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维保现状分析及管理改进思路论文_叶桥福

电梯维保现状分析及管理改进思路论文_叶桥福

(44098119860907xxxx)

摘要:目前,在我国高层建筑中,电梯建设数量逐渐增多,然而在电梯日常运行中,若是安全管理不到位,未及时开展检修等工作,则极易导致电梯故障发生频率大大提升,出现严重的安全隐患。基于此,加强电梯安全管理与维修保养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电梯;维保;管理

引言

经济的发展必然推动社会的前进,相应地城镇化的进程加快,高楼耸立的建筑中,电梯设备成为必不可少的运行工具,并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的各个行业之中,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均产生重大的辅助效应。但是,在电梯的实际运行中,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层出不穷,其中许多安全隐患的存在,给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许多的负面影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实施有效的安全保护对策成为当务之急。

1电梯维保现状分析

1.1电梯监管力度不够

管理过程中所呈现的电梯安全问题主要是电梯损坏率高、故障率高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物业管理不到位、质量监管部门的工作落实情况差。质量监管部门没有严格而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电梯的检测,特别是对于缺少物业管理、缺少维修资金以及缺乏维保工作的“三无”电梯,仍然放任其在电梯市场运行,使人担忧。而物业管理部门没有配备技术人员对电梯进行定期管理,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不高,甚至出现无证上岗的现象,管理模式分散,不同小区的物业部门没有同意管理规范,存在各自为政的管理现象,使许多电梯处于缺乏管理、缺乏检测因此“带病”运行的状态,埋下极大的安全隐患。

1.2电梯维修维护不到位

相关维保部门人员没有按照相应的安全技术规范进行电梯维保工作,许多电梯故障如井道不牢固、电梯开关门失灵等问题均是由于维保措施的不健全造成的。除了维护过程中出现例如用完的短接线没有及时拆除、用液体润滑油代替固体润滑油以及制动器没有检查等错误操作外,还存在电梯维修保养人员粗心大意、疏忽大意等不佳工作状态,人为地加大了安全风险的发生率。除此之外,个别维保单位为获得更大效益而超范围超能力进行维护保养,导致维保工作无法切实照顾到每部电梯,维保效率低下甚至失去作用。

1.3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不规范

有大量数据表明,电梯事故的发生往往有以下几方面原因:设施操作不当、设备没有定期维护等等,其中因为操作人员不规范操作而导致的意外则占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这对于乘客的安全威胁是无法估量的。操作不规范具体表现为未按规定带安全帽进行电梯维修、在维修或停用过程没有设置警示标志、维修人员维修技术不过关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增加意外事件的发生概率,当事故发生后,违法的救援行动也会严重危害自身及他人的安全[1]

1.4电梯日常使用监管不严

日常使用过程中,电梯管理人员没有进行日常巡查以及检测,相应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足,无法监督电梯使用人员是否严格按照电梯使用标准,也无法监督其是否出现损坏电梯的现象或习惯。因此,常出现因人员超重、超负荷运载材料、随意把玩电梯开关、在电梯门口来回走动、在电梯内吸烟打闹等不良现象,对于电梯正常的运行造成威胁。特别是对按钮造成严重损坏,不仅可能造成报警装置失灵,甚至出现电梯困人、消防失灵等严重现象。一旦遇到突发事件便慌张自救,采取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导致救援难度更大、危险性更高。总的来说,使用人员亟待加强电梯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自救能力,改善日常使用习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电梯维保管理改进思路

2.1健全电梯维保管理制度

在对电梯的安全隐患排查中,必须以建立和健全电梯维护和相关的规章制度,作为教学的关键环节来抓,因为这不仅能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更能保证乘坐人员的生命安全,有效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为广大民众出行提供强有力的后盾和支撑。为此,电梯使用单位要对电梯设备进行监督检验,构建完整、健全的电梯安全管理模式和体系,与此同时要主动地为电梯的各项设备进行备案,建立与之相一致的档案,要整顿电梯运转中的不良行为,对电梯的相关资料和维修保养,以及出现的故障问题做好记录,登记造册,提高安全管理的意识,充分发挥电梯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促使各项规章制度得以顺畅地运行和操作,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深入地关注安全的重要性。

