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如何引导小班幼儿进行名画欣赏论文_黄琴

浅淡如何引导小班幼儿进行名画欣赏论文_黄琴

记得有人说:人的艺术修养只有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才能不断丰富和提高。所以我们让幼儿接触名画,接触经典作品有利于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通过对作品情感表现性的感受,透过作品对画家心境和个性特点的了解,有助于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发展;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自信心和积极的情感态度。但要在小班也开展这样的欣赏活动,一开始真的很担心,小班幼儿受语言表达、认知能力等的限制,可能不太会喜欢美术欣赏活动, 但我相信孩子是天生的艺术爱好者。因为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由于美术作品色彩协调,线条清晰,形象生动,有助于锻炼幼儿的视觉,又能够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艺术想象力,这也和幼儿喜欢形象美好、色彩生动、造型有趣的玩具和图片的一样。何况名画更是美术作品中的“佼佼者”,相信只要有好的方法加以引导,幼儿会喜欢名画的欣赏活动。为此,我用了以下的几个方法,效果还不错。

1 动手操作法

说到向日葵,大家自然就想到梵高,或者说,说到梵高,大家自然也会想到他笔下举世闻名的向日葵。但是,就幼儿艺术教育来说,仅仅为了介绍画家、增长一些有关美术的知识,或者为了分辨方位去欣赏他的艺术作品,都无法使幼儿感受到艺术的无限魅力,充分体会画家与画的那种融为一体的情感。怎么样才能让幼儿充分体会画家与画的那种融为一体的情感呢?就小班幼儿的水平,我准备了很多的向日葵花瓣请幼儿来展示画家的作品,虽然幼儿最初摆向日葵时,所有的向日葵几乎一个模样一个方向,画面单调,当幼儿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并经过仔细的观察之后,再摆时,就摆出不同方向的向日葵来,这时幼儿已经进入了创造美的境界之中及画家的意境之中,从中明白向日葵是向着不同的方向开放的,是向着大家开放的,它不会永远向着一个人微笑。这就是画家想要告诉我们的,让我们明白的道理。又如在欣赏蔬果画时,我准备了形状,大小,颜色不同的蔬果,并且有目的地引导幼儿选择实物摆放、布局,以体会白石老人构图之美妙。

2 讲述故事法

先给幼儿讲述一个小故事,然后从故事中的中明白画的意境,感受画的神韵。如在欣赏“毕加索的《三乐师》时,我先对这幅画进行了剖析,然后根据画家所想表达的意境,编了这样一个让幼儿容易理解故事。在一个晚上,在一间后面的墙壁没有窗户的房间里,有三个可爱的人,他们都非常喜欢音乐,所以不睡觉了,开起音乐会。首先上场的是一个穿白色的衣服的人,他是拉大提琴。你们看呀,他的身体随着音乐在不停地摆动着,拉得多带劲呀!接着上场的是一个穿格子的衣服的人,他是吹笙的,他很特别哦,还留着大胡子,头上的头发还一竖一竖的,像牙签一样,不过他的笙声很动听声,引来了树上的小鸟,小鸟好像在说:“吹得太棒了!”最后上场的是一个穿棕色的衣服的人,他是在唱歌。他笑笑的,长得很帅,高高的鼻子,大大眼睛打扮的酷酷的。唱起歌来声音洪亮悦耳动听,大家都听得全神贯注的。这真是一个奇妙的音乐会。这样通过故事让幼儿体会画家所要表达的合谐的快乐的意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情境教学法

是指向幼儿展示与主题有关的背景、实物、图片、录像、资料等,帮助幼儿进入主题情境的一种教学艺术。为了让孩子理解中国画作品中的意趣,老师为孩子营造了浓郁的艺术氛围,引导幼儿热爱自然、生命,积累审美经验。例如:为了配合欣赏吴冠中的作品《春笋》,我就带领孩子走进竹林,去发现美、感受美。欣赏齐白石的鱼虾画时,我们为孩子们准备了活的鱼虾,体验活虾在水里移动时的情趣、自由自在的快乐。在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图时,我用了录像,让幼儿通过观看无数的马在草原上奔驰,感受画家奔马,令人神思飞越,生发出朝气勃勃、奋发向上的力量。

4 音乐启发法

教育学家说:“音乐是思维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所以有人说,音乐是智慧的源泉,是开启灵感的一把钥匙。放一段精选的音乐,让孩子做出一件作品来表达他听到音乐后的感受。他可以画一幅画,做一件拼图,写首诗,编一段舞,或者写一篇关于这段曲子的音乐鉴赏。可以选用不同风格的曲子,著名的交响曲,进行曲,圆舞曲,甚至是一些经典的摇滚乐。《大碗岛的星期天》是法国点彩派画家修拉的代表作,它描绘的是巴黎西北方塞纳河中奥尼埃的大碗岛上一个晴朗的日子,游人们在阳光下聚集在河滨的树林间休息。画面上都是斑斑点点的色彩,太阳照射的地方有着强烈的闪光,整幅画给人一种在强烈的阳光下睁不开眼睛的感觉,而那些投射在草地上的阴影,有跿增了人物、树木的立体感。

在组织幼儿欣赏的时候,我选择了一段轻快活泼的小天鹅舞曲,请幼儿来听一听,说一说,当你听着这个曲子的时候想到了什么?想做些什么?然后再让幼儿来欣赏《大碗岛的星期天》,幼儿就能有初步的理解,这就达到了教学的效果。

经过一学期的尝试,我有这样的一个体会,并不是所有的孩子一开始就喜欢欣赏名画,懂得如何欣赏,期间有一个情感的改变过程:从不懂得欣赏方法也不爱看名画———喜欢看、但缺少方法———喜爱欣赏活动、具有初步的理解能力。从中可以看出幼儿情感激发依赖于幼儿审美理解能力,而理解力的提高进一步激发幼儿愉悦审美情感。幼儿审美情感还有赖于名画的内容和欣赏活动的组织形式,富有生命力的,适合幼儿年龄阶段,和生活较为贴近的内容及有趣的活动形式都能给幼儿带来新奇和愉悦。

名画作品表现手法多样,可让幼儿领略到各种技法的艺术效果;名画作品内容丰富,可扩大幼儿视野,使他们形象地接触到一个个陌生而有趣的广阔领域;名画作品思想内涵深刻,可让幼儿感受到绘画大师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别具匠心的审美创造……在画家的笔下,平凡的事物也会闪着耀眼的光芒。环境的熏陶、时间的积累,才会有名画与孩子的心灵相通,只有经常不断地欣赏、接触名画,才能激发孩子欣赏的激情、创新的欲望,名画的美给幼儿的感觉直观、具体、深刻,它能铭刻在儿童的情感和思想中终生难忘,让我将名画欣赏带到幼儿的生活中,让孩子在欣赏中获得一份熟悉、一份惊喜、一份感动,让孩子在名画的怀抱里学习、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三兴幼儿园

论文作者:黄琴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2015年8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3

标签:;  ;  ;  ;  ;  ;  ;  ;  

浅淡如何引导小班幼儿进行名画欣赏论文_黄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