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形势的回顾与展望_波黑论文

国际政治形势的回顾与展望_波黑论文

国际政治形势回顾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形势论文,政治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1995年回顾

1995年正值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50周年,世界各国在这一重要的历史性年份里,从回顾历史中寻求启示,调整政策,更加着眼未来,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流同强权政治进行了激烈的较量,国际关系在许多方面经历着具有深远意义的变化。

(一)全球多边高层外交活跃,和平与发展的势头明显增强。通过联合国50周年纪念大会、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联合国社会发展首脑会议、第11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等一系列世界性和区域性大会,各国领导人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共同规划新世界,在诸多领域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联合国宪章确立的和平、发展、平等与正义的宗旨再次得到肯定;核不扩散机制进一步强化;区域及跨区域经济合作更加深入、具体、务实;维护独立自主的原则更加深入人心,少数大国颐指气使、强加于人的作法日益不得人心,发展中国家对新形势下强权政治的认识、抵制进一步加强。

(二)大国关系经历深层次调整,一超与多强的矛盾突出。美国“一超”的优越感与危机感同时增强,试图主宰世界的气势有所上升;俄罗斯的大国意识和民族主义情绪增强,维护其传统势力范围的姿态趋硬;英、法和德、日谋求发挥其大国作用的力度也明显加大。大国外交既注重国际格局的现实,又着眼于在未来格局中谋求有利定位,一超与多强的战略目标相互抵触,未来大国关系的基本框架在现实碰撞中开始调整:美国力图削弱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引起俄强烈反弹,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理想色彩淡化,一度被掩盖的战略对手态势再趋明朗;美国对华战略以接触为名、行遏制之实,两国关系基本框架经受一次大幅度颠簸;美日、美欧关系经过不同程度摩擦与调整后,彼此间就维护现存同盟关系开始达成新的共识;美压俄抑中,促使中俄两国共同利益增多,建设性伙伴关系进入巩固、充实和拓展的新阶段;中国与欧盟各国的关系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发展。其他大国政策调整中对中国的考虑明显增多。

(三)西方国家遭受内部政治社会问题的强烈冲击,原苏联、东欧地区左翼力量明显上升。东亚经济模式影响扩大。美国、日本、法国等国恶性恐怖案件触目惊心;美国政府与国会间的预算危机导致部分联邦政府部门两度关闭;西欧政坛丑闻不断,传统政党威信大跌;日本政界共识减少,桥本新政权维系联合的纽带脆弱;等等。这表明西方国家执政当局根基普遍薄弱,运作机制的弊端充分显露,政治、社会和种族矛盾大幅上升。同时,左派力量在原苏东国家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在前苏东地区27个国家中,中、左派已在23个国家中执政;克瓦希涅夫斯基当选波兰总统,波兰政治的瓦文萨时代结束;俄罗斯共产党在国家杜马选举中成为第一大党。中国稳定、改革和发展的成功道路进一步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东亚经济发展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的吸引力不断增长。

(四)重大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取得显著成果, 大国对地区冲突的介入程度明显加深。波黑三方在巴黎正式签署全面和平协议,历时近4年的波黑战火基本平息;巴以达成并开始实施第二阶段巴勒斯坦自治协议,叙以和谈得以恢复,中东和平进程取得又一重大阶段性成果;朝美核框架协议中轻水反应堆问题解决,朝鲜半岛局势继续缓和;俄罗斯—车臣与纳—卡冲突得到控制。与此同时,一些大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卷入地区冲突的程度加深,彼此间的矛盾进一步展现,致使地区问题国际化、大国化,增添了热点问题的复杂性,如波黑问题受大国矛盾与西方强权干涉的影响,多次出现反复。

(五)中国外交工作刚柔相济,有力地回应了外部势力的挑战。中国综合国力继续发展,对现存国际力量结构形成一定程度的冲击,“中国威胁”论继续泛滥,“遏制中国”论有所抬头,外部势力在台湾、香港和西藏等问题上,对我制造了诸多麻烦。我外交工作遇险不惊,沉着对应。通过高层互访,扩大了友好队伍,改善了周边环境,遏制了“台独外交”的势头,促进了对外经贸发展,增强了我国国际影响。