2.2提高电梯维保技术

监管部门加强对电梯市场安全的观察与监督,确保所售电梯及配备零件均应符合国家标准,清理现存的“三无”电梯,开放和增设公证检验机构,积极学习先进地区及发达国家的维保技术,并因地制宜地应用到自身电梯安装过程中,减缓质监部门的压力,同时不断提升电梯的维护保养效果。此外,还应对电梯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进行定期检验,对电梯使用环境进行排查,特别是消防设备等密切关系使用人员安全的系统工作,积极协调公安消防、建设以及房管等部门做好使用环境与管理的考核,建立安全技术档案和电梯日常运行记录,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加以整改,禁止人员使用等,尽可能将安全事故扼杀在最初。

2.3范工作人员操作流程

健全系统是执行各项操作任务的基本前提,我国目前的管理还过于落后,在很多安全管理方面都不健全,很多条例描述得过于宽泛或模糊,不够全面,造成了如今事故频发的现象。因此电梯市场各管理层人员应该严苛按照国家规范操作去维修维护电梯之外还应该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情况作出更为详细、可行性高的规章制度,更方便公司的管理,对于不按照公司规章制度操作的人员给予严厉的批评与思想教育,以保障制度能够贯彻进每一个操作人员的操作中去,严防突发事故的产生危害人身安全。此外,要避免工作人员无证上岗,在上岗前,应对工作人员做岗前培训,提升操作人员的技术能力,并对上岗人员做安全教育意识的培养,使上岗人员对于自己的工作更富有责任感,对于工作的态度更为积极主动;接着工作人员应做定期的工作汇报,分享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集中探讨找出解决方法。增强专业技能,并主动进行自我反省,反省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从而提升电梯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更好地为乘客服务。

2.4科普电梯安全意识

在电梯设备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后,乘客的安全意识薄弱也是电梯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起因,乘客需要清醒地意识到:电梯是一项设备,设备的使用是有一定的年限的,并且需要定期的维护,才能尽可能保障其安全性,但是风险是始终存在的,因此乘客对于电梯正确使用及危险防范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不可或缺的,应通过发放安全手册、进行电梯安全教育的讲演等等各种途径使得乘客更清楚地了解电梯构造及危险发生前的预兆,有效做好安全预防,即使无法避免,也能尽可能的降低伤害。像是大力扒开电梯门等等都不是正确使用电梯的方法,都会增加危险发生的可能性。政府、电梯安装企业已经与质管部门协调工作,建立联防管理机制进行安装和使用人员的操作管理,通过摆放安全警示、播放注意事项广播等措施普及电梯使用的安全知识,在人流量大的地方进行教育宣传片的播放。通过以往发生事故的宣传来提高人们警示,正确引导人们正确使用电梯,切实改善不良使用习惯,并监督未成年人、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进行安全使用。同时,还应做好可能发生事故的风险控制和风险预防方案,一旦发生电梯事故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将损失和危害降到最低。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电梯维保管理的必要性,电梯安全是管理人员、操作维护人员及电梯的主要使用者-乘客这三方共同努力、共同学习才能够实现的,因此在未来的生活工作中,管理人员应规范升级其管理系统,操作人员提升其专业素养,乘客完善自己的安全意识体系,使得电梯突发状况的概率越来越低。乘客的安全系数逐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萍.电梯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16(07).

[2]林屴.浅谈电梯的安全隐患原因及监督检验对策[J].科技视界,2014(04).

[3]李楚锋.电梯安全部件检测中提高砝码装卸效率的方法研究[J].科技展望,2017(24).

论文作者:叶桥福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9

标签:;  ;  ;  ;  ;  ;  ;  ;  

电梯维保现状分析及管理改进思路论文_叶桥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