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外汇基金协调运行研究_银行论文

我国地方外汇基金协调运行研究_银行论文

我国本外币资金协调运行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金论文,我国论文,本外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国内资金充裕与外国资金涌入的矛盾

1.国内储蓄率与投资率状况。据中国人民银行有关统计资料,“八五”时期我国国内储蓄率平均高达40.1%,投资率为38.8%,储蓄率比投资率平均高出1.2个百分点。具体来看,1991—1995年的五年, 国内储蓄率分别为38.2%,38.3%,41.5%,41.4%和41.2%,投资率分别为34.8%,36.2%,43.3%,39.9%和40.5%,两者之差分别为3.4、 2.1、-1.8、1.5和0.7个百分点。除1993年以外,“八五”时期的其他年份储蓄率均高于投资率,表明国内高储蓄除满足国内高投资之外,还有盈余。

2.银行存贷款资金运行状况。1991—1995年我国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来源余额平均增长26.4%,高于GDP增长速度7个百分点。其中,各项存款平均增长30.9%,高于GDP4.5个百分点;作为信贷资金主要来源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平均增长33%,高于GDP6.6个百分点。存款与贷款之间的关系,已经由过去的大量贷差转变为目前的大量存差。从存款增量与贷款增量方面看,1991年来的6年中,除1993年以外, 其余五年年份均出现存差,特别是最近三年,存差额相当于当年全部存款增加额的28%左右;即使从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方面看,1994年以前我国许多年份存在3000亿元以上的贷差,到1995年则转变为3468亿元存差,1996年存差余额超过7000亿元,相当于全部存款余额的10.8%,1997年存差余额超过了8000亿元,数额逐年增大。金融机构存差的急剧扩大,表明我国国内信贷资金来源是相当充裕的。

3.国内外汇储备状况。从1994年我国实行外汇体制改革以来,国家外汇储备逐年增长。1994、1995、1996和1997年国家外汇储备分别达到516亿美元、736亿美元、1095亿美元和1399 亿美元, 分别比上年增加304亿美元、220亿美元、314亿美元和349亿美元。1998年一季度外汇储备已经增加至1410 亿美元。 按照目前的外贸形势和外资进入情况, 1998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可能达到或超过1420亿美元。总的来看,按照一般经济标准即满足正常进口和偿还外债的要求判断,我国外汇储备水平偏高;按照预防严重金融危机这种特殊经济标准衡量,一国高额外汇储备其实没有多大实际意义;按照非经济标准或政治标准,那么外汇储备应有一个最佳规模问题,外汇储备超过某个限度会发生边际效益递减,同时外汇储备增加所具有的意义完全可以由其他指标如GDP总量扩大来代替。换言之, 用多重标准进行综合判断,我国外汇储备水平也是很高的。

4.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状况。1992—1997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金额分别为110.07亿美元、275.15亿美元、337.67亿美元、375亿美元、 400亿美元、452.78亿美元,六年内实际利用外商投资总额达1956.67亿美元,平均每年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为326.11亿美元,居世界前列。从今年上半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来看,由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数量和金额均有所下降,但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今后几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每年还将保持在250—300亿美元的区间,规模还将会继续扩大。

5.中国借用外债状况。从1992年开始,我国进入了大规模举借外债时期,截止1997年,举借外债的数额分别为79.11亿美元、111.89 亿美元、92.67亿美元、241.25亿美元、96.9亿美元和146.8亿美元,这6 年举借外债总额为767.62亿美元,占改革开放19年来我国举借外债总额的58.61%。到1997年底,我国外债余额达1309.6亿美元, 已成为世界五大债务国之一。实践证明,一国如对较高外债规模及结构处理不当,有可能导致债务危机,从而引发金融动荡。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的导火线之一就是外债数额巨大,外债结构不合理所致。由此可以看出,走高负债的经济发展道路也并非是发展中国家最佳发展战略,若外债管理不当,对一国的经济和金融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6.进出口贸易收支状况。1994—1997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顺差额分别为53亿美元、166.9亿美元、122亿美元、403.4亿美元, 我国对外收支状况极大好转。我国1997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已达3250.6亿美元,名列全球第十位。预计今后几年随着我国外贸外汇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我国外贸出口竞争力将会进一步加强,我国外贸仍将会呈顺差态势。

7.中国资本外流状况。在1982—1994年13年中,流入中国的外国资本累计仅3000亿美元,实际利用的外资累计达到1700亿美元左右。但是,同期从中国大陆流出的国内资本则超过2000亿美元,是同期实际利用外资的1.2倍、外商直接投资的2.15倍、借用国外贷款的近3倍,在全部资本流出入总额中占41%,最高年份超过55%。从总体上看,我国还处于资金饥渴阶段,大量资本外逃毫无疑问对中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影响之一是削弱了政府的税基以及向部分国有资产征税能力。大量资本外逃都会对当事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潜在的金融危机。

