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解决的十大认识理论_精神文明论文

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解决的十大认识理论_精神文明论文

精神文明建设要解决认识上的“十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文明建设论文,十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强调,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地位。从目前精神文明建设实际看,急需提高对精神文明“更加突出地位”的认识,增强行动的自觉性,为此,应解决以下十个不正确的认识。

1.“代价论”,认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以牺牲精神文明建设为代价

任何事物的前进和发展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要付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代价。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统一的,两者是处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之中。“代价论”既割裂了两个文明的辩证统一关系,又违背了两个文明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两个文明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根源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基本矛盾的整体双向的运动。双向,指两个文明的关联趋势,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有反作用。两个文明是互为条件不可缺少的。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物质文明建设每一步发展,都是一定精神文明的积淀,并与科学文化和道德有密切的联系,如牺牲并放弃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不但会失去智力支持和理论动力,而且还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因此说“代价论”是实际上行不通的。

2.“滑坡论”,认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冲击精神文明建设,造成精神文明建设的滑坡

“滑坡论”在认识上陷入了几个误区:一是没有全面、辩证地看待目前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势,夸大了发展市场经济以来出现的某些不良现象,并把支流当成主流,把现象当成了本质;二是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没有认识到我们的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进而把某些丑恶现象的出现归罪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是用过去的、主观的价值尺度衡量、制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运用的是主观道德尺度,而不是客观的实践尺度。

实事求是地说,“滑坡论”不符合改革开放以来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尽管目前精神文明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成绩是主要的。其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为精神文明创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其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破除了人们旧观念,强化了人们的平等、民主、自由、竞争等意识和主体精神。其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形成了尊重知识和人才的新风气,破除了封闭、保守、狭隘、轻视人才等心态。由此可见,如果不是戴有色眼镜,不是有主观的成见,绝不会得出“滑坡论”的结论。

3.“自然论”,认为精神文明建设不用抓,只要经济搞上去了,精神文明建设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没有崇高的理想、高雅的文化、健康的文明、严明的法纪,其社会不可能稳定,其经济也无法搞上去。“自然论”仅看到了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的决定作用,没有看到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反作用,陷入了机械唯物论的泥坑。

实际上,精神文明建设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其一,精神文明建设规范了社会主体行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秩序。其二,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自然论”不利于物质文明的建设,更有害于精神文明的建设。这种观点把两个文明建设截然分开,主张先抓物质文明建设,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后边,期待着经济搞上去以后自然带动精神文明建设。这是主观上的一相情愿,在实践中根本行不通。如果丢开精神文明建设先抓物质文明建设,不仅使精神文明建设软上加软,还使物质文明建设偏离正确方向,造成社会奢侈化、人们庸俗化、道德堕落化,最终导致国家和社会的衰落。

4.“西化论”,否认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主张精神文明建设走“全盘西化”的路

“西化论”尽管是少数人的观点,但影响却比较大,在理论上是极端错误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一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内容,是人们改造自然获得的成果,不因社会制度或阶级而异,物质生产的自然过程和产品并不具有阶级性。然而精神文明的内容除了以社会意识形态出现的自然科学、语言学等不带有阶级烙印外,它的思想道德等意识形态则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任何国家和社会对其精神文明建设都要坚持阶级性。

社会主义社会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决定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以马列主义、社会主义为指导和核心,决不能走“西化”的道路,不能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建构我们的精神文明。但这并不是说我们要采取民族虚无主义,对西方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全部否定,全部排斥,关起门来建设我们的精神文明。对西方的精神文明也要一分为二,精华的要学,糟粕的要抛弃。

近些年,改革开放打开国门,西方的腐朽文化已进入了我国,如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一切向钱看等已严重毒害了人们,既冲击了物质文明建设,又影响了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这说明精神文明建设走“西化路”根本走不通,是葬送社会主义制度的死胡同,这条“西化路”不但不能走,还要采取有效措施抵制西方国家的“西化”、“分化”,用马列主义、社会主义牢牢占领我国精神文明的阵地。

5.“古化论”或“儒化论”,主张以儒家的思想重建中华民族精神,精神文明建设要走“古化”或“儒化”的路

这些年在经济领域积极改革开放,而且步伐越走越大。但与之相反,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一种保守、复古的思潮,主张精神文明建设走“古化”和“儒化”的路就是表现之一。这种思潮把中国传统文化归结为“儒学”。认为“儒学”可与马克思主义平起平坐,极力恢复儒学的本体和主导地位。这里他们又搞了一个小把戏,说提倡“儒学”走“古化”之路,是为了反对“西化”,反对“西学”。但他们又把马克思主义当成西方文化加以排斥,要用儒学重建我国的精神文明。

主张“儒化”或“古化”的人,完全夸大了儒家思想的历史作用,他们并没有认识到儒家思想的性质和特征。儒家思想及文化产生于农业文明的时代,它是小农经济的产物,是小农经济的思想文化,并不是商品经济的思想文化。其阶级属性众人皆知,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为统治阶级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欺骗人民群众服务的。因此说,儒学及思想文化已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要。

