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对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影响论文_张辅梅,苏心梅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骨伤科脊柱组 四川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对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1~2017.2该院84例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按护理方案的不同平分为常规、研究组,人数42例。对常规组患者实施临床传统护理方案,为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并将两组患者尿路感染率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尿路感染率为4.76%,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的21.43%,P<0.05。结论 对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可有效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改善膀胱功能,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康复训练;脊柱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影响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NB)属于脊柱脊髓损伤(SCI)患者多发并发症之一,病情较为严重,可导致患者出现肾衰竭,同时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1]。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需长期留置尿管,在某种程度上加重患者心理负担精神压力,对患者正常活动能力造成限制,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导致生活质量降低[2]。本次探讨为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提供康复训练的运用效果,现分析讨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1~2017.2该院84例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按护理方案的不同平分为常规、研究组,人数42例。常规组男性患者26例、16例女性患者,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42.63±4.75)岁,其中颈髓损伤17例、8例脊髓完全损伤、5例不完全损伤、12例胸段脊髓损伤;研究组男性患者27例、15例女性患者,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42.70±4.36)岁,其中颈髓损伤16例、9例脊髓完全损伤、5例不完全损伤、12例胸段脊髓损伤,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由科室护士对常规组患者实施临床传统护理方案,包括护理评估、健康宣教、环境管理、间歇导尿、一般康复训练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病情及功能情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在推拿、常规康复训练、理疗基础上进行膀胱功能训练,主要包括重建膀胱功能、导尿等内容。首先对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进行间歇导尿,此类患者病情稳定后膀胱内压仍不稳定,易出现尿潴留情况,通常需借助外力进行辅助,促进尿液排出。在对患者进行间歇导尿期间,应对液体输入量进行严格限制,根据患者自主排尿量及残余尿量调整导尿频率,直至患者残余尿量不超过20%的膀胱容量,此阶段已达到膀胱平衡,立即停止导尿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对于损伤程度较重患者采用叩击训练法,排尿前指导患者适当放松,并对其排尿意念进行培养,同时对会阴部、大腿内侧、腹部等部位进行叩击,可引起反射性排尿反应。对于损伤程度较轻患者,将指端按压于患者膀胱处,指导患者深呼吸,起到增加腹压作用,促进尿液排出。按压力度由轻至重原则,并持续性加压,加压深度约为3~4cm。此外,还可采用按摩加压手法促进患者排尿,直至膀胱呈球状立即托住膀胱底,向下按压膀胱,待患者尿液排出后,操作者将左手放于右手背上方,起到加压作用,有利于增加排尿量。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尿路感染率进行对比,尿路感染标准,按24h尿沉渣WBC超过或等于10个/HP、细菌数量超过10 6个/ml定义为尿路感染。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表示计数数据,采用卡方检验;以(±s)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及常规组患者尿路感染率分别为4.76%、21.43%,P<0.05,参考表1。

3. 讨论

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易并发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长此以往易导致患者出现尿失禁、排尿困难、尿路结石、泌尿系统感染、肾积水等严重并发症[3],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最终导致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死亡。因此,改善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膀胱功能对提升生活质量、改善疾病预后、降低病死率等均起到积极作用。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治疗较复杂,应严格遵循降低内压、预防感染、减少残余尿量、增加膀胱尿量等原则进行对症治疗,可对患者肾功能起到较好保护作用[4],并将患者发生肾衰竭可能性降到最低,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肾功能衰竭直接危害患者生命安全,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同时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及经济负担。临床上对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法较多,应根据患者病情及适应症特点选择合适康复训练方式,指导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有利于改善患者膀胱功能,防止病情恶化,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对尿路感染起到较好预防效果[5]。本文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康复训练计划,研究组患者尿路感染率为4.76%,常规组患者为21.43%,研究组尿路感染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说明将康复训练运用于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中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对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可对尿路感染起到较好预防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军卫,孙天胜,海涌等.早期康复干预对脊髓损伤后康复时间的影响[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5,25(2):115-121.

[2]陈国庆,廖利民,史文博等.骶神经调节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大小便功能障碍的疗效评估[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5,36(2):87-90.

[3]于香兰,孙献武,邵海燕等.不同温度冲洗液在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1):106-107,108.

[4]王淑新,王颖,王燕等.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规范化整体护理路径及策略[J].实用医药杂志,2014,31(9):833-834.

[5]张宏.脊柱脊髓损伤合并截瘫患者压力性溃疡的预防与护理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197-198.

论文作者:张辅梅,苏心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0

标签:;  ;  ;  ;  ;  ;  ;  ;  

康复训练对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影响论文_张辅梅,苏心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