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财务测控系统的探讨_财务系统论文

非财务测控系统的探讨_财务系统论文

谈非财务计量与控制系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控制系统论文,财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技术环境下,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因此,企业的经营风险也增大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企业的管理当局如果仍局限于传统财务业绩的计量与控制上,那就显然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传统的财务计量与控制系统的缺陷,主要有两个:第一,它是建立在人为确定的一套规则的基础之上,而这套规则的主观性很强;第二,它只包括财务方面的业绩,不包括非财务业绩,因而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企业的实力。为了克服上述缺陷,现代企业需要建立起一套崭新的非财务计量与控制系统。

一、非财务计量与控制系统简介

现代企业格外重视自身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经国外研究表明,以下几个因素对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①顾客满意程度;②制造优良;③市场占有率;④产品品质;⑤可信赖程度;⑥敏感性;⑦技术领导地位;⑧优良的财务业绩。在这八个因素中,除了第八个因素是传统的财务因素之外,其他因素均属于非财务方面的因素。为了使企业在非财务因素方面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就需要非财务计量与控制系统实施有效的监控。

1.非财务计量指标的确定

要对非财务因素进行控制,首先就需要将这些因素量化,即用定量化的指标来表示。如何选择定量化的计量指标来反映这些非财务因素呢?很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所选择的计量指标要能够准确地反映出该因素的内在特性。如果有的非财务因素是多层面的,用单个计量指标无法全面地反映出其特性,那么就需要用多个计量指标来对其进行综合反映。以下就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可信赖程度这一因素,是指企业对客户的订货是否按期及时发货。如果企业不能按时发货,一方面可能使企业失去这一笔业务;另一方面则很可能使企业的声誉受到影响。企业应保证及时发货,使客户对其保持高度的信赖。该因素可以用及时发货次数百分比这一计量指标来反映。

敏感性被国外很多企业视为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敏感性不高,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就可能失去许多客户而导致失败。该因素可以用“从接受订货到发货的时间”来计量。该段时间越短,则表明企业的敏感性越高。

品质这一因素指的是产品的质量。品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处于产品制造阶段合乎企业制造标准所表现出的品质;另一个是顾客购买后,合乎其使用要求而表现出的品质。可见,品质是一个多层面的因素,它可以用废品率和顾客退货率这两个计量指标加以综合反映。

2.非财务控制

任何一个控制系统,都需要以预先设定的标准作为评价的依据,而后将实际执行情况与预设的标准相对比,找出差异,分析差异的原因,查明责任,并采取一定措施消除差异。非财务控制系统亦不例外。其实施的关键在于非财务业绩标准的制定和责任的设置。

①制定标准

在标准成本系统中,其所设定的各项标准有一定的凝固性,而高技术企业则很强调不断改进。因此,标准成本系统中的标准常与这一要求相冲突。那么,在非财务系统中,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使得标准的制定与不断改进的要求相一致呢?目前,国外较普遍采用的有两种作法。

第一种做法是将学习曲线加以定量化。所谓学习曲线,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随着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当产量加倍时,累计产量的平均加工时间存在一个固定的下降率(一般为15%~40%),从而使得单位产品加工时间呈现一条下降的曲线。这条曲线可以用来进行长期产量预测。将学习曲线定量化后,以其作为标准。由于该标准是动态的,就可以促使企业不断地改进。

第二种作法即是将企业上一报告期的实际业绩作为标准。因为企业既然树立了不断改进的理念,那么就是要求企业本期的业绩要优于上一期的业绩。如果实际情况相反,就说明没有达到不断改进的要求。因此,以上一期的实际业绩为标准,就有了一个天然的动态目标,而不需另外组织人力物力,进行研究确定。只要本期业绩优于上期业绩,就表明企业达到不断改进的要求。

②设置责任

责任设置得恰当与否,影响到控制系统能否有效地发挥其控制功能,从而实现其控制目标这一重大课题。传统的财务控制系统的一个很大缺陷即在于帐面数字形成的财务差异不能准确地追究责任,因为这些财务上的差异往往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分属于不同的部门,责任不易划分。相比而言,非财务控制系统的责任较易于设置。在实施该系统时,可以根据非财务计量指标受具体部门的影响程度大小来设置责任。例如,制造周期时间主要是受制造部门的影响,因此制造部门要对制造周期时间负主要责任。如果制造周期时间有较大变化,就可在制造部门内部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同样的道理,生产计划部门要对按时发货百分比率指标和存货水平指标负责;质量控制部门要对废品率和顾客退货率指标负责,等等。

二、非财务计量与控制系统的优缺点

1.该系统的优点

非财务系统除了克服了财务系统的两条缺陷之外,还有以下两个重要优点:

首先,非财务指标与企业的战略密切相关

企业的战略主要是制定长远的规划,这与企业长期持续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而非财务计量所要反映的正是那些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因而,非财务计量与企业的战略规划密切相关,该计量指标上的进步可以直接导致企业战略上的成功。

其次,该系统的控制较为有效

从上文的责任设置可以看出,该系统责任易于设置,因而控制功能较能有效地发挥。例如,根据顾客退货率和废品率,很容易就能判断出产品的品质状况。品质如果下降,各种补救措施能够迅速地被加以采用以解决质量问题。如果从接受订单到发出货物的时间太长,即表明企业对顾客的反应太慢,敏感性不高,这可以较为容易地追查到生产计划部门和产品制造部门,从而能够较快地发现并解决问题。

2.该系统的缺点

任何一种控制系统总会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非财务计量与控制系统亦不例外。其主要缺点如下:

第一、非财务计量指标上的改进难以用货币来衡量

这也许是非财务系统的最致命的缺点。非财务计量指标上的改进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较为模糊。因此,很难辨认出非财务指标上的改进到底引起了利润多大的变化。尤其在短期内,利润指标几乎不受影响。这样,企业管理人员在非财务因素方面的努力就很难立刻显示出成果来。如果经理的报酬是以企业利润的高低来计算的话,就不容易刺激经理人员关注于非财务指标的改进。这也是非财务计量与控制系统不易贯彻实施的重要原因。

第二、该系统缺乏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

非财务计量指标之间有可能是相互矛盾的。有些指标需要其他指标做出牺牲方能得以改善。而非财务系统的特点是责任分属于不同的部门,易于设置。这就意味着容易引起部门之间的冲突。在现阶段,还未出现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协调好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因此,该系统实施时,企业领导层很难经过权衡以作出正确决策。

三、今后企业业绩计量与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非财务计量与控制系统尽管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较严重的缺陷。企业的业绩计量与控制,不能完全地依赖非财务系统。那么,今后的业绩计量与控制系统应该朝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呢?

笔者认为,将财务与非财务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也许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因为财务业绩与非财务业绩都是企业总体业绩的不可缺的组成部分。财务业绩是表象,通过传统的会计系统即可获得。而非财务业绩则是深藏于内部的那些关键因素起作用的结果,其完成好坏对企业整体的盛衰成败关系极大,是本质的东西。它并非是传统管理会计系统的对象,需要对传统系统进行改造。在如今的高科技环境下,两者都不能偏废。如果只关注于非财务业绩,企业很可能因为财务上缺乏弹性而失败破产;而只关注财务业绩,则易于造成短期行为,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最佳的选择应该是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然而,在非财务计量的分析中,我们知道该计量的一个严重缺点是难以用货币量化。因此,这两者如何结合起来,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总之,应该数量因素与非数量因素并重,财务计量与非财务计量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标签:;  ;  

非财务测控系统的探讨_财务系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