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健脾泄浊汤联合西医常规对慢性肾衰竭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_邓志辉

永兴县人民医院肾内科 湖南永兴 423300

摘要:目的:评价益肾健脾泄浊汤联合西医常规对慢性肾衰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自2016年11到2017年11月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应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益肾健脾泄浊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免疫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显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对比显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健脾泄浊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肾衰竭,既可改善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又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益肾健脾泄浊汤;西医常规;慢性肾衰竭;疗效

慢性肾衰竭是一种临床最常见的肾脏疾病,其是由于多种不同原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导致肾脏出现萎缩,使其基本功能不能正常运行,临床出现水、电解质、酸碱水平紊乱,同时随着病情的发展,还会累及于全身各器官,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1]。在临床治疗中,多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并不能达到预期期望。随着中药学的发展与进步,临床实践表明[2],将中医药益肾健脾泄浊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有效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基于以上背景,评价益肾健脾泄浊汤联合西医常规对慢性肾衰竭的应用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自2016年11到2017年11月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40-77岁,平均年龄(58.9±10.9)岁,病程2.5-22.9年,平均病程(12.2±7.4)年,其中糖尿病肾病11例、梗阻性肾病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6例、慢性肾盂肾炎10例;观察组男25例、女14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9.1±11.2)岁,病程2.8-23.1年,平均病程(12.6±7.2)年,其中糖尿病肾病11例、梗阻性肾病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7例、慢性肾盂肾炎9例。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不具明显差异(P>0.05)。诊断标准:符合肾脏病学关于慢性肾衰竭诊断标准[3]。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与本院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确诊病情后,对照组应用西医常规治疗,即要求患者低脂、低蛋白、低盐饮食,蛋白摄入量每天每千克不可超过0.8g,同时纠正患者电解质紊乱、机体酸中毒,以维持高血压与肾小球高压的稳定,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原发病给予针对性治疗[4]。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益肾健脾泄浊汤治疗,药方组成:枳壳、白术各10g,制大黄12g,生地黄、积雪草各15g,茯苓20g,丹参、党参、山茱萸、生黄芪、山药、丹皮各25g,调和诸药,先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后再进行煎制,每天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9w。

1.3分析指标

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IgM、IgG、IgA)、T细胞亚群(CK4+、CK8+、CK4+/CK8+)]、炎症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总有效率评价标准:临床症状及体积基本消失,Cr下降程度超过30%为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Cr下降程度超过15%为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Cr较治疗前无变化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应用荧光免疫标记法对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进行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22.0,采用()表示、行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检验计数资料,若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显效28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97.4%(38/39);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82.1%(32/39),组间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5.014,P<0.05。

2.2比较免疫功能

免疫球蛋白水平、T细胞亚群指示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对比(;n=39)

论文作者:邓志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  ;  ;  ;  ;  ;  ;  ;  

益肾健脾泄浊汤联合西医常规对慢性肾衰竭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_邓志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