二、1996年展望

1996年将是又一承前启后的重要年头。世界正式跨入战后第二个50年发展时期,各国将更加冷静地着手解决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并可望取得一系列具体成果。受美俄等国大选进程牵动,国际关系将在现存基本框架下发生不同程度的微调与起伏。

(一)美俄日等国选举年政局复杂多变,执政当局根基薄弱。

美国大选前景不明。克林顿决意谋求蝉联,共和党可能推出多尔与之一争高下。美国经济势头迄今未减,短期内衰退的可能性不大;共和党求胜心切,旗帜早打,在选民中的威信下降;克林顿“外交低能”形象有所改观。因而,目前竞选形势总体上对克林顿略为有利。然而,经济复苏带来的实惠与大多数选民的期望相去甚远;相当一部分选民对两党政治失去信心,持票待观,游离票源很大;民主党内临战失和,倒戈现象严重。克林顿的竞选地位仍相当脆弱。鉴此,共和党将继续利用国会为克林顿政府制造麻烦,奋力一搏:一是在预算问题上保持压力;二是利用白水事件大做文章,多尔将白水事件与水门事件相提并论,并公开声称白水事件将成为选举中的一个问题;三是在外交领域相机发难。竞选双方旗鼓相当,斗争将异常激烈。

俄政局变数很大。杜马选举将从两方面牵动俄政局发展。一是内阁构成的中性色彩增强。俄共成为杜马第一大党并力求联合中左派力量以形成杜马中最大政治派别,将推动叶利钦更加倚重切尔诺梅尔金,以继续其改革方针,防止俄共重新掌权;现政府从确保政策连续性出发,已经并将继续更换某些内阁成员,设法减少政府与杜马间的对立。二是在6月总统选举中,俄政治势力的天平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向右回摆。杜马左倾化趋势加强,将推动民主派力量寻求重新整合;由于农业党和公众大会在杜马选举中失利,中左派力量的联合也面临诸多困难,久加诺夫和列别德在总统选举中对叶利钦的威胁减弱。这种形势可能促使叶利钦在2月份正式宣布谋求竞选连任。然而, 由于健康状况和改革成效不佳,叶利钦也可能与切尔诺梅尔金同时参选,并可能在大选临近时主动退出,以确保切尔诺梅尔金为首的民主派获胜。

日本政治力量的分化、组合加剧,自民与新进两党对峙局面趋于明朗。村山辞职,桥本龙太郎继任首相,三党联合政权中的自民党色彩更加浓厚。然而,由于社会党和新党魁党首脑无意留任于新内阁,执政三党联盟失和,桥本政权基础薄弱。小泽一郎出任新进党党首,并以举党一致地夺取政权为己任,更对现政权构成严峻挑战。自民与新进两党对峙局面实际上已经形成。近期,双方将围绕是否解散众院、提前举行大选展开一场角逐。桥本将尽可能推迟解散众院举行大选,以维持自民党主导的三党联合执政体制。另一方面,以村山辞职为契机,小泽问鼎心切,舆论也主张尽快取信于民。自民党与新进党将在年内展开一场生死较量,桥本内阁危机四伏,仍然难以摆脱过渡政权的阴影。

(二)现存国际格局变幅不大,新型大国关系的磨合过程有惊无险。

美俄关系:俄对外政策大权操在政府与总统手中,国家杜马中左派力量上升会促使大国主义进一步抬头,但对外交政策的直接影响不大;俄目前实力有限,难以承受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激烈对抗;选民关注的焦点在于恢复秩序与改善生活等国内问题。因此,总统选举前,当局将谨慎维护其大国利益,不时在有关问题上稍做姿态以免中左派借题发挥,但对美政策不会进行大幅调整;反对派总统候选人为扩大选民基础并为当选后的政策做铺垫,也不可能对美国等西方国家摆出过分好斗的姿态。如,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已明确表示,他热爱和平,西方根本不必害怕他及俄共的“镰刀锤子”图案。〔1〕鉴于俄中左派力量上升, 总统选举形势微妙,叶利钦等民主派候选人面临严峻挑战,美仍将在北约东扩和波黑等问题上保持克制,以避免过分刺激俄大国主义情绪,防止中左派和极端民族主义影响进一步扩大。因此,美俄关系的摩擦将暂时趋于淡化。