二、中国本外币资金运行脱节的深层次原因

1.思想观念上存在偏差。一是外汇储备越多越好。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水平是适宜的,即使再多也说明我国对外支付能力强、国力强盛,可以维持并逐步提高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可以应付意外事故的发生等,这样的观念造成国家央行被动吸纳结售汇差额,外汇储备骤增,对通胀形成压力。二是利用外资越多越好。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外汇短缺是长期存在的现象,很多人认为利用外资越多越好,导致外商投资享受超国民待遇,许多地方不计成本,不计当地的经济承受能力和配套能力,大量地高成本地引进外资,有的地方甚至将引进的数量作为考核地方官员政绩的标准之一,这造成引进外资的数量膨胀,外资的使用效益不高。三是银行存款越多越好。马克思说过:对银行而言,存款始终是第一位的。有人据此认为,银行吸收的存款越多越好。于是不择手段、不惜血本去拉存款,造成“存款大战”、“利率大战”不断,出现连年存差现象。实际上这是对马克思观点的一种曲解。存款对银行而言确实至关重要,因为银行的资金来源是靠存款筹集的,但并非越多越好。吸收存款是一种负债,是需要还本付息的,同时要保证贷放出去的贷款能够收回本金和利息,这样银行才有利差,才能生存下去,若贷放出去收不回来,则会发生支付性危机,对银行的信誉和稳定带来不利影响。四是外贸顺差越多越好。长期以来,国内理论工作者、宏观决策者和外贸企业都把外贸顺差作为研究、决策和经营的着眼点。理论工作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将直接决定一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及水平,也就是说,一国外贸保持顺差,有利于国家宏观决策及国民经济发展。反之,将不利于国家统筹规划和经济发展。根据理论工作者的研究思路,国家宏观决策者在制定具体工作计划时都要求最大限度地增加出口,压缩进口,保持外贸顺差,并且将外贸指标层层分解,年年加码,强力推动外贸出口不断攀升。作为外贸企业,把完成上级任务和出口增加视为整个经营核心和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正是在国内传统理论的导引下,这些年来,人们的思想观念一直受到严重束缚,殊不知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论观点,是违反客观经济规律的。在正常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一国外汇资金比较充裕时,出现适当的外贸逆差也属正常,它有利于调节国际收支平衡表,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均衡,但目前国内绝大部分人还没有认识到这点,导致一味追求外贸顺差,并认为多多益善。

2.政策措施和导向上存在误区。从银行结售汇制度来看,相对以往的外汇留成制度是一大进步,但由于改革时考虑不周全,形成外汇储备大增,巨额外汇占款成为拉动通货膨胀的一大因素。实际上,在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时,人民币汇率从1美元兑5.8元贬值到8.7元, 幅度较大,加之中央银行对外汇指定银行所持限额过死(目前已放松),缺乏二级外汇市场,造成央行成为外汇市场上唯一的买家,只能被动地吸纳外汇,投放大量基础货币,造成通胀的持续压力。目前这一隐患仍未消除。从外债管理来看,我国对国际短期商业借款实行的是指标余额管理办法,由此确定国家短期外债的规模。由于我国企业没有直接对外借款的权力,几乎所有的短期国际借款指标都由国家银行代为使用,筹集外资,在有的银行本身有足够外汇资金的情况下,本应将自有的外汇资金向企业提供,但为了保证指标的真实使用,次年保有不低于当年引进外资的指标,银行通常不得不再真实地对外短期借款,形成自有外汇资金使用不充分,只获存款利息,而同时又高利向外借款的情况发生。可以说,我国对外金融方面的矛盾是由于体制和政策方面的偏差引起的。从人民币利率与汇率的相关性看,缺乏协调配合。利率与汇率作为宏观经济调节的两个有力工具,同属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在运用和传导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联动制约关系。但在实际运行中,人民币利率和汇率基本上呈分割状态,二者之间的相互促动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对人民币资金与外币资金协调运行、相互转换带来一定的阻碍,影响了本外币资金的正常运行和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3.缺乏一整套协调本外币资金高效运行的机制。一些发展中国家经验教训表明,要想使本外币资金协调运行,就必须建立一整套协调本外币资金高效运行机制。所谓本外币资金高效运行机制,是指一国在本币资金和外币资金之间构建相互配合、同步运转、互为犄角、互相传动,保证本外币资金合理优化配置的一种资金运行机制。换句话说,一国引进外资的规模必须同国内本币资金的规模充分挂钩,以国内经济发展确定的目标、资金需求状况确定利用外资规模,将外汇资金视为国内本币资金规模之补充,在充分挖掘国内本币资金使用的基础上,发挥外汇资金追加的作用,并根据不同时期国内国际经济状况,对本外币资金进行合理的调控配置,共同促进一国经济健康高效运行。但目前我国却未能建立本外币资金高效运行机制,人民币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和外资的引进相互联系不大,基本上是处于脱节和两张皮状态,国家对人民币信贷资金长期采取规模控制模式,对外汇资金的引进完全是采取敞口的方式,大力鼓励最大限度地引进外资,至于说人民币资金与外币资金之间联系和相互协调则考虑不多,最终导致本币资金和外汇资金都呈现溢出状态,造成资金资源的过剩和无谓的浪费。从1997年末开始国家取消了贷款规模管理制度,由国有银行根据各自资产负债比例情况进行管理和控制,而这种制度与引进外资之间几乎没有什么联系,仍然是各家锣鼓各打各的,许多银行从自身效益角度考虑,往往惜贷或惧贷,这更使本外币资金协调运行问题变得更加尖锐突出。

