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然近年来我国建筑事业取得了不俗成果,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说,工民建地基基础施工中的问题就严重影响到了后期的质量,地基保护缺乏、事故处理不当、忽视地基处理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质量提升。只有全面应用新技术,通过高标准、严管理,才能有效消除隐患,解决问题,全面提高工民建施工质量。
关键词:工民建;地基基础;技术
1工民建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工艺应用要点
1.1 做好地基基础勘察工作
在工民建地基基础施工中,地基基础勘察工作在其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因此地基基础勘察工作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地基处理策略的选择、地基深埋和误差范围的明确、测量点布置密度合理则属于地基基础勘察工作需要关注的重点。在具体的地基基础勘察工作中,勘察人员需重点关注水文条件、地基类型,并由此明确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工民建的上部结构、功能、类型也需要同时得到关注,以明确工民建工程的地基荷载力要求,同时还需要合理布设勘测点,以保证地基基础勘察工作整体质量。
1.2 采用针对性较高地基处理技术
受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用地紧张影响,近年来我国很多工民建工程建立在不适合建筑施工的地段,而为了保证这种情况下工民建工程施工质量,地基处理技术的选择便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现阶段存在多种形式的地基处理技术,如置换法、强夯法、复合地基法等,不同的地基处理技术存在不同的特点和适用领域,其中置换法因经济性较低、工程量较大、操作困难因而无法满足大型建筑工程地基处理需要;而强夯法则因工期短、所需设备简单、经济与实用性优秀等优势,可较好满足碎石土、砂土、粉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的处理需求,低、中、高层工民建工程地基处理需要也将由此得以满足;复合地基法则具备沉降小、强度高、造价低、抗震性能优秀等优势,且较为适用于含水率高的粉土与黏性土、淤泥质土地基处理,由此可见采用针对性较高地基处理技术的重要性。
1.3 合理选择基坑支护技术
基坑支护技术的合理选择同样在工民建地基基础施工中占据重要地位,施工单位需结合工民建工程实际合理选择科技含量较高的基坑支护技术,基坑支护技术可细分为逆作法技术与排桩支护技术,如常用于我国建筑基础施工领域的SMW 工法桩便属于典型的排桩支护技术,该技术的应用流程可概括为:“开挖导沟→设定导向和型钢悬挂梁→SMW 搅拌机定位→SMW 搅拌机搅拌→H 型钢涂隔离剂→插入 H 型钢→施工记录→施工完成→H 型钢回收”,由此即可更深入了解基坑支护技术。
2工民建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工艺的实践应用
2.1 工程概况
本文通过实际例子说明工民建地基施工工艺情况,全面增强理论研究的实践价值,为了更加直观的了解到技术形态,本文从实际施工技术中选定了一处高层建筑当作本文解晰研究对象,工程大体情况如下,该建筑主建筑层数18层、裙房 4 层,建筑总高度为 74m、总建筑面积为21565.37m2,建筑建有一层地下,其功能是人防和车库,从建筑类型上看,属一类高层公共建筑,设计使用年限是 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建设的技术是框架结构。
2.2工程分析
为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委托当地水文工程勘察研究院对周边的环境情况进行了综合性的施工勘察,并结合勘察结果形成各种查看报告、波速测试报告等,为了保证数据精准,又通过室内土工试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等,土壤性质做好有效的试验,提取相关数据。报告中基本能够体现工程所在地各土层粘性土构成、分布是否均匀和稳定、围岩物理力学性质、地下室抗浮标准、场地稳定性标准等,通过报告显示,工程建设把重点放在了“桩基+承台”基础技术建设上,这种技术形式,能够全面保证地基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建设时使用 PHC 桩地基处理,其施工流程为:“场地整平→放线桩位→选择桩机→调整桩机→定位吊桩→垂直检查→设置试压桩→设置静压桩→对各部位的接桩做好焊接→静压桩设置→全面完工”。
3 地基施工技术具体应用
3.1基坑的支护处理
