解释,认为关系从句标句词C具有边缘特征(Egde Feature,简称EF),该特征吸引带有EF的关系代词which的拷贝到CP的标示语位置进行特征核查,以删除C的EF。

尽管关系从句的生成有不同的分析法,对于关系从句的理解而言,关键问题是如何构建中心语与空位的语义关联,从而使中心语的题元角色得到确认。我们认为,采用Radford(2009)在最简方案框架下所提出的分析方法、并结合相对近距原则(RM),可以对英、汉语SLI儿童关系从句的理解困难做出统一解释。

4.2 对英语儿童关系从句理解的解释

英语SLI儿童理解宾语关系从句有困难,以(4)为例分析其原因。

中心语the girl需与处在动词补语位置的隐性关系代词建立语义关联,使中心语的题元角色得以确认。该隐性关系代词与中心语具有相同的语法及语义特征。从句中的grandmother和该隐性关系代词均为名词性成分,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隐性关系代词具有边缘特征EF,我们认为,正是这一差异使中心语与该隐性关系代词建立关联,使中心语题元角色得以确认而不受介入者grandmother的影响。所以成人和4岁以上语言发育正常的儿童(即TDA儿童)理解宾语关系不存在困难。我们猜想,由于SLI儿童对隐性系代词的边缘特征EF不敏感,在构建这种语义关系时遇到了困难。这样使得介于中心语the girl和句末隐性关系代词之间的语义关联受到了介于两者之间的主语the grandmother的阻碍,使中心语无法获得应有的题元角色受事,在此RM效应显现,不带边缘特征EF的空关系代词与the grandmother两者均作为名词性成分,有类似的特征。中心语有可能与离它较近的名词性成分the grandmother建立关联,从而获得了错误的题元角色施事(Agent)。

英语SLI儿童对主语关系从句的理解基本不存在困难,原因是其中心语与处在主语位置的空关系代词之间没有名词短语的介入,即使他们对边缘特征不敏感,也不会影响中心语与空关系代词之间语义关系的建立,如(5)所示。

4.3对汉语儿童关系从句理解的解释

我们可以应用以上分析模式对汉语SLI儿童在理解主语关系从句方面所存在的困难做类似的分析。我们假设汉语中也存在类似于英语中的空关系代词,基础生成在关系从句的空位处。在我们的分析模式中,通过合并方式首先生成CP,C的边缘特征EF吸引主语位置上的空关系代词移到CP标示语位置,然后CP再与中心语合并,空关系代词与中心语建立一致关系。其结构如(7)所示。

以(6)为例简述汉语SLI儿童主语关系从句理解困难的原因。中心语“女孩”需与处在从句主语位置上的空关系代词建立语义关联,使中心语的题元角色得以确认。汉语SLI儿童与英语SLI儿童一样,在构建这种语义关系时遇到了类似的困难,同样由于其语法系统的缺陷,SLI儿童对空关系代词的边缘特征EF不敏感,这样使得介于中心语“女孩”和处于主语位置上的空关系代词之间的关联受到了介与两者之间的名词性短语“奶奶”的阻碍,无法使两者建立语义关联,中心语无法获得应有的题元角色施事(Agent)。

汉语SLI儿童对宾语关系从句的理解基本不存在困难,原因是其中心语“女孩”与处在宾语位置的空关系代词之间没有名词短语的介入,两者之间的语义关联没有受到影响,如(7)所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尽管英、汉语SLI儿童关系从句理解困难的类型不同,即英语SLI儿童理解宾语关系从句有困难,汉语SLI儿童理解主语关系从句有困难,但其实质是一致的:这类儿童对边缘特征EF不敏感是造成关系从句理解困难的根本原因。英、汉语SLI儿童关系从句理解困难的类型不同源于两种语言的差异,即在关系从句中英语是中心语前置的语言,而汉语则是中心语后置的语言。

本研究通过实验发现,汉语SLI儿童在理解关系从句方面所存在的困难是主语关系从句,而非宾语关系从句,并对英、汉语SLI儿童的理解困难做出了统一分析。SLI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也有实践价值。本研究结果说明,被用来解释印欧语SLI儿童关系从句理解困难的“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并不具普遍性。本研究证明,从表面看来,英、汉SLI儿童理解关系从句困难的类型不同,其实质是一样的,即SLI儿童对边缘特征EF不敏感,造成了RM效应,说明RM原则对句法结构的生成和理解具有普遍的约束作用。在实践方面,对主语关系从句的理解困难可以作为汉语SLI儿童筛查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关系从句中主语和宾语的相似性可以作为这类语言障碍儿童干预方案的参考。

近期国外研究结果显示,关系从句中主语和宾语成分的性、数、格及生命性等方面的差异,会提高这类儿童关系从句的理解水平。Belletti et al.(2012)以性为变量,考察了希伯来语儿童和意大利语儿童对关系从句的理解,发现关系从句中两个名词成分不一致的性匹配可提高希伯来语儿童宾语关系从句的理解水平。这说明边缘特征EF不一定是影响儿童相关关系从句理解的唯一因素。汉语没有性、数、格等形态表现,我们的研究所涉及的情况比较单一,从句中主语和宾格均为有生命性的名词性成分。目前还不清楚如果改变汉语关系从句中两个名词成分的属性是否会阻断RM效应。所以对边缘特征EF的作用及RM效应的本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标签:;  ;  ;  ;  ;  

汉语特殊语言障碍儿童关系从句理解研究_从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