4.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尚未实现。1996年12月我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阻碍,目前我国还无法实现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从国际经验来看,一国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实际上便打通了本币和外币之间流通的障碍,使得国内外资金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汇兑,不存在外币比本币优惠的问题,也不会产生大量借取外币而闲置本币的现象,资金使用效益自然会大大提高。正是由于人民币还不是自由兑换货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尚未实现,加之利用外资比使用内资有诸多的优惠,致使人民币与外币之间的通道受到阻滞,运行不畅。一方面,外汇资金大量流入,但并非直接使用外汇,而是先转换成人民币在国内使用;另一方面,国内资金大量闲置,银行普遍出现存差,这大大降低了本币资金的使用效益,直接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对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三、构建本外币资金协调运行机制

1.树立本外币资金协调运行、优化配置的观念。从发达国家利用外资的经验看,它们都是对利用外资和国内资金进行统筹考虑,并作出科学合理的计划,把利用外资数量、结构、期限与国内资金紧密挂钩,作好资金资源的优化配置,基本上避免了出现本外币资金不协调现象和闲置现象。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我国应尽快改变对外资引进计划欠周密的状况,综合具体国情、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内资金状况,科学地确立引进外资的总体规模,形成合理的引进外资数量,减少盲目和浪费。具体地讲,就是改变外汇储备越多越好,利用外资越多越好,银行存款越多越好,外资顺差越多越好的观念,树立适度外汇储备规模,科学引进外资,存款与贷款并重,外贸进出口基本平衡的观念,做到本外币资金基本平衡、协调运行和优化配置,真正提高本外币资金的使用效益,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2.政策措施和导向必须有机统一、协调一致。(1 )实现银行结售汇制度向企业意愿结售汇制度转变。客观地看,银行结售汇制度是由国家金融管理当局自主制定的,在当时确实起到了鼓励出口、促进收汇、改善外贸收支的作用,但随着我国外贸顺差的增大、外汇储备的增加及外汇占款对央行基础货币投放压力的加大,强制结售汇制度已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给予外贸进出口企业以更大的自主权,减轻央行人民币外汇占款的压力,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可实行意愿结售汇制度,以藏汇于民,让利于企业,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2 )改进我国现行的外债规模管理办法,实行灵活的管理措施。目前我国对外债实行指标余额管理或规模管理办法,这一办法能够保证国家将外债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避免超额举债,但在目前外汇信贷资金较为充裕、外汇储备充足的新形势下,应改进计划管理模式,实行较为自由的新形式,即根据当时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和国内资金状况来确定外债借用的数额,对确实不需要外债的地区可收回指标权,若需要可再行申请;对外债使用数额较大的地区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其效益及偿还能力等情况,可适当放宽限额,使利用外资的优惠政策逐步淡化,鼓励向内资转移。同时,可实行国内外汇资金替代政策,即在外汇储备较多时,可选择一些大型的、有市场、有效益的重点项目用外汇储备代替外债来使用, 到期保证还本付息。(3)科学利用外资,并向统一的国民待遇转变。在可以预见的2000年以前,中国已经出现的资金过剩状况不会发生转变,有可能延续到下世纪。因此,目前宜科学地利用外资,但是要根据中国的工业化、产业、技术要求,民族经济发展的要求,中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长期发展的需求,对外资进入有一个管理和控制,而不是无条件地什么资本都需要。在吸引外资优惠政策方面,要尽快实现利用外资优惠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消除各地区各部门不规范的优惠政策大战,由国家统一制定符合国民待遇原则的吸引外资政策,并弱化和取消外资税收优惠待遇,对外资在中国市场行为按照国际规则结合中国的国情予以必要的管理、引导、控制。制定有关控股、技术转换市场、外资不正当竞争、市场行为确认等法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4)提高人民币汇率与利率相关性,促进本外币资金的协调运行。一是形成灵敏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充分发挥利率的调控作用创造条件。可逐步扩大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业务,充分利用利率等调控杠杆,建立全国统一的短期货币市场和短期债券市场,以利于央行在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银行票据来吞吐基础货币和资金,以此调节银行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从而使全社会资金在利率杠杆调控下顺畅融通,使央行通过货币市场运用利率手段、回购业务调控外汇市场,进而影响汇率变化。二是完善外汇市场,健全汇率形成机制。扩大外汇指定银行持有的外汇数额,建立有形外汇市场与无形外汇市场相结合的、近期与远期相协调的外汇市场体系,建立二级外汇市场体系,提高外汇的流动性和使用效益,使央行成为外汇公开市场的主动操作者,使人民币汇率向市场化、自由化方向发展。