地基建设离不开良好的基坑支护质量,只有全面保证支护品质,才能满足施工要求,保证建设安全。具体施工流程如下:一是进行整体设计。为了保证施工稳定,需要全面设计出基坑支护深度,深度标高是 4.8~6.9m,安全期 12 个月属于临时性支护,工程结束后即刻拆除。工程设计的绝对标高66.300m,土钉墙施工钻孔使用干钻机,钻孔直径100mm,孔内钉杆 HRB400 钢筋,全面增强稳定效果,要全面进行施工过程的控制,确保土钉位置排布均应、注浆水泥浆搅拌均匀。二是土方开挖。为了提高施工效果,本工程主要采用挖土机械和人工开挖基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施工,确保开挖整体效果满足后期施工要求,利用反铲挖土机、自卸车对施工垃圾外运,为了提高施工速度,保证工期,本工程还配备了 2 台小挖机、2 台大挖机、25 台渣土车。地下室结构施工较为严格,一定要根据图纸设计做好基底标高的分析,通过科学的对比,设计好挖土顺序、堆放位置、运输路线等。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在机械施工后,预留 30cm 土方,通过人工挖土方式解决最后面层,全面保证施工的安全,避免周围土体扰动出现施工伤亡事故。要全面做好基坑养护,避免出现长时间的外部暴露,通过围护保护好坑体,避免变形影响后期建设。一般情况下,开挖完成后 24h 内完成素混凝土垫层施工,提高坑体稳定性,保证坑体不出现变形脱落,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随着做好环节检测,保证安全,避免坡体较大位移。三是土钉墙支护。这种支护方式主要使用 32.5 级普通硅酸盐水泥进行土钉墙支护施工,一定要严格做好检测,保证土钉质量,不能使用油污、锈蚀的材料,进行现场施工的时候,主要使用的是螺旋式钻孔机钻和JQ30 灰浆泵注浆。为了保证土钉墙支护效果,一定要严格控制好施工环节,保证钻孔、排水、成孔、土钉设置、注浆、锁定钢筋设置科学合理。
3.2 PHC桩施工
为保证 PHC 桩施工质量,施工单位总结了如下施工关键点:①施工顺序。在 PHC 桩施工中,施工单位遵循了先大径后小径、先长桩后短桩原则,且具体施工自中间两边对称前进。②测放桩位。沉桩施工的开展需在桩位测量监理无误后进行,为保证 PHC 桩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在每天施工前均开展了施打桩位与邻桩间尺寸准确性的检查,并设置了一定数量的水准点用于控制送桩高度。③桩机就位。该环节需进行桩机检查,以保证施工前桩机设备正常,完成检查后需依次进行设备的就位、对中、调直处理。④插桩。采用吊车取桩,且起吊支点在桩端 0.3L 处,为保证该环节施工质量,起吊前需要在桩身上进行以米为单位的长度标记。在将桩吊起后,需在对位准确后将其缓缓送入桩帽,并使用轴线互相垂直的两台经纬仪双向调整桩的垂直度,配合桩机导架旋转,施工单位保证了插桩环节的施工质量。⑤锤击沉桩。由于工程所在地的地层较为松软,因此采用了低锤轻打的初打的施工方式,且起锤高度随着沉桩的加深而增长,为保证该环节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尽可能保证了桩身、桩帽、桩锤处于同一轴线,并按照桩身方向进行了桩架导杆、桩锤的调整,同时保证了每根桩连续一次打完。⑥接桩施工。采用端板式焊接接头进行施工,接桩在当下节桩的桩头距地面 0.6~0.8m 时进行,采用对称点焊 4~6 点进行PHC 桩的固定,由 2 名电焊工进行对称焊接,焊接层数至少为2 层。具体施工采用了直径为 准4.0mm、准3.2mm 的焊条,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开展了焊接施工,锤击沉桩施工则需要在焊接头自然冷却 8min 后进行。⑦成品保护。施工单位通过制度保证了清理出的基地原状土严禁车轧,并保证了清至设计标高的桩头严禁浮土覆盖,S 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由此得到了更好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民建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工艺具备较高实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施工顺序、测放桩位、桩机就位、插桩、锤击沉桩、接桩施工、成品保护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工民建地基基础施工路径,而为了更好保证施工质量,基础结构选型优化、信息化施工也需要得到业内人士关注。
参考文献:
[1]张宏伟.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35):46~47.
[2]刘汉龙,赵明华.地基处理研究进展[J].土木工程学报,2016,49(01):96~115.
[3]李湛,滕延京,李钦锐.既有建筑加固工程的微型桩技术[J].土木工程学报,2015,48(S2):197~201.
论文作者:李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6
标签:地基论文; 基坑论文; 技术论文; 工民建论文; 地基基础论文; 工程论文; 施工质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