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波长激光治疗眼底病的临床价值论文_梁娟

(苏州理想眼科医院 眼底病科 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目的:分析多波长激光治疗眼底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68眼)眼底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以多波长激光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治疗后视力(0.64±0.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5±0.17)(P<0.05)。结论:多波长激光治疗眼底病有显著效果,可改善患者视力,值得推广。

【关键词】眼底病;多波长激光;药物

【中图分类号】R77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7-0075-02

眼底病即视网膜疾病,病变虽多种多样,但各种不同病因出现的病变其形态有许多相似之处,因不同病变累计部位不同,因此症状有所不同。此外,还有视网膜特有的改变,如色素变化、玻璃体视网膜增生性改变等[1],可严重影响患者视力[2],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失明。目前眼底病主要治疗措施为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均有一定效果[3]。为寻找眼底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我们选取了46例眼底病患者,随机分组后分别行药物治疗与多波长激光治疗,结果显示后者疗效更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门诊收治的46例(68眼)眼底病病人,行视力、眼压、裂隙灯前节检查、散瞳前置镜下眼底检查,黄斑OCT检查,必要时联合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等明确诊断,将屈光间质混浊严重及其他需行手术治疗的眼部病变等患者排除。在患者知情同意后将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32眼),男13例,女10例,年龄43~71岁,平均(56.5±3.9)岁;疾病类型:视网膜单纯裂孔所致玻璃体少许积血患者6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7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Ⅲ期、Ⅳ期共9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10眼。观察组23例(36眼),男14例,女9例,年龄41~70岁,平均(56.3±3.8)岁;疾病类型:视网膜单纯裂孔所致玻璃体腔少许积血患者7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7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Ⅲ期、Ⅳ期患者共10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12眼。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依比威药品有限公司,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070370)0.5g,每日2次,连续用药30d。同时辅以维生素B1、B2及维生素C治疗。

观察组以多波长激光治疗,先对除视网膜裂孔外的患者展开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记录病变部位、程度。瞳孔散致最大,对患眼滴0.5%盐酸奥布卡因1~2次,行表面麻醉后,采取美国科医人公司Vision One多波长机借助全视网膜激光镜。在裂隙灯下观察眼底,寻找病变部位,调整适当激光参数,瞄准病变组织,发射激光,使之形成有效激光斑,达到光凝作用。普通患者经20~450点发射后即可治愈,而若病变范围较大,可分为2~4次治疗。术后辅以泼尼松龙滴眼液抗炎治疗。

1.3 观察指标

(1)评价临床疗效[4]:治愈:治疗后黄斑OCT图片上原病灶彻底消失,或为激光瘢痕所取代;好转:治疗后黄斑OCT图片上原病灶显著减轻或得到控制;无效:黄斑OCT图片上原病灶未见改善,或有所加重。以治愈与好转人数占比之和统计总有效率。(2)统计治疗前后视力水平。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正态分布)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分析

2.2 治疗前后视力

治疗前两组视力为:对照组(0.12±0.06)、观察组(0.12±0.08),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为:对照组(0.35±0.17)、观察组(0.64±0.1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眼底病指的是在患者视网膜上发生的病变,在眼科疾病中十分常见,对患者视力水平与正常生活均有严重影响。常规药物疗法是通过羟苯磺酸钙胶囊改善微血管壁的高渗透性,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从而改善微循环,达到抑制新生血管及减轻原有血管的渗漏,然而药物治疗所需周期长,疗效并不十分理想,因此广大患者希望能通过一种迅捷而可靠的技术来解除疾病的痛苦。

物理疗法是眼底病治疗中的常用方法,且激光在眼科的应用是从眼底病的治疗开始。用于眼底病治疗的激光主要是光热效应激光。近年来在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多波长激光技术逐步完善背景下,广大患者对多波长激光疗法的接受度日益提高。该疗法是借助不同波长的激光在眼内组织的穿透性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吸收性不同,使激光所生成的生物热凝效应,到达不同病变部位,从而对视网膜内不同层次部位异常组织破坏,使病灶发生瘢痕愈合,进而对疾病加以治疗的方法。与常规的单一波长激光治疗相比,多波长激光的治疗针对病灶部位更精确,正常组织损伤更小,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治疗后视力(0.64±0.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5±0.17)(P<0.05),印证了多波长激光对眼底病的良好应用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在多波长激光治疗过程中,首先应对患者病症的具体情况详细了解,展开黄斑OCT检查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以便准确把握病情,为激光治疗提供准确依据。同时,多波长激光应用中可能会因操作者的操作熟练程度及经验而引发不良反应[5],临床医师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光斑大小、曝光时间长短及功率的大小等参数,同时在行黄斑附近光凝时应随时核对黄斑中心凹的位置,防止损伤黄斑中心凹;若实施过度光凝治疗极易损伤到视网膜;当视网膜出血时应停止激光,小的出血,可应用激光接触镜轻压眼球约20s,出血便可停止,若出血较多,进入玻璃体腔则立即停激光,包扎双眼,嘱患者安静休息,待出血吸收后再做激光;对光凝周边视网膜时容易损伤虹膜瞳孔缘,发生后,需应用激素滴眼液或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处理2~4d[6]。

综上所述,多波长激光治疗眼底病有显著效果,可改善患者视力,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葛坚.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95-299.

[2]许迅.我国眼底病研究发展现状、进展和努力方向[J].中华眼科杂志,2014,50(11):801-803.

[3]郭斌,王莉,范钦华.整合医学思维与眼底病诊治发展[J].医学争鸣,2016,9(3):21-24.

[4]徐琼,赵明威,黎晓新.中国眼底病手术治疗的研究热点与挑战[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5,31(4):399-402.

[5]林冰,刘晓玲.眼底病激光光凝治疗操作技术要点[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3,29(5):526-528.

[6]张惠蓉.眼底病激光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68-171.

论文作者:梁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3

标签:;  ;  ;  ;  ;  ;  ;  ;  

多波长激光治疗眼底病的临床价值论文_梁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