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故事”与明代通俗小说_黑暗传论文

《黑暗传》与明代通俗小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明代论文,通俗论文,黑暗论文,小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黑暗传》是流传在鄂西南、鄂西北的神农架、兴山、秭归、宜昌、保康、房县、郧县、 武当山一带,以叙说古代神话、历史为内容的一部民间长诗,多年来,已发现10多种手抄书 本(大多出自清代),并记录多位老歌师演唱的片断。关于这部长诗的构成,一直是一个谜。 下面是近年探寻其来龙去脉的一些新发现。

《黑暗传》是什么历史时期的作品,它是怎样构成的?我在1986年写成的一篇文章中,初 步推断它产生于明代。所依据的线索是《神农架民间歌谣集》中所载的《四游八传神仙歌》 。它是用老歌师的口吻唱出的:“来到丧前靠里转,手拿书本看一看,想唱‘四游’并‘八 转’。”接着介绍“四游八转”一共12部叙事长歌的篇名和梗概:

第一传,《黑暗传》,盘古开砍无人烟;第二传,《封神传》,春秋列国不上算;《双凤 奇缘》第三传,说的昭君去和番。第四传,《火龙传》,伍子胥领兵过昭关;第五传,《说 唐传》,秦琼保驾临潼山;第六传,《飞龙传》,存孝领兵定江山;第七传,《精忠传》, 大鹏金翅鸟临了凡;第八传,《英烈传》,朱洪武登基往后传。

这八转数出头,车转身来说四游。第一游,是《东游》,王母娘娘把行修,张果老骑驴桥 上走,……第二游,是《南游》,观音老母把行修……第三游,是《西游》,唐僧取经多辛 苦……第四游,是《北游》,祖师老爷把行修……。

查考文学史,这“四游八传”的歌本,都有同名同内容的神话历史小说流行于明清时期, 它们大多刊刻于明代中后期。在《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1]中,除歌本《火龙传》尚未 找到相关的小说之一外,其它11种歌本均可与相关小说相对应,这就是《封神演义》(《提 要》119页),《双凤奇缘》一名《昭君传》(《提要》612页),《说唐演义全传》(《提要》 490页),《岳武穆精忠传》一名《大宋中兴通俗演义》(《提要》200页),《飞龙全传》(《 提要》530页),《英烈传》(《提要》53页),以及《四游记》(《提要》615页)(注:它们原是四种书,即《八仙出处东游记》、《西游记》、《华光天王南游志传》及《北

方真武祖师玄天上帝出身志传》,后书商余象斗将它们集合在一起,以《西游记》书名印行

。由此可 以推断,歌本《黑暗传》的构成也应有相关的小说作为参照,并非纯粹的民间口头文学创作 。但前些年未能找到具体佐证。现在循此线索,终于找到了同《黑暗传》相关的两部神话、 历史小说,这就是署名竟陵(湖北天门)人钟惺编辑的《盘古至唐虞传》(简称《盘古传》), 以及署名周游编撰的《开辟衍绎通俗志传》(简称《开辟演义》)(注:署名钟惺编辑《盘古至唐虞传》,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1990年据明代书商

余季岳刊本影印。原书国内久佚,现藏日本内阁文库。周游撰《开辟衍绎通俗志传》,上海

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1990年据明王演刊本影印。齐鲁书社新版于1988年印行。)。将歌本同小说相比较, 不但有助于我们认识《黑暗传》的特征与价值,而且可以基本解开这部罕见民间长诗构成演 变的谜团。

先将它和《开辟演义》相比较。

《开辟演义》共80回,叙述从盘古开天辟地起到周武王伐纣为止的古代历史,署周游编撰 ,著者生平不详,大约刊刻于明天启、崇祯年间,有多种版本传世。它是作为讲史小说来写 的,但事涉上古,正如王黉在序言中所写,“因民附相讹传,寥寥无实,”于是著者“搜辑 各书,若各传式,按鉴参演,补入遗阙。……而识开辟至今有所考,使民不至于互相讹传矣 。”实际上它是综合正史记述,按正史框架,再吸取神话传说加以补充的一部小说。我国著 名神话学家袁珂在《中国神话史》中评述它的价值时,特别提到此书对盘古“左手执凿,右 手持斧”,完成开天辟地伟业的描写,是对三国时吴人徐整在《三五历纪》中所述盘古神话 的发展,“可以说是根据民间神话的精神,恢复了古神话的本来面貌。”[2]把它和《黑暗 传》相比较,撇开共同叙述的天地人三皇治世、女娲炼石补天、炎帝神农尝百草、黄帝战蚩 尤等流行神话传说不论,更为明显的联系是关于盘古出世、日月升天的新奇构想。