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只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决不能以“儒学”为指导。但这并不是对儒家思想文化的全部否定,因为精神文明作为一种文化,有其历史的继承性和连续性。我们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时,要继承和发扬儒家文化中许多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并在新的历史时期加以弘扬光大。

6.“软任务论”,论为物质文明建设是非抓好不可的硬任务,精神文明建设是可有可无、可抓可不抓的软任务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社会功能及作用上并不软。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及发展有巨大的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甚至起决定性的作用。邓小平同志说:如果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把精神文明建设当成软任务来抓,不但物质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搞不上去,还会引起社会发展的失衡。如果在意识形态首先打开缺口,必将引起连锁反应,形成“多米诺骨牌”现象,导致整个社会制度的改革。所以说,精神文明建设决不能当成软任务来抓。

7.“重建论”,认为以往的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都已丧失了历史必然性,目前精神文明建设就是重建

在目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有人认为我国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以往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已打上计划经济的烙印,现在已经过时了,必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重建新的精神文明理论。这种“重建论”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是有害的。

“重建论”看到了以往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局限,也看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是客观的,但得出“重建论”则是不妥的。其一,经济体制的转轨并不是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变革,变革的仅是体现根本制度的具体经济体制,目的是完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其二,无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以往的计划经济,都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它们的上层建筑是共同的,都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作为思想上层建筑的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不可能过时和丧失历史必然性,因而目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是重建,而是继承和发扬以往精神文明建设的优良传统,并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修正、完善以往过时的理论和观念,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增添新的内容,并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8.“先后论”,认为两个文明建设应有先有后,抓物质文明建设在先,精神文明建设在后,工作上先硬后软

两个文明建设是不可分的。就如一鸟两翼,两翼惟有协调、同步地推进,鸟才能稳步、快速地飞翔。两个文明只有协调同步地推进,社会才能健康地发展。这说明在两个文明建设上的“先后论”是不成立的。主张物质文明建设在先,精神文明建设在后,是把物质文明建设单纯看作追求物质利益的活动,把精神文明建设当成纯而又纯的思想活动,这是认识上的误区。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要求“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两个文明建设必须同步,没有先后之别。两个文明建设同步,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个新观点,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当今社会,国家的发展是一个全面的、综合推进的历史过程,也是两个文明建设一体化运行的过程。“先后论”仅是主观臆想,在实践中根本行不通,因为两个文明建设是分不开的。当今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受制于精神文明建设,受制于人的素质及文明程度,在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中,文化含量、科技含量越多越高就越有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文明的进步,两个文明的发展趋势,不是分离而是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先后论”不但在理论上站不住,在实践中既不利于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也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尤其是降低了精神文明建设应有的突出地位,会使没有硬起来的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手更加软下去。

9.“对立论”,认为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是对立的,抓精神文明建设会影响经济发展,要发展经济,精神文明就要让路

“对立论”从表面看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抓物质文明建设,实际上把二者对立起来,物质文明建设不但抓不好,反而还会偏离正确的方向。

丢开精神文明建设抓物质文明建设,在一定时期或一定条件下物质文明也能上去,但如果社会风气变坏了,理想缺位,道德滑坡,价值观扭曲,这样物质文明也会偏离正确的方向,使经济变质,出现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

我国社会目前处在一个转型期,物质文明建设集中体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但发展市场经济,理论上没有成功的模式,实践上没有成功的经验,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对接仍在整合、探索之中,这更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就其建设物质文明的主体来说,思想观念、人生观、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也处在多元的选择之中,这也离不开科学的理论指导,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积极的主体力量,这都充分证明了把两个文明建设对立起来,抛开精神文明建设单纯抓物质文明建设,是行不通的。

10.“勿惊论”,认为目前社会中存在的反文明现象没有什么可怕的,勿惊忽怪

我国自改革开放,特别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一些反文明的现象也进来了。在我国的一些地方出现了吸毒、嫖娼、经济犯罪等丑恶现象,这不但影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且阻碍了改革开放及经济发展。有些人不但没有看到这些腐朽现象的严重危害,反而认为这些现象不算什么,不要大惊小怪。

客观地说,目前社会中出现这些消极现象,确实没有什么可怕的。因为这些现象不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没有必然联系,而且与其内在的要求、本质规律是相背离的,正如黑格尔所说的泡沫与深流的关系,泡沫是深流引起的,是深流的表现,但它又没有把深流表现出来,只不过是假象而已。伴随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发展出现的一些消极现象,就是这场社会大变革中的泡沫。但是,我们绝不能由此得出“勿惊论”。

现阶段,尽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必须重视。“勿惊论”实质是对反文明论的容忍,对精神文明建设这手软的认可,对反文明现象对我党侵蚀的等闲视之,发展下去不堪设想。邓小平同志说:“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否则,我们自己在精神上解除了武装,还怎么能教育青年,还怎么能领导国家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的这段话已深刻说明了不抓精神文明建设,放松对丑恶现象高度警觉的危险性。

(全文转自《经济日报》)

标签:;  ;  ;  ;  ;  ;  

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解决的十大认识理论_精神文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