美欧日关系:美国将谋求进一步理顺与欧、日的同盟关系,维护其在同盟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对欧洲,美国将着力落实马德里欧美首脑会议签署的《跨大西洋新纲要》和《欧美共同行动计划》,维持彼此间合作,避免在竞争中相互伤害,巩固其在大西洋联盟中的领导地位。对日本,美将借克林顿4月访日之机,签署日美安全保障宣言, 设法缓和冲绳事件引起的反美情绪,并企图在所谓的“中国因素”问题上谋求共识,巩固新的日美安全同盟体系。另一方面,欧日谋求自主外交和独立防务的力度将有所加大。其中,日本将在新的日美安全保障体系下加速其大国化进程,扎扎实实地增强其防卫努力,进一步提升其武器装备水平。日已确定1996年度防卫费用比上年度增长2.58%。欧盟政府间会议将在谋求共同外交与防务政策方面做出新的努力。法国外长德沙雷特已明确表示,法国不打算接受一个被美国统治的单极世界;法国防部长米永则主张西欧联盟建立一个欧洲参谋部,使大西洋联盟建立在“两个平等的支柱”之上。法德两国将成立联合公司,在军事卫星和导弹领域开始具体合作。此外,美欧日将围绕区域合作问题展开新的竞争。欧盟通过欧亚首脑会议,加快参与东亚地区经济的步伐,将使美欧日三方角逐亚太地区的态势更趋明朗;欧盟逐步实施东扩、南下战略,美国在中东欧、地中海和北非地区进一步面临被排挤的危险,因而将被迫做出某种反应,特别是加大对北非的外交力度。欧日加紧对拉美地区的渗透,美国在“后院”的独占地位进一步受到挑战。美欧日三方在现存关系框架下展开新的竞争,将使美国在维护其领导地位过程中遇到更多的麻烦。

(三)核不扩散机制进一步强化,新军备竞赛的危险令人担忧。全面核禁试条约(CTBT)的谈判进入最后较量阶段并可望于年内签署。去年通过的核不扩散条约(NPT)原则和目标宣言明确规定,不迟于1996年结束关于CTBT谈判,美英法德日五国也于去年10月中旬达成非正式协议,主张在今年4月上旬以前实质上结束该条约谈判并在9月签署。因此,要求加快条约谈判的压力将明显加大。但条约文本中尚有1200处政治和技术方面的分歧有待解决,条约能否按美国提出的时间表如期达成,令人怀疑。CTBT的签署标志着国际核不扩散机制进一步加强。

但是,NPT和CTBT本身的局限性以及核查技术水平的不平等, 将使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效力大打折扣。NPT只阻止无核国家研制、 获取核武器,却不阻止有核国家拥有、改进甚至使用核武器;CTBT也只禁止核试验,而不禁止维护核优势及使用核武器;核查对技术强国有利,发达国家可借此获取军事、经济情报,对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国家机密构成新的威胁;特别是美国业已宣布将于今年开始进行一系列“亚临界核试验”,力求超越CTBT的约束,确保能够在计算机上设计新的核弹头,维持其核优势。因此,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在该问题上的旧矛盾难以解决,而且可能出现新的矛盾。

同时,随着美日韩等国或地区加紧发展反导弹防御系统,新军备竞赛的危险令人担忧。美参议院已通过决议,要求美应在2003年以前建立一批反导弹基地,并规定1996财政年度拨款30亿美元用于发展反导弹防御系统。美俄于1995年12月6 日就修改《反弹道导弹条约》达成协议,解除了对高速导弹防御系统的限制。日本用于反导弹防御系统的研究经费将从1995年的20万美元猛增至470万美元。 美韩将继续在朝鲜半岛部署“爱国者”导弹,台湾将于年初派员赴美,商谈购买美战区反导弹防御系统。美日等发展反导弹防御系统,谋求新的战略优势,无疑将损害中等核国家战略核力量的有效威慑能力,破坏现存战略稳定性,诱发新军备竞赛,干扰国际裁军与军控进程。