盘古本来是首次见于三国时期《三五历纪》一书,出自虚构的神话人物,其身世是一片空 白。《开辟演义》借用佛教传说来构造盘古形象,说释迦牟尼佛见南瞻部洲洪蒙久闭,同观 音大士商议,派遣弟子毘多崩娑那来到南瞻部洲大洪荒处开天辟地,“成万世不朽之功” 。 盘古用斧凿开天地之后,因没有日月照耀,不分昼夜,佛祖又令毘多崩娑那即盘古去咸池 召请日月升天。“太阳日君,姓孙,名开,字子真,乃男身,太阳星君姓唐,名末,字天贤 ,乃女身。二人自天地消闭之后,阴阳相混,隐避于咸池,出居不离。”他俩最初不愿出山 ,因升照必然夫妻分离,后佛祖交代:“汝若去到咸池,将此真言念动,先分其阴阳,次伸 出左手招日,又伸出右手招月,诵心经七遍,送上天宫,则阴阳自分而成昼夜矣。”盘古照 此办理,从此日月相照,昼夜分明。

《黑暗传》的熊映桥抄本(资料之四)和张忠臣抄本(资料之六)的部分内容与之相关。张本 的开头部分,讲“混沌初开出盘古,身长一十二丈五,手执开天辟地斧。佛祖差他下山林, 来到太荒山前存。”他念动“心经七字念分明”,于是“孙开唐末无计生,夫妻只得上天庭 ,一月夫妻会一面,普照乾坤世上人。”不仅情节一致,而且所出现的人名、“心经咒语” 的字音也相同,可以有力地证明,《黑暗传》的这一文本在创作过程中参照过《开辟演义》 (注:《开辟演义》中佛祖授予盘古的“心经”是唵呾哆”,《黑暗传》抄本中简化或讹 写为“暗夕妲多拨达罗”。又《开辟演义》中盘古分天地后立一石碑,镌字为“吾乃盘古氏 ,开天辟地基,亥子重交媾,依旧似今时”,《黑暗传》抄本中照录,只将最后一句改为“ 依然出人世”。)

。但这一抄本并非照搬小说情节,在佛祖之上有混沌老祖,和佛祖平起平坐的还有洪钧老 祖,因而混杂着佛道影响。

关于盘古召请孙开、唐末升天成为日月二神的情节,由于它富有人情味,被《黑暗传》的 三个抄本所采用。有趣的是,在一本民间流传的《鲁班经》中,也载有日月姓名为孙开、唐 末之说,可见其影响之广。印度佛经中的日月大神均为男性天子。将日月姓名定为孙开、唐 末,且说他们为一对夫妻,在中国其他众多神话典籍中尚未见到,其来源有待查考。

《开辟演义》只不过是《黑暗传》构成时所参照的小说之一。契合之处更多,联系更为紧 密的是另一部小说《盘古至唐虞传》。此书共七回,分上下两卷,从“盘古氏开天辟地,定 日月星辰风雨”开始,叙述到舜帝本巡,崩于苍梧之野结束。中间按三皇(天皇、地皇、人 皇)五帝(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系统叙说中华文明的肇始,穿插着女娲炼天、神农尝 百草、黄帝战蚩尤、颛顼捉鬼、尧舜禅让帝位等神话传说。将《黑暗传》抄本和这部小说相 对照,立刻发现了一系列相同之处。且不说三皇五帝这个大的历史序列相吻合,还有好些出 自 想像虚构的生动情节乃至细节渲染也惊人地相似。

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盘古传》写盘古氏在天地将分未分时节生于太荒之野,他想将混沌 不分的天地辟开,因西方为金乡,土最坚刚,便朝西行走。“行至西方,觅了一块尖利的石 ,他认得是西方金精化就,这石如斧,能大能小,能扁能圆。”可是没有敲斧的椎,他又继 续前行,在铁山下找到由铁石之精所化的大椎,这椎同样如斧一般可以自由变化,他“拿椎 并斧,见有粘带不得开交的,把斧一凿,滑喇喇的一声响,天拔上去,地坠下来,于是两仪 始奠,阴阳分矣。”

