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港口路片区城市内涝原因及解决途径论文_邝柔安

佛山市禅城区引排水调度中心 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本文就针对城市内涝之水浸黑点港口路水浸内涝的原因对港口路片区排水管网进行改造、优化布置后解决了水浸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城市内涝;排水管网;改造布置

近年来内涝水浸为特点的城市型水灾害问题给居民的生活和出行带来了不少不便和困扰,也成了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热点,每逢下大暴雨时,港口路成了“港”已是街知巷闻了,现对分析群众最关注的港口路水浸内涝原因问题,并解决内涝问题的途径进行探讨。

一、港口路片区内涝水浸情况介绍

在2011年-2012年期间的大暴雨期间,哪怕是降雨量为50毫米

还是150毫米,每次暴雨都导致该片区成了“水城”、“港”的称号,该片区的港口路、新明路、澜石三路、华新路、江湄路等多处路段都出现积水、水浸街现象,其中港口路部分路段积水深达70-80厘米。由于道路积水较深,造成多辆汽车熄火,行人无法通行,多处交通要道交通堵塞,给附近居民和楼盘的开发建设、车辆的出行带来很大的影响。下面几张图是2011年-2012年下大暴雨期间港口路水浸内涝的情景:

道路水浸情况(1) 道路水浸情况(2)

道路水浸情况(3) 道路水浸情况(4)

二、港口路片区内涝原因分析

经过多次的现场调查及查阅了港口路及其周边路段的地形资料

和市政排水资料,分析原因主要如下:

(一)气候方面

特大暴雨降雨量超过了该片区现有的排涝能力。特别是2011年-2012年汛期的暴雨降雨强度大、时间长、雨量集中。

(二)排水管网问题

1、港口路及其周边路段排水管、渠破损

港口路片区的排水管网最早建于1996年,管材为普通水泥管,至今已年代历久,导致部分排水管渠破碎老化、接口脱落现象严重、雨水进水口严重破损,而且部分管网里面由于有榕树根生长造成管道堵塞,导致排水不畅,严重影响排水效果。

2、现状排水管径偏小及管径不统一

雨水系统的设计重现期偏低,经核算为0.5~1年,并且大部分路段只能达到0.5年,排涝标准偏低,随着周边大型楼盘的开发,城市防洪排涝标准的提高,新的城市规划要求该片区的市政排水能力不低于2年一遇的重遇期。港口路现状的排水管网无法承担较大暴雨期间的排涝。

3、现状排水节点没有连通

由于港口路片区的港口路、文华路、江湄路等路段的大部分雨水排入澜石三路的方渠,但该方渠未与周边内河涌连通,故该片区的雨水要靠远水路的澜石大涌排出到东平河,而澜石大涌至东平河的距离有4.1公里左右,导致在大暴雨时雨水无法及时排走。

三、解决港口路片区内涝问题的途径

(一)规划先行,进一步提高规划水平

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立足实际、适度超前的原则,高水平规划禅城区排水工程将港口路的排水标准从现状0.5-1 年的雨水重现期标准提高到2年一遇,按更高标准建设该片区的排水系统。

(二)对该片区的排水管网进行改造并修复原有破损的管网

世界发达城市在发展中同样遭受过城市内涝问题的困扰,通过积极的探讨,他们及时转变了思想观念。为此,在排水系统方面,我们借鉴法国的巴黎,他们建造宽大、整洁、通畅的排水系统。针对以上的原因,我们对该片区的排水管网进行优化改造:

1、将华新路与港口路交汇处的排水管连通。

2、将澜石三路现状方渠和西侧新市涌及文华路北侧内河涌连通。

3、将港口路和江湄路排水管连通。

4、是将江湄二路(纵一路至港口路)现状管和西侧方渠连通,解决江湄二路和港口路交叉口瓶颈问题。

港口路片区改造、修复的管网范围如下图所示:

通过这些改造后,港口路片区的排水管网达到了进一步优化的目的,雨水排放增加了出路,同时由于缩短了排水出路的距离也达到加速排走的效果。

(三)建立排水管理体制

三分在规划,七分在管理。管理部门建立定期巡查排水管网和清疏淤泥和杂物的长效管理体制,加强排水管网的保养和维护,最大限度发挥排水设施的排水能力。

我们知道暴雨洪水都是自然现象,解决城市内涝水浸问题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发现了问题,我们要积极开创思路,多寻找解决途径。正如我们发现港口路这个城市内涝问题后,寻找多方面的途径对此进行改造,确保了排水的畅通最终消除了该片区的城市内涝现象。

论文作者:邝柔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  ;  ;  ;  ;  ;  ;  ;  

探讨港口路片区城市内涝原因及解决途径论文_邝柔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