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监测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应用论文_葛鸿,姜国萍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神经外科 266033

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图监测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脑电图、脑脊液、头颅MRI、头颅CT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脑电图、脑脊液、头颅MRI、头颅CT检查异常率分别为91.25%、71.25%、76.36%、36.11%。脑电图检查病毒性脑炎的异常率明显高于脑脊液及影像学检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电图对诊断病毒性脑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同时应结合其临床特征及其他检查共同对早期病毒性脑炎做出诊断。

关键词:脑电图;脑脊液;MRI;CT

病毒性脑炎是指由腮腺病毒、流感病毒以及肠道病毒等侵袭脑实质所引起的炎性疾病。病毒性脑炎临床症状不典型,在临床上经常会发生误诊误治的情况,因此临床诊断需要与辅助检查相结合,脑电图检查病毒性脑炎具有经济、简便、无创、可重复、异常率高等优点[1]。本研究探讨脑电图监测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男58例,女22例,年龄为6~63 岁,平均(17.5±2.5)岁。均为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上呼吸道感染和(或)腹痛、腹泻和(或)口咽部疱疹、头痛、头晕、呕吐,少数有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烦躁不安、胡言乱语、抽搐,意识不清、昏迷等。

1.2脑电图检查

采用美国尼高力Nilolet V32型数字化EEG仪,根据国际10-20系统标准安放电极采集描记EEG。对清醒能合作患者均进行睁闭眼或(和)过度换气实验,描记时间为1~3 h,不合作者给予镇静剂。

1.3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异常标准:细胞总数增高,蛋白质轻-中度增高(0.5~1.5g/L),糖和氯化物正常,脑脊液离心涂片检查未发现致病菌,脑脊液培养阴性。

1.4影像学检查

采用SIEMENS SOMATOM PLUS 4型螺旋CT进行颅脑平扫及增强扫描;使用PHILIPS 3.0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常规行头颅横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TlWI、T2WI、FLAIR序列及增强扫描。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行χ2检验,组间比较运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脑电图检查结果

80例患者均进行脑电图检查,其中,脑电图异常73例(91.25%),大致正常7例(8.75%),弥漫性慢波背景上存在棘波、尖波、棘慢综合波、尖慢综合波18例,一侧或双侧低电压5例,双侧弥漫性高幅δ波27例,阵发性或持续性高幅2~3.5 Hzδ波或4~7 Hzθ 波14例,持续性1~3 Hz高幅或极高幅紊乱δ 波9例。

2.2脑脊液检查结果

80例患者均进行脑脊液检查,24h 内腰穿结果:脑脊液检查异常57例(71.25%),其中23例细胞及蛋白均增高,27例单纯细胞数增高,7例单纯蛋白增高。

2.3影像学检查结果

80例患者中72例进行颅脑CT检查,26例(36.11%)CT检查结果异常。其中位于枕叶5例,位于额叶7例,位于颞部8例,脑室系统扩大2例,脑室系统缩小2例,外部性积水2例。CT 平扫病灶呈低密度,边界不清;增强扫描时脑膜、室管膜及脊膜明显强化12例。

80例患者中55例进行颅脑MRI检查,42例(76.36%)MRI检查结果异常。其中位于枕叶5例,位于额叶7例,位于颞部8例,脑室系统扩大2例,脑室系统缩小2例,外部性积水2例。MRI 平扫呈长T1信号,边界清晰,未累及内囊,无强化7 例,脑回样强化2 例。

2.4脑脊液、脑电图、影像学检查异常率的比较

脑电图检查病毒性脑炎的异常率明显高于脑脊液及影像学检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脊液、脑电图、影像学检查异常率的比较,见表1。

3讨论

病毒性脑炎患者没有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在疾病早期容易漏诊或误诊[2]。病毒性脑炎常造成神经系统上行激活障碍[3],出现精神症状如情感障碍、智能损害,轻者数周至数月能恢复至最大限度,危重者则可导致后遗症,甚至死亡[4]。病毒性脑炎时,神经传导功能减慢并使神经元去同步化,使脑电活动严重失常[5],导致放电频率出现异常。脑电图检查一种常用的电生理检查手段,能够识别脑部异常放电,因此能早期对病毒性脑炎进行诊断[6]。

病毒性脑炎早期或者症状较轻者以脑电图检查θ波活动为主,重者可出现高波幅δ波、θ波或局限性慢活动,因此当脑电图检查出现弥漫性中至高波幅θ波或δ波,应考虑患者有病毒性脑炎的可能。国内学者研究发现,脑电图检查结果与病毒性脑炎临床症状有较高的一致性[7]。本研究发现8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中脑电图异常73例,异常率达91.25%,这与郑丽莎[8]等研究结果相似。脑电图检查不仅异常率高,而且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重复性强,费用较低,容易被患者接受。

从脑脊液中分离出病毒可明确诊断病毒性脑炎,本研究中,脑脊液检查异常率为71.25%,明显小于脑电图异常率91.25%,说明病毒性脑炎早期脑脊液中难以分离出病毒。头颅CT 及头颅MRI 检查能够了解病毒性脑炎患者病变的部分范围及其程度,有报道指出,头颅MRI 发现脑部有灶性改变的患者,出现后遗症的几率较高[9]。本研究中,头颅CT 及头颅MRI 检查异常率分别为36.11%、76.36%,尤其头颅CT异常率更低,这可能是由于疾病早期,脑水肿不明显,头颅CT难以出现异常改变等所致。虽然脑脊液、头颅CT、头颅MRI等检查异常率低于脑电图,但由于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在诊断病毒性脑炎中可以作为脑电图的有益补充。

综上所述,脑电图对诊断病毒性脑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同时应结合其临床特征及其他检查共同对早期病毒性脑炎做出诊断。

参考文献:

[1] 王怡青,董万利.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及预测预后的应用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14,16(4):521-523.

[2] 黄影柳,龙志刚,黄丹.150例发作性疾病动态脑电图的诊断价值[J].海南医学,2010,2(11):9-10.

[3] 杨映红.脑电图监测在病毒性脑炎诊断及预后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7):116-117.

[4] 王艺玲,雷叶青,王海裕,等.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病情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6):60-61.

[5] 石志杰,孙美珍,程霞.脑电图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及预后评估[J].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15,24(5):318-320.

[6] 余艳.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2,10(6):54.

[7] 黎惠贞.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诊断及判断预后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2,18(33):296-297.

[8] 郑丽莎,赵传胜.46例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及临床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42(10):944-945.

[9] 王珺,范玮,李尔珍,等.脑电图监测对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病情及预后的评估意义[J].北京医学,2014,36(6):440-443.

论文作者:葛鸿,姜国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3

标签:;  ;  ;  ;  ;  ;  ;  ;  

脑电图监测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应用论文_葛鸿,姜国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