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患者院内急诊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论文_张海燕

(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急诊中心 江苏泰兴 225400)

【摘要】目的:分析院内急诊护理干预用于骨折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骨折患者7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对患者进行院内常规护理,观察组对患者实施院内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为(4.27±1.28)分,对照组为(6.05±2.03)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14%,对照组为77.14%。结论:院内急诊护理干预用于骨折患者的护理中,能够缓解疼痛值得推广。

【关键词】骨折;院内急诊护理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3-0209-02

骨折指的是骨头或者其结构发生部分断裂或者完全断裂,儿童和老年人由于自我保护能力较差,骨折的发生率较高[1]。如果骨折患者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和治疗,可能会留下后遗症,影响身体功能,除了及时的治疗,治疗期间有效的护理对于患者治疗后的恢复也非常重要[2]。本研究主要分析院内急诊护理干预用于骨折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现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在下文进行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任意挑选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70例骨折患者参与研究,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病理确诊为骨折;没有意识障碍;没有其他系统疾病以及严重并发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16~65岁,平均为(33.7±4.3)岁;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18~66岁,平均为(35.1±4.7)岁。比较两组各项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具备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实施院内常规护理,主要是待患者入院后做好患者的安置工作,做好急诊手术准备工作,根据患者需要给予护理服务。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院内急诊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入院后处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立刻帮助患者建立静脉通路,选择合适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失血性休克,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多建立一条静脉通路。抽取患者血液样本进行化验后帮助患者配血,一条静脉通路输注生理盐水,一条输注血代制品,帮助患者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及时清除,如果患者血氧饱和度偏低、呼吸短促、出现低氧血症,给予吸氧治疗,速度控制在每分钟5L,必要情况下采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或者面罩正压吸氧治疗。

1.2.2伤口止血处理:如果患者骨折属于开放性,入院后立刻将无菌纱布覆盖在伤口处,详细记录患者伤口情况。如果患者伤口存在较大量出血,应该选择止血带止血,最好选择气囊止血带,一般上肢止血带压力控制在40~50kPa,下肢压力控制在60~80kPa之间;上肢部位应该在上臂上1/3处,下肢部位在大腿部上1/3处[3]。如果伤口不方便使用止血带,可以选择纱布对伤处进行填压完成压迫止血。最后要正确固定骨折处,首先选择小夹板进行外固定,便于患者接受急诊治疗以及治疗途中的搬运。

1.2.3骨折固定:依照骨折所在不同部位选择不同的固定方法,脊柱骨折患者不能随意翻身或者搬动;四肢骨折患者患肢固定的材料必须合适,之后将抬高患肢局部;肋骨骨折要选择半卧位哦或者坐位;股骨颈骨折要让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局部外固定选择的外固定材料要合适,可以选择骨或皮肤牵引、可反复塑型高分子石膏、支具等,固定时要保持合适的松紧,保证血液流通。如果是开放性伤口,要用冷开水冲洗伤口,清洗消毒后在进行包扎,如果为复杂多发性骨折,没有办法选择石膏、夹板等固定,可以选择骨牵引、皮肤牵引进行临时固定,要保证合适的牵引角度及牵引锤重量。

1.2.4做好搬运、交接工作:搬运和交接工作的顺利完成是保证患者及时接受治疗的关键,运送患者进行X线检查应该选派专业护理人员陪同,避免患者损伤加重或者出现新的损伤。如果患者骨折部位在脊柱,转运时要选择颈托或者硬物件支撑颈部,移动患者时候选择硬木板代替软担架。完成紧急处理、检查后,等到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再送入手术室准备手术治疗,送入病房后护理人员要与手术室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工作,介绍患者当前情况,告知止血带使用时间,避免长时间使用止血带导致血液不流畅。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评分,选择VAS评分量表,分值范围为0~10分,10分为疼痛难以忍受,0分为没有疼痛;8~10分为重度疼痛,4~7分为中度疼痛,1~3分为轻度疼痛[4]。另外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比较满意率。

1.4 统计方法

选择SPSS 19.0对研究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用%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χ2检验。用(x-±s)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t检验。P小于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疼痛情况

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轻度疼痛和中度疼痛都多于对照组,重度疼痛少于对照组,两组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表1 两组疼痛情况比较

3.讨论

骨折在全身各个部位都可能发生,大部分骨折患者为单发性骨折,仅有少数患者多处同时发生骨折[5]。骨折多属于突发性创伤,患者通常需要承受较大的心理负担,因此在护理时还应该注重患者心理的护理。院内急诊护理干预提高了护理的全面性和主动性,护理人员主动分析观察病情状况,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给予针对性的护理,从患者入院到患者正式接受手术治疗,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一系列护理服务,提升了患者治疗前的舒适度,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疼痛程度,也提升了患者的依从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疼痛评分为(4.27±1.2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6.05±2.03)分,观察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7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院内急诊护理干预用于骨折患者的护理中能够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郑兰华.损伤控制理论在交通事故伤骨折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5,47(1):83-86.

[2]谭春兴,林巧,谭丽萍等.损伤控制理论在骨盆骨折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4):68-69.

[3]张洪波,陈晓安.多发性骨折60例的急诊护理[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3,34(5):后插3-后插4.

[4]罗彩虹.218例急诊科急性骨折患者的疼痛管理[J].护理学报,2013,(7):56-57.

[5]王俊青,颜晓虹.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护理(附32例病例报告)[J].中外健康文摘,2014,(10):256-257.

论文作者:张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7

标签:;  ;  ;  ;  ;  ;  ;  ;  

骨折患者院内急诊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论文_张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