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的集束化护理干预论文_王素丽,张佃珍

减少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的集束化护理干预论文_王素丽,张佃珍

诸城市人民医院东院区 山东潍坊 262200

摘要:目的:探讨减少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以100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从注射评估、注射方法、注射按压方法等进行改进,然后进行评价。评估病人注射时疼痛感受以及是否有皮下血肿形成。结果:观察组皮下硬结及皮下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27例发生皮下出血,出血率54%。观察组14例发生出血,出血率27%;观察组皮下出血面积为(1.21±0.28)cm2,对照组为(3.78±0.32)cm2。结论:正确的注射方法和有效的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疼痛和皮下血肿的形成,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关键词:肝素钠;不良反应;护理干预

低分子肝素钠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凝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还用于体外循环透析等,是预防和治疗血管栓塞性疾病的常用临床药物。虽然皮下注射药效时间长、安全性高,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注射部位、注射方法、按压方法不当等因素,常常导致皮下出血、硬结、疼痛,甚至局部组织坏死等不良反应,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紧张、恐惧情绪,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影响其病情的恢复[1]。我科对使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的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100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注射前常规检查凝血4项、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腹部皮肤颜色正常,无瘢痕及炎症,无脑出血及其他出血性疾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32例,心肌梗死患者18例,平均年龄(57.0±3.2)岁。观察组男23例,女27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33例,心肌梗死患者27例,平均年龄(58.0±2.7)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注射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注射方法,即在肚脐为中心上下5cm,左右10cm(避开脐周1-2cm)进行皮下注射,进针角度90°,按压时间3~5min。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观察组使用集束化护理进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具体方法如下:(1)集束化护理方案形成:(1)了解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不良症状;(2)创建低分子肝素临床护理小组;(3)详细查阅国内外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不良反应应对措施,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

1.3集束化护理

主要措施:(1)注射前准备,患者接受皮下注射前叮嘱其将膀胱排空,患者取屈膝仰卧位,并保持腹部最大限度放松;(2)注射部位选择,患者注射部位选择腋前线外与腹部脐外1/3位置,左右侧腹壁交替注射,保持2cm左右注射间隔;(3)排气护理,现目前临床中使用预灌装整剂进行的分子肝素注射,为保障患者使用剂量的准确性,因此进针前禁止排气;(4)注射角度,先左手食指与拇指将患者腹部皮肤提捏起,并垂直进针实施注射;(5)且注意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前不用抽回血;(6)药物用药速度,对患者进行低分子肝素推注比更需根据相关规定,推注时间不低于10s,药物推注结束后停留10s后再行拔针;拔针后叮嘱患者及家属使用棉签适当按压,按压时间保持10min左右,力度保障棉签不掉落。此后并对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健康宣教,详细告知患者低分子皮下注射后的禁忌事项,如禁止注射区域用力按揉、热敷、裤带过紧及理疗等行为,避免导致注射区域毛细血管破裂。此后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心理情况评估,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且每次注射时多与患者沟通,并给予患者一定支持,可适当采用其他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缓解患者对注射疼痛,及患者对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的恐惧情绪,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心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2]。

1.4评价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出血率和出血面积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皮下硬结及皮下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27例发生皮下出血,出血率54%。观察组14例发生出血,出血率28%;观察组皮下出血面积为(1.21±0.28)cm2,对照组为(3.78±0.32)c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低分子肝素是临床上使用广泛,且具有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无需监测凝血时间等优点,其药效和安全性均优于普通肝素。然而,因其强大的抗凝作用、皮下注射时刺破血管或者血液渗入到皮下组织等原因,易导致皮下出血。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不良反应预防是该药护理工作的重点。集束化护理方案是在有大量循证依据及护理措施的基础上,来护理某个难以护理的疾病集[3]集束化护理方案比传统护理方案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能确保各项护理措施及时、到位,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临床护理操作流程,而不是只执行其中的某一项或间断地执行,这样能够充分体现集束化的内涵,取得良好效果。本研究中,对照组27例患者发生皮下出血,3例发生皮下硬结,观察组14例患者发生皮下出血,无皮下硬结发生,说明采用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姚文.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的护理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9):39-40.

[3]刘晓宁.集束化方案在我国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现状[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4):314-315.

[4]吴密彬,胡雁.集束化护理的误区分析与正确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28(18):84-86.

论文作者:王素丽,张佃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8

标签:;  ;  ;  ;  ;  ;  ;  ;  

减少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的集束化护理干预论文_王素丽,张佃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