3.化解和激活国内闲置资金。调动、激活国内闲置的人民币资金的途径主要是:(1)适当增加对企业的贷款数量。 各国有商业银行应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对产品有市场有销路、效益好的各类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增加贷款数量,确保这些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转,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更要加大贷款的数量,向这些企业优化配置人民币资金,并保证国家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坚决反对银行只顾自身利益不顾企业利益的惜贷或惧贷现象,使人民币资金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2 )适当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目前,结构调整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结构调整应当在存量与增量上同时展开,无论存量结构调整还是增量结构调整,都需要通过适当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来实现。具体而言,目前在高新技术产业、某些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居民普通住宅建设等领域,仍然存在良好的投资前景,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大江大河的治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3)在消费方面, 大量增加教育和其他形式的人力资本支出。居民购买住房和家庭轿车也应该通过发展长期消费信贷而得到适当的鼓励,以便为支柱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国内需求基础。将建筑业和汽车工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的关键,可能在于消费信贷的引入和发展,变一次性付款为分期付款促进国内居民购房买车的积极性。化解并有效利用过多的外汇储备资金的途径可以有如下选择:适当增加进口,特别是增加国内短缺的原料和设备进口。目前进口不振,主要是与国内市场需求不旺有关,也受到某些产品走私的冲击。通过采取一些措施,适当增加进口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适当增加安排一些国内外汇资金贷款。目前我们一方面在国外发债,一方面有大量外汇储备资金存在外国银行或购买外国政府债券,是不合理的。适当增加商业银行外汇周转资金定额。可以设想,商业银行的外汇周转资金可以在目前的基础上按一定比例再增加一定额度。商业银行对其所有的外汇资金进行自主经营。如果国家外汇储备出现急转直下的形势,可以对商业银行留存外汇周转资金的比例做临时的、应急的调整。适当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缺乏的大国,经济又保持着高速增长,能源、原材料的短缺现象可能很快就会到来。因此,适当发展对国外能源、原材料等储藏的投资,为国内能源、原材料等的供应提供稳定的补充和必要的保证,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而言可能是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事情。中央银行可以在外汇市场进行外汇调期操作或同国内金融机构进行回购交易,从而达到调控外汇储备水平和国内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4.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步伐,打通本外币资金互相转化通道。从国际经验看,我国若要建立本外币资金协调运行机制,基本消除本外币资金闲置过剩状态,最终需依赖于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这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和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接轨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目前国内本外币资金间缺乏协调配合,资金大量闲置,说到底是本外币间流通存在巨大的障碍。我们只有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兑换,打通本外币资金相互转化通道,才能彻底解决这一重大现实经济问题。目前国内有一种看法,认为东南亚金融危机是资本项目开放过早,为此提出我国近期不应考虑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问题。对此,我认为,东南亚国家过早开放资本项目的教训确实应当汲取,但我们不应投鼠忌器,减缓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进程,因为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中国的经济情况不能等同于东南亚国家的情况,如果把东南亚国家的经济状况套用在中国的身上,势必会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从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看,并不具有东南亚国家复杂因素,也就是说,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与东南亚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时所面临的情况不能同日而语,我国是处于一种正常的经济运行状态。此外,根据我国向国际经济接轨的目标迈进包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实际,以及解决目前本外币资金闲置过剩,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都需要我们按照正常的进程,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目前我们必须从东南亚国家遭受经济重创的阴影中走出来,积极研究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策略措施,加快其进程,从而彻底解决中国本外币资金协调配合欠佳及资金闲置过剩问题。

标签:;  ;  ;  ;  ;  ;  ;  ;  ;  ;  ;  ;  ;  

我国地方外汇基金协调运行研究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