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查、设计和监测一体化在南宁市某风景区滑坡治理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王素霞

南宁市勘察测绘地理信息院 广西南宁 530022

摘要:南宁市某风景区滑坡治理工程中,采用勘查、设计和监测一体化体系,根据滑坡特征针对性地布置勘查工作量,并依据勘查结果进行详细治理设计,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测,检验勘查设计成果和及时反馈信息,有效地节约了时间和投资。

关键词:勘查;设计;监测;一体化;滑坡

1 项目概况

南宁市某风景区滑坡区原为一冲沟,2009年9月经填土后,形成一填土边坡,填土边坡上有一长约80m的景区道路通过。2011年9月29日至10月7日,受台风影响,南宁市经历了罕见的连续大暴雨,该滑坡出现了整体滑动,填土区道路被废,由于滑坡前缘狭窄,滑坡堆积物堆积在滑坡前缘,在雨水的作用下,滑坡堆积物冲出滑坡前缘的“口子”,形成“泥流”,泥流沿约110m长的冲沟而下,直至前方某部队草坪。

2 滑坡基本特征及危害对象

滑坡上宽下窄,其形态类似于一只“灯泡”形状。滑坡纵向长107m,形成泥石流流动距离110m长,滑坡体上部横向宽90m,下部横向宽23m,滑坡前缘最低点高程102.6m,滑坡后缘最高点高程135.4m;滑体滑动前平均厚10.8m,平面分布面积1.8×104m2,总体积约2.1×104m3,滑坡主滑方向238°,滑坡滑动后形成的泥石流流动方向为157°。滑坡危害对象主要有:第一,风景区约80m道路被毁,第二,泥石流直接影响到部队营区。

滑坡场地上部为素填土层及表土层,下部为第四系残积层(Q dl+el);基岩为上第三系始新统下段(E2)泥质粉砂岩夹泥岩、粉砂岩与泥岩互层。

3 勘查工作量布置

图3-1 勘查平面布置图

本次勘查沿滑动面方向布置3条主剖面,垂直滑面方向布置了5条辅剖面,共15个钻孔。其中4-4’位于滑坡后缘,根据初步设计方案,抗滑桩位置布置了5-5’剖面,挡墙位置布置了8-8’剖面。抗滑桩位置3个钻孔均为控制性孔,钻孔进入滑床的深度需大于滑体厚度的一半,并不小于5m;挡墙位置3个钻孔为鉴别孔,钻孔穿过滑面,并进入滑床3m~5m。另外布置了3口竖井,探明滑动面深度。

4 滑坡特征

4.1 滑体特征

滑坡区主要为新近填土区,滑体土层主要为人工填土层,见照片4-1,为滑坡前缘挖开填土后的原地表耕植土。

4.2 滑面(带)特征

根据现场调查和竖井开挖情况以及探槽开挖后综合对比分析,滑面主要为新近填土于粉质粘土接触的界面上。如照片4-2,而在所挖的三个竖井中,在残坡积层及以下地层中未见明显错动。

图5-1设计典型剖面图

根据现场勘查情况,结合现场地形条件,治理设计方案如下:后缘回填将道路修复,填方采用土工格栅进行加固,填方边坡坡脚设置抗滑桩;加高原滑坡前缘的浆砌石挡墙,将泥石流形成的滑坡堆积物清除,并新建一道浆砌石挡墙保证部队营区的安全。

抗滑桩直径为1.5m,悬臂较高的18根桩长度为20m,滑坡边缘悬臂较低的11根桩长为18m,桩间距均为3.0m,距桩顶1.2m处设置一排预应力锚索,相邻锚索倾角20°与25°相互间隔,总长27.0m,锚固段长10.0m,桩顶连梁尺寸为1.5m×0.6m。混凝土型号C30,纵筋须采用Ⅲ级钢,箍筋采用Ⅱ级钢。抗滑桩采用旋挖成孔,地下和地上部分的桩身混凝土须连续施工;填方采用土工格栅进行加固,土工格栅型号为15层长度为20.3m~24.4m的TGDG80型单向土工格栅,每600mm为一层,坡面采用麻袋反包,并在土工袋内白喜草与狗牙根按1:1混合配置草籽种草绿化;现有挡墙已被滑坡堆积物覆盖,须加高,加高挡墙尺寸为:顶宽0.6m,底宽1.0m,墙高1.0m,采用M7.5水泥砂浆抹面并勾缝。将泥石流形成的堆积物清除,并新建浆砌石挡墙:顶宽1.0m,底宽2.0m,基础埋深1.0m,露出地面1.5m,素混凝土垫层厚100mm。

6 监测布置

本次监测采用地表位移和深层位移的立体式监测方案,通过地表位移和深层位移的监测数据来检查滑坡的防治效果。地表位移共布设6个监测点,主要监测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分布在不稳定斜坡体的主要变形区以及变形体边界上,以达到施工安全监测和防治效果监测为目的。深层位移共布置3个监测点,其中滑坡后缘布置2个,抗滑桩上布置1个;通过观测,发现土体或支护结构深层的潜在滑动面,为信息化设计施工提供依据。

结语:

该滑坡位于景区内且紧邻部队,治理任务紧迫,选用了熟练掌握勘查、设计和监测技术的项目负责人员,采用了勘查、设计和监测一体化体系,根据滑坡特征针对性地布置勘查工作,并依据勘查成果进行治理设计,节约了时间和投资费用,最后在施工过程中同时进行监测,反馈信息及时检验勘查和设计成果。

参考文献:

[1]《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 0218-2006);

[2]《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

[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4]《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143-2003);

[5]建设部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论文作者:王素霞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  ;  ;  ;  ;  ;  ;  ;  

勘查、设计和监测一体化在南宁市某风景区滑坡治理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王素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