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策略探究论文_丁雷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策略探究论文_丁雷

摘要:积极心理学着重建构和培养人的积极品质和积极情绪,充分挖掘人的潜能,相信人自身有可利用的资源,给中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提供了新的视角。中学生心理危机受到家庭、人际交往、网络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文中从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特色活动、完善危机预警机制以及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四个方面探究中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的策略。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学生;危机干预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自杀等危机事件的发生让许多中学生失去宝贵的生命,让许多家庭陷入黑暗当中,无比痛心。当今正处于网络时代,社会变化大,对中学生的成长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为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心理危机预防迫在眉睫。

一、中学生心理危机的概念及主要原因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心理危机进行了界定,Kanel从三个方面对心理危机进行了定义,第一方面是危机事件的发生,第二方面是危机个体感知到危机事件而产生的主观痛苦,第三方面是危机事件发生后危机个体常用的应对方式失败而导致危机个体心理、行为和情感方面的功能低于危机事件发生前[1]。我国学者胡泽卿、邢学毅认为心理危机是一把双刃剑,生活中突发的重大事件破坏人心理的和谐状态,导致暂时性心理失衡,引起个体悲伤、焦虑等消极情绪,同时也让个体获得成长[2]。中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以及家庭等因素带来的消极影响容易造成他们的心理困惑,如果没有及时有效地排解容易引起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是精神障碍、自杀等[3]。中学生出现心理危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突发的、重大的事件。地震、泥石流、火灾等属于突发的、重大的自然事件,恐怖袭击、重大刑事案件等属于突发的、重大的社会事件。由于其爆发的突然性以及后果的严重性,加上中学生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影响身心健康成长。

2.家庭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人格的塑造、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实际生活中有的父母不仅对孩子发挥不了示范作用,反而因为个人事业失败、离婚等把消极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有的甚至出现家暴。有的父母只关心孩子成绩,期望过高,缺乏对孩子心灵的关爱,负面情绪长期积压在孩子身上,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家庭的意外事件对孩子的打击尤为重大,有的会让孩子完全失去动力和方向,有的孩子甚至会选择辍学或者一蹶不振。

3.学业压力。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多数学生要通过升学这条道路实现生涯发展,学生自身为了自己的前途往往会发奋学习,再加上家长、社会等赋予学习非常高的功利价值,学生承担的学业压力不仅是自身的前途,更有来自家长过度的期望以及社会激烈的竞争。有的学生把学习成绩作为自己唯一的能力,成绩高就高兴,成绩不好的时候心里就受不了打击,有的会出现情绪失落、沮丧甚至是伤心、焦躁不安,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和提高应对的能力,后续发生类似的事件同样让这些学生措手不及,有的甚至会发生危机事件。

4.人际关系。进入中学以后,学生对人际交往和友谊的需要逐渐提升,人际交往频繁,而中学生人际交往经验缺乏,人际交往能力不够,面对各种各样的人际冲突时显得力不从心。同时人际交往的内容更多,尤其是异性之间的交往,由于有的学生不懂得异性交往的界限而导致怀孕等事件,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校园欺凌是目前广泛关注的话题,受欺凌者在学校里受到排挤,人际交往存在障碍,造成人际疏远[4]。受欺凌者如果长期受到欺凌,其人格、社会功能等将会受到巨大的负面影响,容易产生危机事件。

5.网络时代。我国目前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捷和巨大的变化,要求我们做出调整从而适应外界的变化。尤其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主要生活在学校的象牙塔里,对外界的接触不多,自我的控制力较差,加上推陈出新、诱惑性很高的网络游戏等,有的中学生容易沉迷于网络导致时间分配混乱、情绪变化大、身体素质下降等,长此以往便会引起中枢神经功能的失调,进而产生头痛、失眠、心悸、思维迟钝、易怒、疲乏等综合症状[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中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的策略

1997年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就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一职时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以后,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涉足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与传统的心理学相比,积极心理学不仅关注人类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更关注的是建构和培养人类的优秀品质[6]。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可利用的内在资源来提高生活的质量,把焦点放在积极品质、积极情绪的培养上,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并且激发人的斗志,对身心健康、创造力培养等产生了积极有效的效果。国内外开展的大量关于积极心理干预的实证研究表明,积极心理干预比传统的干预措施能够更有效地给被干预者希望,激发其积极的心理能量,并使被干预者获得更多的满意、愉悦与快乐[7]。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有以下策略。

1.优化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心理氛围。干净、整洁、优美的环境给人愉悦的心情和舒服的感觉,让人不舍得去破坏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学校的育人场所不仅在课堂上,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说话,都可以发挥育人的效果。要充分利用宣传橱窗、文化墙、光荣榜等宣传阵地,展示积极健康的宣传内容。教师的办公室、各班的教室要合理布置,物品堆放整齐,地面桌椅干净整洁,尤其是教师的办公室要对学生做到示范作用。学校的表扬和奖励不是学习好的学生的专属,要对尊老爱幼、爱护公物、文明礼貌等行为加大表扬的力度,激发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创办校园心理专刊让学生广泛传阅,不仅给学生提供发挥才干的平台,而且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学习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

2.开展校园特色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调动学生的心理能量。在我国目前的情形下,升学压力指挥着家长、学校、学生不得不重视考试成绩,许多学生学习上投入很多而往往只关注到学习的能力,忽视了自身拥有多方面的积极品质。校园特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比如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学生在活动中自编自演自导,经历了许多情绪的变化,积极探索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给观众很多启发。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可利用的资源来提高自己,学校要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现的平台,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活动,激发他们的心理能量。换个角度来说,调动学生的心理能量对学生的学习是有促进作用的。

3.完善危机预警机制,监管心理危机源。心理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监管上从多角度完善危机预警机制,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首先家庭要给学生提供爱的港湾,营造和谐快乐的家庭氛围。当今社会发展变化快,父母也要紧跟时代的变化,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做好孩子的陪伴者和守护者。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学生会遇到人际交往、学习压力等方面的困扰,家长要经常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且与学校老师搭接好沟通的平台。其次,学校监管最关键的环节就是班主任,班主任要掌握班上学生的情况,做好心理排查,要把自己不能解决的有心理困扰的学生上报学校心理辅导中心,让心理老师协助解决。对于自己预约心理辅导的学生,由于求助动机较强,多数学生的辅导效果较好。如果遇到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要及时上报学校处理。在各班可以设立一个心理委员,对心理委员进行心理辅导、危机干预的培训,发挥他们朋辈心理援助的作用。学校开通心理热线,面向学生和学生家长开放,为学生和学生家长提供更多的心理援助。最后就是社会的层面,政府要鼓励和支持专业的心理服务机构的发展,采取社区购买心理服务等多渠道宣传心理健康服务,引导人们关注心理健康,正确面对心理问题,让需要帮助的人可以及时得到有效的帮助。

4.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积极心理学主张把焦点放在积极品质、积极情绪的培养上,引导学生利用好可利用的资源,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我们要多看到学生好的一面,培养学生用积极的思维面对困难和挫折,用积极的行动实现目标。在心理健康辅导课的设计上,多探讨积极的心理品质,让学生体验更多的积极情绪。同时学校要善于发现教师团队的闪光点,多鼓励和帮助教师成长,打造一支团结、高效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龚维斌. 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及其特点[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4,(03).

[2]毛静燕.学校危机管理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3]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公共危机管理[M].人民出版社,2006.

论文作者:丁雷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7月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0

标签:;  ;  ;  ;  ;  ;  ;  ;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策略探究论文_丁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