在新发现的西陵峡农民刘定乡家传《黑暗传》抄本中,所叙述的盘古氏开天辟地的情景, 其构想与之完全一致:“你看庚辛金是西方,盘古来到西方上,见一金石放毫光,重有九斤 零四两,要重就重,要轻就轻,好似斧头一般样。又见山凹里放毫光,见一铁树二丈长,要 长就长,要短就短,要圆就圆,要方就方,好似把子一般样。金斧铁把自相当,劈开天地分 阴阳。”

关于黄帝战蚩尤:黄帝与蚩尤之战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神话故事,《盘古传》把它加以 历史化,叙述轩辕黄帝访贤,以风后为相,力牧为将,排出一个神奇古怪的“握机八门阵” ,遂擒杀蚩尤。“不是握机奇上奇,刀头难取蚩尤血”。“杀蚩尤时,颈血一带冲天而起飞 向(山西)解州一带地方一大池内。其地周旋有八十里宽,蚩尤之血落在其中,便将池水化而 成卤。自后到六月炎热时候,上结成盐版,今解州盐是也。这州因蚩尤故名解。”这里关 于蚩尤血化成解州盐的传说,取自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一书。至于“握机阵”,看来就 是 小说作者的杜撰了。

从西陵峡《黑暗传》抄本中,我们看到下列唱词:“领大兵去相争,排下一个握机阵,捉 住蚩尤一个人。他把蚩尤来捉倒,一刀两断就斩了,颈项鲜血往上冒。颈项鲜血从头起,招 盐板成咸汁,后人将来作盐池,熬出盐来传后世。”在神农架李德樊光绪年间转抄《黑暗传 》中也有内容大同小异的叙述:“蚩尤弟兄人九个,困住轩辕黄帝君,风后力牧为大将,握 机八门阵法全,蚩尤血飞三千里,死在陕西(山)西盐田城。”歌本同小说的关联十分明显。

关于神农尝百草:神农架张忠臣家藏抄本《黑暗大盘头》中将毒草人格化,使故事叙述新 奇生动:“神农治病尝百草,劳心费力进山林,神农尝草遇毒药,腹中疼痛不安宁。急速尝 服解毒药,说破七十二毒神,要害神农有道君。神农判出众姓名,三十六计逃了生。七十二 种还阳草,神农采回救黎民,毒神逃进深山林。至今良药平地广,毒药平地果然稀。”想不 到在小说《盘古传》中,也有相类似的描写:“神农未尝药前,有十二种毒药毒神商量道: ‘明日神农来尝百草,自然辨出我们毒性,世上便晓得我们名头了。不如大家集作一伙,一 日里使诸毒并作,他便不能自治,岂不为妙。’商量已定,神农氏果然尝百草,一日遇十二 毒神,肠翻腹痛。而皆得服解毒草木之药,力化之,遂作方书……那十二毒神,知他著方书 把他毒性毒名都疏明出来,商量道:‘我和你诸人却作恶不得,不如躲在深深山中藏身’。 所以毒药多生在深山里。”

关于颛顼治鬼:颛顼为黄帝之孙,即帝位后传说民间鬼怪肆虐,上述《黑暗大盘头》有一 段专唱此事:“颛顼高阳即帝位,多少鬼怪乱乾坤……东村有个小儿鬼,每日家家要乳吞。 东村人人有棍打,打得骨碎丢江心。次日黑夜又来了,东村人人看一惊。将他紧紧来捆绑, 绑块大石丢江心,次日黑夜又来了,东村扰乱不太平,将一大树挖空了,放在空树里面存。 上面用牛皮来盖紧,铜钉钉得紧腾腾。又将酒包来祭奠,这时小鬼才安宁。”小说《盘古传 》就同一故事叙说得更为细致:“东村里扯得一个小儿怪……要乳吃,家人以棒乱击小儿骨 头,节节解散,散而复合者数四。叫家人以布囊盛住,提去三五里远,投入一枯井中。次夜 又至,手擎布袋,在庭上抛来掷去,跳跃自得。众人又拥出擒住,复以布囊如前盛之,紧紧 绑缚。又把索子悬个大石头沉在河水深处去了。次夜又来,……家人预备大木,凿空其中, 待 他来擒于空木中藏之,以大铁叶压住它两头,以钉钉之,把酒肉同往,悬巨石流之大江。今 不复来矣。”祸害人类的鬼怪,不过是我国古代先民对与人为敌的自然界异已力量的一种幻 想形象。在这一背景上,人们提出了将树挖空做成鼓来震慑鬼怪和以酒食来祭奠鬼神的对策 ,它成为后来广传于世的习俗。就这一故事来看,歌本和小说的关联也是很明显的。