(四)重大热点的政治解决继续加快,个别地区可能有所反复或出现新的冲突。

中东和平进程继续有所进展,但某些问题最终解决的前景不容乐观。随着拉宾遇刺和佩雷斯继任,以色列外交的拉宾时代宣告结束,佩雷斯将以其特有的风格加快中东和平进程。以色列可望完成从约旦河西岸撤军,塔巴协议中规定的其他具体内容也将逐步得到全面落实。此外,以色列准备在戈兰高地问题上向叙利亚做出重大让步,同时谋求与美国达成一项防务公约,由美国为其提供预警和防务支持,以缓和国内舆论的压力;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也已明确表示,如果以色列在谈判中进一步采取灵活态度,叙将支持加快中东和平进程;克里斯托弗最近在中东进行的穿梭外交,说明美国对中东和平进程的推进力度也明显加大。种种迹象表明,叙以和谈有可能在年内取得某种进展,并推动以色列和黎巴嫩之间的谈判进程出现转机。另一方面,随着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诸如耶路撒冷归属和巴勒斯坦政治地位等具体问题将更加引人注目,其最终解决的难度依然很大。

波黑重建任重道远,有关各方介入步伐可能加快。波黑冲突各方签署和平协议、波黑塞族宣布结束战争状态及北约接替联合国维和部队使命后,波黑和平进程进入一个新阶段,围绕维和与重建问题的矛盾将日益突出。一是西方设计的波黑国家形态能否正常运作令人怀疑。根据协议,波黑将形成“一个国家、两个政治实体和三支军队”的特殊结构。由于穆、塞、克三大民族间的积怨甚深,波黑国家内部缺乏凝聚力,三方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和睦相处。二是北约维和使命极具风险。波黑塞族公决拒绝代顿协议,在这种情况下,北约拒不接受联合国波黑维和受挫的教训,继续奉行以武力强制实施和平的政策,特别是美国与土耳其就加强波黑穆族军队达成协议,继续偏袒穆族,可能招致塞族报复,从而引发波黑战火重燃。克林顿很可能继索马里之后,在喀尔巴阡山再摔一个大跟头。三是美欧俄将围绕波黑重建与维和问题展开新的争夺。美国冒险出兵波黑,旨在加紧实施其巴尔干战略,暗中推动北约东扩以巩固其在欧洲安全事务中的领导地位,扩大在伊斯兰世界的影响,欧盟也将力求主导波黑政治经济重建工作,这可能导致美欧争执进一步加深;东欧地区原华约诸国参加波黑维和以加强与北约联系,可能强化北约东扩战略,从而使俄罗斯在北约东扩问题上面临更加难以应付的局面。

再一方面,阿富汗内战可能出现扩大化趋势,印巴在克什米尔的争端可能升级。

(五)“遏制中国”论受到诸多牵制,中国总体外交环境将继续有所改善。

美国总统选举可能引起新的对华政策大辩论,“遏制中国”论再泛及美国对华政策中的短期行为将导致两国关系再次出现颠簸。然而,由于中美在战略上拥有诸多共同利益,双方经贸关系日益密切,亚太各国在和平与发展问题上已取得明显共识,“遏制中国”论难成气候,中美关系仍将保持交往不停、摩擦不断、斗而不破、合作共存的基本特征。

中国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关系将稳步改善与加强。其中,中俄两国在国际问题上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叶利钦访华将使两国关系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日本少壮派力量上升,对华姿态可能趋于强硬,但中日两国友好关系的大方向难以逆转。在核试验问题上,中国将保持应有的克制并在CTBT签署后停止试验,日本则表示不将核试验与日元贷款联系在一起。中欧、中印和中越关系稳步发展,合作面将有所扩大,中国与拉美地区主要国家的伙伴关系也将进一步改善和发展。

注释:

〔1〕路透社莫斯科1995年12月17日英文电。

标签:;  ;  ;  ;  ;  ;  

国际政治形势的回顾与展望_波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