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工程建设当中,造价控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由于造价方案在施工前已经确定下来,因此对于造价的控制,就需要在施工阶段予以有效落实。本文首先分析了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相关因素,然后分析了当前造价控制工作存在的不足,最后结合施工阶段实际提出了做好造价控制的具体措施,希望可以给业界人士一些参考帮助。
关键词:工程建设;工程造价;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做好工程造价控制,对于工程建设整体经济效益的取得,具有非常正面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施工环节当中,对和造价相关的各个方面实现全面管控,避免支出超出预定计划,便可以让施工活动的造价在预算方案之内,不会出现成本超支的问题。但是工程建设中影响造价的因素较多,而且时代的不断变化,也让造价控制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因此,就需要正视当前存在的不足,通过有效的途径做好造价控制,促进工程建设顺利发展。
1.影响工程造价的相关因素
从工程施工阶段来说,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为因素,另一方面则是工程因素。在人为因素这个方面,既有管理人员的因素,也有基层施工人员的因素。管理人员在造价管控工作上的执行落实效果,直接关系实际的造价控制情况,如果管理人员不能有效开展管控工作,那么施工阶段的造价很容易出现超标的情况。而在基层施工人员这方面,很多人都没有造价控制的意识,而且施工素质参差不齐,低素质的施工人员可能出现一些影响造价的施工行为。而在工程因素这个方面,涉及到的因素就比较多了,人员组织、机械配置、材料使用、施工变更等等,都会影响造价。人员组织的合理程度会影响施工阶段的造价,人员过多导致人力成本变大,进而导致造价超出预算。机械配置的合理程度也会影响造价,一般而言,工程建设中,机械设备配置分为自购和租赁两种,如果搭配不合理,则可能导致造价超标。材料使用方面,使用效率的高低也关系到施工阶段的造价,使用率越高,造价就越接近预期。使用率越低,造价就越高于预期。而在施工变更方面,是否有进行详细的论证,是否对造价进行调整,这些都会影响到施工阶段的实际造价。
2.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存在的不足
2.1造价管控未能全面落实
想要造价控制取得可观的效果,那么就必须要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但是从当前造价管控工作的实际开展来看,还不是很全面,执行并不是很彻底。首先,管理工作的执行不够,停留在理论上的时间多,落实到现场的时间少。造价管理必须在施工现场逐一落实,但是当前部分管理人员并未有效深入施工现场,仅仅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工作执行不到位,自然也就不能取得预期的管理效果,甚至可能出现导致造价超标的现象。其次,造价管控的范围不全面,存在遗漏的环节。由于影响造价的因素是比较多的,但是在实际的管控工作之中,对于这些因素并未实现全面的控制,还存在遗漏。当前造价管理主要集中在材料、人员组织和机械设备这几个方面,对于施工变更、管理人员自身以及基层人员素质的管理还存在不足。
2.2未形成信息化的管理模式
就当前的社会形势来讲,已经全面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但是对于当前的工程造价管理而言,还没有形成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虽然现在造价管理工作已经对手机、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实现了全面应用,但是并未建立起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和网络。对于工程建设而言,在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涉及到很多方面,每一个方面都可以做出更加细致的划分,其中涉及到的各种数据非常丰富,采用传统的管理手段不仅工作量较大,而且很复杂,容易出错。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便可以大大提高造价控制的有效性。但是当前并未形成科学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导致传统模式的一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急需改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重管理轻整改效果不佳
造价管理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发现施工阶段存在的造价问题,更为重要的是督促改正,消除这些影响造价的问题,让施工活动能够合理开展,取得预期的效益。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开展中,存在重管理轻整改的现象,导致造价管控的效果不佳。具体而言,部分管理人员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发现问题上,忽视了对问题整改的管理,尤其是对整改效果的管理不足,这样可能导致相关问题并未有效解决,造价问题一直存在,如此就导致造价管理并未发挥实际作用。
3.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全面落实造价管理
在施工阶段,要确保工程造价管控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就需要全面落实工作,使其在施工阶段各个环节全面展开。第一,要加强管理工作执行,深入现场落实工作。对于管理人员而言,必须认识到造价管控的重要意义,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依照相关的规章制度,深入施工现场展开造价管理工作。不仅如此,还需要建立激励机制,通过责任与奖励相结合的办法,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第二,要全面开展造价管理,避免存在遗漏。人员组织、机械设备和材料这几个方面,在当前造价管理中是重点,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这些方面的关注,不能松懈。而对于施工变更、基层施工人员素质这些方面,则需要加强管控。在施工变更这方面,要对变更方案加强审查与论证,尤其是对造价的变动要做好分析。在得出合理的变更方案之后,也要及时对造价预算进行调整,避免出现造价缺口。而在基层人员方面,则需要对他们进行教育培训,使其具备一定的造价管理意识,在施工中减少浪费,提高材料、设备的使用效率,为造价控制做出一份贡献。
3.2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模式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工程造价管理必须要实现信息化的管理,这样才能让管理活动更加高效与精确。首先,要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建立起信息化的造价管理系统。在造价管理系统中,需要具备数据库、数据分析系统、数据模型系统、决策系统等几个基本功能部分。其次,要建立信息化的数据录入通道,同时设定好系统权限,让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具有不同的操作功能。最后,要利用信息系统做好管理。将施工阶段各种造价数据录入到数据库,通过数据分析之后,建立起造价模型,就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出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再通过决策系统,针对不足的地方,提出对应的造价管控措施。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就大大提高了施工造价控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3.3管理与整改并重
只有管理与整改并重,才能取得可观的造价控制效果。因此,对管理人员而言,在造价管控工作的开展中,在关注问题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对整改加强关注。比如在施工阶段发现施工人员存在浪费材料的问题,那么在提出整改意见之后,管理人员就需要不定时对施工人员的材料使用进行监督管控,确保消除了浪费的问题。在一些其他的方面,也需要加强对整改的监管,确保施工阶段的造价问题都得到有效解决。
4.结语
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受到很多因素影响,鉴于当前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需要全面落实管理工作,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并且提高对整改工作的重视,促进造价管理在施工阶段取得更大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张联山.造价控制方法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7(14):219+222.
[2]高冰.浅谈房建工程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7):217.
[3]郭建斌.关于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动态控制方法[J].建材与装饰,2017(09):151-152.
[4]欧阳帆.微探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策略[J].建材与装饰,2015(49):197-198.
论文作者:张保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造价论文; 阶段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因素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造价管理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