还有一个值得提起的例子,《盘古传》在写到日月风雨生成时,撇开神话传说,由作者直 接出面,介绍一年四季风雨的名称及其变化:“天地氤氲之气,自然寒温冷暖。春有和风, 夏有薰风,秋有金风,冬有朔风。又有东西南北之风。有了风,天地之气疏通,自然有雨。 ……清明有杏花雨,三月有榆荚雨,四月有黄梅雨,五月有分龙雨,六月有濯枝雨,七月有 洗车雨,八月有豆花雨,九月黄雀雨。然雨生于云兴,冬至有泛阳雨,立春有春阳云,谷雨 有太阳云,立夏有初阴云,夏至有少阴云,寒露有正阴雨,霜降有太阴雨。”

在西陵峡《黑暗传》抄本中竟然也有这样的穿插,只不过是用歌师傅对答的方式来表现: “老仁台听从容,不知风有几多风?春有和风,夏有洞风,秋有金风,冬有雪风,又有谷风 岩风烈风,又有东南西北风,各样风色大不同。风里根由讲清楚,满天又有云合雾,……不 知云有几样云?一年四季有云星。立春有春阳云,谷雨有太阳云,立夏有初阴云,夏至有少 阴云,寒露有正阴云,霜降又有太阳云,又有浮云合妖云,五色祥云照乾坤。云里根由说与 你,后来兴云必下雨,不知雨有几样雨?……正月梅花雨,二月杏花雨,三月偷桃雨,四月 黄梅雨,五月榴花雨,六月为妖雨,七月洗车雨,八月豆花雨,九月黄雀雨,十月耳露雨。 天下从此有了雨,万物从此皆生起。”彼此间的血肉关系一眼即可看出。

在比较文学研究中,文本的近似有几种不同情况,既有彼此存在直接联系互相影响的,也 有不谋而合平行类同的,还有共同源于第三者的,不能一概而论。就我们所列举的实例而言 ,《黑暗传》歌本中的有关内容,可以断定是受小说影响所致,看不出存在相反的情况。因 小说的内容与形式更完整充实,当时刊刻成书影响也更为广泛。从“四游八传”的构成来看 ,将小说内容简化和通俗化,改编成便于口头歌唱的长篇叙事歌本,在明清时期已蔚成风气 ,《黑暗传》也未能例外。但《开辟演义》和《盘古传》两部小说对歌本的影响又有不同的 特点。《开辟演义》以盘古为佛门弟子,属于外来佛教文化对民间口头文学的渗透。《盘古 传》中的有关情节,如盘古以斧劈开混沌,毒草畏惧神农逃入深山,颛顼用鼓来制服鬼物, 以及给四季风雨命名等,看来都不是出于小说作者个人的随意杜撰,而是吸纳相关民俗和民 间传说所致。《盘古传》署名竟陵(天门)钟惺编辑,苏州冯梦龙鉴定,史家对明代署名钟惺 的小说多视为伪托,但也无实据加以否定。小说作者在“遵鉴史通纪为之演义”的主旨下, 吸取一些民间口头传说予以充实,实为当时小说创作的风尚。面向大众的《黑暗传》又将小 说中富有泥土气息的有关叙说吸收进来化为歌本,正是顺理成章的事。通俗小说的创作努力 吸 取民间口头文学素材,民间文学又在小说刺激下更趋活跃兴盛,两者互相刺激相得益彰,成 为明代社会文化的一大特征。其影响延伸后世,历久不衰。

研究《黑暗传》同两部小说的关联,有助于我们了解它的创作过程和产生背景。同时我们 还须指出,《黑暗传》在内容和形式上又明显超越了小说,表现出它构思奇妙、大胆创造的 特色。特别是围绕盘古所构造的宏伟创世情景:

古时乾坤黑暗如鸡蛋,迷迷蒙蒙几千层。后来有一个叫江沽的大神出来造水。在一片荷叶 上,滚动着一颗巨大露珠,“露珠原是生天根”。浪荡子误食露珠,被江沽咬死,尸分五块 ,抛入海洋,长成昆仑神山。由昆仑山孕育出盘古:“海里长出昆仑山,一山长成五龙样, 五龙口里吐血水,天精地灵里头藏,阴阳五行来聚化,盘古怀在地中央。怀了一万八千岁, 地 上才有盘古皇。”昆仑山为天心地胆,盘古在山下用斧椎劈天地,又去咸池相请日神孙开、 月神唐末升天,光照乾坤。“太阳太阳儿女多,跟着母亲上了天,从此又有满天星。”随后 盘古将自己身躯化成山河草木。女娲出世,把自己身边的两个肉球剖开,一边跳出十二个男 子,另一边跳出十个女子,原来它们是天干与地支,“天干为男又为阳,地支为妻又为阴, ”从此阴阳配合繁衍出众多子孙后代。

天地开辟后发生过一次大洪水,“洪水滔滔怕杀人,依然黑暗水连天。”在洪水中,五条 龙捧着一个大葫芦在海上漂流,葫芦里躲藏着两兄妹,出来后由乌龟做媒结成夫妻。兄妹成 婚三十年,生下一个肉蛋,“肉蛋里面有百人,此是人苗来出世,才有世上众百姓。”《黑 暗传》有三个文本唱到兄妹成婚,并认为这兄妹俩就是伏羲、女娲:“说起女娲哪一个?她 是伏羲妹妹身,洪水泡天结为婚。”

以上内容,均为两部小说所未载。而《黑暗传》则在洪荒时代的大背景上给予突出表现, 成为独具特色,扣人心弦的篇章。

这里应当特别提到关于伏羲、女娲的神话。在备受学人重视的从湖南长沙楚墓中出土的帛 书神话中,就已将雹戏(伏羲)、女娲两位创世大神确定为夫妻关系,汉代画像石刻上人首蛇 身的伏羲、女娲作交尾扭结之状,也是夫妻身份的象征。宋代罗泌《路史后纪》注引汉代《 风俗通》也称:“女娲,伏希(伏羲)之妹”。那末,他俩究竟是夫妻还是兄妹呢?唐代李冗 《独异志》中载有“女娲兄妹二人”,因当时“天下未有人民”,便用熏烟方式占卜天意, 以兄妹关系结成夫妻。但故事中并未点明其兄是伏羲。这成为引起学人争议的一个神话学悬 案。40年代闻一多写作《伏羲考》,就当时南方苗瑶等少数民族口头神话的发现写道:“直 到最近,人类学报告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说在许多边疆和邻近民族的传说中,伏羲、女娲原 是以兄妹为夫妇的一对人类的始祖,于是上面所谓可以争辩的问题,才因根本失却争辩价值 而告解决了。总之‘兄妹配偶’是伏羲、女娲传说最基本的轮廓,而这轮廓在文献中早被拆 毁,它的复原是靠新兴的考古学,尤其是人类学的努力才得以完成的。”而在《黑暗传》这 部明清时代即已构成,以口头和书面两种方式传承的长诗中,就有伏羲、女娲在洪水泡天人 类灭绝后兄妹成婚的故事。近年在武当山一带发现的一部《娄景(敬)书》的刻印本,对这一 故事更为十分细致生动的叙说:洪水淹天七日七夜,伏羲、女娲兄妹二人从葫芦中走出,占 卜天意成婚。须弥山一“金龟道人”热心撮合此事,被女娲用石头砸碎身躯。后经伏羲“捡 来斗起”,形体遂成今日样子。这位金龟道人后来成了真武大帝手下镇守北方的一员大将。 《 黑暗传》中关于伏羲、女娲的叙说同这部民间刻印的小书以及武当山真武信仰可互相佐证。 在人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伏羲、女娲兄妹成婚的故事的传承显然不限于少数民族地区。这 样,它就对中国神话史的一个重要论题给予了补充。

可见,《黑暗传》不仅作为歌师歌唱的本子,体裁上不同于小说,是对散文叙事作品的再 创造;它在吸取小说内容的同时,又用民间口头传承神话传说给予补充丰富,从而使它超越 小说,成为内容与形式都奇特不凡的一件民间叙事诗歌珍品。

标签:;  ;  ;  ;  ;  ;  ;  ;  

“黑暗故事”与明代通俗小说_黑暗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